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0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陆仁顿时就无语了。说实话,以荀一贯的谦恭温厚却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陆仁到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陆仁很清楚荀对待汉室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而老曹执意的建立魏公国,就是触动了荀心中某根敏感的神经,最终才造成了荀与老曹之间的分道扬镳。原有的历史上荀是向老曹以死明志,现在的情况则是陆仁趁虚而入把荀给拐了过来,但是荀对曹魏的恨意可不会因为某些事情的改变而削减半分。

    反正简单点说,荀的想法就是曹魏不灭,汉室仍危。因此荀可是很希望能看到曹魏方面出点什么变动,然后给汉室以中兴之机。现在荀见陆仁在有意的扶持曹彰,再联想起曹彰的勇猛强悍与曹家兄弟之间曾经有过的一些争斗……嗯,荀会认为陆仁这是想玩些什么阴损的招数到也正常。而对于荀来说,这样的手段有利于曹魏的分裂与汉室的中兴,该玩!!

    但陆仁可不是这样的想法。或者确切一点的说,陆仁不是没想过扶持老曹其他的儿子,然后去挑起老曹的几个儿子之间的大位之争的事。事实上,陆仁也的确有这个条件,像曹冲这会儿可就躲在夷州学院的文学系里的说。

    只是陆仁作为一个穿越者,能够看到其他的一些更长远的事,所以陆仁一直是把这个想法给压在了心底深处。

    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三国鼎立的格局,蜀和吴这两方面由于刘备、诸葛亮、孙权这些优秀的人员的健在,少说在二十年之内都还不会结束。而曹魏方面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分裂事件的话,最为敏感和最先抢到大蛋糕的人会是谁?会是陆仁吗?恐怕不见得!以刘备和孙权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陆仁到时候很可能最多也就是分到一杯。

    最重要的是一但被这俩货抢到了什么优势地位,那么这俩货接下来要发动的就会是一统天下的战争,介时陆仁也将会不可避免的被卷进去。而且不管是刘备夺了天下还是孙权得了天下,最后都肯定会掉过头来收拾陆仁,那么陆仁到时除了拼死一战之外,也就剩下投降一途。

    可能有人会说这汉末三国的乱局早点统一不好吗?外局统一之后大家才能安居乐业的发展生产力,百姓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是不是?陆仁原本也是这种想法,但是在混了这么多年之后,陆仁却会说一句“太肤浅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统一其实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统一,也可以说是士族地主阶级取得政权的一个胜利。而士族地主阶层的贵族性与特权性太强,又太容易走上那种特权误国的路线……三分归晋时的晋就是这个鸟样子,而晋朝开国才多少年,前前后后的就出了多少破事烂事?什么石崇斗富、八王之乱之类的,与其说是**,到不如说是士族专权后惹出来的祸。特别是八王之乱,结果就是惹来了外族的入侵,华夏大陆因此而陷入了多少年的黑暗时期?

    说这些可能是有点太深奥了,那还是说点简单的吧。陆仁没兴趣、没能力、没魄力去搞统一华夏大陆的大业,但是陆仁却并不反对华夏大陆能早日统一。可有一条,那就是陆仁绝不赞同那种不成熟的统一。再说白一点,陆仁作为一个有愤青思想而且反复研读过这段历史的人,可不想把华夏文明将来的走向交给那些士族贵族专权的政权。这些人,为了自家的利益什么破事烂事做不出来?

    所以这个时候仔细的看一下陆仁这些年来做的事,其实就是在把一些现代的理性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给悄悄的散播了出去,说是在进行着潜移默化都不足为过。但同时陆仁非常清楚在这个时代,这些东西绝不是短短的十几二十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更长更久的时间。

    而且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留心的就是这个时代正在日渐坐大的士族阶层,他们一但发现这些东西对他们的贵族专权不利,肯定就会不遗余力的去打压。在这一点上,陆仁就算是现在拿下了天子之位也没有用,因为你一但到了那样的高位,为了维系自家的政权,就不可避免的要对这些在这个时代风头正劲的士族贵族进行妥协。历史上的曹丕、刘备、孙权,不都是如此的吗?

    或许只有诸葛亮在某种意义上还在坚持着什么,但蜀国最后又是个什么结局?刘禅明明还有着一拼之力,可是被谯周的几句话一说,蜀国赞同投降的人可真不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诸葛亮对蜀中本土的士族打压得太凶?所以蜀中的士族都巴不得你蜀汉政权赶紧滚蛋。

    不扯太远,反正陆仁清楚自己真要是和这些士族阶层去硬拼是肯定拼不过的,而想要玩好玩转自己的那些想法,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借势,借曹刘孙三家分庭抗礼,都想着把另外两家给吞进肚子里的这个势。

    再说白一点,就是曹刘孙三家境内的士家豪族们都在担心着会被另外两家境内的士家豪族给吞并掉,而不想被吞并掉,就得努力的做大做强自身。而想要做大做强自身,你就得主动的去接受那些可以让自家变得更好的方式,然后陆仁就是把许许多多的理性思想给掺杂在了那些教给士家豪族的东西里面。

    短时间之内,士家豪族们可能还意识不到什么,或者说意识到了什么,却因为不能耽误了自家宗族的发展而不得不采用,结果就只能是造成一个既成的事实。当许许多多的理性思想在中下层的平民百姓的心里面生了根的时候,诂计士家豪族们可就翻不起多大的风浪了……嗯,这就是陆仁心里面打的算盘了。

    现在把话说回来,陆仁要做这些事情,其首要前题就是现在的华夏大陆不能过早的统一,或者准确一点的说不能被士族贵族阶层给统一了。因为一但被这些士族贵族阶层给掌握了大权,那么他们就肯定会对陆仁散播出来的那些理性思想进行全方面的打压,这里也别忘了封建王朝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愚民来维系他们的政权,而陆仁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可是非常清楚的,所以陆仁仍然需要曹刘孙三家继续鼎立的这个格局。

    而在这样的一个格局之中,哪一家都不能出什么差错而提前崩坏,其中的曹魏作为刘孙两家共同的敌人,那是更加不能如此。所以说陆仁虽然有过扶持曹冲或是曹彰去跟曹丕争权的想法,但出于自己心中大局的考虑,选择了把这种想法给压到心底。再在此时此刻对于荀说出来的那句话,陆仁很想向荀问一句:“你荀老头子对曹魏的怨念到底是有多深?”

    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口的,所以陆仁只是笑了笑再摇了摇头。荀见陆仁如此,心中多少有那么点的失望,但荀相信陆仁会拉拢曹彰肯定是有着自己的打算,因此荀到也没有再追问什么,而是端起了冰啤酒再吃起了小菜,等着陆仁自己作出解释。

    陆仁给自己剥了只麻小,蘸上酱料之后却没有送进嘴里,而是在荀的面前画了个圈:“荀公啊,我们对贵霜的征讨舰队现在到了哪里了?”

    荀愣了愣,回应道:“先锋舰队刚刚抵达马六甲,现在正在马六甲进行修整。”

    陆仁耸了耸肩。对贵霜的海上打击其实准备了很久,但之前因为辽东战事的原因而临时调去了辽东,战役结束之后才返回夷州重新进行准备,这一来二去的拖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这毕竟是夷州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大规模远征,可不是小规模的舰队开出去做个生意或是打个游击,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真不是一般的多,所以舰队开出去都很久了,先头舰队也才抵达马六甲一带。而这样大规模的舰队,也少不了要在路上进行一些相关的配合演练什么的,时间也因此拖得有点久。

    陆仁对这个事还是表示理解的,他也不想自己花血本打造的舰队开出去却回不来,所以很多事情宁可慢一点也要求稳。现在先头舰队只是抵达了马六甲,却也在陆仁的接受范围之内。毕竟这又不是现代社会的海战,一个航母编队装个几千人,几天时间就能从夷州抵达马六甲。就算是现代社会的海战模式,相关的训练又哪里会少了?

    这些不扯,陆仁把手里的麻小扔进了嘴里,然后蘸着汤水在桌案上画了个大致的地图,指着孟加拉湾东岸一带向荀道:“荀公,你觉得仅凭我们的兵力,够把这些地区的大片土地给吃下来吗?”

    荀马上就皱起了眉:“不够,远远不够。只是义浩,你的目的是先打贵霜,后打安息,怎么现在又对这片地区有了兴趣?”

    陆仁道:“我们的根本之地是在夷、泉、广这一带,有效的控制范围则是马六甲以东的整个东南亚海域。但是出了马六甲,荀公你不觉得我们的控制力度就小了很多吗?”

    荀扬了扬眉:“所以义浩你的意思是?”

    陆仁道:“贵霜也好,安息也罢,作为中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一但开战之后,仗就不是三下两下可以打完的。而这仗既然是要打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就少不了我们要从夷泉广这里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那么荀公,我们的舰队在出了马六甲之后,对孟加拉湾东岸这片地区薄弱的控制力度,你就不觉得太过危险了一些吗?一但我们的海上运输路线出了什么问题,那……”

    荀点了点头:“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义浩你的想法是?”

    陆仁笑了笑:“我们的兵不够,但却可以想办法找人帮我凑。”

    (注明一下,这一回的孟加拉湾还包括东南面的安达曼海域。从陆地方面来说,陆仁指的其实就是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临印度洋的这一带。还有,最近怎么老有人到这破书的书评区打广告?瓶子这本破书不是没多少人看的吗?)

卷三 第两百九十七回 找人凑兵(二)

    夷州,待客宾馆。

    曹彰昨天刚刚抵达的夷州,陆仁则是因为“手边有事”暂时顾不上曹彰,所以只是和曹彰匆匆的见了一面,让曹彰先在夷州宾馆休息两天,等陆仁忙完了手边的事会再来与曹彰细谈。曹彰固然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也得等陆仁忙完了才行。只是转过天来,陆仁还没过来,到是曹冲曹仓舒带着些美酒美食先过来了。

    与曹丕不同,曹彰没那么多的花花肠子,而且曹彰性格直率,所以在对待曹冲的态度上,如果说曹丕是属于笑里藏刀那一类,曹彰到更像是一个会关心弟弟的大哥:

    “仓舒,这两年你在夷州过得如何?”

    曹冲给曹彰满上了酒,微笑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吃就吃,相睡就睡。”

    听了这话,曹彰不由得皱了皱眉,语气中也带上了点训斥的味道:“仓舒,你在我们曹氏诸子之中最为聪慧,父亲在世之时也是对你寄以厚望。可是现在的你……”

    曹冲马打上就打断了曹彰的话:“兄长,事到如今有些话我也不怕明说。你知道当初父亲为什么会让我来夷州求学吗?”

    曹彰一愣,虽然有点什么想法,但曹彰说不出口。

    曹冲有些苦涩的摇了摇头:“兄长啊,父亲的心思之深远,不是你我这种不争气的子辈所能体会的得了。我如果不是这两年跟在陆征南的身边,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能我都很难想明白父亲的一些想法。”

    这话说得其实有点过了,确切的说,曹冲其实是在往陆仁的身上脏水。要知道以曹冲的聪明才智,很多的事他老早就想明白了,与陆仁其实都没什么关系。不过在这样的场合,曹冲得把脏水往陆仁的身上,不然真要是跟曹彰说是自己想通的,天晓得曹彰会不会生气翻脸。

    曹彰当然不会明白这些,而在他看来现在的曹冲也才不过二十六岁,人虽然聪明但也不该会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那么也应该是从陆仁那里听到了些什么才对。沉默了一下,曹彰便问道:“仓舒你是想明白了些什么?”

    曹冲举杯慢饮间轻叹道:“从大业来说,大哥他是嫡长子,子承父业天经地义。而我一直以聪慧而得父亲错爱,甚至有立嗣之意,这可有违人伦纲常。父亲真要是那么做了,岂不是与昔日的袁绍、刘表相似?群下肯定会有人反对,甚至还会有暗怀不轨之心的人借机生事。万一我们这些曹氏子弟为了争夺嗣位而引发出什么大乱,那我们的基业岂不危矣?所以父亲当时让我来夷州求学,甚至在去逝的时候还不准我回去奔丧,就是不想我们内乱。”

    曹彰没了言语。他当初是有过想和曹丕争一争的心思的,在原有的历史上曹彰甚至是直接带兵去找曹丕想索要老曹的印绶。当然了,现在的格局是老曹手把手的把位子交给了曹丕,甚至还拉上了陆仁给曹丕护一护航,所以曹丕继位要比原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