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十,再提升到百分之七十,有长进了。这种长进,你们常常在我身边,跟我时间久的人,除非你是粗心大意,你不能够觉察,如果你细心观察,你能够看得出来。最显著的,我讲经的内容不一样,前十年讲的不如第二个十年,第二个十年讲的不如第三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讲的不如第四个十年,我讲经四十年了,这是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我讲经没有丝毫保留,遍遍不一样是境界不相同;境界不相同,我做到比以前有进步,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有几分接近,有几分相似了。
  所以若不能够随顺经教,若不能够落实经教,不会开智慧。过去我见过老法师,七十岁、八十多岁的,也是一生讲经说法,但是他的境界永远停止在一个阶段。听他讲经,无论他讲多少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他没有进步。为什么没有进步?解行不相应,他所解的没有能够落实到现实生活,所以他永远止於这个境界,不能向上提升,原因在此地。所以我们知道多少,一定要做多少,你能够做到,你的解又会深一层,又会扩展一层,你的行为就愈能够深化一层,这样的解帮助行,行帮助解,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是章嘉大师从前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解门,放下是行门,解行相资,就是互相帮助,能到如来地。解一分行一分,解两分行两分,一定要把所学到的、所理解的,统统落实、统统做到,这是做学生的态度。老师的学生很多,也就是我们的同学很多,老师为什么对我们这样关怀?绝对不是老师偏心,老师对於学生观察入微,哪个肯学、哪个不肯学,了如指掌。对於肯学的,要帮助他成就,要多关怀。不能成就的,那就随喜功德;讲经说法,你喜欢来听也不拒绝,你不来听也不勉强,所谓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恒顺众生。可是真正好学的,要鼓励他、要帮助他、要成就他。这不仅是佛菩萨教学,世间圣贤教学也是这么一个原则。所以老师决定没有偏爱,老师的心地清净,老师的心地平等,充满了智慧。
  我们要学古圣先贤的诚敬,要学他们的谦敬、谦虚,要把根本烦恼断掉。清凉又说,「放逸,众惑之本」。佛在此地,在一切烦恼里面,特别举这两样。放逸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话讲「随便」。用心不专,用力不勤,随随便便,马马虎虎,认为自己可以就行了,这样的心态决定不能成就。不但在佛法修学你不能成就,世间的事业你也不能成就。世间事业要想成就,不可以放逸,决定要认真。我们在新加坡看到李木源居士,他做事情认真负责,他为佛法,他为众生,他没有为自己,不眠不休。他心里没有别的事情,只有佛法,只有护持佛法。现在全心全力策划著弥陀村,日夜都在想这些事情,念念当中希望培养人才,续佛慧命,对於来学的学生,照顾无微不至,彻底的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没有丝毫放逸这个念头,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今天受这样的人照顾,如果道业没有成就,就是个罪人,就有罪。我们说道业不能成就,没有人照顾,那情有可原,没有护法,你虽然有心向学,助缘不足不能成就,这可以原谅。今天在新加坡这个助缘太圆满,不能成就怪自己,不能怪别人,决定不能怪护持的人不得力,这个话讲不过去。
  现在的教学比从前困难,这是事实,这些因素我们都清楚、都明了。我还受了一点古老的教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影响了一生,知道孝亲,知道尊师重道,还有这么一点点的旧观念,所以老师对我的教诫都很严格。但是我今天对於同学们,决定不能用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方式来要求你们,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要求你们,你们受不了,你们会掉头而去。这就是我们在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不相同,处境不一样。今天诸位要能成就,多分要靠自己,我劝导大家、警策大家,只有在课堂上,完全顺从经教的教诲,劝大家也是劝我自己,警策诸位同样也是警策我自己。诸位果然善学,你确确实实不会虚度光阴,你真的能学到东西。你要是放逸、懈怠、懒散,你的时光就空过了,你不能成就实学,真实的学问你得不到。
  所以学讲经,讲经这套方法固然是很重要,这是技术,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德行,开悟。人怎么会开悟?德行当中来的。这个德行,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德,你的行为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叫德行;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你就是造业。随顺真诚清净平等觉,你的行就是菩萨行,违背真诚清净平等觉,你的行为是轮回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明白。所以清凉说:放逸是众惑之本,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惑是什么?迷惑,一切迷惑的根本就是放逸,放逸就是不认真。
  「驰荡」,荡是不安、是妄动。他这个地方解释也很好,「境风鼓击,飘荡驰散」,这两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禁不起境界的诱惑。现在这个社会,名利的诱惑、五欲六尘享受的诱惑禁不起,一遇到这个境界你就动心,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觉悟的心没有了,慈悲心也没有了。禁不起诱惑,你怎么能成就?古时候修行,道场为什么建立在深山旷野之处?不但远离都市,就是离乡村也有一段距离,为的就是凡夫心很难抵挡诱惑,最好是远离一切诱惑,使我们道业容易成就。可是现代环境困难,纵然到深山,还要架上电视,时时刻刻还跟外面境界接触。何况我们住在大都市里面,在这里面要想成就道业,难!不但现在人难,古时候人要到今天,跟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头,他也不能成就,他也敌不过这些诱惑。所以我也常讲,今天我们的成就,真的果然成就了,那个功夫,戒定慧三学决定超过古人很多倍。我们今天等於说,生活在大风大浪当中,能够平安到达不容易;他们的修行,在风平浪静当中行驶,成就不难;我们成就太难太难了,有史以来,没有这样巨大的诱惑力量。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修行人,乃至於出家人,被诱惑、退心、淘汰,不足为奇,理所当然。他在这个境界里能够保持自己高度警觉,不被诱惑,不退心,不退转,还能够精进不懈,这个人我们尊敬,套一句古人讲的话:不是凡人。经上讲的话,善根福德无比的深厚,他才能够抗拒巨大的诱惑;不是深厚的善根福德,敌不过诱惑,决定被诱惑淘汰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
  前两句,实在讲,就是说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如何在大风大浪里面立定脚跟,不为动摇?第三句跟我们说出来,『如来为说寂静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勉励我们、教导我们要随顺如来的说教,要亲近如来。我们是凡夫,我们业障深重,二六时中常生烦恼,烦恼现前的时候怎么办?如果随顺烦恼,那就造业受报;不随顺烦恼,没有能力,没有定慧,这个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立刻回头随顺如来。如来在哪里?大乘经教。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大乘无量寿经》,烦恼起现行,赶紧展开经卷读诵大乘,我们烦恼就转过来,这个方法很有效。不读经的时候就念佛,经要念得熟,这一点同学们多数都做到了。不读经的时候,烦恼起现行,思惟经义,想想佛在经上对我们的教诲,想想我们要怎样将佛陀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到工作上。在家同修你们都有行业,培训班的同学你们在学讲经,学习讲经就是现前的事业,要把佛的教诲落实,这个样子就把烦恼习气伏住了。常常伏,天天伏,日夜都在做伏烦恼的功夫。少睡眠,这个很要紧,睡眠是昏沉,妄想是放逸,这两样东西对我们是大障碍,睡眠的时间愈少愈好。我们今天修学,接受诸佛菩萨教诲,深深感到时间不够用,真的是分秒必争。
  你们现在对於读诵大乘、对於看经研教,还会懈怠,还会偷懒,什么原因?你们没有契入境界。为什么没有契入境界?你们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们在经教上用的时间太少。果然你用的时间多,功夫得力,你得法喜,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读诵大乘是无上的享受,怎么可以睡眠耽误享受!无上的喜乐,你今天没有得到。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方老师告诉我,「学习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懂他这句话,所以被他这句话引我入佛门,我希求的是什么?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在哪里?读诵大乘,所以我那么喜欢读经。初学佛的时候,我的朋友、同学、长官都说我被佛经迷了,他哪里知道是最高的享受!如其说我被佛经迷了,他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迷了,他认为那是最高的享受,所以乐此不疲;我知道这是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也乐此不疲,我们每个人享受的不一样。但是这几十年下来之后,他们明白了,对我很羡慕,见了面都说:你的路走对了。四十年前,他没说过这个话,他说我迷信,他说他的对,说我不对;四十年之后,他省悟过来,他知道我走对了,他走错了。我们要帮助别人,要长时间做出来给他看,他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他省悟不过来,他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
  这句话就是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了生死、证佛道的方法。如来所说的千经万论都是「寂静法」,何以说都是寂静法?清凉大师注解里面两句话说得很好,「不取於相,当体寂故」。如来为众生说经、说教,我们晓得他老人家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什么说「说而无说」?佛讲经说教离一切相,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是从体起用,「说而无说」是摄用归体,体用不二,这是如来说法。我们今天展开经卷,用什么方法才能契入,才能真正懂得如来所说的真实义?若不能离四相,是决定不能懂得如来所说义。你四相没离,你怎么读、怎么听、怎么去研究,说实在的话全是皮毛,实实在在入不进去。为什么?佛的境界,我们今天能够体会的,是把佛境界变成我们自己凡夫境界,随顺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来体会经义。所以这个经不是圣教,这个经是凡人的书籍,我们读凡夫的善书,只如此而已,我们得的利益是小利益,为什么?「寂静」两个字没有,也不懂得什么叫寂静,天天念寂静,不懂得寂静的境界。
  所以我劝勉同修,你要想对如来境界有个几分相似的体会,这不是真实的,相似的体会,那你已经得相当受用,要怎么办?至少要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占有的念头放下,你才能得几分相似。念念当中还想控制一切人事物,这是迷惑;念念当中还想占有一切人事物,你在造业。所以念念当中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是轮回心,念念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这种行为是轮回业,轮回心、轮回业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我劝大家放下、劝大家舍弃是有道理的,你才能体会。我希望你们有几个人能契入佛陀的境界,为什么?我就可以退休,我不要这么辛苦了,这个经你们可以讲。你不入这个境界,你讲不了,看古人的注解也会把意思讲错。为什么?你不是古人的心。我们听人家说话,错会意思这个事情常有,听一般人说话我们都把他的意思错会了,听佛菩萨说话,看古圣先贤的注解,错会意思太多太多了,很平常的现象。
  怎样能不错会意思?唯一的办法就是入境界。要入境界一定要断烦恼,要断烦恼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决定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要知道修清净心的重要,要知道离四相的重要。我们今天四相为什么离不了?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告诉你事实真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事实真相。你什么时候随顺佛陀的教诲,来观察世间的事实真相?境界一现前,佛的教诲忘得干干净净。如果你能够铭记不忘,时时刻刻你能够用得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早就没有了,纵然不能够断掉,你也完完全全能把它控制住,能把它降伏住。所以我说经念得不够,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没有用上,说功夫不得力已经是恭维的话,实际上你哪有功夫?说功夫不得力,是你还有功夫;功夫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得力不得力。
  佛菩萨、祖师大德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别忘记观照。什么叫观照?念念随顺佛的教诲就是观照。我们面对著名利、五欲六尘的诱惑,立刻就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