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拟,因为这满朝的臣子就是国君的耳目,手脚。开国的那些臣子,都是跟着开国的帝王一起平定天下,出谋划策的,对于国君十分信服,也十分敬畏,所以能够忠心耿耿。而他们也是经历了战乱纷飞,知道民生艰难的人,所以往往能够清廉奉公。而后新君,因为先王威望仍在,所以这些臣子也往往会仍旧支持国君。而且,这天下是他们随着帝王一起打下来的,建国之中,有他们的一份力气。人啊,总是对自己亲手做出的东西更加情有独钟。自己动手做的饭食,就觉得更加美味,自己养大的猎犬,也会更加亲昵,自己精心雕琢的物件,也是更加珍惜。这天下是他们一起携手缔造的,所以也更加爱护。因而,刚开始的几朝臣子,往往能臣干臣居多,也能够直言敢谏,为民请命。且,这些臣子都是战乱中脱颖而出的,遇到过的艰难险阻自不必多说,故而也都能力出众。”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颇为自豪的说道:“我朝人才济济,文,朕有无忌,有房杜,有魏征,更有高士廉、虞世南等等;武,朕有李靖李勣这般帅才,也有敬德、叔宝、知节等这些猛将。文武大臣人才辈出!朕以军功,被太上皇封为秦王,擢天策将军,我秦王府中之人才,天下无双!”

    夏鸿升点了点头,又说道:“是,陛下。咱们往前看,为何每逢国之将乱,则必有佞臣恶吏当道,谄媚之徒得势?其实,也是因为时日渐长,国家安稳下来,这些朝臣所面临困难远远要比开国之时少了太多。而先辈帝王已成故事,新皇又自幼身居宫中,无能无力。人心都是向利的,面对这种情况,人心中的贪婪就会涌现出来,驱使他们以自己的利益,取代国家的利益。说白了,他们不比那些亲手打下了天下的开国臣子,他们对这个国家并无多少感情,国家只是他们博得名利权柄的一个平台罢了,如此一来,自然不能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偶尔有几个能臣诤臣,也因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被联合绞杀。再加上国君的能力弱,见识少,不知道宫外的真实情况,自然容易受到蒙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那些佞臣恶吏口如涂蜜,自然更加能够博得君王欢心,如此一来,朝中沆瀣一气,朝廷自然难以有所作为了。”

    李世民沉思着,夏鸿升也没有说话,凉亭之中唯有羽毛笔划过纸张速写的时候发出的沙沙响声。

    “夏卿所言,使朕心中颇为震动。然去十分有理。”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单单是夏卿方才所言,就已然让朕觉得心中惶恐了。不想,这竟然才是最次的一面?”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啊,天下的人多的是,国君闭塞,让国君走出宫门看看百姓便是。朝中奸佞,也总能想出法子来换了这些人去。可有些东西,却是触及根源的。其实,最终导致国家覆亡的,昏君和奸臣只是表象,而更加深层次的根源,则是土地。”

    “土地?”李世民一愣,很是不解的看看夏鸿升:“夏卿,土地乃是国家之依托,社稷之根本,为何这土地反而成了导致国家覆亡的原因了?这……”

    “陛下,无论一个国家的国土有多大,也终归是有限的。而人口却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多。”夏鸿升对李世民解释道:“有了人口,就需要耕种,需要居住,而无论是耕种还是居住,都需要土地。如此一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每个人所能够占有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而在当前的制度下,土地却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太过于大了。百姓手中有地,就可以耕种,获得粮食,就可以盖房,获得居所。所谓安居,得先有居,有所居,然后才能乐业。可是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越来越少,势必就会有人得不到自己的那份土地。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这个国家就越容易动乱。因为没有了土地,人们就活不下去了。他们的口粮需要从地里得到,他们的居所需要从地里得到,他们的赋税需要从地里得到……可是没有了地,这一切就都没有了。于是人就会心中不平,这份不平越积越多,当这个国家的所有百姓都开始有了这种不平的时候,只需要一星点的火花,就能够立刻成为一场燎原之火!”

    李世民闻言一愣,眼中浮现震惊之色,眉头紧锁,却又急切的说道:“可人口有生有灭,我大唐幅员万里,这土地难道还供养不了百姓?”

    夏鸿升摇了摇头:“陛下,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土地的占有是不公平的啊。这才是导致百姓没有土地的根源。一个官员,可以又数百顷之土地,一个富商,也可以有数百顷之地,而有的农户却连寸土都没有。方才微臣已经说了,在当今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下,土地代表着一切。所以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大肆的扩大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那些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这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严重,导致大量的土地集中的少数人的手中,而大量的百姓却丧失了土地。如此一来,必然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天下重又陷入纷争。王朝更替,莫过如此!”(未完待续。。)

第286章 侯府门前闹事者

    夏鸿升从御花园中告退的时候,李世民还定定的坐在那里出神。他的眉头紧锁,神情肃然,默默不语。

    李世民需要时间,去消化消化夏鸿升从千年之后给他带来的言说。历史可以证明夏鸿升的正确性,李世民不会看不到这点。因为过往的历史便就已经是明证。他更多所思,该是如何避免夏鸿升所言的那种情况出现。

    为此,夏鸿升也留下了两个办法。

    “第一,只要百姓仍旧以土地为根本,那土地兼并现象就无可避免,且一直存在,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唯有扩大疆域,使大唐拥有更多的土地,以延缓土地兼并现象的恶化。第二,设法改变这种严重依赖于土地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这才是杜绝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本办法。”

    想来这两句话,要困扰李世民长久的时日了,甚至于终其一生,都可能会为了这两句话而奋斗。

    夏鸿升自然愿意在这过程之中帮助李世民,不过,这也得李世民下定了决心要去改变这一现象才行。而这太难了。不仅仅难在统治者无法决断,难下决定。更难在于既得利益者,这些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是他们赖以成为统治阶级的基础,他们绝对不会放任有人去动摇这个根基。为此,他们绝对不会吝于改朝换代,去维持一个能够代表着这一阶级利益的统治系统。

    想要改变这个问题,就是一场革命。而如今,大唐距离那场革命还太早。资产阶级的地位没有形成,力量更无从谈起。若非是今日李世民将话问道了这一步,夏鸿升也不会这么早就将这个问题抛出来。不过也好,这个大唐有了夏鸿升的干涉。这一步或许是注定的。早些让李世民留意到这件事情,早做打算,早定对策,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将这个头疼的问题抛给李世民自己头疼去,深知如今谈及这场革命还为时太早的夏鸿升反而这么悠悠闲闲的离开了皇宫。回到家中的时候,天色都已经晚了。

    这导致第二天早上。当夏鸿升洗漱完毕之后走到后堂中正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却先看见了一张肥嘟嘟的,气恼的小脸。

    “你怎能失信呢?我和大哥、三哥一直等到天黑你都没有去!”李泰仰着下巴,一副质问的口气冲夏鸿升叫嚷道。

    夏鸿升咧嘴笑了起来,抬手就捏住了李泰那肥嘟嘟肉墩墩很有弹力的脸蛋一扯,说道:“那你得去问你爹啊,他一直问我到天黑,才放我离开,料想你们一定不会再等了。我就回来了。”

    李泰忿忿的用力掰开了夏鸿升的手,眼珠子一转,去跑去了堂上桌前坐了下去:“本王要吃生煎!肉馅儿的!”

    夏鸿升咧开了嘴,走过去坐了下来:“今日早上没有生煎,不过却有锅贴,你吃不吃?”

    “肉馅儿的?”李泰对肉馅儿情有独钟:“肉馅儿的我就吃!”

    夏鸿升回头朝下人打了一个招呼,下人就会意的往厨子上跑去了。

    说话间,李承乾和李恪两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见了夏鸿升,就笑道:“夏侯的睡瘾可真大。这早间起来的晚,午后也要小憩,侯爷的日子真是叫人羡慕啊!”

    夏鸿升翻了翻白眼,就没理会他俩。二人径自坐到了桌前,回头就对旁边的下人说道:“这大早上的吃锅贴略显油腻,且去给孤盛碗清粥来。”

    听的夏鸿升直撇嘴。真是没把自己当外人啊,这蹭饭还蹭的这么理直气壮,连今日早上是吃锅贴的日子都记住了!

    “升哥儿,今天我可是特意向父皇告了假,请父皇允许我前去军校上面看看的。”坐下来之后。李承乾就对夏鸿升说道:“父皇这回倒是没有训斥我贪玩,还说让我多跟着你长长见识,别做一个眼界只有宫墙那么大的太子。”

    “行,正好今日我也得过去看看。”夏鸿升点了点头:“不过有言在先,到了那里之后我得带着你们,你们可不要乱跑,工地上到处都在建造,不太安全。”

    三人连忙点头,说话间,下人已经从厨子上端来了饭食来,大快朵颐一番之后,便一同出了府外,上了马车往长安城外去了。

    夏日天色早,军校那边早都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民夫们基本上天刚刚一亮就起来干活了,因为要趁着清早凉快而多干一些。

    “这些民夫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啊!”夏鸿升背抄着手一副很领导的派头扫视了一圈工地,说道。

    “静石,干嘛把每块儿地方都给围起来呢?”李恪很是感兴趣的左右瞅瞅问道

    夏鸿升笑道:“自然是防止让外人看见么。这里面用的东西可都是咱大唐最先进的东西,若是被有心人看去了,传到了其他国的耳朵里面,就不好了。”

    当然,也是为了到时候房屋建成的时候,给众人一个惊喜。

    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新潮与古风的融合,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相信这片房屋揭开了面纱之后,一定会叫所有人都倍感惊艳与震撼。

    夏鸿升领着三人进入工地,守门的卫士虽然不认识后面那三人,但是却认得夏鸿升,故而便放行过去了。四人一同来到营帐里面,阎立德正准备带着马周去巡视工地。

    “臣拜见太子殿下,拜见二位殿下!”见四人进来,阎立德和马周赶紧迎了几步上前行礼,夏鸿升躲开到一边。

    李承乾很有太子做派的过去扶起了阎立德,笑道:“阎大人不必多礼,孤今日只是过来看个新鲜。有夏侯领着就是了,阎大人自便即是,此地全赖阎大人劳心了!”

    教科书般的应对!

    不过在夏鸿升看来,总觉得李承乾那副还不成熟,仍旧显着一丝稚嫩的外表配上这样一副作态,分外的搞笑。

    从营帐里面出来,夏鸿升领着三人在工地里面转悠了起来。三人都对工地上使用的那些器械大感兴趣,尤其是李泰,每种器械必定要问问清楚,叫什么,什么作用,为什么……夏鸿升也不烦,一样一样的耐心给李泰讲解。整整一个上午,李泰的眼中都是明晃晃的,这些器械神奇不已,让李泰更是心中激动。

    “这……这么些东西都是你做出来的?”李恪跟李承乾转了一圈下来,都是愣愣,被那些器械的神奇之处给惊住了,拉着夏鸿升问道。

    “我要做出比这更神的东西来!”李泰的反应同李承乾和李恪截然不同,显得十分兴奋:“我想跟你学格物!”

    夏鸿升笑了起来,看来李泰的心中已经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啊!

    “那还不去给我端茶?”夏鸿升嘿嘿笑着冲他说道。

    李泰二话没说一转身就往营帐里面跑过去了。

    不过却被李恪一伸手臂给拽了回来。

    “青雀,你要真想跟着升哥儿学格物,须先奏请父皇,经过父皇同意才是。”李承乾对李泰说道:“要不然那些言官会弹劾死升哥儿的。”

    李泰没有说话,夏鸿升带着三人绕开了工地,过去那边原先的那些临时军校,去食堂里面吃了饭,三人自然又是对这种吃饭方式大感新奇了一番。

    正吃着饭呢,远远的就瞅见了几个家丁模样的人进来了食堂里面,来回的瞅。夏鸿升端着餐盘正要过去洗刷,站起来就看见了食堂口的几个家丁,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