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联想局-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49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49节  
作者: 迟宇宙             
  5年之后,柳传志似乎真的做到了。命运似乎总是垂青于他,使他当年形而上的鼓动总是能够按时完成。但5年后的柳传志、李勤和5年后的联想集团又要面临新的磨难。这是他们的宿命。  
     平凡一年的插曲  
  历史往往带有宿命的印痕,这不是说历史必将沿着命定之轨迹运行,人类所做之努力毫无意义。恰恰相反,历史之所以充满无尽之魅力,正是因为它的宿命,但无法判定谁将被命运选中扮演历史的代言人和某一段落的仲裁者。  
  历史是由无数个偶然瞬间构成,正是这些偶然瞬间形成一条曲线,而这曲线便是历史命定之轨迹。似乎冥冥之中一切都被决定,但控制的手却掌握在当事者自己。各种关键要素的综合、高明的手腕,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结局。  
  1992年联想史上的偶然瞬间似乎应该包括###和###在5月对联想汉字系统大加赞赏,联想召开了首届代理商会议;郭为在12月6日说公司发展很快,管理体制应由直线管理向事业部管理转变,倪光南则提出未来业务7个方向……  
  那一年,联想完成了亿元的营业额,利税超过了3亿元;柳传志接受黑色风暴的教训,首次正式提出“贸工技”的道路,说要贸易先行,以贸养工;经国务院经贸办审批、核准,联想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这些偶然性的历史瞬间在当日尚未展示出其本来面目,但在今日看来,它们几乎决定了历史。那些极易被忽略的一抹抹灰色,往往能够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历史有时需要忽略细节,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关注主角的命运,以及他们在尘土飞扬的命运之路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与妥协,痛苦与欢乐。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与命运,几乎可以左右历史的线索。  
  1993年1月16日,柳传志给“亲爱的联想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写了一封信,他说:“去年的联欢会上,当我哑着嗓子滥竽充数地跟着唱《西游记》的时候,心里就悄悄立下宏愿:一定要学一支歌,下一个春节好有所奉献。当我一本正经地这么做了,而且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五音也全了,嗓子也亮了,直一个劲地想上卡拉OK喊一通的时候,我却被倒霉的美尼尔氏病逼到了南方的一个角落去静养,失去了和大家一起欢度春节和露脸的机会,真是遗憾极了!我多么愿意到各个部门去参加小型的联欢会和大家一起享受那暖融融的家庭气氛;我多么愿意坐在台下为公司同仁的精彩演出拼命鼓掌,使劲地叫好啊!此刻我虽然人不在北京,但我的心,总裁室全体成员的心永远和大家紧紧地贴在一起!”    
  4个月前。1992年9月16日。“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颁奖晚会。  
  因为香港联想的骄人业绩,吕谭平得以当选。柳传志为他感到高兴,专门做了一套礼服去参加晚会。就在那场晚会上,柳传志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他的美尼尔综合征第一次爆发了。他需要耗费多年才能挥去的梦魇终于到来了。  
  美尼尔综合征爆发使柳传志看到自己的虚弱,也使所有人明白,这个52岁的老头儿已不再是年轻时那个意气风发的英俊小伙子了。他为联想殚精竭虑,已经耗费了他的青春,透支了他的健康。究乎联想史,这段往事只能算作一段小小的插曲,但历史中的插曲容不得忽略,他们恰恰是官方文件所未能体现的真实。  
  就在被美尼尔综合征折磨的那段时间,柳传志依旧要做各种各样的报告和部署。12月1日那天他还演讲说“尽管国外大公司占一定优势,也不是说就可以平铺直入中国市场。我们在汉字技术、售后服务以及开发应用软件等方面的优势,足可抵挡一阵。问题在于我理解入‘关’的意义是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赚外国人的钱开路。如果一味死守,消极防御,就失去了入‘关’的意义”。[11]    
  历史显示那一时段的插曲还包括稍早前杨元庆出任了CAD部总经理,郭为稍后出任了企划部总经理,马雪征即将获得为联想筹划上市的机会,朱立南意兴阑珊,似乎要离开深圳到别处去闯荡一番了。  
  柳传志在那一年对科学院副院长严义埙提出了股份制改造的要求,遭到了严义埙的痛斥。档案记录便已显示出严义埙的怒火,足见当事双方碰撞之激烈。但为大局计,严义埙还是给予联想大量的支持。    
平凡一年的插曲(5)    
  尽管如此,1992年依旧是平凡的一年,它似乎只是为未来设下的一个埋伏,播下了种子,但它不负责收获。研究历史的人容易忽略这样的年份,他们并不清楚,那些没有大事可叙的年份,事实上往往掩盖着正在酝酿着大变革。  
  当联想史在1993年走上一个残酷拐点时,1992年所蕴涵的能量彻底爆发了。尽管没有人希望它以一种残酷形式爆发;尽管没有人想到它彻底改变了联想局。  
  【注释】  
  [1]《海信史:十年再造的关键时刻》,迟宇宙,海南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李总在干部会上的讲话摘要》,李勤,联想档案,A01…1992…2…18。  
  [3]、[4]《柳总在公司1992年干部工作会议上的动员讲话》,柳传志,1992年4月18日,联想档案,A01…1992…2…2,机密。  
  [5]《李总在公司1992年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勤,1992年4月18日,联想档案,A01…1992…2…16,机密。    
  [6]《李总在公司1992年干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李勤,1992年4月19日,联想档案,A01…1992…2…17,机密。  
  [7]《柳总在公司1992年干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柳传志,1992年4月19日,联想档案,A01…1992…2…2,机密。  
  [8]、[9]、[10]《柳总在1991年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柳传志,联想档案,A01…1992…2…1。  
  [11]《以“打出去”对付“挤进来”》,柳传志,联想档案,A01…1992…2…8。    
转折年代(1)    
  有人曾将1993年作为联想史上的18个“拐点”之一,以之判定联想所进行的转折。1993年的联想是其历史上唯一没有完成预定计划的一次,以之判定它为“拐点”固然不能算错,只是颇为牵强,未能准确地映射联想的转折。  
  10年后,杨元庆及其联想集团没有完成三年规划,其所面临的处境,与1993年柳传志所面对的困局如出一辙。  
  1993年之转折,今日来看,倪光南与李勤之矛盾激化,最终在下一个年度将柳传志牵扯入“倪柳之争”中。这场争斗旷日持久,前后持续了6年时间,倪光南每次似乎都恰如其分地选择了发动攻击的时机——  
  1993年与李勤之“斗争”,恰逢柳传志在香港为忙上市而焦头烂额;1994年的那一场,又恰逢柳传志美尼尔综合征爆发;1997年夏天的那一次,又恰为联想整合的紧要关头。倪光南差点改变了联想的命运,但他事实上与一段命定的历史斗争,最终没能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他和柳传志一样,以其悲剧性格获得了命运安排的结局,只是稍有不同而已。    
     北京勃勃野心  
  柳传志一直想让联想上市,这是他“金色鲤鱼跃龙门”计划的最后一步,他不能半途而废。1992年春天,中科院、体改委、新技术区、科委的人连续不停地找柳传志和李勤,他们希望能够促成联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股票上市肯定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柳传志说,“第一它可以解决我们公司的资金问题;第二个好处是扩大影响;第三点是公司对内部运行机制的影响。”  
  巨额贷款已给联想和柳传志、李勤“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联想的业务靠贷款维系,1992年的时候,他们的流动资金不过4000万,贷款却达到两三亿。柳传志有些担心:“这么大的比例做事,稍有风险就会有不测,我们得非常小心加小心。”他设想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别人投资”,“大家风险共担”。  
  愿意对联想进行投资的人已经多不胜数,他们无一例外地遭到柳传志的拒绝。有时候联想的那些“干部”们会觉得奇怪,只有柳传志和李勤他们知道:    
  “凡是要投资的人认为他们投一块钱和我们的一块钱一个价,我们可不这样认为,我们要的是我们投一百万,最起码等于你投一千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公司的声誉在那,经验在那,这些东西国外非常理解,只要股票一上市,一块钱股票外边要二十块钱的时候,大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现在咱们怎么舍得我拿一块你拿一块咱们对半分?”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50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50节  
作者: 迟宇宙             
  柳传志他们赖以与投资者谈判的资本,除了联想的业绩与声誉,还有其与银行间的密切关系。他有时候会教育那些“干部”说:“我们跟银行贷款又不是贷不下来,而且我们目前没有冒很大风险。”他告诉他们,等联想股票上市,资金立刻会有“大量繁殖”。  
  他们曾设想让国家投资,但中关村的现实有时却让他们不寒而栗:“……国家投资,投资不好,钱花糟了国家也不问,国家历来如此,钱花大了花赔了一点办法没有,你要赚了钱,国家不但要要,而且要派检查组之类的,那咱们就别干了,所以按股票上市你占多大席位那都好说。”  
  1992年,因为邓小平的南巡,《粤港信息报》说“改革无禁区”,《中国经济时报》呼吁“让思想冲破牢笼”,《变化》描述说“普通百姓从银行中取出几十年的存款去买股票,摸奖券,赌赛马,”当时的深圳“沸腾了,整个城市在股票的旺火热浪之中”。  
  柳传志和李勤都明白,一旦联想在深圳上市,其知名度会远远超过广告所能达到的效果,而公司影响力“对公司来说确实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柳传志曾说:研究成果再好,如果公司名字没人知道,人家就不信你,产品就卖不出去。  
  “所以公司的知名度确实是一种非常大的财富。一个科技公司股票能上市,感觉会大大不一样,而且会促进香港股票上市,还内外互相呼应,公司的气势一下子会跳上来,”他说,“实行股份制以后,公司职工还可以根据贡献,根据具体情况分股,这样就会更好地将个人利益跟公司结合起来,说5∶3∶2分成叫核裂变,这个就是核聚变。”[1]    
  仅仅让股票上市显然不是柳传志最终的目的,让鲤鱼跳过龙门只是联想成长中必经的一站。他一直想使联想变成真正的龙,变成能够与IBM比肩的“蓝色巨人”,至少“动一动就要对中国的计算机行业本身产生点震动”。  
  有一次他说:“我们将把自己比作鲤鱼,这个比喻确实不错。说鲤鱼是什么意思?说鲤鱼是龙种,跳过龙门就成龙了。我们的运行机制,我们现在的这个班子,说明我们是鲤鱼,不是胖头鱼,那些鱼个再大它也跳不过龙门去。另外,我们现在身上带有金鳞,个头也够大,不是一般的小龙种。如果我们开出了一条新路,跳过了龙门,我们谦虚点说,我们确实是‘小龙崽’,跳不过去金色就会慢慢褪掉,水再一干,鲤鱼同样会枯死。”    
  四通早就扬言要做中国的IBM,联想始终没有张口说过这句话。柳传志说:“我们不敢说,说那话叫自不量力,但我们如果把自己认为是龙的时候,那就确实是我们要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对高技术产业、对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兴办真的要起点历史性的作用。”[2]    
转折年代(2)    
  1992年,柳传志多么希望联想这尾“金色的鲤鱼”能够跳过第一个门槛,但历史却发生了转折。在深圳,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却意外地在香港跃过了龙门。  
  那是惊险的一跃。那一跃改变了联想及柳传志的命运,其后联想与柳传志前途中的种种磨难,大多与这惊险一跃关联,有几次还差点要了他们的老命。  
  然而,无论如何,联想“跃龙门”计划之获成功,其意义不仅为联想实现了新的跨越,获得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为柳传志及联想获得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机会,赢得与IBM、HP等跨国巨头进行一场场挑战赛的资格。尽管当日它只能“持外卡参赛”,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