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遵诲点了点头,“我承认民夫们不能野战,但是不需要他们出城,只要他们能守住城池就行。我随州虽小,仓库中却积攒了大批守城物资,滚石檑木样样齐全,火油箭矢应有尽有。你们已经没有偷袭的机会,凭借我手中的人马,守上三日不成问题!到那时,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大人的人马就会到达我随州,与我军协同作战,你们就算想跑也是妄想!”

王西昌不由得点了点头,随即醒悟过来,怒声问道:“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想乱我军心?做梦!”

董遵诲笑着说道:“王将军不必着急,现在咱们两家还可以谈一谈,过几天安大人可就不会对你们客气了!咱随州和你们安州都是朝廷治下,何必打打杀杀,干嘛要撕破了脸面?王将军不妨考虑考虑……”

王西昌愣住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风起随州第51章智退王西昌(下)

更新时间:2012…2…2412:06:53本章字数:2815

王西昌心中暗道:咱们两家都打到这个地步了,还不算撕破脸吗?王安州大人的义子王端被你们投入大牢,我们安州驻随州细作头目赵海、赵星全被你们杀了,还有个添头赵恩德,光细作就损失了足足好几百人!加上刚刚城门争夺战的时候,战死的士兵接近五百人,这还不叫撕破脸吗?!

不过,这还真没撕破脸。起码在官面上,大家还是你好我好全都好,并没有相互攻击。王安州曾经对王西昌说过:这董宗本纵然跋扈无礼,可是他是新皇帝身边的亲信,代表着皇帝的威严,如今大汉(后汉)新立,皇帝虽然没有着手收拾各地割据势力,但是也决不允许地方势力来挑衅皇帝的威严。所以,虽然王令温派出王西昌来偷袭随州,但是也不敢以安州的名义公然攻击,更不敢动用安州本地力量。

而董宗本虽然将王令温的义子王端下狱,但也没有将他虐待拷打,据王西昌了解,除了行动不自由以外,王端依然可以好吃好喝好悠闲。而无论是赵海、赵星、那些细作,还是刚刚战死的那五百士兵,在名义上都是盗贼,董宗本并没有拿他们做过文章。

王西昌不得不考虑董遵诲的建议,现在随州城里内应死的死、逃的逃,而自己的部队又没有投石车等攻城器具,单靠简易的云梯,根本不可能攻破严防死守的随州城。而且部队所带的粮草有限,无法支持长时间战斗。

正如董遵诲所说,一旦安审琦得到消息,必定会派出大股部队进攻,誓将王西昌所部全歼。与其与随州城打得两败俱伤、让那安审琦占了便宜,还不如就此罢手,和平相处呢。王安州大人的面子固然重要,可是这支亲军乃是王安州震慑周边势力、维护节度使权威的重要力量,乃是王安州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万万不可在此地断送啊!

王西昌在紧张地思考着,董遵诲也没闲着,他用力握紧了拳头,手指甲深深地扎进肉里去,竭力保证脸上的平静与淡然。如果兵力充足,董遵诲才不会提什么和平共处的建议,早就想办法全歼城下这支部队,树立董家军的威信了。可是现在兵力非常不足,一营战死五十人,剩余四百五十人,情况尚好;二营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无法投入下一步的战斗。

二营指挥赵匡胤重伤昏迷,其战力最强的百余士兵大多战死或重伤,剩下的三百来人都是些老弱病残,据刘庆义报告,刚刚往下面丢滚石擂木的时候,居然有很多人搬不动檑木,举不起滚石,这样的身体素质,能指望他们连续奋战吗?!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刺史府召集的青壮还没有赶来,唯一的支援部队就是杨伟派来的一百名士兵,董遵诲其实是在唱空城计,只要那王西昌下令攻城,董遵诲将立即带人缩进城去,借助城楼等工事阻击敌军,无力正面抗击。

现在战场十分诡异,王西昌沉默了一会,这才说道:“董遵诲,你倒是说服了我,咱们两家打得两败俱伤,白白便宜安审琦而已。可是,就这么撤军,我如何向我家大人交代,如何向手下的弟兄交代?”

董宗本已经来到了城楼之上,但是这个局面,他并不适合出面。他一边指挥青壮快赶来,一边偷听董遵诲与王西昌的谈判。

董宗本低声对杨光义说道:“你去告诉道安,别的条件都能答应,只有一条——必须关押着王端。他毕竟是朝廷承认的都虞候,虽然为父已经上报了王端贪污受贿渎职的罪证,可在朝廷处置他以前,决不可放虎归山、授人以把柄。对了,可以跟他们说,我愿意保举王令温为校检太尉、同平章事,反正这两个都是虚衔,如果我上奏朝廷,极有可能通过。”

杨光义连连点头,快步跑下城去,向董遵诲低声汇报。董遵诲大声说道:“将军,我方愿意归还全部尸体,包括赵海、赵星等细作的尸体。如果将军不方便携带,我方愿意让他们保全尸骸、入土为安。”

王西昌点了点头,这一条还不错,带兵打仗,如果连手下人的尸体都保不住,那谁也不愿意跟着你,大家出来混,不就是求得活着潇洒多金、死了葬得光荣嘛!不过,将尸体全部拉回安州不太现实,容易引起更多的麻烦,王西昌大声说道:“他们既然在随州战死,就让他们在随州城外安息吧。不过,我如何向我家大人交代呢?”

如何向王令温交代?董遵诲赶紧开动脑筋思索,正如董宗本所说,董遵诲记得后汉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笼络各地势力,封了大批的太尉、平章事职位,都是挂职的虚名而已。王令温毕竟镇守地方多年,势力较强,朝廷一定会加以封赏。而他现在都五十二岁了,建功立业的兴趣少了,更可能在乎身后事,如果能上书朝廷给他加一个虚衔,那王令温面子得到保全,也能有些荣耀。

于是董遵诲大声说道:“王安州大人少时便以勇武著称,到如今节度永清军,天下知名。我父素来敬佩其武功、谋略,如今我父官居刺史一职,愿上书朝廷,加王大人校检太尉职务!你看如何?”

王西昌点了点头,王安州大人如今年纪也大了,最注重这些虚名。校检太尉一职虽然没有实权,却也是类似于战区总司令的职位,地位然,有此官位到手,倒也能弥补安州大人的损失。

于是王西昌往前走了数十步,在战场中间等候。董遵诲也上前数十步,两人站在一起,低声商议善后之事。两人既然在谈判,那爆战争的风险就大幅度降低。

董宗本笑着指着董遵诲说道:“此吾家千里驹也!来人,集中全城青壮,上城示威,以壮胆气!”

听到他的命令,早先征集的两千青壮分别从南北城墙上跑了过来,加上董宗本新征集的近千青壮,足有三千余人。虽然疏于训练,但是声势浩大,王西昌见之色变,不敢再提额外条件。两军遂罢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半个月后,后汉加封王令温为校检太尉、同平章事。安审琦以盗贼攻城之事风闻上奏,后汉朝廷也只能和稀泥,只是严盗贼之法,敕命凡捉获盗贼,不计赃物多少,按验不虚,皆处死!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一卷风起随州第52章赵匡胤的出走(上)

更新时间:2012…2…2417:52:51本章字数:2628

随州一战,董遵诲的功绩显着,尤其是其孤身一人劝退王西昌的壮举,更是被时人所称道。不过,因为董宗本与王令温关系趋于缓和,加上随州一战董宗本乃是以“盗贼试图洗城”的名义上报,董遵诲并没有得到越级提升。

在朝廷罢免王端的职位以后,董宗本兼任随州都虞候一职,而立下大功的董遵诲依然继续担任一营的指挥使。不过,董宗本事务繁忙,也没有时间训练部队,便将二营交付于董遵诲,并默许他裁汰老弱,训练强军。也就是说,董遵诲虽然没有都虞候的名义,但是正在承担着都虞候的责任。当然,由于随州目前紧张的财政状况,董遵诲也只能维持千人正规军的规模。

至于原来的二营指挥赵匡胤,虽然奋勇杀敌,并因流血过多而昏迷,但他并没有保住城门。而且敌军之所以能内外呼应、险些破城,正是赵匡胤戒严不周的缘故,随州面临如此危险的局面,赵匡胤负有玩忽职守的主要责任。所以在战后,等到赵匡胤一醒来,董宗本就撤销了赵匡胤二营指挥的任命,不过看在赵匡胤父亲的面子上、看在赵匡胤浴血杀敌的份上,董宗本并没有将他一掳到底,而是委任他为巡防营中的都头一职。

赵匡胤躺在病榻上,强支着身子,颤抖着接过这一命令。他赵匡胤跋山涉水,跑到和尚庙里挖菜花、跑到尼姑庵里偷萝卜,吃了这么多苦,难道是就为了一个都头位置吗?难道就为了一个不是正规军的都头位置吗?!

不过,赵匡胤却没有说理的地方,确实是因为他的疏忽大意,导致敌军乔装入城;因为他的鲁莽武断,导致二营失去统一指挥;因为他作战不利,敌军攻占了城门洞,这个玩忽职守、作战不利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谁也不觉得他冤枉。

只有赵匡胤,想想自己上任以来好不容易拉拢到的亲信全都战死,想想自己上任以来苦心训练的军队成为别人的部下,想想自己果断出击以寡敌众的壮举成了鲁莽武断,不由得暗地里吐了几十口鲜血!

赵匡胤在赵海刺杀董山富的事件中已经受了重伤,伤势未愈的他十分要强,很快就上任二营指挥一职,在军营中效仿董遵诲与士兵们同吃同睡,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也得不到完善的营养,结果伤口一直未能痊愈。等到王西昌攻城的时候,赵匡胤死守城门洞,流血过多而昏迷,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好不容易才醒过来,赵匡胤又得到免职的消息,精神再次受到打击,他一下子狂瘦三四十斤,从一个健壮的武将,变成了被压榨多年的包身工。

苏醒之后,赵匡胤没有去巡防营上任,而是在城里赁了一所小院子,继续养伤。董宗本虽然将他贬官,可是对赵匡胤的待遇着实不错,每月五两银子,且养伤费用由刺史府承担。不过金钱上的富裕,也不能弥补赵匡胤心灵的创伤。

董遵诲前几天也带着伤药前来探望,赵匡胤却闭门不见。赵匡胤也不明白自己对董遵诲是什么心态,愤恨?赵匡胤也是大丈夫,赌坊的事情过去很久了,自己虽然还有些气愤,但也不再因为那事而记恨董遵诲。何况这次正是人家董遵诲救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不是董遵诲及时增援,那赵恩德可以从容斩杀自己,而随州城破,自己也将成为耻辱的代名词。也许是因为嫉妒吧,两人都是一样的年龄,人家是立下大功的未来都虞候,俺却是被贬官去职的巡防营小都头。同样走到大街上,人家有美女主动送花外带**,俺却是被阵亡士兵家属痛骂外加洗脚水淋浴!

赵匡胤越想越是郁闷,尤其是当他收到家书的时候,这种郁闷的情绪更是被成倍地放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现在大环境相对安静,但各地局部战争不断,收到家书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赵匡胤兴匆匆地打开一看,顿时倒了胃口。

赵匡胤一共收到三封信,第一封乃是父亲赵弘殷所写:祝贺儿子升任营指挥一职,虽然这只是地方守备官职,但是也算是颇有实权,看来自己的老友董宗本对自己儿子还是颇为照料的。本来赵弘殷还给王彦写过信,托他照料一下自己的儿子,看来这是多此一举了。另外,赵弘殷提醒自己的儿子,刚刚加入军队就能担任指挥一职,必须多加学习,不可闭门造车。作为营指挥,如果有机会参加战斗,不要自己冲在前面,要通过自己的指挥挥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而不是持强好胜、单打独斗。

赵匡胤只能长叹一句,老爸,你早干什么去了,要是早有你的提醒,我还会犯下这些错误吗?第二封乃是母亲让人写上的问候语句,是否适应水土,在随州吃得可曾习惯,有没有买个婢女照顾自己,然后还是那句说惯了的话:“没事多买点好吃的,照顾好自己。家中一切都好,勿念!”

赵匡胤眼泪哗哗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最心疼自己,从不对自己提任何要求,一心只牵挂着自己。他又翻看第三封信,乃是自己的夫人贺氏托人写的。

贺氏在信中先是诉说了一番相思之苦,问候自己夫君的身体,并问赵匡胤何时能将自己接去,以便照料。接着贺氏又说开封府随着官员的到来,物价上涨,老父赵弘殷的俸禄有些不够花,全家日子过得很紧,晚上都舍不得点油灯了,希望赵匡胤能让人捎些钱财回家,多少也能贴补些家用。贺氏还说最近赵匡义(即赵光义)老是调皮打架,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打成了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