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一小支精锐之士,深入南越,击杀谭殿,将谭殿人头送与耿国公。如此,能一举三得。”

    李世民眉头一挑,就见站在他下属的李靖笑了起来,向着夏鸿升问道:“如何个一举三得发?”

    “遣使表彰,可安抚耿国公,使其感念陛下恩德,此其一。展开斩首行动,击杀谭殿,扫除南越忤逆者,那南越之地,俚人獠人素来蒙昧野蛮,不懂恩德,陛下派精锐之士击杀谭殿,可震慑南越诸部,不敢与朝廷为敌,让他们知道,朝廷荡逆之意甚坚,也看到朝廷的力量,形成威慑,此其二。长安与岭南相隔千里,陛下仍可以以少许精锐之士,就能够不知不觉的千里击杀谭殿,也会让耿国公和他的属下心生畏惧,更加不敢有一丝反心,此其三。”夏鸿升逐一向众人列举出来,然后说道:“陛下,这样一来,既能够消除谭殿叛乱,又能够对南越诸部和耿国公进行威慑,彰显出朝廷的力量,如此一来,恩威并施,耿国公定然不会反。”

    “斩首行动?”一众人皆是茫然。

    夏鸿升一愣,赶紧解释:“呃,所谓斩首行动,就是以小股精锐之士,集中力量,精准打击,通过暗杀对方的将领,或者是偷袭对方的某个重要地点等方式,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推动甚至直接完成战略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原来如此!”李世民了然的点了点头,笑道:“斩首行动,呵呵,这名字倒也贴切。”

    “计策倒是好计策,不过,老夫还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夏都尉。”站在李世民另外一旁的房玄龄笑的很是和蔼,捋着胡须对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拱手躬身:“房大人请问。”

    “此策虽可一举三得,但其中关键,在于不惊动耿国公冯盎,和南越各部的前提下,斩杀谭殿。若是派了大军去剿灭谭殿,声势浩大,威慑反而会变小,而且,方才魏大人已言,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宿大兵,只能选取少数的军中精锐之士。可若是人少,岭南地境复杂,丛林密布,其中毒蛇猛兽,又如何敌得过当地土生土长的南越各部?”房玄龄张口问道。

    果然不愧是房谋,一下子便立刻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可是夏鸿升却不怕这个问题,实际上夏鸿升刚才的“一举三得”虽然也是真的,可是却只是个说辞,因为历史上,李世民按照魏征的说法派去了使节之后,冯盎当即就派他的儿子随着使节回到了长安以示忠诚。所以,甚至可能那一队人还没有抵达南越,冯盎就已经杀死了谭殿,派他儿子前往长安城了。夏鸿升这么说,不仅仅是想要达到一举三得的目的,更是想要让那一支特种小队深入岭南的原始丛林里面,进行实战训练。如同他们能够在冯盎之前杀了谭殿,那么一定会大放光彩,让朝廷,让李世民充分意识到特种小队的巨大作用,更加重视特种小队的建设。另外一方面,就算是特种小队没有赶上,那这一次岭南之行也是一次锤炼,对他们的职业特种军人生涯的开始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呵呵,陛下,您还记不记得那天微臣带您去看的那十来个人?哦,现下加上褒国公送给微臣的那二十个人,是三十来个了。”夏鸿升笑了起来,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眼中一凝:“你是说,派那天军营中所见的那些你谓之特种兵的人去对谭殿实施斩首行动?”

    夏鸿升点了点头:“那十来个人是臣从八百人中选出来的,能够通过特种作战人员训练的人,另外那二十个,是褒国公给臣的精锐中的精锐,如今也随着原先那十来个人一起进行特种训练了。如今,他们的特种作战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正需要一场实际作战进行磨合和经验训练。”

    “纵是夏都尉所说的特种兵战力极强,可又如何能抵得住丛林中的瘴气?”魏征上前一步,追问道。(未完待续。。)

第118章 屈突通病逝

    一场深秋的小雨,淅淅沥沥的的,一直下了整整一夜。到了清晨,天还是阴沉沉的,外面细雨如丝,雨点打落在发黄的草丛里,砸落本来也就即将凋零的残花。

    淡淡遥山,凄凄落花,秋风萧杀中,大概也只有残景了,那莺飞燕舞的日子,也在秋雨潺潺中飘飘而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御座上的李世民轻轻的一声垂叹,却清晰的传遍了一片岑寂无声的太极殿。

    一纸文书从他的手中黯然垂落,飘零一如外面那随秋雨打落的残叶。

    侍立在旁的王德匆匆过去将纸捡起,重又放回了李世民面前的案几上。

    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蒋国公屈突通,于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太极殿中针落可闻,有人面色悲戚,有人面无表情。

    “诸位臣工……”李世民沉默了许久,这才声音沉重,缓缓开口:“今日就暂且退朝吧,朕惊闻此噩耗,暂无心理政。”

    说完,便起身往后面去了。

    太极殿中,这才响起来了一片声音来,刚才正要早朝,却突然有侍卫来报,送来洛阳急件,说蒋国公屈突通病逝洛阳。现下,大殿之上一众臣工,全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情。

    夏鸿升心中戚然,他因为马掌的事情而结实屈突通,自认为也并没有给屈突通带来多大的好处,可是屈突通却待他不薄,帮助了夏鸿升不少的忙。他的为人也很受夏鸿升尊敬啊。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为了给自己的亲兵安排一条出路。放下了一位国公的身份,写信给自己,让自己收留他的那些亲兵,为此还送了夏鸿升长安城中的一处宅子,或许他是看中了夏鸿升的前景,认为自己的亲兵跟着夏鸿升会有出头之日吧?可不管怎么来说,夏鸿升都受到了他不小的恩情,也对这个重情重义的老将军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感激。可是现下。这个老人却已经去世了。

    将军百战安天下,可怜生前身后名,数个月前,夏鸿升还跟他一起吃过早饭,听他提醒自己皇帝的用意,可是如今,却便阴阳两隔。

    夏鸿升幽幽的叹了口气,老将军,一路走好!

    一众臣工一边说着这件事情,一边往太极殿外走去。今日的早朝上不成了,可是工作还得继续。还要商量着如何准备去蒋国公的府上吊唁。夏鸿升也往外走去,准备回去准备一下,他受过屈突通的恩情,不能不去吊唁。

    “请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魏大人……留步,陛下有令,着几位大人至后殿商讨谥封蒋国公事宜!”王德的身影从后面又出现了,带来了李世民的口谕,被念道了名字的几位文臣和一干武将,一道停下了脚步,往后殿走去。其他的人见没有叫道自己,也就继续走了。却不料王德走到了夏鸿升跟前,对夏鸿升说道:“夏都尉,陛下令都尉也往后殿叙事。”

    夏鸿升一愣,论爵位,自己只是个小小的从五品的县男,是最低等的爵位,论职位,自己只是一个四品的折冲都尉,还是武职,这轮也轮不到自己啊?

    疑惑归疑惑,可皇命难为,夏鸿升还是随着王德一同往后殿去了,到了后殿,那些人看到了夏鸿升也出现在了那里,有人面色不改,有人却露出了些许惊讶来。

    “咦?老夫们商议事情,你小娃娃来此作甚?”程咬金那一张大脸匡的一下就杵到了夏鸿升的面前来,吓了他一跳,却又听他说道:“莫不是要给老夫送那酒来?哇哈哈哈,那酒喝起来实在地道,小娃娃速速去给老程弄它一二十坛解解渴!”

    夏鸿升眼都愣了,这,这个不要脸的老货,一二十坛解解渴?!说的轻巧!而且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场合!

    “老匹夫!”有人替夏鸿升骂出来了,太好了,看看是谁?抬眼,就见令一个伯伯级的人物恶狠狠的瞪着程咬金:“也不看看这里是不是你撒野的地方!屈突兄刚走,你……”

    “呃,哈哈,药师兄莫恼,莫恼!俺老程不闹就是。”程咬金嬉皮笑脸的冲那人说道:“蒋国公虽然走了,可也七十有二,算不得夭折,况蒋国公生前何其忠耿,如今在天之灵,又岂愿看陛下与我等为他而凄苦憔悴?”

    说完这话,程咬金便朝李世民看了过去,就见李世民怔了一怔,继而缓缓点了点头,脸上逐渐恢复了平日里的神色来,说道:“不错,蒋国公何其忠耿,若是看见朕因为他的去世而颓丧,岂不是要在梦里骂朕一通?”

    程咬金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走回了自己原来的位置。夏鸿升将这看在眼里,心道这个程咬金果然如同历史上所说,看上去蛮横无理,实际上心眼多着呢。

    “诸位,蒋国公既逝,朕不能不有所表示,更不能寒了功臣的心!诸位说说,朕该如何处置?”恢复了平日了的干练,收拾了情绪的李世民,开口问道。

    “蒋国公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被稠桑之擒,临难无苟免,破仁杲之众,临财无苟得,君子也!臣请追封重臣,赐赠谥号。”魏征躬身而拜,向李世民说道。

    长孙无忌也往前一拜,躬身说道:“蒋国公忠义守节,求仁得仁,臣附议,请陛下追封重臣,赐赠谥号。”

    几个将军也都附议,请李世民对屈突通进行追封,并赐下谥号。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自当如此。朕欲追封其为尚书右仆射,可也?”

    “甚善!”房玄龄等几人拱手躬身。

    见众人都无反对,李世民又道:“至于谥号,诸位以为以何为谥合适?”

    “前朝,蒋国公既为隋将,曾有言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至于我朝,入太上皇帐下,随陛下征讨刘武周,大破王世充,荡灭窦建德,忠心耿耿,死命效力。蒋国公虽为前隋降将,却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可谓忠义之至也!故而,臣以为,蒋国公之谥,可谓之忠也!”还是魏征,向李世民进言道。

    “房卿呢?”李世民转头看看房玄龄。

    “臣附议!”房玄龄再次拱手躬身,说道。

    “臣以为魏大人言之在理,故而臣也附议。”李靖点了点头,也躬身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如此,拟旨,蒋国公屈突通忠义守节,追封为尚书右仆射,谥号忠,着鸿胪寺操持一应丧葬事宜。”

    众人替蒋国公拜谢了皇帝,却又听李世民说道:“还有一事,本欲在朝会上与诸位臣工商议。早在经年之前,便有数封奏折言另岭南冯盎欲图谋反,朕留中不发,静观其变。今又有数地州府上奏冯盎欲反,且冯盎已许久未曾入朝,朕恐其反意已明。今朕欲以右武卫将士,及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荡灭冯盎一部,安定岭南,诸卿以为如何?”

    “冯盎此子久不来朝,盘踞岭南,妄自坐大,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臣请伐之!”长孙无忌躬身说道。

    “陛下,何不给老程十万兵马,让老程带着去岭南转一圈,若是那冯盎敢反,老程就把他的脑袋扭下来给陛下当夜壶!”程咬金拍着胸脯大声喊道。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房玄龄,却见房玄龄捋了捋胡须,躬身说道:“陛下,虽有奏折言冯盎欲图谋反,可其中却并无明证,若是陛下贸然动兵,万一那冯盎未曾有反心,却不是要逼着他造反?”

    李世民皱皱眉头,又转向李靖,问道:“李卿,朕命你挑选细作前往岭南一探,可有回信?”

    “已有回信,正待今日朝会报于陛下。细作回信,冯盎正与俚人谭殿一部相互征伐,那谭殿因不满谭峨、特亮、扶莱三县占据其领地,而暗中串联僚人反叛。臣以为,冯盎未必会有反心,若是真心要反,何不联合谭殿一同谋反?”李靖躬身答道。

    那冯盎当然没有反了,夏鸿升在一旁偷偷的撇撇嘴,历史上冯盎不仅没反,而且貌似还让自己儿子来京城了吧?不过后来李世民是怎么没去打他了呢?

    “陛下,中原初定,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宿大兵。且盎反状未成,臣以为不宜动众。”魏征躬身说道。

    李世民眉头一紧,面色有些不虞:“魏卿此言何意?如今上告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何云反状未成?”

    魏征再次躬身,说道:“陛下,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者已数年,而兵不出境,此不反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那冯盎畏死,故而不敢入朝。陛下若遣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

    听了魏征的话,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