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走前来一看,却是一身穿绯袍的明朝官员领着一干官员乡绅跪在城门外,而两边则是一干舞着狮子敲着锣的百姓。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百姓只是跪在路边,不过朱由校仔细一看,却发现这百姓脸色都很好,虽是布衣在身,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却都是夹了棉袄。

    甚至少有打补丁的,这些百姓的手指也少有黢黑或者长有老茧的,其脸色也没多少风霜之色。

    而直达城门的干道上也铺了黄土,垫上了红毯,朱由校不禁暗想,难怪进入了顺天府地界后,龙辇突然平稳了不少。

    很好,现在这些文官知道逢迎自己了,虽然表面上朱由校要做出一副明君的样子来,板着脸很痛恨这种虚伪官员的样子,但内心里却也有些得意,至少,现在的地方官不像是当年正德帝出关时遇见的那位守城御史那样,不但不迎驾还拒绝给皇帝开门。

    朱由校的銮仪停了下来,他自己也踩在一随侍小宦官的背上下了车,而汤复生也带着宪兵们站在干道两边,且转身面对着,一手握住绣春刀,一手把着绣春刀刀鞘,整齐一致,威严陡生。

    禁卫军的官兵也停了下来,常延龄喊了一声立正,就是齐刷刷的脚后跟撞击声,其阵势也甚是吓人。

    “臣前都察院右都御史署顺天府尹李春茂,大兴县令卓文德,见过我大明皇帝陛下!”

    眼前这绯袍官员走上前来,躬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礼,朱由校只是微微一招手:“起身吧,让这些百姓们也起来吧。”

    李春茂是天启七年的顺天府尹,但在朱由校大病痊愈后针对东林党的镇压中,这个是李成梁体系的官员也被自己罢职还乡。

    原因无他,他不想让这些辽东的官员做自己这天下第一知府。

    既然已经是被罢了职,朱由校也没打算理这个大乡绅,而是冷声问着一旁的大兴县令卓文德:“这些都是你弄出来的?”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债

    大兴县县令卓文德见朱由校拉着一张脸,也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忙笑着解释道:

    “回禀陛下,这都是大兴县的士民百姓们的情谊,并非下官所做,因陛下您亲率王师赶走了鞑子,所以大家都对您感恩不尽呢。”

    朱由校听后只是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就径直进了城,这些官僚乡绅们忙跟了进来。

    很干净很整齐的街道,房屋虽几处有烧毁的痕迹,但却大都完整,但整个县城却见不到什么人,一些临街而对的店铺都未开门。

    混入城的乞丐和流民更是一个都没有,朱由校不禁笑道:“卓县令,你这大兴县治理的不错嘛,虽是满城萧索,却无一个乞丐,一个流民。”

    “承蒙陛下谬赞,下官本是个愚钝不通之人,幸好有李府尹和一干城中乡绅百姓们配合,才有了这大兴县的今天。”

    听卓文德这么说,朱由校故作讶然的噢了一声,并转身朝这李春茂笑了笑。

    地方官治理地方靠着地方乡绅本是屡见不鲜之事,但朱由校并不喜欢的自己亲民官都成了这些地方乡绅争夺私人利益的代理人,所以当卓文德回答全靠大兴县的乡绅支持时,他就已有些不悦,不过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大兴县县令卓文德先带着朱由校去了县衙,一时坐定,李茂春这个曾官居二品的大乡绅就站了起来:“陛下武德功高,荡平胡虏,实乃百姓之福,大明江山社稷之幸,且陛下您又爱民如子,如今既然鞑子已走,还请陛下归还民财于民,使百姓得以苟活,天下得以归顺。”

    朱由校听这李茂春一开口就跟自己拍了一通马屁也很是受用,但他没想到这李茂春说着说着其意思就突然急转直下,说是要让自己归还民财,实际上不过是因为鞑子抢了他这个大地主的财产来找自己索要而已。

    其他陪同着进了县衙的乡绅官宦们见李茂春先找陛下要求归还自己被鞑子所夺之财务来,也都起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礼,纷纷谏言朱由校将鞑子从他们这里抢走的归还。

    朱由校之前还没想到这些人会找自己要债来,不由得笑道:“诸位之资财皆为鞑子所劫,为何找朕要,有本事现在出关找鞑子要去。”

    “陛下说笑了,这京畿一带的百姓都知道了,陛下您已经替我们从鞑子手里收了回来,也正因为此,我等才来找陛下讨要,请陛下赐还,毋占民利!”

    李茂春说着就起身就又朝朱由校行了一礼,而其他乡绅也跟着站了起来:“请陛下赐还。”

    朱由校冷眼看着这些表面上恭顺实则却是咄咄逼人的乡绅们没有说话,将手中茶杯一放,就朝刘宾招了招手:“附耳过来。”

    众乡绅都看着朱由校在刘宾身边耳语,自然也不知道朱由校说什么,一个个心里还期盼着皇帝陛下会因为他们的联名请命而将鞑子所劫的财物归还,要知道那些被鞑子抄走的金银珠宝可是他们为官多年的积累啊。

    “是!”刘宾应了一声就走了出去,李茂春等循着刘宾的身影往外看了看,都想着陛下是不是派他去调财物过来。

    人总是下意识的往好的方面想,再加上大明数百年对士大夫私人财产上的优容宽待也让他们跟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东林党的下场以及闹事举子的下场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一群不懂事的书呆子咎由自取而已,而他们既不参与党锢之祸,也不在意谁是皇帝,他们只是想要回自己的财产而已。

    更何况,此时的皇帝陛下朱由校并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

    朱由校的确是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他现在有了自己的枪杆子,又何必跟这些自私的既得利益者白费口舌。

    朱由校只是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清茶,才问着大兴县县令卓文德:“卓文德,据朕所知,鞑子掠京畿时,阿敏部也曾攻过你大兴县,而且你大兴县城还是主动开了城门,且主动请降于鞑子,也正因为此,阿敏部才只是劫了财而未杀人,可有此事?”

    卓文德一听朱由校这样说还道朱由校是治自己守城不力之罪,吓得忙跪在了地上:“陛下容禀,微臣当时是在城外,并不知晓鞑子来了大兴县,开城是县丞杨正英所为,卢侍郎已将其正法。”

    李茂春等乡绅见朱由校突然问其卓文德此事,就忙也给自己的父母官辩解起来,也都证明说卓文德当时确实未在城中。

    朱由校将茶杯重重一放,声色俱厉道:“朕知道你当时没在城中,开城纳降非你罪过,要不然也不会留着你脑袋一直在今日,但朕且问你,你出城做何事去了,太祖曾有遗训,亲民官不得不出城扰民,你最好给朕从实招来,不要逼朕将你做的龌龊事当着这满城士绅的面揭露出来!”

    “微臣,微臣冤枉啊!”

    卓文德可不敢说自己出城是因为李茂春请自己去他的庄园小聚且风流了一晚才导致耽搁了回城的时候,便只是鬼哭狼嚎起来。

    俄然,汤复生就带着一队宪兵走进了院中,且都拔出绣春刀围在了外面。

    而与此同时,刘宾则带着一老仆人走了进来:“陛下,李府的老管家带到了。”

    李茂春惊愕不已地站了起来,他没想到陛下会突然将他府里的老管家带来,他看了看这老管家又看了看朱由校:“陛下,这,这是。”

    朱由校没搭理这李茂春,对于这些大乡绅,锦衣卫早已对他们进行了秘密监视,尤其是这些京畿之地的乡绅。

    毕竟,这些乡绅在地方握有很大的实权,很多时候鞑子之所以能轻易的劫掠城池,给这些大乡绅事先勾结不无关系。

    当然,他们勾结的目的也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一分三亩地,也不真的是要去当鞑子的顺民,但有时候鞑子会不遵守约定,劫掠了他们的财物,他们也只能自吃哑巴亏。

    朱由校知道人在为了自己的私心可以做出无节操的事,所以也没打算过于计较。

    但如今这些人既然欺负到自己头上来,朝自己要起债来,朱由校也没打算再对他们客气。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

    每一处县城都有锦衣卫系统的眼线潜伏于此,并随时可以为朱由校提供最新的消息。

    而巧合的是,在大兴县城的潜伏者就是这位老管家,朱由校不知道这老管家叫什么,甚至他现在也是第一次和他见面。

    但对于鞑子来大兴县时的一切情况都是这位老管家暗自告诉给自己的,可以这么说,这位老管家就是朱由校在大兴县的一双眼睛。

    朱由校看向了这位老管家,问道:“说说吧,你们家老爷到底是如何跟鞑子联络的,如何秘密处死即将被审的县丞老爷的。”

    “是!”老管家正要说话,李茂春就突然站起来,暴喝一声:“住口!”

    呲的一声,汤复生拔出刀来架在了李茂春的脖子上:“李老爷,陛下面前,请不要大声喧哗,站好!”

    李茂春额头不禁浸出汗水,恶狠狠的瞪着那老管家,气得直跺脚,但却无可奈何。

    而这老管家则很是淡然的回答道:

    “老爷在关口有自己的生意,时常也会用铁器粮食从鞑子手里倒卖一些貂皮人参之类的,日子久了也就认识了满洲的大贝勒阿敏家的包衣何宽。

    这次阿敏来大兴县城,也是小的按照老爷吩咐先联络上阿敏,约定如若我们开城投降,阿敏就不屠城且所劫之财与我们李家以及相交甚好的几家平分。

    所以,我们几家才设计骗了县令出城,让愿意开城迎接鞑子的县丞牵头做此事。”

    “可谁也没想到,鞑子没能从别的地方劫掠到财物,而且眼见陛下您击退了鞑子,鞑子也急于出关,再加上如今好不容易进了大兴,就狠命搜刮起来,我们李家和其他几家乡绅除了城外的几处庄园幸免于外,城中的产业也都被抢光,如今得知陛下您从鞑子处收回了所有的财物,便想着陛下您能够赐还给我们。”

    老管家说完,这李茂春就气得嘴唇哆嗦个不停,他也没想到自己最为依赖的这管家居然会出卖自己。

    而朱由校这时候也看向了李春茂等乡绅:“勾结鞑子,大开城门,致使大兴城落入贼人之手,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你们还有话可说?”

    其余几个乡绅也没想到陛下会知道这些事,一个个忙跪下来磕头求饶命。

    “拉下去,全部砍了,其家产全部充公!”

    朱由校只丢下这了一句话,宪兵们便将李茂春拉了出去。

    李茂春等人或是哭或是嚎或是垂头丧气的没多久就一颗颗人头落地。

    而这卓文德也没想到陛下会直接下令砍了这些人的脑袋,吓得他是一身冷汗,见朱由校看向了自己,忙不停磕头:“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这些都是他们逼我的。”

    “朕让你做这一方父母官,是让你为民做主,不是让你为这一群自私自利的乡绅做主的,你自去头上乌纱,撞死在这里吧,留你个全尸!”

    朱由校说后就走了出去,看着院外的一地血泊,他也只是将袖子一挥,就离开了县衙。

    朱由校就是要告诉大明的任何一个人,谁要是敢再违背了他的半点意思,那他遭受到的将只有自己铁血的镇压。

    代善被杀,皇太极回到沈阳的消息此时也传到了朱由校耳中。

    朱由校听闻后倒是不禁讶然失笑:“这个劫粮的首恶之一居然让皇太极帮我们杀了!

    这下子,代善一死,阿敏又被控制在我们手中,他金国的四大贝勒在此次入关中就失去了两个,这对于皇太极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自然是他可以借机掌控另外两旗,坏事自然是这两旗会因此而军心不稳,尤其是这两人的老奴才们只怕会跟皇太极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不过,在朕看来,皇太极如果连这场危机都化解不了的话,也不配做这后金之主了。”

    “陛下所言甚是,据锦衣卫从沈阳传回消息说,皇太极在杀了代善后就给代善举行了国葬,还亲自在其灵前叩拜,并断发代首,且当即封了代善之子硕讬做贝勒,不过代善之正红旗却没让硕讬领,而是直接归在了豪格手中,这豪格不过才十九岁,但因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所以由他掌正红旗,没人敢说什么。”

    听完汤复生的汇报后,朱由校又命道:“传命给开办《大明日报》的魏忠贤以及京城礼部承办的报刊,着即发表长篇社论去揭露黄台吉意图吞并八旗其他各旗的狼子野心,并为代善鸣不平,一改以前贬斥代善的言论,以代善如何忠于他黄台极却落得个乱刀砍死下场为基本观点去多登载几篇为代善鸣不平的文章来,让天下的读书人看看,鞑子的可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