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99-针灸大成-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十丈,营运血气,流通阴阳,昼夜流行,与天同度,终而复始也。 

卷一针灸直指
卫气行论
属性:黄帝问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 
,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 
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无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 
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 
。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 
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气在少阳;水下三刻,气在阳明;水下四刻,气在阴 
分;水下五刻,气在太阳;水下六刻,气在少阳;水下七刻,气在阳明;水下八刻,气在阴 
分;水下九刻,气在太阳;水下十刻,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气 
在阴分;水下十三刻,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气在阳明;水下十 
六刻,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气在阳明 
;水下二十刻,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气在少阳;水下二十 
三刻,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 
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 
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 
已,天与地同纪,纷纷HT HT 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卷一针灸直指
诊要经终论
属性: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 
、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 
、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 
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 
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令人不嗜食,少气。春刺秋分,令人时惊 
, 
且哭。春刺冬分,令人胀,病不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令人懈惰。夏刺秋分,令人心中 
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令人惕然,欲有所为 
,起而忘之。秋刺夏分,令人益嗜卧,且善梦。秋刺冬分,令人洒洒时寒。冬刺春分,令人 
卧不能眠。冬刺夏分,令人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令人善渴。 

卷一针灸直指
刺禁论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 
,肾治于里,脾谓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谓肾神 
,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一作欠);刺中肾,六日死, 
其动为嚏(一作三日);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 
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足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 
中脑户,入脑立死;刺 
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 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 
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耳聋;刺膝膑出液为跛;刺 
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 
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 
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 肠内陷,为肿;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一作脉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 
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 
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 
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乃刺 
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x五夺不可泻x 
岐伯曰∶形容已脱,是一夺也。大脱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 
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x四季不可刺x 
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 
,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x死期不可刺x 
岐伯曰∶病先发于心,心痛,一日而之肺,咳;三日而之肝,胁支痛;五日而之脾,闭 
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喘咳;三日而之肝,胁支满痛;一日而之脾,身重体痛;五日而之胃,胀 
,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头痛目眩,胁支满;三日而之脾,体重身痛;五日而之胃,胀;三日而之 
肾,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病先发于脾,身痛体重;一日而之胃,胀;二日而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 
之膀胱,背KT 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发于肾,少腹腰脊痛, 酸;三日而之膀胱,背KT 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上之 
心,心胀;三日而之小肠,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而之肾,少腹腰脊痛, 酸;三日而之膀胱,背KT 筋痛 
,小便闭;五日而之脾,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晡。 
病先发于膀胱,小便闭;五日而之肾,少腹胀,腰脊痛, 酸;一日而之小肠,腹 
胀;一日而之脾,身体重,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有一脏及二、三脏者,乃可刺也。 

卷一针灸直指
刺法论
属性: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岐伯曰 
∶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已虚,人气肝 
虚 
不聚,白尸鬼至,令人卒亡)。邪干厥阴,大气身温,犹可 
刺之(目有神采,心腹尚温,口中无涎,舌卵不缩),刺足少阳之所过(丘墟穴、针三分)。咒 
曰∶太上元君,郁郁青龙,常居其左,制之三魂。诵三遍,次呼三魂名∶爽灵、胎光、幽精 
,诵三遍,次想青龙于穴下,刺之可徐徐出针,亲令人按气于口中,腹中鸣者可活;次 
刺肝之俞(九椎下两旁),咒曰∶太微帝君,元英制魂,贞元及本,令人青云。又呼三魂名如 
前三遍(针三分,留三呼,次进一分,留三呼,复退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针,气及复活)。 
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 
(舌卵不缩、目神不变)。可刺手少阳之所过(阳池)。 
咒曰∶太乙帝君,泥丸总神,丹无黑气,来复其真。诵三遍,想赤凤于穴下(刺三分,留一呼 
,次进一分,留三呼,复退留一呼,徐出扪穴,即令复活)。 
复刺心俞(五椎两旁),咒曰∶丹房守灵,五帝上清,阳和布体,来复黄庭。诵三遍(刺法同前 
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智意二神,游于上位,故曰失守)。又遇土不及 
,青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冲阳)。咒曰∶常在魂庭。始清太宁,元和布 
气, 
刺脾俞(十一椎下两旁,咒曰∶大始干位,总统坤元,黄庭真气,来复游全。诵三遍(刺三, 
留二,进五,动气至,徐出针)。 
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干人,令人暴亡。可刺手 
阳明之所过(合谷)。咒曰∶青气真全,帝符日元,七魄归右,今复本田。诵三遍,想白虎于 
穴下(刺三,留三,次进二,留三,复退,留一, 
徐出扪)。复刺肺俞(三椎下两旁),咒曰∶左元真人,六合气宾,天符帝力,来入其门。诵 
三遍(针一分半,留三呼,次进二分,留一呼,徐出手扪)。 
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人正气,吸人 
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京骨)。咒曰∶元阳肓婴,五老及真,泥丸玄华,补精长 
存。想黑气于穴下(刺一分半,留三呼,进三分,留一呼,徐出针 
扪穴)。复刺肾俞(十四椎下两旁),咒曰∶天玄日晶,太和昆灵,贞元内守,持入始清。诵 
三遍(刺三分,留三呼,进三分,留三呼,徐徐出针扪穴)。 
x五刺应五脏论x 
岐伯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无针肉,如拔毛状,以取 
皮气,以应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以取经络之血,以应心也。三曰关刺者,直 
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以应肝也。四曰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以应脾也。五曰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至骨,以取骨痹,以应肾也。 
x九刺应九变论x 
岐伯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 也。二曰远道刺者,病在 
上取之下,刺腑 也。三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者,刺小络血脉也。五曰分刺 
者,刺分肉间也。六曰大泻刺者,刺大脓也。七曰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曰巨刺者,左 
取右,右取左也。九曰淬刺者,燔针以取痹也。 
x十二刺应十二经论x 
岐伯曰∶凡刺有十二,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 
刺后,以治心痹(刺宜傍针)。二曰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 
,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也。三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 
筋痹。四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少深者。五曰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 
而浮之,以治寒气博大者。六曰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七曰输刺者 
,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八曰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置 
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十曰阴刺者,左 
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针刺者,宜傍刺各一,以治留痹 
久居者。十二曰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x手足阴阳经脉刺论x 
岐伯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壮热,刺此者,不深弗散,不 
留弗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 
。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 
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x标 本 论x 
岐伯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 
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 
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 
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 
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 
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 
x刺王公布衣x 
岐伯曰∶膏粱藿菽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则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 
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