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襄虽有野心但无大的魄力胆略,行事反而靠着自己这个年未弱冠的儿子。

    而吴三桂却是老练的很,即便是现在箭在弦上,也是沉稳不惊:“父亲放心,满桂长途行军早已是疲惫之师,而且其野战也比不上骁勇的八旗兵,如今以鞑子的精骑和我们的炮火不愁不一举吃歼灭满桂。”

    不过,就在这对父子幻想着日后成为一方诸侯王的时候,一亲信家丁突然来报:“大帅,朝廷有旨意来了!”

    吴襄听后不禁一愣,狐疑的看了看吴三桂,吴三桂却是面色沉静,眼神中略带惊恐,良久后才挤出一丝冷笑:“父亲不妨听听朝廷是何旨意。”

    来者正是禁卫军执法官兼锦衣卫千户汤复生,汤复生见吴襄等跪下后才徐徐展开临时由禁卫军的“秀才相公”刘宾草拟的旨意,内容自然是诏封吴襄为辽王,立吴三桂为辽王世子一事。

    “下官在此先恭贺辽王殿下了,陛下已有旨意,令殿下和世子一路长途行军,甚是疲惫,应尽快出关,回到封地,围攻鞑子一事就不必参与了,总兵赵率教部已经赶来此地,准备接替,下官告辞。”

    待汤复生走了许久后,吴襄也没缓过神来,他没想到朝廷居然会突然封自己王爵。

    倒是吴三桂脸拉了下来,且突然暴怒的拔出剑来捅死了一亲信重甲铁骑。

    吴襄见此不由得感到大为惊讶,忙问道:“我儿为何如此。”

    “当时,我们与范先生密谋时,此人离我们最近,所以此人必须死!”

    吴三桂从此甲兵衣服里摸了半天,最后掏出一写着奇怪符号的纸扎来:“此等暗语乃锦衣卫所有,看来果真是朝廷暗探。”

    吴襄不由得大惊,吓得脸色苍白:“这么说,朝廷已经知道了我们的事。”

    “父亲难道还没瞧出来吗,朝廷之所以会突然封我们王,还尽割辽东之地于我们,就是因为识破了我们和鞑子的密谋!

    只是他朱由校现在军力不强,又要应付鞑子,所以才不得不行此韬光养晦之计!

    他名义上说让赵率教部来接替我等,实则不过告诉我们,朝廷已经被赵率教部来暗中监视我们,我们要么规规矩矩的出关,要么就等着被赵率教和满桂围歼,他朱由校逼急了是可以放了鞑子也不会放过我们的!”

    吴三桂说后,吴襄却是越发的恐慌起来:“那依照你的意思,我们该如何是好?”

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丝明志

    吴三桂笑了起来:“现在也挺好,朱由校还没那么大的胃口吃我们,我们也没必要找他的麻烦,自立国主也好,还是由他朱由校封为王也好,都能做一方诸侯,出关吧,没必要跟着鞑子在这里死磕,损失自己的实力,还落个不忠之名。”

    吴襄一想也是,便转身对自己副将吩咐道:“按照公子吩咐,全军掉头,出关回锦州。”

    吴三桂心情很不好,他没想到朝廷居然这么快就得知了自己父亲勾结鞑子的消息,也没想到朱由校会有如此胸襟,能容忍自己父亲的叛变还加封王爵,此等君王绝非是自己以往所认为的昏君。

    而且往往能这样忍让的君王其报复之心越强,吴三桂能够想象得到,他日等朱由校军力足够强时,自己吴家其下场绝对比祖大寿惨!

    “父亲,朱由校虽授我们王爵,当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常做打算。”

    吴三桂脸色冷厉地说道。

    “吾儿所言甚是,我等就藩辽东后,当屯田养兵,暗蓄力量”,吴襄虽在谋略胆识上不及自己儿子,但当惯了守财奴的他也是知道种田的重要性的。

    但吴三桂却泼了他一盆冷水,只听吴三桂叹了口气道:“只怕难啊,朱由校封父亲你为辽王,也并非只是现在还不能翻脸,还与他早已有后棋有关,甚至是这颗棋子是他很久前就安插下的,不是,不止一个棋子,如今应该是三个棋子,有这三颗棋子在,我们和鞑子当年一样,难有一日安宁。”

    “三颗棋子,哪三颗?”吴襄忙问道。

    “东江镇至旅顺、登莱一带的毛文龙,还有不久前被朱由校派去朝鲜现已控制有数千朝鲜兵且自建藩镇的袁崇焕,以及如今并未有任何损失的辽东精锐满桂,这三颗棋子已成犄角之势,且都对明廷忠心耿耿,日后胜与败全在能否拔掉这三颗棋子。”

    听吴三桂如此说,吴襄不由得点了点头,也跟着叹了口气:“以你看,我们现在该先作何打算?”

    “首先自然是先向朝廷上感恩折子,理由自然是未能为陛下鞠躬尽瘁,对于受封为王一事是愧疚不已,日后只能兢兢业业为大明守好辽东,且绝不再背离大明,同朝鲜国一样共拥天朝,然后就是向朝廷索取给养之资了,从入关以来,为避免落入朱由校口舌,我们关宁家对这关内百姓可谓是秋毫无犯,如今何不刮地三尺,积累资财以备他日招兵买马”。

    吴三桂说后,吴襄不由得问道:“这样岂不是与流寇无疑,到时候朱由校只怕更加痛恨我们。”

    “已经痛恨不已了,再加深一层有何关系,我不相信他朱由校会因此派锦衣卫来辽东缉拿我们回京问罪,而且,留下个烂摊子给他去治理,我们也能多安稳发展几日。”

    吴三桂这么一说,吴襄也深以为是,待两人一过永平城后就开始大肆掠夺屠杀,燕赵之地的百姓再次遭受罹难。

    ……

    皇太极领着八旗主力赶到了何家堡,当令他惊讶的是,他刚一到,何家堡城墙上却冒出无数明军来,且观其规模不只有五千人,按照范文程带回的消息,满桂部不足四千余骑而已。

    皇太极很惊讶的看向了范文程:“这是怎么回事?”

    范文程也深是不解,支支吾吾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吴襄的关宁军呢,怎么迟迟没有出现”,皇太极恶狠狠的瞪着范文程,范文程吓得额头上的汗珠滚落了下来,忙不迭地跪在地上:“大汗请让奴才把话说完,此件事看来已有变故,只怕机密已经泄露。”

    “走,立即回去!”皇太极也暗觉不妙,说着就打马调头,也没心情处置范文程,而这时候,多尔衮跑了上来:“大汗,据探子来报,四周百里外出现大股明军,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皇太极看了看左右几个贝勒,还有远处骑在马上威风凛凛的八旗兵,他很想直接下令带着自己的八旗主力直接硬冲出包围圈,并冲出关外。

    但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导致后金实力大损,日后不但自己汗位不保,只怕后金也要回到数十年前只能作为大明附庸的存在,靠着大明施舍过日子。

    皇太极咬着牙忍了下来,没有选择拔刀高呼,而是将多铎叫了过来:“你箭法高超,射一封信给城内明军,让他们传递给大明皇帝朱由校,我们求和。”

    “求和?”

    莽古尔泰等八旗贝勒都惊呆了眼,范文程也很是不解的看向了皇太极。

    代善更是先说话道:“大汗,我们为何要跟着明狗求和,我们现在八旗并未元气大伤,大不了再与他们大战一场,也能冲出去!”

    “是啊,大汗,自先可汗宣布七大恨以来,我们就从未朝明廷服过软,如今又何必服软,末将现在就请令为先锋,将朱由校的人头给您提来!”一些年轻一点的八旗军事贵族将领如多铎等更是不理解。

    也就多尔衮同皇太极一样缄默不语,并朝皇太极拱了拱手,然后喝道:“诸位当大汗就想朝那朱氏小儿言和吗,但我们现在已经损失了不少八旗勇士,若再战,我女真三部将留下的只会是一大堆孤儿寡母,大丈夫能屈能伸,如今只能向明廷求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诸位当体谅大汗的难处。”

    多尔衮此言让皇太极很欣慰,但心中也有些不安,自己这个弟弟能力这么强,任何一个人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也不会感到高兴。

    ……

    这里,朱由校也得知了吴襄部再离开时大肆劫掠屠杀燕赵百姓之事。

    “三日之内,被杀百姓达十六万余人,其中秀才以上的士绅达三千余人,前太仆寺正卿刘正和全家被杀,前南京礼部左侍郎全家被杀,无数村落绝户,流民增加至上万人。”

    在听完锦衣卫的汇报后,朱由校唇瓣已然咬出了血,而同时在场的禁卫军各营指挥使也纷纷请命出战,惩办吴襄所部。

    但朱由校没有答应他们,而是毅然地随手拔出剑来削断了自己的一缕青丝。

    “陛下!”断发断首,这在古人眼里,断自己发丝并非小事,更何况还是当今陛下,各营指挥使都跪了下来,心若刀绞。

    “有朝一日,若不能尽杀吴襄所部,朕以死谢燕赵百姓!”

    朱由校说毕间手中青丝重重地拍在了桌上,各营指挥使愣了许久,众人不知道该如何说,但一个个对吴氏之仇恨无疑更深了几层。

    等到朱由校回来时,屋内已是青丝满桌。

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

    晨曦,随着第一声哨音的响起,禁卫军的官兵就开始了训练。

    也许是由于朱由校断发一事的刺激,也许是与八旗主力的厮杀,让这些官兵意识到自身有所不足的缘故,禁卫军的官兵们自觉的加大了训练的强度。

    数十里的越野拉练,硬是没有一人拉下来,刺杀与射击训练更是从早进行到晚。

    各营指挥使甚至请命同各地援军一起参与与鞑子作战。

    但朱由校没有答应他们,大明王朝依旧是危机重重,而禁卫军是自己现在彰显皇权的唯一可靠军队,等于就是自己的一把利剑。

    利剑只能用在关键上,八旗鞑子的战斗力还在,自己的禁卫军机动性不强,骑兵力量不够,不能做到全歼鞑子,甚至自己也会再次遭受损失,因而没必要去做这样的无谓的牺牲,让各地援军去,自然是也有借鞑子手削弱各总兵军队的意思。

    “求和?”

    朱由校放下手中的石锁,舞了舞有些酸痛的手臂后就趴在地上坐起俯卧撑来。

    汤复生低下头,看着朱由校,并顺手拿起一块毛巾预备着,回道:“是的,皇太极没有与我们再战的心思,说没必要让双方都落得两败俱伤,便宜了辽东那帮人。”

    朱由校从汤复生手里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好个皇太极,果真不是简单人物,如今总算是亲自来找朕了,但只是白白的让朕便宜了吴贼,使得无数百姓惨遭涂炭,真是可恨!派人传话给皇太极,让他速速放掉被掠百姓,并毋得再次扰民劫财,于原地待命,朕可以等他亲自前来面谈,记住,是让他亲自来。”

    山色空蒙,树木蓊郁,虽因小冰川气候影响,此时的春季依旧有些微寒。

    但在这翠屏山上,还是能看见盎然春意,朱由校换下了战袍,坐在石几上,每隔三步就有宪兵站岗,防卫自然是森严,但这并不影响朱由校的行走自由。

    出宫虽久,但朱由校前些日子却是血与火中度过,也来不及看这大好河山。

    如今难得抽出几日空闲,又是这风景宜人的翠屏山上,朱由校自然也要享受一古人亲近自然的雅趣。

    寺庙的老僧倒也知趣的于禅房中为朱由校弹起了古琴,佛音袅袅,倒也让人听得心如止水。

    “皇太极到了没有?”朱由校手中竹筒茶杯轻轻举起,略抿一口又放了下来,清茶怡口却也有些寡味。

    箭袖甲衣的汤复生此时也坐在朱由校一旁,拱手道:“快到了,此人倒也有胆识,来时只带了三骑。”

    ……

    皇太极连打了几个喷嚏,心中暗道这些日子被明军追的不得不在外餐风露宿,着实感染了些风寒,自打出生以来何时吃过这样的亏。

    “站住!”

    皇太极一到达翠屏山的铁佛寺寺门,就被负责守卫的宪兵给拦在了面前。

    随同而来的多铎见这些明军如此傲慢,不由得大怒,想直接将这二人踢开,但这时候,大门内却是十来人手持着燧发枪对着他们。

    “尔等若敢轻举妄动,就别怪我等不客气!”

    禁卫军的官兵如今对鞑子可以说毫无畏惧之心,甚至恨不得再与鞑子杀上一阵。

    而多铎和多尔衮两兄弟也知道眼前的禁卫军可不是一般的明军,便悻悻然的摸了摸光溜溜仅仅留有一小撮头发的后脑勺,退后了半步。

    皇太极走上前来:“你们大明皇帝陛下就是这样邀请本汗的?”

    “什么叫邀请,我们陛下是召见你来的,尔等本就是附属于我大明的,乃我大明走狗,但你父亲努尔哈赤开始,却背弃明主,阴谋反叛,还说什么七大恨,为自己的不忠不义强找托词,好在我大明皇帝陛下宽仁为怀,不与尔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