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虽说素来算得上是一个举重若轻的人,但在温体仁和杨嗣昌的联合羞辱下,也是气得勃然大怒。

    但就在多尔衮正要发作时,蓟州总兵黄得功就带着临时调来的两营禁卫军跑了出来,且直接将多尔衮等鞑子使者围了起来。

    而黄得功也是故作傲慢地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既然来我蓟州城和谈,就要有和谈的样子,若是敢生事,就别怪本官不客气!”

    黄得功这话一出,禁卫军就立即举起了枪,似乎就要直接对这些鞑子攻击一般。

    多尔衮等见这架势,除了怒哼一声,也不好再说什么,也只得先进了城。

    温体仁见此不由得笑了笑并朝黄得功拱了拱手,而杨嗣昌则先打马也进城里来。

    蓟州城倒也繁华,只是今日因要举行和议一事,所以街道上安静了许多。

    两边一到谈判桌上倒也没藏着掖着,多尔衮先提出了自己这边的要求即要与大明结成兄弟之国,而且是大清是兄,大明是弟;

    其次应仿前朝大宋对金之政策,大明也应该向大清纳岁币五百万两,还得必须开通贸易,且应将东江镇毛文龙之控制的部分辽东之地归还给大清,并赔偿损失,还得罢免毛文龙、袁崇焕二人。

    杨嗣昌不由得一笑,心想看来毛文龙和袁崇焕二人对这满洲的危害也不小,要不然这多尔衮也不会专门提出来。

    而这个时候,温体仁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大明只认父子之国,不认兄弟之国,贵国若真不肯归附我大明,可以自立国号,但不得称帝,且必须称吾皇为父,其一国之君也不能称帝,只能为国主,仿南唐李煜之于宋之赵匡胤;

    而我大明又非大宋,你大清又非金国,何来纳岁币一说,尔等既为子国,就得有孝敬父亲之心,每年当继续朝贡,且比往年还得加五倍才好;

    对于辽东之地,毛文龙和袁崇焕所控制之区本就是我大明之地,何谈归还一说,要说到地盘,我大明陛下只允诺辽河以北之地为尔等生存之地,却为何迟迟不还海州卫以南之半岛!”

    多尔衮没想到明廷居然是这样的要求,这简直就跟皇太极要求的大相径庭。

    所以,他想也没想就直接拍了桌子,喝道:“不行!你们未免欺人太甚,海州卫以南三十余城皆是我等辛辛苦苦打下了的基业,你们若想要,打回去便是!”

    杨嗣昌这时候不等温体仁反应,也跟着拍起了桌子:“别以为我大明不敢,实话告诉尔等,现在我大明皇帝陛下已募兵二十余万,且都按照禁卫军之规格训练,若尔等执迷不悟,一心要与我大明作对,好啊,我杨某敢保证,不出半年,这二十余万精锐之师不但能将海州卫以南的四十余城收复,也能将沈0阳、赫图阿拉等地收回!”

    “你们!”

    多尔衮气急败坏地坐回在了椅子上:“你们简直欺人太甚!”

    温体仁见此也只好重新站了起来,道:“好了,好了,既然是和谈,就不要这么剑拔弩张的,我们既然都各自提出了自己这边的要求,那下面就开始一项接着一项的谈,不过,我看着这样子,大家今日都没什么好心情,索性就等到明天再谈第一项,即两国到底是兄弟之盟还是父子之国。”

    温体仁这么一说,杨嗣昌直接就拂袖而去。

    而多尔衮等也是怒气冲冲的离开了谈判的大堂。

    几天后,在紫禁城的朱由校此时也收到了温体仁派人快马送回来的报告,就不由得笑道:“很好,这个杨嗣昌,还真有胆略,敢和多尔衮直接对吼,这才是我大明臣僚的威风,而这个温体仁也算是绵里藏针,此次和谈不愁没效果,传命二人,继续和鞑子周旋下去,鞑子现在急于达成和解,然后后开通贸易解决其粮荒问题,而我们就一直拖着,逼着他先妥协。”

    许显纯听后便应声退了出去。

    而蓟州这边,温体仁等与多尔衮等都不肯让步,所以一时间也果真僵持了下来。

    大明这边依旧是不着急,温体仁干脆还与当地的乡绅诗词唱和了起来,丝毫没有将和谈的正事放在心上。

    而杨嗣昌也与黄得功等去了军营考察,似乎也忘了他这次来是来和谈不是来替朝廷安抚边军士兵的。

    多尔衮等鞑子开始也很镇定,好不容易以一种和平方式进入关内的他们也开始在蓟州城内大肆的消费起来,窑子青0楼都去逛了一遍,而对于和谈的事也是只字不提。

    但随着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后,多尔衮也有些坐不住了,因为皇太极也已给他来信,让他尽快达成和谈,否则满洲的旗民将难以为生。

    多尔衮只好求黄得功作为中间人去将温体仁和杨嗣昌叫来,准备重新开始和谈。

    而温体仁一来到谈判桌上,也不坐下,就道:“本官还是那句话,贵国可汗可以自立为一国之君,但与我大明必须是父子之国,我大明为父,贵国即大清为子,如果这个不能满足,那还是别谈了。”

    温体仁说着作势要走,而杨嗣昌这边也要跟着走,多尔衮见此只得喊了一声:“两位请留步,父子之国实在是万万难以接受,我大清认大明为兄就是。”

    温体仁见此摇了摇头,和杨嗣昌相视一笑后就依旧继续往外走去。

    多尔衮见此只得狠狠一咬牙:“父子就父子,但后面实在万万难以接受,还请两位退让一二,否则我大清宁愿与贵国同归于尽,也不会妥协一二!”

    “退让说不上,不过我们可以继续谈,但今天不能了,本官已经和前朝的罗御史约好了去翠屏山,抱歉!”

    温体仁说着就走了出去,而杨嗣昌也不由得对多尔衮拱手道:“不巧的很,杨某约好了徐大夫,听说他是蓟州城的第一名医,如今杨某正好略感风寒,需要找他瞧瞧。”

    多尔衮无语,这二人一个因为一个前朝御史的约定就要推迟和谈,一个因为小小的风寒就要去瞧名医而推迟和谈,明显看得出来,这是不想退让的意思。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双簧

    多尔衮见温体仁和杨嗣昌二人如此推辞,急于达成和谈成果的他,不得不一咬牙,跑到了这二人前面,连带着脑后的一撮金钱鼠尾都飞动了起来:“二位请留步,后面几项依从你们便是,但于细节处,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温体仁和杨嗣昌听此就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很默契的转身走回到了谈判桌上。

    多尔衮现在是恨不得吃了这二人,但无可奈何的是,现在着急的是自己这边。

    所谓和谈有时候就是这样,虽然和谈是在谈判桌上,但和谈结果其实早在和谈前就已经决定,毕竟这和谈结果基于的还是双方实力的对比。

    满清虽说是新崛起的军事贵族势力集团,但到底还只是一个体制还未健全,仍旧停留在农奴制的政权,其国力自然还比不上虽已迟暮但仍称霸着世界的大明,而这满清要想依附着大明而生就只能接受大明提出的任何要求,要不然他只能通过军事侵略的方式去大明获得生存资料。

    但后者的难度明显要比前者更高,特别是朱由校在京畿之地击退满清主力后,满清八旗兵也不敢再随意入关劫掠,毕竟现在的大明不是崇祯时的大明,整个国家无敢战之兵,虽有个卢象升的天雄军,却落得个饿着肚子抗清的地步。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还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完全可以应对他满清鞑子的入关。

    “每年朝贡之数,要比往年多五倍,这个实在是难为,我大清国困民乏,如果每年还要刮地三尺,拿出五倍朝贡之物的话,那倒不如一战,贵国虽强,但若真不给我丝毫喘息机会,我们宁愿战死也不愿被你们饿死!”

    多尔衮愤怒的一拍桌子就转头看向外面,看得出来,这次和谈让他很是郁闷。

    而温体仁却是不温不火,依旧喝着茶,静默了许久后才脱口道:“也罢,我大明皇帝陛下素来宽仁为怀,一视同仁,按照他的要求,只比往年加四倍也是可以的。”

    杨嗣昌看了温体仁一眼,不由得一笑,他自然清楚地记得当初皇帝陛下朱由校曾经说的是加三倍即可。

    不过,杨嗣昌也没有揭穿,只是摇了摇头,故意做出一副对温体仁这种出卖陛下所说要求的不满样子。

    多尔衮见这两人表情,也就以为这温体仁一开始提出五倍是在故意作弄自己,也因此,他对这个大明的礼部左侍郎又加深了一层恨意,甚至不由得暗骂了一句:“老狐狸!”

    “四倍也行,我大清也只能勉力维持,贵国既为父,也实在太过吝啬了些!”

    多尔衮紧握着拳头,咬牙说了这么一句,同时心里也舒了一口气,还好没直接答应五倍的数。

    温体仁迟疑了一阵,没有说话。

    杨嗣昌也故作不甘心地看了温体仁一眼,道:“温侍郎,我记得陛下一直说的是比往年加五倍,可不是四倍,如今你自己擅改了陛下的要求,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可别拉上我。”

    温体仁做出一副很不悦的样子,气愤地瞪了杨嗣昌一眼,重重地把茶盏放桌上一放:“本官担着就是!难不成就让这和谈一直拖着不成,本官还要急着回京请旨还乡省亲呢。”

    “好!”

    杨嗣昌点了点头,就故作郁闷地道:“下面说说海州卫以南的地吧,按照我们陛下的要求,辽河以北才是赐予贵国之藩地,但尔等现在还占据着海州卫以南的四十余城,这个必须得归还。”

    如今的辽东除了几处重镇,其实大多都是无主之地,荒芜得很,即便是满洲八旗占领后也大多数摧毁其城堡后放弃该地。

    所以,多尔衮也没觉着有什么,便也答应下来,但对于大凌河一带的肥沃之地,他却是垂涎已久,毕竟自己大清国也不是只靠渔猎为生,也有大批的农奴需要土地耕种,而大凌河一带的沃野良田较多,所以多尔衮也便将这个提了出来。

    “这个无妨,此地现虽为辽王吴襄部控制,但也是我大明皇帝陛下之土,本官就替陛下做主赐予你便是,但这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之地,得归还给我大明”。

    温体仁说着就暗暗地用脚踢了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会意,便立即一拍桌子,愤怒地站起身来指着温体仁喝道:“温侍郎!你难道忘了陛下当时是怎样交待你的吗,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俱是人烟稀少的荒地,陛下名为要此地,实则是指大凌河之地即便归于辽王手也不能归于!”、

    杨嗣昌说到这里就闭住了嘴,做出一副很是悔恨自己说漏嘴的样子,然后又直接坐了下来:“不管怎么样,反正本官不能同意,必须是海州卫以南,包括大凌河一带的地都得承认归我大明所有,贵国所占的大凌河几座城镇也得归还我大明。”

    不等多尔衮说话,这里温体仁就先和杨嗣昌争辩了起来。

    只见温体仁也是气得脸红脖子粗,厉声道:“本官才是此次和议的正使,你杨嗣昌注意点尊卑秩序,别以为你在陛下面前挂了名,就可以轻视本官,本官现在就告诉你,本官乃六部九卿,有密折专奏之权,现在就可以加急八百里递进京参劾你!”、

    说着,温体仁又道:“此事本正使做主就行,你不必多说了。”

    杨嗣昌也故作生气的一挥袖子,直接气冲冲地要离开座位。

    而多尔衮见此却很是得意,他是很乐意见到对方的两个使者不和,如此他也好利用二人的不和探知到更多的信息。

    他现在至少觉得眼前这个礼部左侍郎温体仁虽然狡猾却也有些立场不坚定,做事敷衍,而那位兵部武选司郎中杨嗣昌明显有些脾气暴躁,性格耿直,但却是一个坚定原则的人,如今二人这么一闹,反而有利于自己为大清争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多尔衮见杨嗣昌要走,还挺好心的跑了前去,将杨嗣昌劝了回来:“杨副使别急着走,既然是和议,大家就和和气气的谈吧,何必动怒呢,不过杨副使你也别太胶柱鼓瑟,温正使这样做为的是让和谈很好的进行下去,这细枝末节处本就是可以随意的,大凌河之地,本就是我大清龙兴之地,所以是还请贵国勿要强夺。”

    “也罢,此等卖国之举也非我杨某人所为,到时候某某人掉脑袋,也别想我去求情!”

    杨嗣昌说了一句就坐了回来,就这样,海州卫以南的半岛为大明所有,而本赐予关宁军吴襄所部的关外大凌河之地被温体仁直接卖给了满洲,对于满洲的皇太极如何去找吴襄要,大明自然是不管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犯事

    自以为自己大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