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正如微臣之前说过的那样,这种巧技,不仅仅是技术过硬,头脑也得能想得到才行。创意是十分重要的。这木偶人,严格来说远离十分简单,可其他人就偏偏想不出来这么去做。而杨师傅却能够想起来。说明杨师傅除了拥有精湛的制作技艺之外,还能够出新意。微臣以为,军机坊正缺如杨师傅这般既有手艺,又能出新意的人才。”

    李世民看看杨思齐,又看看夏鸿升,想了想,点点头说道:“既如此,就交给夏卿你来安排罢!”

    “臣遵旨。”夏鸿升行了一礼。

    段纶在旁边赶紧一拽还在一旁愣愣的听不明白的杨思齐,低声说道:“还不快谢恩!”

    “啊?”杨思齐这才反应了过来,赶紧躬身行礼,腰弯的十分低,说道:“草民谢陛下皇恩!”

    没办法,皇帝的地位太高了,寻常百姓亲眼见到皇帝,再机灵得也都紧张到变成呆呆愣愣的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他免礼。然后又转向了段纶。

    夏鸿升暗地里面摇了摇头,李老二真不厚道,这木偶人耍腻味了,就反过来要教训人了。人段纶好容易找到这么个巧匠,献给了他,他反过来还要收拾人家。

    果不其然,就见李世民皱起了眉头,黑着一张脸,看得段纶明显愣了一下。

    “段卿举荐有功,朕深感欣慰。不过……”李世民一张晴转阴的黑脸盯着段纶,说道:“朕遍寻各地的能工巧匠,是希望他们能够为朝廷,为大唐来制造器物,用他们精湛的手艺,来做出大唐所必须的器具。可你却让他先造了这么个戏耍的东西。难不成,是在鼓励众工匠来做淫巧器具么?若是此事传出宫禁,使得天下间的能工巧匠都以为朕是因为杨思齐做出来了这么个只能戏耍用的东西,而得以进入军机坊的话,那岂不是天下间的能工巧匠都要效仿,而全都去那些奇淫巧器具,而不做那些利于使用的工具?!段卿此举,使朕得一能工,而失天下之巧匠!其罪甚矣!”

    “这……”段纶瞪大了眼睛,吃惊的看着李世民,见他郑重其事,连忙躬身请罪:“臣考虑不周,还请陛下降罪!”

    夏鸿升在旁边看的替段纶鸣不平,心说这真是倒霉催的,为了这事儿而被削官去爵,真是不值当啊!

    也不知道李老二是怎么想的。

    估计是想要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给朝臣们做个警告,就是日后举荐,该以实务本领,而不该以奇淫巧技。

    处置了段纶,朝臣们就知道了,举荐那些奇淫巧计的东西,是要被皇帝降罪的,若要举荐,就举荐又真本事,真得有用的人或物。

    可怜这老大叔是正好撞到枪口上了啊!

    看着段纶那有些失措的样子,夏鸿升突然心中一动,脑中活泛了起来,心念电转间想了许多。

    于是当即说道:“陛下,段大人也是为了让陛下快些看到杨师傅的手艺,故而令其做了一个简单的木偶人来。想必只是图个快,并没有多做其他的想法。且这木人也并非只是戏具,稍加改造,便能有大用。还请陛下看在段大人举荐有功的份上,恕段大人之罪!”

    李世民转头看看夏鸿升,见夏鸿升笑得神秘兮兮的,于是顿了顿,又说道:“好在此事只有今日这些人知道。这一回,念在卿举荐有功,就免于责罚了。段卿往后做事,须多加考虑后果才是!”

    “臣谢陛下开恩!”段纶赶紧弯腰躬身行礼。

    “好了,段卿退下吧。”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工匠杨思齐,你便冲入军机坊,日后该好生为朝廷出力。且在殿外等候,稍后随夏卿前去。”

    二人领旨谢恩,赶紧退出了殿外。

    待他们出去,李世民这才问向了夏鸿升:“贤婿,方才为何阻拦朕治其罪?”

    夏鸿升行了一礼,答道:“岳父大人,想必岳父大人治罪之举,本意不在段大人身上,而在于想要敲山震虎罢?”

    李世民笑了笑,只是说道:“近日来,向朕举荐人才的人,可不少啊。只是,其所举荐之人……”

    “这不是正好?”夏鸿升笑道:“正好可以在这一批新被举荐上来的人身上,开始加上基层工作经历之条件。”

    “话是如此,可突然加上这一条款,却太过突兀,容易受阻啊。”李世民说道。

    夏鸿升一搓手,嘿嘿一笑,对李世民说道:“岳父大人难道忘了,咱们是如何叫百姓和朝臣们支持征伐突厥和倭国的?”

    李世民一愣,然后扭头看了一眼桌上叠着的一沓报纸,说道:“贤婿是说,利用报纸引发民意,促使朝臣们接受此举?”

    “不错。”夏鸿升点头答道:“岳父大人可以稍待几日,小婿会设法通过报纸,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引发民间及朝堂上面对于官员是否需要基层工作经历的讨论。讨论之中,自然明辨。朝臣之中,肯定也是有支持者,有反对者。等到这个问题被讨论的差不多定性之时,陛下便可依此而在朝会上面提出,进而通过此策了。如此一来,有所铺垫,便不会显得好似陛下故意想出此策来针对他们了。”

    不得不说,夏鸿升太能够抓住李世民心里的点了。

    李世民不想要朝臣们举荐,又碍于其或情义或家世或名声之类的原因,不好开口拒绝,否则容易落得一个不重视举荐人材的坏名声来。于是想处置段纶,来敲山震虎,让朝臣们举荐之前好好想想,也不让自己落下个不接受朝臣举荐的名声来。

    同理,李世民想要用基层工作经历的法子,可又不想直接由他来抛出这个问题。

    夏鸿升的办法,就像是有人在报纸上面提出来了这个办法,李世民看见了,觉得挺好,就采纳了。而不会令朝臣们以为,是李世民为了针对他们,而故意想出的这个法子。

    可谓是正中李世民的下怀。(未完待续。)

第911章 也想修路

    夏鸿升又同李世民说了会儿话,然后便告退离开了。

    带着杨思齐出来皇宫,直奔军机坊去,将杨思齐交给军机坊的人,给他登记造册,安排住处,分派到了器技院,发放身份铭牌,又介绍给器技院其他的师傅们,一切安置妥当之后,也已经天色暗下了。

    即便如此,夏鸿升还是去了报社编辑部一趟。

    交代了编辑部后日的版面上留出一些显眼的地方,他要连载一些文章,又让编辑部中的几个写手写一些反应里正和县衙事务之类的文章,制定了一个大主题,那就是关注底层机构,让他们围绕这个大主题写一写文章。

    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夏鸿升也该去写自己准备连载的东西了。

    出来报社编辑部,外面已经是月上梢头。

    回到长安的宅邸之中,让人在书房的炉子里面添了煤火,然后铺开纸张,提笔凝思起来。

    在脑中理清思路,抬笔要写,发现炭笔未削,于是下意识的喊道:“月仙……”

    刚喊出来,才惊觉月仙在泾阳呢。

    不仅哑然失笑。

    自己又从桌上翻出小刀,拿纸卷住炭笔,将炭笔的头削尖又磨突,然后奋笔疾书起来。

    写到半夜,总算写完,干脆在书房中休憩一夜。

    翌日清晨,将昨夜所写交给了报社编辑部,然后带着齐勇一道回了泾阳。

    到了泾阳直奔县衙,刚进县衙,就见刘泰站在外面。

    “恩?老先生怎的站在外面?这么冷的天,何不入内?”夏鸿升从马车中一边下来,一边说道。

    刘泰迎了上来,笑道:“老朽拜见县令大人!老朽也是方才到了这里。”

    这个刘泰,是刘弘基的家族中人,在泾阳这块地界上面,算是最具势力和实力的氏族。当初夏鸿升召集泾阳县的富商和乡绅们捐建学堂,商贾们都想要留下好名声,好受人尊敬,故而都捐了不少钱财,相比之下,这些乡绅们捐的可就少了不少。

    今日他到这里,恐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当下夏鸿升对他笑了笑,说道:“哈哈哈哈,老先生请入衙内一叙!本县在长安之时,同夔国公本就以叔侄相称,同夔国公府中公子仁实兄台亦为至交,兄弟相待。而老先生又在泾阳德高望重,往后若来县衙,可直接进去便是。”

    “哪里哪里!”刘泰行礼说道:“老朽只是因着本家在此地有些杂务,故而过来的,哪里敢妄称德高望重?实不相瞒,老朽今日前来,是代着本家,想同县令大人商量些事情的!”

    “商量事情?”夏鸿升笑了笑:“好,进去说罢!”

    刘泰点了点头:“县令大人请!呵呵,老朽敢保证,绝对是好事。于大人,于县衙,于百姓都有利的好事。”

    “哈哈哈哈,那本县可是好奇的紧了。”夏鸿升笑道:“老先生,请。”

    二人进入后衙,夏鸿升请起坐下之后,又让人端了茶水过来。

    “却不知老先生有何事所商?”夏鸿升坐下来之后,笑着问道。

    刘泰答道:“县令大人也知道,寒舍刘家本家在池阳,老朽因家中事务,被派至泾阳。先前,老朽在县衙外之政务栏中,看到县令大人准备在泾阳修筑水泥路数条,利及泾阳同泾阳百姓。看上面说泾阳往内要修县城通往诸村之路,往外,要修泾阳通往他县之路。老朽几日之前回本家汇报事务,公爷远派东瀛道,家中如今由着公爷之族弟代为管事。老朽闲谈之际说起此事,家管事便感念县令大人为民之心,利民之义,故而所愿一道修路利民,由池阳庄子上修出一条水泥道来了,同泾阳往池阳之道连到一起。特遣老朽前来,问明县令大人之意。”

    听他这么说,夏鸿升明白了。原来是他们得知自己要在泾阳修路,同时还要往交界之处修路,所以想自己也修一条水泥路来,从池阳修过来,跟从泾阳出来的路连到一起。

    事情是听明白了,可原因,却想不大明白。

    刘弘基此刻不在家中,他的族弟为何要自行修一条水泥路跟泾阳的水泥路连道一起呢?修一条水泥路,可不是个小活计。况且池阳如今修筑水泥路的距离,可不如泾阳。他刘家一家出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至于刘泰所言,是因为看到夏鸿升修路造福百姓而感动,所以也想要修路造福百姓。这种场面上的屁话,夏鸿升会信才怪。

    “刘先生,正因这本县与夔国公素来交好,又同仁实兄台相交甚好。所以,本县得多问上一句。”夏鸿升想了想,对刘泰说道:“贵家管事之人,为何要修这条路?”

    “哈哈哈,就知道这等由头,岂能瞒得住县令大人?”刘泰笑道:“这主意,其实是我家公子出的。县令大人有所不知。池阳之地,不如泾阳。既无煤可挖,又无石灰石可用。唯有足下之黄泥,乃是一宝。用池阳的黄土烧出的砖瓦,不但结实,且吸得牢靠。比旁处的都要好。我家公子说,县令大人您到了泾阳来做县令,泾阳必定要大变模样。您定然会在泾阳营建不少东西。而观县令大人您所设计之诸般建筑,多喜砖石。往后您在泾阳营建,泾阳之人,也会争相模仿。池阳烧出的砖最好,在泾阳一定大有销路。且,从池阳到长安,若是用水泥路连同泾阳,借泾阳的水泥直路走,快马加鞭只消两个时辰便能抵达,车队拉上砖石,也能一日便到。而若是走原先的路,拉上砖石只怕三五日也到不了长安。”

    听了刘泰的话,夏鸿升顿时恍然。什么他娘的造福百姓,这分明就是在给自己修商路嘛!

    这刘仁实眼头还真活泛,料定自己会在经营大建,也料定自己会带着改变泾阳人修建房屋的习惯,也正好趁着泾阳修路,也在池阳修一截,好给自家的砖窑开扩市场。若是这路修成了,那不管是夏鸿升自己,还是泾阳的旁人,一旦要用砖石,那肯定是要他家的砖窑的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中间路好,运送的快。而且,这条路若是连通了泾阳,也就相当于连通了长安,他家的砖石就可以直接从池阳往长安扩张了。

    “原来如此!”夏鸿升笑了起来,说道:“好,回头告诉仁实兄台,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改日得空,本县去找他耍,再行细谈!”(未完待续。)

第912章 成书《千金方》

    日子在不知不觉间,周围的人、事、物,以一种潜移默化般的姿态,在不知不着的过程里面,也日益变化着。

    直到某一天,你环顾四周,聆听左右,再回想前后,才恍觉周遭的一切,连同自己的生活,都已经不知道何时何处的,已然大变模样了。

    而在那一刻之前,人们在这种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变化之中,将这些变化,一点点的变成了自己的日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