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笔泵荒芩莱桑衷谠偎赖幕熬兔挥辛四歉鲆庖澹讲蝗绺怕饺实揭闹萑ィ纯绰饺誓芡娉龅闶裁椿ㄑ

    一路无事的抵达桂阳,再从桂阳前往广州,然后再从广州乘船前往泉州,最后从泉州坐船抵达终点站夷州。这固然是陆仁在逆向思维之下作出的路线安排,但同时陆仁也是想让荀彧看看自己主要的几块地盘,让荀彧对陆仁多一点了解与信心。

    很明显的,陆仁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因为这一路之上荀彧心中暗自惊叹不已。其实陆仁早年间与荀彧共事过好些年,荀彧对陆仁的能力是比较了解的,而且也知道陆仁的“真本事”肯定还没有能真正的用出来。现在不管是插在刘备与孙权之间的桂阳,还是之后的广州、泉州,经过了数年的开发,其繁荣程度都很不错。而且在这些地方,荀彧还感觉到了一种许昌那边所没有的东西,就是百姓们身上的活力。这玩意儿难以形容,却又实实在在的能让人感受得到……(未完待续。)

卷三 第二十二回 发展潜力

    却说荀彧跟着陆仁跑到广州的时候,还正好碰上刘备派麾下的糜竺到广州来找石韬商议今年的贸易计划。

    因为正好陆仁在,所以陆仁就亲自出面和他的大舅子糜竺谈谈生意。当然了,这个事说白了也不外乎想购买多少多少的军需物资,并且在价格上少不了要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上一番。而最后的结果,是陆仁碍着大舅子的面子,给了刘备方面不少的优惠,谁让糜贞是她的老婆之一?

    这个事,荀彧是没有露面的,只是躲在屏后偷听而已。因为陆仁对一些事情的担忧,荀彧的心中也很有数,同时荀彧也得考虑一下仍然留在老曹那里的宗族子弟,所以在明面上只能是“弃官而去”,而不能是与陆仁“合谋”,这样荀彧与老曹双方的面子才能挂得住。

    所以陆仁的出面,是以正好到广州巡视为名,并没有说自己刚刚从荆州那边过来。而且陆仁这一路上都是以商队作为掩护,刘备和孙权两方面也并不知道陆仁就从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不然真不晓得会闹出什么样的事情。

    接下来再次上路,荀彧在观赏景色之余心中亦暗想道:“以农为本,以商富国,义浩的这个想法确实大有利处。想我荀氏一族借鉴此法,在中原一带可谓是首屈一指,已经没有哪个家族能比拟得上,但是真和陆仁和陆氏比一下,似乎还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已……没办法,当初义浩留下的书简全都毁于一旦,我也只是靠他留下的那些旧日政令来令族中人试行而已。”

    闲话少说,陆仁和荀彧于建安十七年的春三月从寿春出逃,一直到夏五月才回到夷州。被陆仁留在夷州的刘晔闻讯赶到码头相迎,这对昔日曹操手下的谋臣见面之后,少不了以是一番唏嘘感慨……

    ————————————————————

    如何庆贺、如何欢喜,再去多说已经没有了意思。直到双方都平静了下来,陆仁便请荀彧到书房去认真的去谈些正经事。

    清酒小菜,对席而坐。三杯过后,荀彧先开了口道:“义浩,我这一路可长了不少的见识啊。你手中的几座州郡,单以富庶而论只怕已经远超中原。昔日人称为‘仙师’的浪子陆仁果然是名不虚传。不过我现在很想知道,你接下来是打算怎么做?曹孟德称公在即,你是不是真的有办法去阻止?”

    陆仁摇摇头道:“没有办法。而且一如前言,老曹称公一事,我也并不想去阻止。就我个人而论,老曹称公,其实也是他应得的。”

    荀彧纵然有些不满,却也不得不长叹了口气道:“也罢……那之后呢?在此之后你是打算怎么做?”

    陆仁晃了晃手里的酒杯,慢条斯理的吐出了四个字:“异姓不王。”

    异姓不王,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白马之盟时设立的非刘姓人员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以王爵的传承制度,后来则是被老曹给打破了。当然这对陆仁来说是属于没啥意义的扯淡,但是陆仁接下来需要这个来作为政治上的借口。

    而这边荀彧愣了愣,问道:“义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陆仁道:“很简单,老曹称公这已经不是你我能够阻止的事了。说实话,他称公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荀公你,真正担心的是他接下来会走的路。”

    话不用说得太明,荀彧也不是什么笨人,所以向陆仁默然的点了点头。荀彧明白,陆仁所说的老曹接下来会走的路,无非就是指老曹在称公之后会再进一步的称王,然后诂计就离废掉献帝刘协并且自立为帝不远了。事实上老曹就算是现在称帝可能都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老曹还有着自己的顾虑和打算,所以才没有去走这一步。

    陆仁这时接着道:“他称公的事,我们来不及阻拦,而且毕竟还没有破制坏度,我们要是出了面去阻拦,反而有些理亏说不过去,毕竟老曹总归还是立下了那么多的大功,我们这个时候冒个头出来又算什么?但如果他想再往前进一步的话,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面指责他了,我有些什么动作也无可厚非对不对?”

    荀彧点了点头。到那个份上陆仁就可以打出“有违祖制”的旗号,这也就是陆仁与老曹翻脸时的政治借口。而这样的一个借口,既然是献帝刘协自自出面帮老曹说话也有点说不过去,陆仁这里完全可以找到相应的说辞去进行反驳。

    不过在片刻之后,荀彧就轻轻摇头道:“只是义浩,这事没你所想的那么简单。”

    陆仁道:“是没我说的那么简单,但我也绝没有把这个事当成儿戏。所以荀公,咱们联手吧!以你的眼光大略,再加上我的苦心经营,说不定真的可以把老曹给逼得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呢?”

    “这……”

    “没什么这啊那啊的。荀公你想想,不管是成是败,只要我们尽心的去做了,至少总能够对得起我们的堂堂七尺之躯,对得起咱们的这个。”

    说着陆仁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而荀彧见陆仁表了这个态,低头苦思了许久之后便向陆仁点点头道:“不错,做了什么总能对得起自己的本心,要是什么都不做岂不是与行尸走肉无异。不过义浩,你现在到底有多少本钱?我在许都之时是能听说到不少有关于你的事,但你真正有多大的地盘、多少的实力,我仍然是心里没底。”

    陆仁呵呵一笑,从书架上取下了地图,一处一处的指给荀彧看。而这一指可不要紧,荀彧的脸都有些发白:“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你竟然有着这么广阔的地域!!”

    陆仁摊了摊手:“广有什么用?人口还不是一样的有限?”

    陆仁现在的地盘到底有多大?这个有点不太好说,但至少整个东南亚群岛就是陆仁的后花园,而且陆仁如果愿意的话,随时可以派出船队从东南亚群岛南下去登陆澳大利亚。

    东南亚群岛是陆仁的后花园,那么陆仁主要的几块地头就是以夷州、泉州、广州为中心的三片地区,大致上来说就是后世的福建南部与大半个广东都掌握在了陆仁的手里。

    而在广西与云南……广西是士燮的地盘,但士燮现在实际上是在依附着陆仁,陆仁必要的时候可以从士燮那里调集人马钱粮。不过那块地方陆仁不想过多的插手进去,毕竟交州的情况很是复杂,自己冒然插手进去容易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让士燮在那里挂着。

    云南有邓艾在那里扶持孟获,到现在也两年多快三年了。不过那片地区的事情更不能急于求成,而且目前的联系还要通过士燮的交州,慢慢的、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才是正理。而当邓艾那头打通了缅甸海港的路的时候,才是陆仁插一手进去的时候。

    倭岛和三韩地区就不多说了,以循序渐进的掌控为主。

    最后是北方地区,陆仁与北方地区的联系可以说一直以来就没有断过,因此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力可不小的说。

    这么大片的地区,固然是能让荀彧看得瞠目结舌,但是人口基数却又让荀彧有些哭笑不得。根据建安十七年的人口统计……当然这主要是指广州、泉州、夷州这几个核心地区的在籍人口,其余的地区陆仁算不上是完全性质的直辖,想统计编籍也做不到。总之这几个地盘的在籍人口是七十万不到,而且相对来说有些分散。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且真要说起来,七十万也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荆州在刘表的全盛时期号称“带甲十余万”,那么按照当时的农兵比例大致的算一下,荆州的人口总数诂计也就是在一百二、三十万左右;而蜀汉后期的户籍是九十三万的人口,比陆仁现在的指数看上去是要多出个二十几万,但这里得想想双方的生产力指数和后期的发展能力,陆仁的夷州都是优于后期的蜀汉很多很多的。

    这么大片的地区,固然是能让荀彧看得瞠目结舌,但是人口基数却又让荀彧有些哭笑不得。根据建安十七年的人口统计……当然这主要是指广州、泉州、夷州这几个核心地区的在籍人口,其余的地区陆仁算不上是完全性质的直辖,想统计编籍也做不到。总之这几个地盘的在籍人口是七十万不到,而且相对来说有些分散。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且真要说起来,七十万也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荆州在刘表的全盛时期号称“带甲十余万”,那么按照当时的农兵比例大致的算一下,荆州的人口总数诂计也就是在一百二、三十万左右;而蜀汉后期的户籍是九十三万的人口,比陆仁现在的指数看上去是要多出个二十几万,但这里得想想双方的生产力指数和后期的发展能力,陆仁的夷州都是优于后期的蜀汉很多很多的。(未完待续。)

卷三 第二十三回 着眼北境

    “义浩,七十万的在籍之民,你可得兵几万?”

    面对荀彧的这个提问,陆仁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再笑笑:“四万,最多五万,就以五万来算吧。但是在这五万之中,陆军是两万,海军三万……荀公,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我得告诉你一句,我的施政方略与你所知的相差甚远,所以这五万是我目前能够达到的一个极限。一但超出了这个数字,我夷州上上下下的经济体系会出问题的。”

    “五万?但你真正的意思其实是四万?”

    荀彧看了看地图上陆仁那长得有些过份的战线,苦笑着摇了摇头。地广人稀这是个大问题,而荀彧当了老曹那么多年的大管家,这种事又哪里碰上得少了?只是老曹的运气好,才刚刚接手鲍信的地盘的时候就碰上了百万黄巾入青州的事,给老曹提供了充足的兵员和劳动力。之后屯田制的实施又让老曹捡到了不少的便宜,更何况当时还有陆仁这么个异数人物使老曹的屯田制效率又上升了许多?

    所以说起来,陆仁的地盘作为海外之地尽管在很多地方能省下不少的事,但在流民人口的吸纳问题上却始终是一个大软肋。这是陆仁十多年下来把夷州搞得有声有色,居民们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不然……不然想达到现在的七十万?再过上个四年五年的或许才有可能吧?

    四万的兵力,听起来或许还不错,但陆仁的战线偏长,这么点兵力就不够看了,而这也是陆仁对交州、云南等地区一直都没有直接插手进去的主要原因。可即便是保证夷州、泉州、广州这三个重点区域,四万兵力中的两万陆军在广州和泉州各留五千,夷州本土留一万,也让人觉得是不是太少了点。守个城什么的或许还说得过去,但是想往外动用……对了,夷州本土现在只留了七千来人,另外的三千机动部队被陆逊带去倭岛了。

    当然了,在陆仁的防御体系中比较偏重于海军,陆军的不足之处完全可以用海军方面的优势给弥补回来。但实话实说,这也就造成了陆仁的地盘守有余而攻不足的一个情况。

    陆仁正是因为清楚自身的这些不足之处,所以在对外的问题上一直是采取扶持与发展友军,同时在经济与文化上进行侵噬的软刀子策略。对交州是如此,对南中是如此,对倭岛和三韩也一样的是如此。

    总的来说,陆仁的核心思想就是稳扎稳打,很多时候宁可把脚步放慢一点,务求要把自身的底子尽可能的打牢固一些。反正在面对老曹和刘备这样的绝代枭雄的时候,陆仁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陆仁在时间上拖得起、在退路上玩得起。

    老曹也好、刘备也罢,这俩货能和陆仁比比谁的命长?当然还一个孙权,不过孙权这小子也挺能活的,活到七十一岁才“轰”掉。可真要是和陆仁这个开了作弊器的家伙比一比,孙权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