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子太大容易扯淡,何况本公子都不会那些东西,就不要好高骛远了。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罢——夏鸿升用笔拉去了纸上的********,然后又将硫磺,硝石和木炭圈了起来。

    实际上,火药在春秋时代的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了。

    据《范子叶然》的记载,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是通假字,指的是蜂蜜的“蜜”。因为蜜加热能变成炭。

    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

    不过,这个配方现下估计还没有出来,原本的历史上,这个配方出现在记载之中,也已经据贞观年间将近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火药始于炼丹。

    炼丹的术士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这事儿其实孙思邈也会,之前他有本“丹经内伏硫磺法”的书,本来是准备往千金方里面收录的,可惜后来夏鸿升证明了丹药是毒药之后,孙思邈就给这玩意儿烧了。后来说起,听得夏鸿升是扼腕叹息——这是上好的化学探究笔记啊!

    也是孙思邈说的,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虽然炼丹的术士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如埋在坑里用土填实等等办法,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做出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来。

    火药最开始用于军事,也是在唐朝,不过不是现在。这一点夏鸿升是知道的。最初火药用于战争的作用在于“火”,在于“烧”,而不在于“炸”。

    比方说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后来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燃烧的效果要好得多。

    可是现在在夏鸿升的作用下,大唐已经有了汽油。汽油附着于弓箭的箭头上面,燃烧的效果更好。甚至于将汽油密封于坛子里,坛口塞上厚布条,引燃之后扔出去,获得近似于******的效果。

    那么现在,夏鸿升的目的就是,体现出火药“炸”的威力,也是火焰主要的威力所在。

    火药好做,关键在于配套火药使用的武器。

    唐代是火药的起源,宋代是火药技术进步的**和火器使用频率的巅峰,而明代则是火器技术的巅峰。在硫磺、硝石和炭的比例方面,宋代的比例是最接近后世黑火药之中成分比例的,也是威力最大的。不过,夏鸿升却知道后世里黑火药更加巨大的秘诀——硝占四分之三!

    果然是万事万物皆学问,感谢那些熬夜看过的小说,感谢那些小说里面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千牛比穿越者!

    没白看啊!

    得益于此,本公子如今才能够也成为一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牛比穿越者啊!

    黑火药配方不难,原来更易得,只是生产起来太慢,且又缺少精制,导致产量低,含有杂质,威力减弱。

    但是本公子是谁?本公子是穿越者啊,忘记了在哪本小说里面看过的,书名忘记了,但是情节记得。里面说到过,十四世纪的时候法国制作火药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利用水车来提供动力来配制火药。配制火药时,首先开动水车,以水车的动力传动捣磨机,将捣磨机下方的火药碾碎,再通过弹力杆进行过筛,得出质地均匀的精制黑火药。

    夏鸿升想起来一条,就往纸上写下来一条。

    最终将自己所有能够想起来的线索全都写在了一起,然后重又整理串联起来,得出来一份能够使大唐在黑火药领域一步到位的方案来!

    夏鸿升将这张纸仔细的叠好,收拾在了自己贴身的地方。这东西,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各种用于实际之中的火器,将注定是大唐席卷八荒,扫平**的绝对领先优势,也注定将是大唐现阶段至高无上的绝对机密。(未完待续。)

第645章 制作热气球

    袁天罡隔了一个晚上就到了泾阳书院,夏鸿升带着他去见了乐台。乐台根据夏鸿升提供的图纸,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同夏鸿升一讲,夏鸿升亦觉得可行,于是袁天罡便命自己带来的道童前去采买搜集所需的东西。准备做出来第一个样品来实验。

    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燃料。

    目前最有效的燃料,就是夏鸿升的煤场做出来的用于炼炉或其他烧制东西时候使用的细煤粉,燃烧的最充分,热量最大。

    可煤粉颇重不说,用在热气球上面,又不能说在下面一下子填满烧着之后不再管。而是要不停的加入煤粉进去,保持燃烧,提供热量,促使热空气进入热气球中,提供上升的动力。所以,热气球下需要有燃烧炉,又需要有不少的煤粉以供上升之后继续添加煤粉保持燃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热气球下吊篮的重量。

    这是一个死循环。

    热气球飞起需要燃烧煤粉提供热量,需要在吊篮中载有大量煤粉保持燃烧。载有大量煤粉,又增加了吊篮的重量,需要更大的热能,而为了获取更大的热能,又需要更多的煤粉……

    不用明火而使用煤粉的好处在于,一来,煤粉是现阶段能够提供热量最多的燃料,二来,不会燎烧到热气球的球皮,三来,更加容易进行防风处理。

    这个问题暂时无解。只能先做出来一个,在地面上填满了煤粉燃烧起来,能使其升空,并随着煤粉的较少而逐渐下落。先验证一下可行性。

    还有球皮的材料,尼龙、涤纶之类的材料现在是必然没有的,只有布帛。不够轻便,不够结实,不够紧密不透气。

    夏鸿升只能采取最早的热气球的办法,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再涂一层蜡或鱼胶进行封闭处理。这样会降低热气球上升的高度,不过却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了。

    袁天罡还真不是盖的,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将所需的材料都给准备齐全了。十数辆马车载满了东西运到泾阳书院,也引起了书院学子们的围观。

    “哎,你们听说了么,据说山长和乐先生要一起做一个大物件!”

    “这不是废话么,谁都能看出来山长要做东西了!”

    “山长要做甚子东西,你们可知道?”另外一个学子神秘兮兮的笑道:“当时我见这么多马车拉东西进来,于是主动过去帮忙,顺道听了几耳朵,好似是要做热什么球,却不知是何东西,诸位可听说过?”

    一众学子议论纷纷,每天都有不少人闲来了就跑过去看。

    夏鸿升将做热气球的场地给圈了起来,但是却并未遮挡,任由那些学子们围在外面观看——反正他们也看不懂……

    “哎,子泰兄,你乃是山长门生,可知道甚子内情?”有人向王子泰,也就是李泰问道。

    李泰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说了句:“不知。”

    不过眼中却是一片无比的狂热,紧紧的盯着里面忙忙碌碌的乐台等人。

    你们知道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任你们如何猜度,又能猜得出来?

    这是能够让凡人也如同传说中的神仙一样,飞上天的东西!

    这是神仙的东西!

    这是我师尊,谪仙人带给你们的神仙法器!

    李泰在夏鸿升的书房中看过热气球的图纸。那物件的形状和结构,越来越像那图纸上面的东西。

    李泰仍旧清楚的记得,他在夏鸿升的书房里面问夏鸿升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夏鸿升那轻描淡写的回答。

    “哦,这叫热气球,用来载人飞到天上的。”

    夏鸿升从那一堆木架子中站了起来,看了看手中的物件,心里面也不禁感叹墨家于机关一道的造诣之深。可以说,在制造机械的方面,墨家的水平几乎同军机坊也相差无几了。可是,军机坊之中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工具,用着夏鸿升制定了微化的度量衡,精确到毫米的测量单位和精确到克的重量单位,用着夏鸿升提供的各种配套工具。这些都是军机坊得以生产出远远领先于当前世界技艺的各种器物的秘密武器。而乐台等人,就靠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独特的一些工具。

    倘若能够让乐台等人,结合军机坊的标准化制造工具和经验,同自己已有的墨家的制造经验和知识相互结合,那大唐的制造工艺将会得到一个十分大的提升。

    夏鸿升看了看在那里忙活着的乐台等人,又看看骨架已经将近成型的热气球,心中暗自生出了一个主意来。不如就利用热气球这个契机,将乐台等人充入军机坊,当作军机坊顾问?

    “乐先生,我虽知墨家尤擅机关制造之术,不过这几日亲眼见识,却又是另一番感受。”夏鸿升对乐台说道:“墨家机关之术真是精妙奇巧,叫人惊叹。”

    乐台抬起了头,抹了一下额前汗水,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以某之见,想出一件东西是一回事,让这件东西能被做出来是一回事,做这件东西又是一回事。比方说这热气球,夏侯能设计出这种东西,又使得这东西能被实打实的做出来,这才是最厉害的。相比之下,便是没有我等几人,这东西夏侯还是能做出来。我墨家机关之术,没了前两样,充其量也只是一群手艺还算不错的匠人而已了。这倒是叫某不得不叹服夏侯之格物,这东西若是做出来之后,真的能载人到天上去傲游一番的话,那才真是惊世之发明,到那时候,夏侯之名,连同格物之道,必将名扬天下。”

    “乐先生过誉了,这东西的作用,看似神乎其神,但其实后面的原理很是简单。若是知道这个原理,任谁多试验几次,也都能做出来。”夏鸿升对乐台说道:“这就是格物的神奇之处。世间的万事万物,万般的现象,皆有其背后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掌握了这些现象,旁人不懂得,就觉得神乎其神了。咱们泾阳书院,不就是为了让世人都知道那些规律么?”

    “夏侯的胸怀……”乐台苦笑了一下,说道:“若是我墨家之前能有如夏侯这般胸怀,只怕如今也不至于落得个这般下场了。”

    “乐先生无需着恼,墨家同格物之道相辅相成,尤其是墨家后学,几乎等同于格物了。相信随着书院的开办,墨家的技术也不会再没落下去了。”夏鸿升说道。

    两人正说话间,忽而就听外面有人呼喊山长,夏鸿升回头一看,却见是书院门卫。

    夏鸿升招收让其过来,那人便跨越了围栏过去,到夏鸿升跟前,说道:“启禀山长,宫里派了人来,说是陛下召山长即刻觐见,用最快的速度!”

    夏鸿升一愣,立刻意识到有事发生。(未完待续。)

第646章 海贼

    李世民经常突然召见夏鸿升,但是却从来没有用过“最快的速度”这种措辞。即便是在突厥兵犯大唐的时候,也没有这么说过。

    所以夏鸿升立刻就意识到了,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而且这事情十分万分紧急,甚至超过了大唐的边境被侵犯的程度。

    于是夏鸿升二话没说,直接扔下了手中的工具,跟乐台和袁天罡交代了一句,便立刻出去书院,随宫中禁卫走了。

    来了两个宫中禁卫,其中一个翻身下马,同夏鸿升交换了马匹,让另外一个宫中禁卫同夏鸿升先走。

    夏鸿升由此更加知道事情紧急,所以一路上也是打马狂奔,只用了半个时辰,就从泾阳冲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直奔宫中,宫门口已经有黄门等着夏鸿升,将夏鸿升直接带到了两仪殿。

    “微臣拜见陛下。”夏鸿升进去之后行礼道,同时见李世民阴沉着一张脸坐在前面,两侧站着长孙无忌、房杜二人,以及李靖和李孝恭等几个军中的大将军,都阴沉着一张脸,皆是满面肃容。

    “夏卿可算是来了。”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

    “夏侯,今日间谍营人员从闽州传回消息,载有占城稻稻种的海船在闽州附近为水贼所劫,闽州刺史匆忙着急海船出海,却遭遇大批水贼伏击,险些丧命。回去闽州之后复又召集海船搜寻,那些水贼却消失了个无影无踪,一直找了如今,仍未停止搜寻,却依旧不见那群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