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5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等书籍,要囊括世间所有门类的学问,若是能成,日后学子岂非只要有这本书,足不出户便可知古通今,了解各种技艺了?”一个教席笑道:“哈哈,好事!好事!”

    “百科全书只是一个知识的汇总,想要深入研习某一方面,光看看百科全书是绝对不行的。百科全书为汇总而作,注定是多而杂,杂而不能精的。”夏鸿升笑了说道:“它的作用,更多的是让人知道世间有这诸般学问在,然后激发兴趣,促其往更深处追学而已。既如此,可知此书就目的而言,主供查考、检索。因而若从编排起来,就要以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易用性。而以内容而言,则须广泛吸收已有之成果,所提供的知识、学问,须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

    “辑录当世间种种门类的全部学问与技艺,此书若成,乃大功德啊。”盖文达捋须说道:“若做此书,那老夫建议当先确定文章体例。此书涵盖之广,定非数人之功可以问世。乃须各门各类,各行各业之人共同编纂之。若是体例不同,将来如何能编排到一起?故而应先定体例,日后无论何门何类,记叙何种学问技艺,都以此体例来写,日后编排到一起,才不至漫卷混乱。”

    “不错,先定下体例,确出准则,然后各展所长,以此体例准则辑录各自领域之内容。”鬼厚诚点头说道:“体例都一样,日后便可直接辑录编排。”

    夏鸿升点了点头:“我也是这般意思,今日正要与诸位相商,定下体例格式之范。”

    “不知山长可有头绪?”颜相时问道。

    “我的确有所设计,今日便提出来,同诸位先生一道商议。”夏鸿升说道:“既为大百科之汇总,应分门而别类。以我所见,当以门类领域为册,门类之内又细分条目,条目之下又细分小条目。比方说医学为一大类,这一大类下,又分疾病条目、病理条目、治疗方法条目、药物类条目、药剂类条目、医疗器械条目、疗养地条目、从医者条目等等诸般。各个条目之下,又根据其内容再行细分,对这一方面从古至今之成果进行概述。而所有这些辑录到一起,便是大百科全书之医学。如此这般。”

    “以门类为册,合到一起,便是大百科全书。单独拿出来,则每一本分册,便是这一门类之全书。不错。”计润泽点头道:“在下看这种分法很好。”

    “另外,具体编写之时,当以由总至分,由古至今之顺序来编写。不仅要辑录旧成果,更要突出新成果。”夏鸿升继续说道:“全书以按学科门类分册卷,以条目形式全面、系统、概括地介绍知识学问与技艺。并当附有适量随文图,使之更加明晰。正文条目之前,当有一篇介绍该学科卷内容之概观性文章,并附有反映该学科体系的条目分类目录。在正文条目后有介绍对该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之事件的大事年表,及供寻检所用之条目汉字笔画索引与内容索引。卷内条目当有完备之参见,可附有参考书目文章之类,以供想要深入了解此方面之人可以知道去找何种书籍来看。”

    说完之后,夏鸿升看看众人,又道:“此乃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众人听过之后,思索良久,然后才听颜相时说道:“此法布局缜密,条理清晰,老夫等却也没有更好的体例法子了。依老夫看,便如此定下来。诸位同僚以为可否?”

    “的确想不出更好的了,老夫以为然。”于志宁捋须说道。

    众人也都纷纷附和,于是便敲定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1033章 故人归

    为着大百科全书的事情,夏鸿升又开始忙活了起来。

    虽然大百科全书是按照领域不同,分给了不同的团队来编纂,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夏鸿升还是得要亲自去做好的。

    而当中有几个门类,夏鸿升也需亲自操刀才行。

    这是一个繁复而浩大的工程,可以说,可能是书院中这些个年龄稍大一些的教席先生们,有生之年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也是功德最大,最能够名垂青史的一件事情了。

    故而,书院当中的教席们也都是各自出尽全力,到处寻找相关方面的成就者,寻找相关的书籍,除了上课和睡觉的时间之外,其他的时间里全都聚集在一起来各自商讨各自领域的百科全书编纂工作。

    “夏公可真是会找事情,贫道这把老骨头,因这事情,只怕又要好一番折腾了。”孙思邈这日里同夏鸿升午后喝茶,闲谈之中,提起这事儿,笑道:“如今书院之中的教席先生们,看劲头颇似当初在太医局中编纂《千金方》时,诸位太医的样子。”

    夏鸿升挠了挠头:“道长,您还是别叫我夏公,叫我夏公子罢,或是叫我静石,就是还叫夏侯都行,我听这夏公,怎么听怎么觉着浑身刺挠。”

    孙思邈有所不解,问道:“哦?这却是为何?莫不是夏公子不愿要这开国县公的褒赏?”

    夏鸿升也不能说因为听起来像是在喊个老太监,因这时候太监还没有被称作公公呢。

    于是就笑道:“总觉得将人称唿老了许多。您瞧我在家里,都不让家里人喊我公爷老爷的,家里人都喊我公子。您还是唤我作静石,听着顺耳。”

    孙思邈哑然笑笑,他本也是不拘世俗的人,于是也就说道:“好罢,夏公子,这大百科全书一事,贫道听说之后,心中深感夏公子之功德在心。此书若成,则各门各类,各行各业,前人与今人之成就,俱都融汇其中,留于今人与后人。贫道自然应当鼎力相助。大百科全书中医学一册,听之与《千金方》极有相似,贫道想来,不若干脆就将《千金方》纳入其中,公子以为如何?”

    夏鸿升笑道:“若说这大百科全书当中哪一册眼下最容易编出,正要数这医学了。有《千金方》在前,本就是一本医学之全书了。不过,两者却又稍有区别。《千金方》乃是专门的医学之全书,所涉医学之学问,皆为精准之术,重在质。而大百科全书中医学一册,却为概述医学为目的,重在量。百科全书当中的医学,它可以囊括《千金方》当中的病理、药理、药物、药剂等之学,至于具体的种种方子,却不必辑录当中,只作概述,教人知道有这些方子,可在《千金方》一书当中找到具体的方子情况便是。另外,他还多了医学从古至今的种种发展史等等诸多此类。”

    “医学自古至今之史种种发展与成就,再加上略简洁些的《千金方》。”孙思邈露出恍然之色,说道。

    “正是如此。”夏鸿升点头说道,给孙思邈添了杯茶,又道:“有《千金方》作为基础,大百科全书的医学一册,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了。”

    孙思邈捋了捋那老神仙一般的花白长须,笑道:“呵呵,公子之宏愿,却……”

    话没说完,突然从旁边传来齐勇的声音:“公子,书院门卫求见。”

    “呵呵,公子,且饮尽此茶,只怕是陛下又要召见你了。”孙思邈举起了手中的茶杯,笑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举起茶杯同孙思邈轻轻碰过,然后一饮而饮,转头起身带着齐勇过去了。

    见了门卫,说是有宫中护卫在外等候。

    夏鸿升点了点头,叫门卫换班之后过去宅子说一声去了长安,自己则随护卫一道乘着马车,往长安而去了。

    “敢问这位内卫,不知陛下此番召见,所为何事?”马车之上,夏鸿升开口问道。

    “不敢,回公爷的话,陛下也未曾明告于卑职,只是让卑职请您入宫。”那宫中禁卫对夏鸿升行了一礼,答道:“陛下似乎很高兴,连道了几声‘回来的好’,便令卑职前来请公爷您入宫了。”

    回来的好?

    夏鸿升暗自猜度,谁回来了?

    这可太难猜了,大唐派出去的人太多太多,跟自己有干系的自然数不胜数,还真猜不出来是谁回来了。

    不过似乎可知不是什么坏事,也算是心里有个准备。

    很快,马车便到了长安,禁卫同夏鸿升一道入宫,将夏鸿升带到了李世民的书房外面,向里面通传了一声。

    夏鸿升好很快便得以入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疏,看见夏鸿升进来了,于是将奏疏放到了一边。

    “微臣拜见陛下。”夏鸿升行礼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指了指下面的椅子,示意夏鸿升坐过去。待夏鸿升坐过去之后,才又笑道:“呵呵,贤婿,朕可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啊!”

    “哦?还请岳父大人明示!”夏鸿升行礼说道。

    “有一个人要回来了,两日之后便可抵达长安。”李世民笑道,故意卖关子:“贤婿且猜猜会是何人?”

    “这……”夏鸿升挠了挠头,想了想,说道:“小婿还真猜不出来。这几年出去的人太多,能带回来的好消息也肯定不少。小婿还真不知道是何人回来了。”

    李世民笑容更甚,说道:“也罢,朕也就不卖关子了。前面驿上传来书信,大唐派出波斯的使节王玄策已经回来,还带来了前来朝见朕的波斯王子卑路斯。这鑫是昨日发出,看看地点,估摸着再有两日,就能抵达长安了。”

    “王玄策回来了?!”夏鸿升顿时大喜:“还带回来了卑路斯!?”

    当初,夏鸿升最开始将李世民的视线拉到中亚的时候,是为了能够劝说李世民通过种种方式支持波斯,让波斯能够同日渐崛起的大食对抗,尽量拖延大食的发展进程。最开始,王玄策无名无份,只身以个人名义前往波斯,而后因其在波斯的周旋成果,以及其对于波斯的谋划设计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才终于正式成为了大唐派去波斯的使节。

    现在,他回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1034章 波斯之计

    在原本的史上,当日落黄昏的波斯萨珊王朝,在大食东侵的铁蹄下再也无法招架的时候,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亚兹德盖尔德三世,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遥远东方的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国都大唐。

    他先后三次派出使者前往大唐,同当时的天可汗李世民称臣纳贡,请求李世民能够准许大唐对波斯提供军事上的帮助。

    然而,大唐距离波斯实在是太远了,纵然是大唐有心涉足中亚,却也是无力将军队投入到那么遥远的地方。

    史上的李世民由此拒绝了三次,而亚兹德盖尔德三世也终究成了波斯的末主。

    而后亚兹德盖尔德三世的儿子卑路斯继续向大唐求援,最终亲自抵达长安。唐高宗李治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只能是拒绝了卑路斯的请求。高宗派大将深入西域,设立波斯都督府,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但是波斯真得太远了,大唐的军队纵是万乘之势,也无法触及那么远的地方。

    最终,卑路斯黯然回到长安,请求在长安立波斯胡寺,以作波斯人集会之所,高宗准之,在长安醴泉坊设立波斯胡寺。卑路斯也终究没能实现复国的野望,病死长安。

    而此后的大唐,经了不少挫折,控制力逐渐减弱,已经管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了。安史之乱以后,摇摇欲坠的大唐,最终彻底的退出了中亚。

    而今,大唐对待波斯的态度不一样了。

    随着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的发展,如今的大唐,已经有了太多的手段去支持波斯,去经略中亚了。

    而王玄策能够带着卑路斯回来长安,那就说明,在他的经略波斯大计里,第一步已经完成了。

    取得波斯及周边诸国上下的信任,使其通过王玄策,认为唯有大唐可以抵御并战胜大食,从凶残而疯狂的大食人手下救出他们,并因此而正式向大唐求救。

    这是王玄策经略波斯大计的第一步。

    接下来,正是大唐通过对波斯和波斯周边诸国的援助,而换取能够让大唐上下都眼红的利益,通过这些获得的利益,促使大唐朝野上下转变对支援波斯的态度。

    当大唐朝野上下,对于大唐支援波斯对抗大食不再反对,而是积极支持的时候,第二步才算完成。

    第三步,就是大唐利用援助波斯的名义,通过种种手段,在波斯地区打下能够立足的基础了。

    当大唐在波斯地区打下了能够立足的基础之后,第四步,便是将这个基础发展壮大,扩大影响力,最终得以辐射整个波斯地区,通过种种方式和手段的经略,使得波斯地区的诸国再也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