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联想局-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最新更新小说:/news。aspx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作者:迟宇宙                
关系万千重    
  柳传志联想创始人,是本书的第一主角。联想盘根错节关系的胶结之点,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身份既有联想控股总裁,又曾有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人们形容他为“联想教父”、“国内管理学的代言人”。  
  李勤联想的缔造者之一,是本书的第二主角。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是联想的“总理”、执行官和部队长,联想控股的常务副总裁及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  
  曾茂朝某种意义上他是联想真正的缔造者。他曾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如今则是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他在为计算所布局的时候设计出了联想,为计算所留下一条“后路”。他是柳传志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联想最执著的庇护者。  
  周光召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对联想颇多关爱。他曾提出著名的“一院两制”。  
  倪光南曾经是联想的离奇人物,柳传志10年的“生死之交”,被柳传志塑造为技术神。其身份从总工程师、董事变成与联想分道扬镳的人。    
  王树和联想的创始人,第一任总经理。有时口无遮拦。1986年离开联想。  
  张祖祥联想创始人,最早的副总经理,后来出任副总裁,是联想最为典型的无名英雄。  
  李天福联想最早的11个人之一,是其中“混得最差的人”,他是一个符号。  
  曹之江曾经是联想的副总工程师、副总裁。他善于讲述联想的历史。  
  杨元庆历任联想集团总裁、CEO、董事长。中国IT业的领军人物。他在联想的经历就如同一出戏剧。柳传志每次提及他总会说“感谢元庆”。  
  郭为神州数码总裁,曾任分拆前联想集团副总裁,与杨元庆一样,其命运如同一出戏剧。    
  马雪征联想集团副总裁、CFO,联想上市、整合、分拆的策划者及执行者之一,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朱立南联想控股公司常务副总裁及联想投资公司总裁,联想分拆的策划者及执行者,柳传志的“忘年交”。  
  王晓岩联想集团副总裁,被称为联想实施ERP的第一功臣。  
  孙宏斌一个曾经是联想的人。他曾因挑战“大船思想”的权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后又获得柳传志资助开创事业并且成功翻案。他宣称“是柳传志造就了我”。今天,孙是天津最大的地产巨头。  
  陈国栋融科智地总裁,其经历纷繁芜杂,与孙宏斌有业务合作。    
  王建金白领总裁。  
  吕谭平香港联想总经理,1997年出局。在联想的“瞎子背瘸子”战略中,他和他所领导的导远公司扮演了“瘸子”的角色。  
  吴礼益香港联想副总经理,1997年联想整合后出局。  
  周晓兰联想的11###之一,其性格豪爽,是巾帼中的杰出人物。她曾与倪光南发生剧烈矛盾,因为柳传志袒护倪光南,至今不肯原谅柳传志。  
  胡锡兰联想典故中“研究员站柜台”的主角。一个可爱的老人。    
  许国兵、赵令欢、袁宝玑、严义埙、唐旭东、刘耀、李致洁、贾绪福、胡靖宇、曹效业、蔡树永、毕显林、白慧敏……他们都曾在或将在联想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胶结于纷繁芜杂、千错万综的关系中。    
绪论:局的精神与联想局(1)    
  不少人认为联想是一个奇迹,一种标志和一座象征的纪念碑。它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心灵,悲悯的胸怀。它是民族工业的骄傲和高科技产业的代表——  
  20年来,对联想的赞美和溢美之辞汗牛充栋,凡有印刷品和无线电波的地方,就留有联想的影响;凡电力文明所能覆盖之地,便刻有联想的印痕。  
  不少人认为柳传志是中国企业家的典范,是“中国企业教父”,是“国内管理学的代言人”,拥有“几乎完美的企业战略家生涯”——  
  他是为数不多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之一,是中关村第一代企业领袖中硕果仅存“没有在改革中犯错误”的人。不惟如此,他还成功引领一家作坊式的公司,缔造为一家看起来可艰难踯躅着与跨国巨头一较高下的领袖企业。  
     一个“局”可以涵盖联想史    
  联想为什么?1996年初冬,一个叫陈惠湘的人发问。他是联想办公室年轻的官员,他打开了一个思维方向——联想,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样板。  
  研究联想的管理和文化、演绎联想奇迹和神话、总结联想经验和规律的出版物旋即接踵而至,充斥于图书市场,遍布于大街小巷。  
  有人说联想成功缘于柳传志的个人魅力,有人则谓之成功缘于“以惠普为师”,有人说联想管理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也有人说联想崛起是因为它储备了大量人才,还有人说联想靠的是创新精神。大家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杨元庆曾评价:“柳总是政治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柳传志曾说“联想前面做的这些年,蓄势而已”。更很少有人注意到,柳传志曾经有一段时间闭门钻研《雍正王朝》,并且感慨地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康熙皇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这些被忽略的微妙,这些被熟视无睹的细节,恰恰是柳传志和他所执掌的联想赖以成功的特质。这些特质,累积于联想历史之中,沉淀平复于20年之内,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典型的中国智慧,一种谋略的智慧,一种“局”的智慧。  
  历史已经证明:自有组织诞生,便有管理附生。一位管理史学家阐释说:“管理的历史……跨越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无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他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富足,承担着组织和运营工商业企业的任务。大企业的创造者也是伟大的梦想者。”[1]    
  管理的历史,就是政治的历史。政治的历史,就是谋略的历史。所以,联想的历史,是一部管理的历史,是一部政治的历史,更是一部谋略的历史。谋略,是中国智慧的典范;而“局”,则是谋略的完整过程。有一本描述中国智慧的书《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则如此诠解“谋略”和“谋略的产生”:  
  “我国最丰富的历史遗产是谋略,特别是减法谋略。两个因素决定了我国文化的这种特点。其一是我们社会长期处于纯减法环境……其二是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并非只有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纯减法环境中,只有高度智慧的民族生活在减法环境中,才能发展出谋略。”[2]  
  既然管理和谋略追求的目标都是“利”,既然管理的历史就是谋略的历史,那么以谋略的眼光来观测联想历史,我们就会发现,20年的联想是一个“局”,一个充满无尽幸福和辛酸、快乐和悲伤、成功和失败的“联想局”。  
  局,一个字,涵盖了中国的智慧;局,一个字,涵盖了联想20年的历史,并将涵盖它此后整段整段的历史,涵盖它从开局到结局的全部故事。  
     局的精神就是中国智慧的精神    
  局,《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促也,从口在尺下。复局之一曰博,所以形棋象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博”的一条解释是“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辞海》的释义更显丰富。其对“局”的解释有十条,与我们所要论述之“局”义近者有六。其一是“部分”。其二是“棋盘”。其三是“形势”。其四是“人的胸襟器量”。其五是“指某种聚会”。其六是“骗人的圈套”。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局”,正是基于“博”而衍生、发展下来的“局”,亦即带有博弈色彩的“局”;“局”的精神,也就变成了博弈的精神和谋略的精神。  
  “局”代表中国的谋略智慧。谋略,则是“在活力对抗中,寻求制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也有人定义为“非程序、无规则、前契约条件下的人类竞争”。  
  许多人相信谋略与道德是死对头,认为谋略无道,有道之士不讲谋略。汉朝的刘向在《说苑》中却说:“夫权谋有正有邪,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所以,《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这本书中提出:“道是理想,谋是桥梁……道与谋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3]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2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2节  
作者: 迟宇宙             
  真正的大谋便是道,是战略上的谋略,以人心向背为依归;至于中谋则是孙子所谓“诡道”,是战术上的谋略;至于智巧性谋略,则谓之小谋。大谋要考虑的因素,《孙子兵法·计篇》说: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者之中,道为先,是不尚诡计而尚民心民意的。大谋用好了,就是民心民意到了极点,也就不需要战术性谋略了,所以孙子说“上战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绪论:局的精神与联想局(2)    
  真正的大道就是谋,要刑赏并用,加减分明。大道相通,中国最古老的智慧《老子》和《孙子兵法》,讲的都是谋略,是真正的大谋;前者讲减的艺术,后者谈加的艺术,是谋略文化的精髓。  
  博弈论和谋略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研究人类竞争和在竞争中的行为。但就像竞技一样,博弈论考察场内有规则、有裁判的竞技,谋略论研究场外无规则、无裁判的竞技。博弈之局是事先布好,局中人、博弈规则都已给定。局中人仅在可供选择的几种策略中进行选择,参与各方所要进行的只是“对局”和“破局”而已,谋略之局则是单方布好,对手并不知晓,也毫无应对的准备。[4]    
  “局”是中国智慧,其精髓便为谋略。《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一书说谋略论的精髓在于“作局”,完整的谋略过程包括局前分析、设局(作局)、对局和结局。阴阳(察势)和生克(度数)是局前分析,加减是设局和对局,成败和回到阴阳是结局。而博弈论只研究对局和结局。  
  “在谋略论里,一个谋略局一般不产生于几项规则和局中人的协议,而产生于设谋者单方面的设计。局面、局限(人限、时限、区限、事限)、局中人和对局规则都是设谋者自己选定的,而且越出乎其他局中人的意料越好。”[5]  
  在本书作者看来,“局”的圆满过程,应该包括局前、布局、对局、破局、结局、局后和局外。只是因为具体事件不同,参与者也不尽相同,时间、空间都发生改变,所以在不少局里,有些过程可以省略,或可忽略不计。  
  所谓“布局”,《辞海》的释义有三,一曰:“全面的规划安排。”二曰:“围棋术语。指一局棋的开始阶段,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地,准备进入中盘。”三曰:“象棋术语。即开局。”  
  所谓“对局”,《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下棋。也指球类比赛。”    
  所谓“破局”,《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均无条目。本书作者的解释是,在对局过程中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打破对峙局面,以求进入“收官”阶段。  
  所谓“结局”,《辞海》的释义有二,一谓:“结束。”也指最终的结果。二谓:“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矛盾冲突已经解决,人物性格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结果,主题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示。也有没有结局的‘结局’,即把矛盾或问题悬置不顾,交给读者或观众去思考。”  
  “局后”寻求结局的后果,“局外”则寻求看似与此局无关之人的反应。都是一“局”结束之后所需观测和反思的现实,同时也是新局开始的参照。  
  《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说,察势和度数的结束,就是作局的开始。在加减谋略里,作局就是编制一道加减算式或一个加减方案。所有新设的局都是在既定局的条件下设的。“谋略必定包括设局(新局)和入局(入新旧两个局)。”[6]  
  也就是说,所有的局都是关联的,所有设局的人都是局中人。旧局的结束意味新局的开始,一个局内人的退出意味其他局外人的加入。  
  在“局”的运行中,布局与入局奉行不同的原则,布局要求布局者看到并寻求各种优势,入局要求入局人看到并利用诸多劣势。既然入局是加盟别人的组织,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