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5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衙役又凑过去从门缝往外面看,看了半天,才突然将门打了开。

    “哎哟,董掌柜!”那衙役笑道:“县令大人正等着您呢!”

    “等着某?”董掌柜连忙进去大堂,一看大堂中的情形,不禁愣住在了那里。

    “来来来!快来!”夏鸿升连忙冲他招手,又说道:“那谁,还不快去添一双筷子!哈哈哈,董掌柜,天气转凉,这火锅可真是过瘾呐!”

    “这……”董掌柜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想好的一肚子词,被这个场景一惊,居然都给忘了。

    想想也是,本来是“升堂,威武”的县衙大堂里面,竟然县太爷领着县丞、主簿和县尉们坐着胡櫈马扎围着一个铜火锅,衙役们也是几人一堆的凑着围坐,火锅中白烟升腾,香味溢满大堂,这景象,的确是会令人大吃一惊。(未完待续。)

第981章 弹劾

    本来,这就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上朝。

    朝臣们在朱雀门外等候,各自闲聊几句,等候点卯,等候朱雀门开,然后列队进入皇宫之中,到太极殿里朝议、

    今日的气氛却有些不大一样。

    也没人相互聊天了,都一个个正襟肃重,似乎连那城墙头山的寒鸦也觉察到了这凝重的气氛,因而朱雀门前竟然鸦雀无声。

    开了朱雀门,众臣入宫,列队鱼贯,步入了太极殿内。

    李世民从后面走了出来,坐到了御座之上。

    “诸卿有何事所奏?”

    李世民坐下来之后,缓缓朝着底下扫视了一圈,然后淡声开口问道。

    “陛下,臣有本奏!”底下,褚遂良率先出来,说道。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些意外。

    “诸卿奏事,当思从国者、民者之利而出。朝政之事,亦是如此。有利于大唐,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不妨多想想再说。”李世民盯着诸遂良,慢条斯理的说道:“对了,褚卿要奏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是!”褚遂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臣要奏归德将军、谏议大夫、驸马都尉兼泾阳县令夏鸿升之罪!”

    李世民暗中叹了口气,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哦?其何罪之有?”

    “私废朝廷律令,而以自撰之律令代之,此谋逆之罪也!”诸遂良站在太极殿中,朗声说道:“朝廷自有税制,而夏鸿升在泾阳将士农工商者皆征其税,又罗列诸多名目,从商人身上横征暴敛,此欺民之罪也!陛下厚待夏鸿升,而夏鸿升却将泾阳视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的地方,不仅私废朝廷律法,又私设赋税,此欺君之罪也!有此三罪,臣以为夏鸿升其罪当诛,罪不容赦!”

    “启禀陛下,臣亦有奏!”褚遂良话音刚落,萧瑀便也上前说道:“天下四民,士农工商,自古之序也!守此序而天下安,废此序而天下乱。夏鸿升开商限,乱国基,宜趁时日未长,尚未伤及百姓,而严查之,不应姑息纵容,以乱民心。而且,老臣听说那夏鸿升在其庄中豢养方士与极西之地似方士而曰炼金术师者,不顾朝廷明令禁止而私自炼丹,又在庄中建木匠、铁匠等作坊,此实为担忧,望陛下彻查!”

    “陛下,臣附议!”侯君集也出列言道:“夏鸿升私定商税之法而行之,其便就是为了百姓,也应该先于朝廷之上商议之后,经陛下同意,三省通过,方可实行。而今其毫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不将陛下放在眼里,而私自制定,私自执行,以取代朝廷固有之律法,此罪何深!”

    三者既出,太极殿中一片附和之声,皆在声讨夏鸿升,请求皇帝将其拿下大狱治罪。

    “陛下,那夏鸿升既有此举,已然说明其毫不将朝廷,将陛下放于眼中。此谋逆之心昭然若揭。而其又在泾阳经营多年,故意厚待庄户收据民心,又建泾阳书院以培养一己之势。另建木、铁工坊,若贸然而去,恐其早有准备而兵变。当谴都卫将士突袭之,将其擒拿!”

    殿中众臣纷纷附议,李世民面无表情,只是听着。

    待众人说完,李世民不动声色的微微一瞥,朝旁边看了一眼。

    “陛下!”刘政会走了出来,对李世民行礼说道:“臣以为,此时倒也没有诸位大人说的那般严重。”

    “夏鸿升之举,诸位都知道其心可诛,为何刘大人说其不严重?”听刘政会这么说,立刻有人出来反驳。

    刘政会笑了笑,说道:“且莫忙,诸位大人可还记得,前些时日报纸上面的那几篇关我大唐税制之弊端的文章?诸位大人又可能静下心来,从那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商税之制从头看完?”

    众人不语,唯有萧瑀说道:“自然看过,不然如何能知道其胆大妄为之举?”

    刘政会又笑道:“若是诸位大人看过那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法,也看过那几篇文章,当可看得出来,这些法子,却极好的弥补了那几篇报纸上所指出的大唐税制之弊端?”

    众人正要反驳,却又听刘政会朗声而道:“且不论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法。单说那几篇文章中所指出大唐税制之弊端,说实话,读罢之后,便叫我一身冷汗!”

    “而今看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举,若诸位放下偏见,平心而论,其不仅弥补了现今税制的缺陷,又将士农工商者皆纳入征收税赋之范畴。天下人生于天下,自该都为天下缴税。为何偏偏独是有地最少,有财最少的农人课税最多,而那些多有田地的士与多有财富的商反而课税最少甚至于不用课税?”刘政会说道:“故而,陈臣请陛下暂且表面上与理会,而暗地里面却做好防范。若夏鸿升之法真的是利国利民,而其有无他心,那便且看看这种新法的成效来。而若是这夏鸿升真的有二心,依朝廷之力,还怕他一个小小的泾阳县?就算是整个泾阳县的人加起来,能有十六卫的兵马多?能有洛阳、咸阳……能有京畿道和陇右道的兵马多?故而,微臣以为,不若暗紧而明松,且看看这新法是不是真比大唐现行之税制要好。”

    “刘大人好一张利嘴!”萧瑀冷笑道:“刘大人此举,何尝不若养虎为患?若是那夏鸿升以此号召百姓,使得天下百姓从各地呼应,岂还是一个小小的泾阳县?”

    “萧老大人,你咋知道天下百姓会响应这个号召?”程咬金突然两手一摊,咧着嘴笑道:“莫不是也以为夏鸿升那新法,比朝廷现有之法更得民心,故而百姓才会一呼百应?既然得民心,为何朝廷不顺从民心,推行此法呢?”

    “这……”萧瑀一愣,随即又说道:“便就说夏鸿升那税制更于完善,可他开商限,纵容商人不事生产。商贾之不义,逐利而忘本,岂能开其限制?”

    只听得戴胄出来说道:“萧老大人,商人开了上限,生意更方便做了。就更容易得到财富。您只看见商人不义,却未看见夏鸿升所行之新商法。若依其商法而行,自然无有不义,若不依商法而行,自然又商法可依律而惩治。再者,新税制之中,唯以资产为宗,而不以丁身为本。商人的生意越好,财富越多,朝廷从他们身上收来的税收便越多,大唐便越富有,总不至于建几艘铁甲船,还得下官从这里挤一些,那里挤一些了罢!陛下,臣附刘大人之议”(未完待续。)

第982章 帝王心思

    听了戴胄的话,众人一时间无言以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忽然,却听褚遂良反驳道:“戴大人此言差矣!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祖制不可废。纵观史册,税制皆以人丁为本,重农而抑商,方可使百姓安居于国,乐业于田。若开商限,必使百姓不事生产,荒芜农耕,因而民心浮躁,国基不稳。且,商贾之家,男不必耕地耘田,女不用养蚕织布,却穿的是华美衣服,吃的是上等米肉;无农人之劳苦,却徒占其利。以其资财而与勋侯接交,贪赃枉法,相互倾轧。此头万不可开,不然各地从之,天下必乱。”

    “既说史册,则以文乱法者,古往今来岂无?以武犯禁者,岂无?”戴胄笑着对褚遂良问道:“煽动百姓,收取民心而乱天下者,当中有几个是商贾?所占有几成?商人逐利不假,可农人耕种渴望丰收,士子进学愿望高中,此何不为利也哉?而国有法度,劝课农桑,鼓励耕种,亦惩处荒废田业者。朝有律令,广进士子,尊崇大夫,亦裁判贪墨结党者。商复如是!”

    “不错!诸位且试看,这几年,泉州、广州、明州、扬州等地,何其富庶。其百姓较之关内百姓,要好上不少。而看关内之地,长安、洛阳之百姓,过得又比旁的地方之百姓要好。何也?盖南北聚集,商业繁茂之故。商人固逐利而不义也,然朝廷却可以律法而束之。开其经商之限,设其不义之罚。开放商限,发展商业,农商并重,又以商法限制,使其不得做那违背道义之举。此何不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房玄龄出列说道:“陛下,依老臣来看,一个小小的泾阳县,便就算是那夏鸿升真造反了,又能掀得起来多大风浪?不如依刘大人所言,外松内紧,暗中警惕之,明面上却暂且不理会他,且看看他的法子究竟于国于民有没有好处。若有,朝廷或可采而纳之,若无,再行定罪不迟。”

    见房玄龄都站出来这么说了,底下的朝臣们许多便皱了皱眉头,似乎看出来了些门道来了。

    抱着看戏的心态的人,依旧看戏,原本打算进言的人当中,也有不少开始踌躇了起来。

    “陛下……”诸遂良上前一步。

    “陛下!臣附房公之议!”褚遂良正要说话,却见一老者出列阻断了褚遂良的话头,说道。

    褚遂良大感意外,张了张嘴,却被那老者瞪了一眼,于是收住了话头,不再说话了。

    “此事……倒也有些奇怪。”见下面的朝臣们都不说话了,李世民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那夏鸿升先是在报纸上刊出现行税制之弊端,朕看过之后,也是颇为吃惊。现如今又在泾阳行此举……恩,此事事关重大,若是不查证清楚的话,的确不妥。”

    听李世民这么说,底下原本弹劾夏鸿升的那些朝臣们脸色顿时一喜。

    只见李世民朝着朝堂之中缓缓扫视一圈,然后目光落到了马周身上,继而说道:“既如此,马周。”

    “臣在!”马周出列躬身行了一礼。

    “你既为监察御史,朕命你亲赴泾阳,彻查此事。”李世民对马周说道:“务必将此事摸个水落石出,分毫不得有漏!”

    “臣遵旨!”马周再行一礼,领旨说道:“臣定彻查此事,绝无遗漏!”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好。既如此,朕这几日偶感风寒,有些累了,便退朝罢!”

    李世民话音刚落,王德的声音就盖住了那些还想要说些什么的朝臣。

    见李世民离开,朝臣们也只得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众臣之中,有两人故意走了慢些,落在了最后面。

    “父亲!父亲为何要打断孩儿,不教孩儿进言?!”那二人正是褚遂良和那个阻断了他的话头的老者。那老者,却原来是褚遂良的父亲褚亮。

    “糊涂!”褚亮,瞪了褚遂良一眼,左右看看,然后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难道看不出来陛下的心思?那夏鸿升是什么性情,同朝为官这么久,老夫还看不出来?若无陛下暗中首肯,他会这么做么?!”

    “啊?”褚遂良一愣:“父亲是说,夏鸿升在泾阳的举动,是授陛下指使的?”

    “不然为何刘政会和戴胄为替他辩驳,房玄龄会替他说话?”褚亮对褚遂良说道:“长孙无忌是陛下最信任的人,你可见他出来说夏鸿升的举动是谋逆了?程知节,尉迟恭,那帮子动不动就要割人脑袋的兵痞最是忠于陛下,你可见他们哪一个出来说话了?若夏鸿升真是谋逆,只怕他们第一个就跳将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对他们提前有过交代!想必,这开放商限,制定商法,改革税制,其实是出自陛下的意思。而夏鸿升在泾阳之举,只是为免贸然推行而天下震动,故而先行试一试而已。你且看陛下派谁人去调查此事了?马周!那马周是何人?他可不仅仅是监察御史,他可是被那夏鸿升举荐才被陛下看见的,又是军校副院正,为夏鸿升之副手,让他去查,能查出个什么?你信不信,马周去了泾阳,不会有什么音信传回来,而陛下也会像忘记了这件事情一样。呵呵,帝王心思……”

    “这……父亲,陛下……”褚遂良更加吃惊。

    “若是老夫没有猜错,这事儿会一直拖到夏鸿升在泾阳之举取得了成效。”褚亮脸上挂着一抹淡笑,说道:“届时,陛下便会在其他地方推行夏鸿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