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帝凰之永夜-第6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梁笙兰和冷晴再无言他,二人一前一后地下了石桥,离开了这方形状不规则的池塘,真的漫无目的地在这太子府里闲逛了起来……

    一直到巳时末,几乎将太子府走了大半圈,将太子府的景色看了泰半的梁笙兰和冷晴方才回到灵堂前。恰逢有排列成行的禅僧手持木鱼鱼贯进入了灵堂。

    说起来,梁笙德的灵柩运送回绉平的时候,梁儒明尚未苏醒,还躺在忆舒殿内的龙床上浑浑噩噩地昏迷着,所以梁笙德的一应身后事基本上都是固林妤负责处理的。

    虽说固林妤将梁笙德的灵柩安置在了太子府的正殿里,也命人将灵堂好生装饰妥当了,但旁的事情,固林妤却并未去做。比如:请高僧为梁笙德和成亦影超度……

    固林妤看似将一切都做的很好,可不知为何,有些事情,固林妤却始终不曾去提、不曾去做。不过,关于固林妤是怎么想的,冷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到是后来冷晴无意间听说,梁笙德的灵柩刚一停在太子府的正殿里,梁笙昊就请了一百零八位禅僧在太子府正殿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

    而梁笙昊的昊亲王府距离太子府并不远,梁笙昊便又另设一坛于昊亲王府前庭,请了九十九位道长,为梁笙德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

    而今天,是梁笙德和成亦影出殡的日子,所以梁笙昊请来的那一百零八位禅僧要在今日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道士们则负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之前冷晴跟着梁笙兰离开的时候,将众人赶到灵堂外的梁儒明尚未走出灵堂,这会儿冷晴跟着梁笙兰回来了,却依旧没看见梁儒明的身影。

    但既然那些禅僧们眼下能鱼贯进入灵堂,那梁儒明肯定是已经出了灵堂了。

    遍寻不见梁儒明的身影,冷晴还是问过站在灵堂大门前的梁笙昊了才知道,原来她前脚刚一跟着梁笙兰离开,梁儒明后脚就出了灵堂。

    得知冷晴跟着梁笙兰走了,梁儒明也未多言什么,只说他有些乏累,让因去安排卤簿停放事宜而晚了几步进太子府的张玄福扶着他去了灵堂旁的一座偏殿休息。

    梁笙昊还告诉冷晴,梁儒明离开的时候还着重交代了,等发丧的吉时到了,梁儒明自会出现,在此期间任何人都不要去打扰他。这个任何人里,自然也包括冷晴。

    说实话,对于梁儒明为何要将冷晴也留在这灵堂里,冷晴还真是有些想不明白……

    难道梁儒明忘了,她冷晴可是和他的四儿子,这大梁国曾经的七皇子、如今的潇亲王有过一段不清不楚的时光啊……

    可无论冷晴想不想的明白,既然梁儒明已经吩咐下来了,冷晴当然只能遵从……虽然冷晴知道,即便她违逆了梁儒明的口谕,梁儒明也不会怎么着她,可……

    她总不好当着这满太子府的人的面违逆梁儒明的口谕罢……梁儒明贵为大梁帝王,面子和尊严是最为重要的,冷晴怎么能明知故犯地去抹梁儒明的面子?

    尤其是,冷晴十分清楚,今天最难过的人,莫过于梁儒明了……既然梁儒明想要一个人静一静,冷晴自然不好去打扰梁儒明。

    遂,冷晴端是顺从地留在了灵堂里。

    又许是因为梁儒明不在,在场的所有人面上都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轻松,尤其是那些宦人和宫女、侍卫,简直都快要将“皇上不在真轻松自在”的话写在脸上了……

    虽然太子府的正殿修建得格外大气恢弘,占地面积也颇广,可是单是那些禅僧就有一百零八位,再加上道士和尼僧……近两百人堪堪将整座正殿占去了一大半。

    又因为今天上太子府来的人人数众多,未免发生推攘危险,梁笙昊干脆直接大手一挥,吩咐下去初皇室中人,其余人等一律在灵堂外等候。

    堂堂昊亲王发话,谁敢不从?于是,那些想要往灵堂里挤,想要借此表忠孝之意的官员们全部消停了,一个个地,只能大眼瞪小眼地站在灵堂外的庭院里晒太阳。好在如今是腊月隆冬,即便是正午的阳光也不见得有多炙热,不然那些官员们只怕就有得罪受了。

    而冷晴入宫时间虽断,却是梁儒明的昭仪,勉强也能算作皇室中人……

    于是,冷晴十分有幸地跟着梁笙兰、梁笙昊、梁笙、梁笙潇、梁笙丰、梁笙吾几人进了那间由太子府正殿改成的灵堂。

    因梁笙兰姐弟几人身份尊贵,而那些禅僧道士们又在做法事,以至于两方人马虽同处灵堂内,却格外泾渭分明

    梁笙兰、梁笙昊、梁笙、梁笙潇、梁笙丰、梁笙吾几人并冷晴均站在灵堂的进门处,并不再往灵堂深处进;那些禅僧、道士、尼僧则在灵堂的中间段及后段做他们的法事……

    两方人马,各据一方,互不相扰。

    许是因为身旁站着梁笙兰和梁笙昊,梁笙丰这个混世大魔王总算是消停了。

    可是梁笙丰消停了,却又有其他人不消停了。比如:梁笙潇……

    自打冷晴今天跟着梁儒明出现时起,梁笙潇似乎就盯上冷晴了。

    而一直被梁笙潇那专注的视线盯着,冷晴都忍不住开始怀疑梁笙潇今天来此的真实用意了。

    若是被旁人盯着到也罢了,冷晴绝对能泰然处之,偏生冷晴对于梁笙潇一直有一种愧疚的心理……这就导致每每对上梁笙潇那沉静又专注的视线时,冷晴就有一股想就此扭头去找梁儒明的冲动……

    好在冷晴还算理智,没有因此就当了逃兵。愣是在梁笙潇那沉静又专注的视线中、在那如立体环绕般“咚咚咚”的不绝于耳的木鱼声中挺了下来!

    说起来,虽然冷晴去寺庙烧香拜佛的次数不多,可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几次,只要一听见有人敲木鱼或者念经,不管是大寺庙还是小寺庙,也不管是和什么人一起去的,冷晴每次都是直接转身走人。

    冷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从小就讨厌听见这种声音。

    冷晴恍惚间想起,她初初来到这个异世的时候,朱梓陌的爹娘兄弟过世,到了出殡的那日,天尚未大亮,朱府上也是来了一大帮僧人,那些僧人盘腿坐于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手中皆拿着一个巴掌大的木鱼不停敲着……

    当时若非顾忌着她初来乍到,不懂这个世界的规则,只怕冷晴当场就要撂摊子走人了。

    而如今冷晴虽已大致摸清了这个世界的规则、律法,可是如今这是在太子府上,今天要出殡的人又是于她有恩的梁笙德和成亦影……冷晴就是再烦躁,也要咬牙忍着!!

    初时冷晴神智还算清明,可到了后来,冷晴愣是被那“咚咚咚”的木鱼声敲的懵掉了。再到了后半段,冷晴的大脑直接进入放空状态脑壳是木的,人是懵的。

    等到冷晴终于从神游天外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状态的时候,发丧的吉时已经到了……

    梁笙德是大梁储君,成亦影是储君正妃;一个是大梁未来的帝王,一个是大梁未来的皇后,这两个人的身份,哪一个都不低。

    在大梁,除梁儒明这位大梁帝王之外,男性中再无身份高于梁笙德者;除固林妤这位大梁皇后外,女性中再无身份高于成亦影者。而就是这么两个身份地位超然的人,却先后亡故,又在今天于同一天内出殡……所以这送殡之人的身份,自然是不能低的。

    早在来时的路上冷晴就在想,估摸着到了发丧的时辰,大约梁笙德的几个弟弟,如梁笙昊、梁笙文几人都会参与到送殡的队伍里。而那些什么国公、伯爵、侯爷、将军之辈,自然也是会派他们的嫡系子孙一路将梁笙德和成亦影送入皇陵之地的。

    果不其然,到了发丧的吉时,站在太子府府门前的冷晴只一抬眼,就看见在送殡队伍的最前方站着的是梁笙昊和梁笙文、梁笙潇、梁笙丰四人。

    梁笙吾虽也是梁笙德的弟弟,但因其年纪尚幼,不宜进入皇陵之地而被留了下来。

    和冷晴并肩站在太子府府门前的梁笙兰告诉冷晴,站在梁笙昊几位亲王之后的,是镇国公何安荣之幼子何燕青、理国公刘标之孙刘芳、三品威镇将军季文瑞、三品威远将军戚康宁。

    再往后,是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蒋世安、平原侯之孙、定城侯之孙、襄阳侯之孙、景田侯之孙、康宁侯子孙。

    再再往后,是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慕容清、苏允常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许是因为送殡人数众多,为了缩减队伍长度,于是送殡队伍便在太子府府门前的长街上站成了四列,恰好送殡的亲王又是四位……

    于是,就见梁笙昊和梁笙文、梁笙潇、梁笙丰四人一字排开地站在送殡队伍的最前方。若非整个队伍飘荡着素白的幡,人人腰间都扎着一条白绫,且整个队伍尽皆弥漫着无声的哀戚……远远瞧着,到有些像是一名亲王领了一队人马的错觉。

    等到送殡人员齐备,最后,在礼部尚书陈阳的一声“吉时到,送太子殿下、太子妃远行”的唱喏声中,一行上千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簇拥着梁笙德和成亦影的棺木朝着绉平城北面的盛陵的方向行去……

第七十三章 年末大宴1

    因为送殡人数太过众多,整个送殡队伍真是应了“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竟在太子府门前的长街上绵延出去几里地。队伍前头的人都走没影儿了,队伍后头的人还看不清……

    因梁笙兰是女子,又是嫁出去了的,所以这送殡的事就没她的份儿了。

    于是,梁笙兰只能泪眼迷蒙地站在太子府府门前,目送着梁笙德和成亦影二人的灵柩在千余人的簇拥下渐行渐远……

    而按照梁儒明此前的吩咐,等到了盛陵,梁笙德和成亦影二人的遗体将会从那两副质地普通的棺木里移出来,转放入梁儒明吩咐的阴沉木棺中,同棺合葬……

    话说皇室之人薨逝,但凡是身份正统的,除了外嫁的公主外,其他的大多都会葬入皇陵。可是皇陵何其之远?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的跑去皇陵里祭祀亡人。

    因此,梁笙德和成亦影的棺木会被送入盛陵安葬,而他们二人的牌位,则会送入宗庙。

    以后,梁笙德和成亦影的牌位将在宗庙里享受后人的香火祭祀……

    话说回来梁笙德和成亦影的棺木虽已在千余人的簇拥下出发前往盛陵,但太子府上还要继续做三日安灵道场。

    冷晴今天是来送梁笙德和成亦影最后一程的,可没兴趣看那些僧侣、道士做道场。

    眼下梁笙德和成亦影的棺木既已出发前往盛陵了,冷晴自觉她也没必要继续在太子府上逗留,正好梁儒明也说他乏了……于是,冷晴和梁儒明一合计,决定就此打道回宫。

    于是,在众人的跪拜恭送中,梁儒明和冷晴乘着来时的法驾卤簿浩浩荡荡地回宫去了。

    在太子府正门前登上卤簿,冷晴刚一坐下,车外的侍卫就将撩起的车帘一放,车外的世界就被完全隔绝在外……

    一路慢行回宫,冷晴侧头看着身侧那扇半透明的纱帘,可以隐约看清车外的风景。

    一路静静地看着车外的风景渐次变化,就在冷晴估摸着卤簿差不多应该行到了青龙门前,再过一会儿就会进入宫门的时候,浩浩荡荡的卤簿忽然渐次停下了。

    卤簿忽然停下,冷晴即便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是梁儒明喊停了卤簿。

    但关于梁儒明为什么喊停卤簿,冷晴就不得而知了……

    冷晴虽有心想要问一问梁儒明,但奈何无论是来时还是归程,冷晴虽在梁儒明的皇恩浩荡下乘上了帝王卤簿,但因为冷晴的身份使然,冷晴并不能和梁儒明同乘一车,且冷晴坐的车架距离梁儒明的车架很有一段距离……

    就在冷晴疑惑不解又无人相问的时候,面前的车门帘忽地被人从外面撩开,跟在梁儒明身边的张玄福正笑眯眯地站在车下。

    见到冷晴,张玄福先是朝着坐在车上的冷晴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而后才仰起头看着冷晴,笑眯眯地解释道:“昭仪娘娘,刚刚圣上吩咐了,说昭仪娘娘这几日劳心劳力地伺候圣驾,御前侍疾甚是辛苦。恰圣上听闻彻侯如今卧病在床,重伤不愈,便开恩让昭仪娘娘回娘家住两日。等到大年三十那日午后,昭仪娘娘再同彻侯一同入宫。”

    耳听着张玄福这番话,冷晴听得出来,前面那大半言词都是场面话,是说给旁人听的,真正的重点在最后那句话“等到大年三十那日午后,昭仪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