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榫阅芙璧玫健

    而陆仁说会帮甄宓借书来看来抄,也是不想甄宓没啥事做就去许昌城里乱逛。这样的女孩子走出门去……哼哼,没准转一圈下来,甄宓的身后就会冒出来一群的尾行者,那回过头来还不是给陆仁这里添麻烦?

    不提甄宓道谢之后欣喜的离去,只说在甄宓离去之后,陆仁长舒了口气,目光也就飘向了仍坐在身旁的婉儿。

    婉儿此刻正望着甄宓离去的方向出神,口中亦在呐呐自语道:“甄家小姐真的好美,就算是蔡姐姐都不见得能比得上她,兰丫头比她都差了许多……”

    陆仁哑然,心说婉儿跟着自己也这么久了,却还是头一次会冒出来这种德性。笑了笑之后,陆仁把桌案上的东西一扔,双手按住了婉儿的肩头,脑门子也抵到了婉儿的额头上:“她是很漂亮,不过却不及我家婉儿与我亲近。”

    婉儿涩涩的一笑,任由陆仁在她的身上瞎胡闹。不过陆仁也没做什么过份的事,仅仅是身子随意的一歪,把后脑勺枕在了婉儿的双膝之间:“唉,累啊!公事累,呆在家里和她们打交道也累得慌。偶尔的回想一下,还是我们当初在鄄城试屯的时候最自在。记得那时秋收一过,我们呆在家里就没啥事了,想干点什么好玩的事都行,可惜那样的舒服日子都没能过上几天。”

    婉儿回应道:“是啊,那时秋收过后没多久,主上就被调任濮阳。记得婉儿那时都舍不得离开屯中的小院。那时的宅院虽然不大,但温馨恬静。现在主上的府坻较之当初不知大了多少倍,可是却远不及……”

    说到这里婉儿停住了嘴,因为这种话要是说出来,未免有些要消磨掉陆仁的上进之心的意思。可陆仁却没在意什么,毕竟这家伙本来就有些不求上进。当下二人就都没有再说话,陆仁就这么枕在婉儿的大腿上,享受一下此刻的安宁与恬静。

    ————————————————————

    一转眼又是数日过去。

    这天的天气不错,陆仁本来是不想出门的,甚至连被窝都不想离开,但最后还是被糜贞近乎于生拉硬拽的从被窝里拉了出来。不为别的,糜贞和甄姜看中了一大块的地头,而且荀彧那里也表示只要按规矩的交钱上户就没什么问题,所以糜贞就想拉陆仁过去帮忙看看周边环境和这块地头的发展潜力。毕竟陆仁的开发能力在现在的许昌一带可是公认的,要是陆仁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之后又在糜、甄两家进行开发的时候给点主意、照顾一下,那糜、甄两家绝对会获益良多。

    陆仁也实在是架不住糜贞的软磨硬泡,最后不得不出门登车,跟着糜贞和甄姜去她们看中的地头去看看。等真一到了地头陆仁就乐了,因为她们选中的地方是许昌城南几十里处一个已经荒废了的小村庄,而这个已经荒废了的小村庄陆仁早先就曾经考查过,觉得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地区。

    本来陆仁早先是想在这里弄起一处营屯的,后来因为屯民不够,这个离许昌城稍远一些的地头就排在了后面,还没有安排人过来,想不到现在却已经列入了曹操集团“收归国有”后准备卖出的土地序列里面。

    看了一圈之后,陆仁就向糜贞和甄姜表示这片地区挺不错的,而且陆仁还在芯片中找到了当初所做的初步规划,当下就向二女大致的诉说了一下。二女见陆仁如此自然就再无疑虑,准备次日就去许昌府衙交钱买地和上报户籍。

    而说着说着,糜贞就用手肘顶了一下陆仁道:“先生,要不我们各自分出些田产给你吧。说实话这次我们能赚来这么多,先生给我们出的主意功不可没。依我们商家的作派,得利之后要均摊分成,那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分些给你。”

    “干嘛?想行贿啊?”陆仁连连摇头:“我不要,再说我也用不着。等你们这两族族人都在这里安顿下来之后,不用在我那里吃我那点可怜的俸禄就行了。再等到来年的秋收过后,你们把你们陈酿的酒、收上来的土产送些给我尝尝也就行了。”

    甄姜迟疑道:“可是令君……”

    陆仁把脸一沉:“到此为止,再说我可翻脸了。”

    二女对望了一眼,不敢再说什么。说实话陆仁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可能有人会说陆仁当初不是因为过几年就能穿回去,这些东西又带不走的,所以一直都没有在这个时代置办产业的心吗?怎么现在却又变成了想要却不敢要?

    其实这和曹昂的死有关。本来按陆仁的打算是先保住曹昂的命,然后把小陆兰送嫁给曹昂。再接下来陆诚和陆信有这么一层裙带关系在里面,想弄个一官半职的不会有多大的问题。要是曹昂在接曹操的位之后和曹丕一样称帝,那小陆兰没准还能弄个皇后当当。如果小陆兰成了皇后,那按照当时的惯例,皇后的兄弟是要被封候、领食邑的。

    但是曹昂死去之后,陆仁的这个打算就落了空,也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在他走后诚信兰这仨小屁孩的出路问题。如果诚、信这俩货要是谋不到官职,那总得给他们留点安身立命的东西。最主要的是陆诚今年才十四,陆信只有十二,兰丫头才十一,而陆仁三年后离开,这仨货也才不过十七、十五、十四岁。按古人二十而冠的习惯,陆诚和陆信都还没有到可以出仕的年纪。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糜贞和甄姜主动送上来的东西,陆仁却又是不能收的。这玩意儿要是出点什么差错,天晓得会惹出什么样的麻烦。所以还是回过头来另想别的办法才比较好。

    不过再一转念,陆仁却也有了个主意,随即向甄姜道:“要不这样吧,你留点田宅给阿诚,再怎么说他也是你们甄氏子弟。再说他心里的那口气可不是那么容易消的,万一哪天我有点什么事,他不能再跟在我的身边,有个几亩地给他谋生立命总好过他无处可去。回过头来也可以说这点地是我留给他的,他就不会拒绝了。”

    甄姜一听就赶紧点头称是,糜贞则在一旁探了个头出来道:“既然是这样,那我留点地给阿信吧。阿信这小子人也挺不错的,等将来再大了几岁,我在我们糜氏中挑个女子送嫁给他,他也好歹可以成家立业。”

    陆仁耸了耸肩,表示这种事随她们的便,反正别挂到自己的头上就行。再说糜贞和甄姜这么做多多少少的也算是了却了陆仁的一桩心事,尽管有那么点的以权谋私的味道,但原则上只要不有违律法,应该也没啥问题才对。至于小丫头陆兰……这丫头再大几岁还怕没人要?

    接下来又带着糜贞和甄姜在这里转了几圈,陆仁在把周边的环境用心的记下来,准备迟些时候发送给雪莉,让雪莉那里帮着好好的分析一下,给出一个尽可能好的建设方案。是人都有私心,而这块地方又是准备留给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当然是得好好的搞一搞。荀氏那边已经帮着搞了个样板村出来,这里怎么说也不能比荀氏样板村差多少才行。

    而且陆仁还冒出来了一个打算,就是自己想搞点什么出来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村落在这里,相关的人手、物资就好调动得多了……

第二百零九回 又来故人

    糜贞与甄姜的地买下来之后,接下来当然是要带着两族的人丁过去盖房整地。而这两批人一离开,陆仁的府坻一下子又清静了下来。

    陆仁也没闲着,在书房中帮糜贞与甄姜细心的规划着小村。虽说还没到和雪莉联络的日子,但陆仁已经处理过大量这方面的事,相关的经验总归是有一些的,最起码稍稍的完善一下当初的初步规划是没什么问题。

    正参阅着图样资料忙着事,忽然门人来报说有人在府外求见陆仁,而且来人说自己是陆仁的故人。一听说是“故人”,陆仁差点没把手里的笔甩出去,因为陆仁自糜贞的那场事件之后,对“故人”这个词实在是有点感冒。

    再者话又说回来,陆仁在这个时代可真没有什么故人可言。就算是有,基本上在这一时期都是些有头有脸有家业的人物,真要到陆仁这里来都会直接报上名头,哪会像现在这位这样只说是故人却不报上名号?

    这时门人将一块名刺(汉时的名片)递了过来,可陆仁一看是名刺就有点想让门人把这位“故人”轰走。因为在当时,这样递上名刺的人大多是来托关系求官的,而陆仁本身并没有什么故人可言,身份上却又是许都令这样的要职,是有着一定的举荐权的,所以已经没少碰上这样的事情,只不过还没谁会自称说是陆仁的故人的。

    不过陆仁轰人的话到底还是没说出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随意的轰走前来求见的人会显得自己很傲慢。若是再有所传扬,那以后和人打交道就会有些不方便。所以陆仁还是皱着眉把名刺接了过来,脑子里也准备设想一下等会儿如果委婉拒绝对方的事。

    但就是这一下,陆仁看到了名刺上的名字,人当时就是一愣:

    “华旉,字元化……这名字怎么这么熟啊?哎等等!”

    陆仁急忙激活芯片参阅史料,参阅的目标也只有一个人。很快的,陆仁就惊讶的道:“真的是他!可他的名刺上怎么会用旉这个名?喵了个咪的,还真他妹的是我的故人!喂你,赶快把华先生请到厅中奉茶,我更衣之后就过去。”

    那华旉是谁?其实就是华佗。当时的人常常会有几个名或是字,华旉就是华佗的另一个名。而准确的来说,“旉”应该算是华佗的士子官名,“佗”则是华佗游走行医时用的俗名。

    这么说吧,华佗的这种情况到有点像蒋光头。一般人们称呼蒋光头都会叫他的常名“介石”,但是蒋光头正式的官方姓名却是“中正”,甚至当时还有一款制式步枪都用蒋光头的官名来命名为“中正式”。

    反观华佗,后世的人们一般都只会知道他游走行医时用的俗名“佗”,对华佗士子身份的名“旉”就很少会有人知道,因此陆仁刚才才会一下子没能反应过来。另一方面,后世的人也只记住了华佗是医生,却忽略了华佗也是士人,“士农工商”中的士人。不过这也没办法,实在是因为华佗的医术比他的士人才学高出了不知多少倍,使得华佗的“不务正业”也真是到了那种绝对奇芭的地步。

    而华佗说他是陆仁的故人还真不是瞎话。当初陆仁逃出濮阳,落水后漂流到陈留被蔡琰看见再让人救下来,就是华佗医治与照顾了陆仁一段时间。因此算起来华佗不但是陆仁的故人,还得算是陆仁的救命恩人。

    却说陆仁稀哩哗啦的收拾了一番之后赶到客厅时,华佗正在厅中慢悠悠的喝着茶。因为时隔好几年,陆仁对华佗的映像已经有点模糊,所以是在细看了好一阵之后才向华佗致礼道:“元化先生,一别经年,你还是那么神彩弈弈。”

    陆仁对华佗有些记忆模糊,华佗对陆仁又何尝不是记之不清?要知道陆仁的样貌其实是很普通的,正常情况下扔到人堆里会一点都不起眼,实在是没有什么比较特别的,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所以同样的,华佗也是在细细的打晾了陆仁许久之后,才在记忆中找到了当初的那个在陈留化名养伤的陆仁,随即向陆仁回礼道:“真的是你!想不到几年过去,今日的你已经是京师令守。在下投刺之时,都还在担心是不是与你同名之人。真要是那样,在下可就要闹出笑话了。”

    陆仁心说不对啊,这几年陆仁一直是在兖州这里屯田种地,大名头不敢说,一般般的名声还是有些的,那华佗怎么会说怕是搞错了人?

    再着这样的疑虑发了问,华佗一解释陆仁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几年华佗到江东去了,像华佗为周泰治伤就是在这一时期的事。而那个时候的消息本来就流通不畅,庐江、寿春一带还蹲了个跟曹操干仗的袁术,河南一带的消息流传到江东就要更晚上一些,像华佗是在几个月才前得到了汉献帝迁都许昌的消息,之后就决定来许昌。至于会得知陆仁现在是许都令,那还是在过了长江之后的事了。因为隔了挺长的时间,华佗也不敢确定是不是当初他救治过的陆仁。

    就这样彼此的客套了一番之后,华佗也就道明了来意。其实很简单,华佗是想和陆仁拉拉关系,从而得到陆仁的举荐,对此陆仁到并不觉得意外。史料上说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也就是说华佗年轻的时候可能是有些清高,但年纪大了些之后就有些后悔自己当了医生,想重新进入仕途。

    在现代社会里医生是个不错的职业,但在那个时代社会地位是“士农工商”,走仕途的士子是最高级的平民,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