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念处选章-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这时,他也应观注这舍受。当「生起于沉灭智」启发得好和获得「沉灭智」
时,舍受便显得清楚,尤其是当「行拾智」达成时,在这情况,你则应观注这舍
受。

当定力很强时,你观注「疲劳」、「热」、「疼痛」,你将会发现到这些感受碎
成一片片。对于常人,疲劳、热和疼痛似乎是持久的,但对于一个修禅者它们就
如碎片,而不会造成很多的疼痛,而感到安然自在。如果他继续禅观,就是很强
烈的疼痛亦能排除。所以说:「他坚持的观照著感受中一切的生起或沉灭,或生
起和沉灭。」

当这样观照感受的生起和沉灭,一个人可达致圣道果而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这
就是受念处,以观照感受而建立正念。

* 心念处 *

关心于心念处,所谓:「比丘知觉贪欲的心为贪欲的心,无贪欲的心为无贪欲的
心等等。相同的对于其他另十六种心识。」

那么,当你观注腹部的起伏时,贪欲的心识生起,你应观注「贪欲心」。当你这
样观注,贪欲的心识则消失。当无贪欲的心生起,观注「无贪欲的心」。相同地,
如果嗔恨心生起,也是观注嗔恨的心。如果愚痴心带著邪思惟如「我是永恒的」、
「我正高兴著」、「我是我」,应观注它为愚痴。相同的,如果散乱的心生起,
也观注它。如果懒怠的心现起,观注「懒怠」。你应观注每一个所生起的心识,
同时知觉它。当定力强时,你将发觉到所观注的一切都在不停的生起和沉灭中、
所谓:「他坚持观照所生起、或沉灭的心识。」当这样的观照心识的生起与沉灭,
你可达致圣道与果和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这就是一个人如何修习心念处。

* 法念处 *

现在我们将简短说到法念处(Dhammanupassana)。世尊曾把法念处分为五部份以
便教导。第一就是观照五盖(nivarana),盖的意思是障碍。它们阻碍什么呢?它
们阻碍修培定力,或修培智慧。它们共有六个:(一)贪欲、(二)嗔恚、(三)
□沉和睡眠、(四)掉举、(五)疑恼、(六)犹疑。在巴利文经典里,掉举和
疑恼列为一种,所以只有五盖而已。如果你将□沉和睡眠分开,那么共有七盖。

那你观注腹部的上下时,欲念在心中现起,你应如常地观注「欲乐」、「欲念」
等等。这些都是你所应观注的,有如经中所指的:「比丘心中有欲念时,知觉的
『我心中有欲念』。」当一个人这样观注,欲念则消失。这消失的欲念也须受观
注。欲念的生起是由于无明,因为忽略了观注最初的念头。一个人应明白无明于
事情的真实性是导致欲念的现起。当他修禅而明白真理时,贪欲便不会现起。当
他证得了阿罗汉果时,他完完全全的离弃了这些贪欲。你应明白一位阿罗汉是从
这些贪欲中解脱了。因此一个人应知道这些有关贪欲的知识。

相同地,当嗔恨生起时,应观注和知觉著「我感到嗔恨」。当一个人感到烦闷和
懒惰时,观注「我感到烦闷」、「我感到懒惰」。当激动时,观注「我感到激动」、
当因做错事或说错话而感到忧悔,他应观注「我在忧悔」。如果怀疑佛陀或佛法,
应观注和知觉著这疑惑。一个人通常错误的将疑惑当作是意见。如果一位修禅者
连接不断的观注著,障碍便会消失。障碍的出现是因有无明。当一个人完全的知
觉著,障碍便停止出现。当达致圣道时,障碍便永远的灭绝。当观禅时,应明白
所观注的障碍的生起和消灭。这明白将引导他达致圣道与圣果而成为入流须陀
洹。这是观照障碍的短文。

* 五蕴的观照 *

当你观色法时,如「行走」、「站立」、「端坐」、「上」、「下」,你亲自的
体会到:「这是色法,是无知识的。它这样地生起和这样地沉灭」。当你观注「
疼痛」、「好」、「快乐」等等,你亲自的体会到:「这是感受,乐受或苦受。
它这样的生起和这样地沉灭」。当你观注「理解」时,你亲自知道:「这是想,
他能觉察眼界等等。它这样的生起和这样的沉灭」。当你观注「努力」、「动作
」、「说话」,你亲自的体会到:「这是行、动作;它们这样的生起和这样的沉
灭」。当你这样的观照色法和感受等等的生起与沉灭,你可以达致圣道与圣果而
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等等,这是五蕴的观照法。在此,应注意的虽然有些人可能
不懂巴利文的学术名词如urpa(色)、vedana(受)、sanna(想)、asnkhara(行)、
vinnana(识),但他们若知道色法或「无知识的」、感、想、行、识,这便可以了。

* 六根的观照 *

一个人在观看时,观注「看、看」,他的定力将加强不只了解到他不但所看的目
标,而且也了解到观看和眼睛(那是看的器官)。这三个中,眼睛是称为眼根
cakkhayatana,由此而起眼识的可看见到的目标是色根rupayatana,亦由此而起
眼识。「看」是心根,从之而起识(即是触、受等等)。当你观看时,忽略了观
注它或是观注却不明白它的生起沉灭或无常等等,障碍便会因此而出现。例如享
乐于所观看之物体。因此,你亦必需注意到障碍的现起。如果障碍消失是由于你
所观注它,那么你亦必需知觉到。当你达致圣道,这些障碍便停止生起,这你亦
必需知觉。这就是如何观禅和明白有关观看之法。

相同地,当听时,观注「听、听」,明白耳根和声音。当嗅时,观注「嗅、嗅」,
明白鼻根和味道。当尝食物时,观注「尝、尝」,明白舌根和滋味。当接触时,
观注「接触、接触」等等,明白色身和所接触之物。(步行、站立、端坐、起立
等等的观禅是属于「触」的观照。所以我们说「触」等等。)当想时,观注「想、
想」,明白意根和法尘或心境或心识。如果你不明白它们的实相,是因为你忽略
了观注它们,障碍如贪欲便生起于六根。这障碍的现起亦需观注。当你观注障碍
时,它便因此消失了,这也应予以观注。当你达致圣道时,这些烦恼全部都停止
生起,你亦应明白它。

以观注「看」、「听」等等和明白眼睛、所见到的目标、「观看」等等的实相时,
你便是正沿著圣道和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简短地说,这便是六根处的观照。在
这里,烦恼是不净或低的性质,它们就像绳索牵系著牛只,使我们重生又重生于
轮回中。它们是:(一)欲贪、(二)嗔恚、(三)骄慢、(四)邪见、(五)
疑惑、(六)戒禁取见、(七)生有欲、(八)嫉忌、(九)悭吝、(十)无明。
入流须陀洹道将灭除这些烦恼中的邪见、疑惑、戒禁取见、嫉忌和悭吝,不还阿
那含道将灭除贪欲和嗔恨;无生阿罗汉道将灭除骄慢、生有欲和无明。

* 菩提分的的观照 *

Bojjhanga 意思是菩提支。修禅者可以修习菩提支以觉悟涅盘。它共有七个:
(一)觉念支、(二)择法支、(三)精进支、(四)喜支、(五)轻安支、
(六)定支、(七)行舍支。当有觉念支时,应知觉它,或其中之一的菩提支生
起时,应知觉它。如果它们不存在,也应知觉它。菩提支不生起于禅定初学者。
它们只现起于一个已获得生灭智等等的(udabbaya…nana)禅照。依照在身念处
部份中所讲述过的方法而继续观照不断生起的色法与心法,如观注「行走」、「
站立」、「沉下」、「疲倦」、「热」等等,你将获得生灭智而且很快又很清楚
地明白事法的生起和沉灭。每当你观注生起和沉灭时,你知觉它。当你有正念时,
你知觉这是觉念。当你的定力懈退和没有正念时,你知觉这是没有觉念。相同地,
当择法(心色法)支生起,你知觉它已生起。当它不存在时,你知觉它不存在。
当这样地知觉,你的定力变得特别强,而继续知觉到这一些的生起与沉灭法、知
识、精进力等等,达致圣道与果,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道。简短地,这是菩提支
的观照。

* 法的观照 *

关于法的关照,世尊说:「他如实明白:『这是苦的灭』。他如实知觉:『这是
苦灭之道』。」

众生身体中的色法与心法的过程事实上是苦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苦的所在
地,如身痛、心痛、衰老、死亡等等。因为它们无常,死亡随时随刻可以到来。
身苦如疼痛是因为有一个色身和心识。没有一个色身,身痛是不可能的。虽有个
色身,但如果没有心识,痛苦或苦是不可能有的。为什么呢?如果一根木桐,一
块石头或一团泥被一根木棍打著,或被刀刺,或被火烧,它将不会觉得痛苦,因
为它们没有心识。所以,没有心识的色身不是身痛的根因。众生是兼有色身和心
识,所以任何的身苦都能在他们的身上生起;任何的心苦都能在他们的心里现
起。是故,众生的色和心是苦。

除此以外,每当我们重生,我们经历老苦、死苦等等,因为我们有会衰老和消散
的色与心。所以,这些色法与心法是真苦。再老,它们都不能唯持一秒钟之久,
悲也。不到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秒。它们非常迅速的消失。当他们消失,而没有
新的色法和心法生起,这就是死亡的时刻。这些可以突然带来死亡的色法和心法
须要依靠个人色身的支持。这是多么的可畏!所以它们是苦。
但那些没有观照色法和心法现起的人,不明白它们多么迅速消失,所以并不惊
畏。就是那些修禅者,如果他们还未知觉事法的无常相,亦将不惊畏。就是那些
修禅者,如果他们还未知觉事法的无常相,亦将不惊畏。只有那些不间断步行、
站立等等继续观禅的修禅者,其定力将会加强,当他观注时将知觉事法的无常,
将明白死亡随时可以到来,而他将惊畏。身躯是痛苦、衰老、死亡的所在地,确
实是苦。这一切他亲自体会到,这种智慧就是佛所谓的:「依其实性,明此是苦。」
当你依其实性明白苦时,你对色法和心法的执取则□除。这理解是□除苦的根源
--贪欲。每当你□除贪欲,你获得暂时的苦灭。培养智慧道,你获得道谛的智
慧。每当你观照苦受时,这便是你如何的明白四圣谛。随著继续的观禅,你的智
慧成全圆满,你便能证悟涅盘。这是以正道的知识而明白灭谛。依此知识,成功
的觉悟苦谛。以□除贪欲也完成了觉悟集谛,正道的修养亦得成就。当你以观禅
而觉悟四圣谛,至少你会成为一为入流须陀洹,永远解脱恶道。这是简短的说明
圣谛的观照法。

* 四念处的功果 *

世尊曾说过修四念处者所将收获的功果:「比丘们,任何人修练这四念处七年,
或七月。。。。。或七日,他将获得这二果之一:非今生将获得最高的智慧,即获得还
还阿那含果位,他将获得不还阿那含果位。」

如果你不能如上所说的成为一位不还阿那含,肯定地你可成为一位入流须陀洹。
现在有许多禅者以证悟圣道与圣果和涅盘,他们是经过了一个或两个月的修习身
念处如腹部的起升与沉下、心境、感受或六根如看和听。所以,以你尽所能依照
四念处禅法观照,但愿你很快就能够证获圣道与圣果和证悟涅盘。

善妙!善妙!善妙!

**********************************************************************
【录自:电子佛教藏经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