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6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子,厮杀温逋奇,举族迁往青唐起,便不复朝贡,与朝廷的关系断绝。现在古渭以西,商贾不通,没有音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朝廷并不知晓。蕃情不明,我们在秦州就什么都做不了。而要弄清蕃情,最快捷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自然就是利用这些质子。虽然有蕃落用族人冒充家人糊弄朝廷,但这些质子口的大部分人,都是附近蕃落里的重要人物,周知地理人情。只要他们能够诚心归附朝廷,胜过派出无数探子。所以此事,要有李璋参加,重在搜集蕃情。”

    种世衡拱手道:“下官谨遵经略吩咐,必不辱使命!”

    说完,又对李璋道:“衙内但有所需,只管跟我讲,秦州必竭力相助。”

    李璋是属于帅府的人员,秦州地方事务与他无关,需要种世衡帮忙才行。

    徐平又道:“还有一条途径,就要借助那么位契嵩法师了。自此向西,直到西域,多是信奉佛法的地域,外乡人只有和尚才不会受到拘留,可以自由行走。现在秦州城里先为契嵩法师建寺,宣讲佛法,让周边蕃落知道有这么一位有道高僧。我会上奏朝廷,赐契嵩法师紫衣及法号,高出周边僧人。等他有了名声,自然就会受邀到蕃地寺院去讲佛法,那时再派得力人手落发成僧人,跟在契嵩法师身边。到了蕃地,把周边蕃落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查清楚。只有知道了蕃情,我们才好定下来以后怎么做。”

    不打无把握之仗,哪怕是政治斗争,也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盲动。到了秦州之后徐平很谨慎,大的动作基本都放在凤翔府,秦州这里只是规划土地,储备物资,就连三司铺子都还没有开张。营田务开地,也都是占的确定了的闲地,或者从清水、陇城、成纪三县的汉民手口买地,然后吸收人进营田务。清水县开铁矿,也是在汉人的土地上。

    明道年间吐蕃出现了一次重大叛乱,就在朝廷封厮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之后不久,他跟邈川亚然部族首领温逋奇发生冲突,杀温逋奇之后出走青唐。从那之后,古渭以西的蕃羌部族情况便就不明了,加上党项势力的渗透,情况非常复杂。

    除厮外,吐蕃最大的势力便是宗哥部族和亚然部族,各拥众数十万。厮最早到这一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势力,最早依附宗哥族的李立遵,后与李立遵起冲突,出走到了邈川的亚然族,投靠温逋奇。这两个最大的部族,为了借助厮赞普苗裔的身份发展势力,争相控制他。最后出了意外,被他反杀逃到青唐。在厮到青唐的时候,党项刚好攻破了河西吐蕃,大量的河西蕃人归附厮,他的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温逋奇跟李立遵一样,名字带有宗教含义,但这宗教却不是佛教,而是吐蕃人原始的苯教。换句话讲,吐蕃最大的两个部族,不但有世仇,而且有宗教冲突。而厮又跟这最大的两个部族,全部结仇,现在日子并不好过。

    徐平手里掌握的情报,只到厮杀温逋奇出逃青唐,其他一概不知。因为厮赞普之后的身份,在河湟吐蕃中有特殊的影响力,最好能够借助他的力量。但现在周边蕃情一无所知,不敢轻举妄动,一不小心让人群起而攻,事情就棘手了。

    首先从纳质院入手,因为这些质子的处境已经是最坏,徐平的举动是示恩,不会引起乱子。这些人在本族的关系错综复杂,能够得到他们相助,有利于尽快搞清楚周围的情况。

    听了徐平的话,李璋才算明白了现在举动的目的。自到秦州,除了安排带来的禁军的驻扎地,徐平对帅府的事务基本不闻不问,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带大军前来,当然是先向周围蕃落宣扬武力示威,然后一切就都好谈了。却不知道在徐平心里,任何军事行动都要有政治意义,哪怕是演练巡视,也要政治目的明确。现在周边情况不明,连政治目标都还没有定下来,军事行动当然无从谈起,一切以完善自己为主。

    离得近了,便发现纳质院里的质子正在秦州官吏的管理下,自己动手修建房屋。西北相对干厚少雨,黄土层深厚,适于筑墙。虽然周围产煤炭,但运输不易,煤炭本身是不值钱,但运输到秦州附近价钱就上去了,烧制砖瓦有些划不来。这些质子闲着也是闲着,便分成两拨,一拨出去耕种田地,一拨在驻地盖房,每日轮流。现在天气转暖,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也没有问题,只要赶在夏秋雨季来临之前,住进盖好的房子里去就好。

    三人骑马在附近的小山上看了一会,徐平对李璋道:“从明天起,你到守护这里的军营里去,不用什么身份,就当是代表帅府在这里看住就好。平日多跟这些质子说话,内里几个身份重要的让种通判把名单给你,着意笼络。跟他们熟了,从他们的口里了解一下周边的蕃情。记住,任何事情如果只能从一个人的口中得到消息,那便要存疑,不可以当作确论。只有几方面印证确凿之后,才能当作帅府的机宜之事。另外,趁着现在帅府无事,你选些人手,不拘是属于是帅府还是属于地方,跟在你的身边。过些日子,等到帅府的各司衙门新建成之后,别立一机宜司,由你执掌。凡是周边的地理人情,蕃落头人,各有多少账多少人丁,多少马匹,都要一一查探明白。凡遇战事,最怕的是茫然无头绪,没头苍蝇一样出去乱打一气,侥幸赢了不知道怎么赢的,赢了有什么用,输了更是稀里糊涂。机宜事重,你千万要谨慎行事!我们在秦凤路,万不能犯那样让人笑话的错误!”

    李璋应诺,知道徐平要真正开始把他纳入秦州的军政体系了。

第13章 诸事要请示

    正在搬石夯土的一众蕃落质子好奇地看着缓缓而来的徐平一行,目光中既有好奇也有感激。在纳质院里面虽然无所事事,但吃不饱穿不暖,还不能离开那处院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在纳质院待久了,要么会发疯,要么心如死灰,像个木头人一样。现在虽然从睁开眼睛开始,一天便不能闲下来,但总是真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了。

    其实给这些人安排的活并不重,但却不让他们有空闲,哪怕是拔草洒水扫地,总之有不能停下来。人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教的东西就学不进去,对他们的教化就事半功倍。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两年的功夫就能跟换个人一样。

    面带微笑,徐平与种世衡从忙碌的质子们面前经过,对他们表示善意。

    到了新搭的茅屋前,只见屋前已经摆了一排桌子,张载指挥着几个吏人,正在忙忙碌碌地发东西。新生活,新面貌,帅司出钱,给纳质院的人统一做了新衣。新衣用的布料是三司铺子从洛阳带来的棉布,此时在西北还是很珍贵的东西。

    西北蕃羌尚白,特别是对白绢有种特别的喜爱,就是在徐平前世,这种习俗也还有遗留,会送给尊贵的客人哈达。他们每每对朝廷表忠心,便是心白,一心忠于朝廷。但是真正实用的布料,穿在身上的衣服,还是要彩绢,这是朝廷赏功的重要物品。在内地由于棉布的推广,绢帛的价格已经降低,但还是比棉布的价格贵得多。乘着这个价格比还没有传到这里,用棉衣笼络人心,惠而不费,是徐平最喜欢做的事情。

    下了马,徐平与种世衡走上前,看张载带人发新衣。经过排队的质子身边,突然之间人群发出一声欢呼,把众人吓了一跳。

    徐平微笑致意,到了队伍前面,看着吏人把衣服发完,让张载把人集合起来。

    这些质子是分队编排,各有各的安排。这边发完了衣服,按照安排应该去整理新搭的棚屋,换另一队来。徐平突然让把集合起来,让张载有点紧张。

    站到众人面前,徐平朗声道:“刚才我到这里来,你们尽情欢呼,应该是对这几天的安排满意了。心有所感,发乎于情,欢呼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错。但是,我在这里必须要讲明白,从纳质院到了这里,你们便就有了另一条命,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我说过,在这里做得好,众人推服,主管的官员保举,可以赐姓名,封官赐爵。要得到这些,仅仅不做错事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在这里,不做错的事情仅仅是最低的要求,要得到我刚刚说的那些,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主管的官员要求你们做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事情。便如刚才欢呼,虽然不能说错,但却不正确!”

    见众人一片茫然,徐平转头看了看张载和种世衡,继续说道:“在这里跟纳质院大不一样,纳质院里只要你们不出门,就一切不管,这里不同。简单地说,这里做事、吃饭、睡觉等等生活的一切事情,都比拟军营在管。你们要欢呼,应该报过主管的官员,他们同意了才可以。除了要求你们做的,一举一动都要主管的官员的同意,这是原则,你们最好牢牢记在心里。只有按照这要求做,才可能赐姓名,封官爵,早早回到族里去。只是不做错事,而不时时注意守这里的规矩,想回去就难了。”

    说到这里,徐平笑道:“给你们发新衣,安排新住处,吃喝都有人管,帅府和秦州费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钱物。我和种通判来到这里,如果你们默然处之,心里难免失望。你们欢呼一声,让我们二人知道心思没有白费,你们知道什么是对你们好。你们有这心思我们会记在心里,时时想着为你们做事,以后会让你们过得越来越好。只是记住,往后不管做什么,记得向主管的官员请过才可以做。好了,大家这几天做事劳累,一会让帅府送过几只羊来,再备几坛酒,好好庆贺一番!”

    话说完,一众质子刚要欢呼,突然想起刚刚徐平说的,纷纷眼巴巴地看着旁边的吏人。

    厮铎毡乖巧,率先对人群前的张载高声问道:“官人,我等觉得经略相公说的甚是鼓舞人心,想要欢呼庆贺,不知道可不可以?”

    张载略一思索,已经知道了徐平的意思,对厮铎毡点头:“可以,允了!”

    一众蕃落质子这才高声欢呼,穿上了新衣,又吃到了鲜肉,日子好像从此要好起来了。

    徐平对种世衡和张载微微点头,低声道:“这个上丁家的质子有些意思,孺子可教!”

    教这些蕃落质子读诗书,知礼仪,学中原风俗,进行教化,实际上他们真正学到多少知识又有哪个在意?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守规矩,按照主管官员的命令做事,进而形成习惯。等到这种习惯成为本能,徐平不介意用官方的力量把他们送回到本部族去,接掌族里事务。

    仅仅靠纳质,经济诱惑,武力逼迫,让附近蕃落接受朝廷统治是靠不住的。党项已经占领了会州,筑会川城,逼近古渭寨周边势力,与朝廷争夺这带的蕃羌势力。不少蕃落实际上是在宋和党项同时纳质,两边称臣,同时接受好处,也两不得罪。甚至有的蕃落送到纳质院的名为质子,实际上只是普通族人,对宋只是虚与委蛇而已。

    以前一入纳质院,便大门紧闭,有的一辈子就老死在里面。这固然说明秦州给这些质子的待遇并不好,但也同时说明他们本部族对这些质子同样不在意,一样失了这些质子的心。徐平现在务守安静,在秦州高筑墙,广积粮,便就是为以后的大动作蓄力。而如果能够得到这些质子的忠心归附,以后对蕃落的动作就有了抓手,多了很多选择。

    示之以诚,广结恩义,临之以威,徐平需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把这些质子理出个头绪来。配合帅府对周围蕃落的情报掌握,制定经营周边的政策。

    质子们领了新衣,并不能立即换上,徐平已经说过,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问过主管的官员才可以。一队领完,便继续去做事,换另一队来,轮流发放。

    一直过了晌午,新衣才发送完毕。今天是帅府是秦州州衙前来视察的日子,徐平让张载早早收工,好好庆贺一番,也为这些人加油打气。

    劳动最能改造人,从今天开始,他们要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第14章 赐名

    本地酿白酒的作坊还没有开起来,酒仍然是水酒,但对这些质子来说,依然是兴奋不已。蕃人本就好酒,又在纳质院里关了多年,轻易得不到酒水,现在酒入口,便就如同喝到了仙液琼浆一般,不由大喊大叫。

    徐平让种世衡派了人出去,四处巡视,凡是饮酒失态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站立听从教诲,第三次杖五下。示之以恩的同时,处处要让这些人守规矩,不能顺着他们。要不然养成了习惯,骄纵惯了,那个时候再讲规矩反而徒惹怨恨。

    曹玮守秦州,曾经上书朝廷说过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