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守在这里的锦衣卫虽然也听到了刚才的一声巨响,但素来训练有素的他们并没有对孙元化等网开一面。

    不过,就在这时,宋应星实验室的大门却突然打开,却见一张黑乎乎的脸出现在众人眼前,其帽檐更是被烧焦了一般,一股浓烈的蛋白质烧焦味。

    甚至,这人的官服前也被烧了好几个大洞,不过那人却很是高兴,一出来就对孙元化和毕懋康大笑道:“两位上官,宋某不才,可算是把陛下要求改进开花弹的任务给完成了!”

    说着,宋应星就拉着毕懋康和孙元化等人进来,两人一见来满地的狼藉,正中央还有一个足有两人高的大炉子,一旁则是些歪歪倒倒的玻璃器材。

    这些琉璃器材(其实就是试管量筒等)在这个时代都是昂贵物,且都是朱由校通过系统购买而来给他们做实验的。

    但现在宋应星却把这些东西随意摆放,而且全装的都是一些黑不溜秋的粘稠液体,不得不说,真的有点暴殄天物。

    “诸位请看!”

    宋应星指着已经被轰死,应该是插满各种铁片或被震死的几十头猪道:

    “鄙人用汤小友(汤若望)和孙院正新制的大明炮只射了两次开花弹,这几十头猪就被全部轰死,然后鄙人又命人连续射击了两次,这大明炮都没炸膛!看来陛下所说的什么更高级一点的印信,已经被鄙人制造出来了!”

    孙元化和毕懋康连说恭喜,因为这意味着他宋应星将又要得到五百两的奖金,而他的下属官员和工匠也将得到两百两到一百两不等的奖励。

    不过,连陛下御赐的琉璃器材都不爱惜的宋应星也没把什么奖金放在眼里,辛苦数月终于有所成就的他迫不及待地就带着两人去看他最新研制的开发弹。

    毕懋康和孙元化走去一看,却是一两端开口的木管,木管里装的是孙元化实验组新配的慢燃火药,上面还画有就只有宋应星和他的团队成员知道的符号等,另外旁边还摆了一个烧得通红的铁箱子。

    两人也不明白他鼓捣出的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待要问个仔细,宋应星也以事涉机密只能由陛下一人知道的理由给搪塞了过去。

    但宋应星还是叹了口气道:“可惜,只能用大明炮,而且我们在射击第六次的时候,还是炸膛了。”

    看着满地的死猪,毕懋康忙安慰道:”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以给陛下报喜了。“

    孙元化则拾起一块炸膛后的炮身铁片道:“还个难题交给孙某吧,但宋兄,你这满地的死猪是不是得立即宰杀了请大家吃一顿好的。“

    “找人都抬下去打扫炖了吧,好几十头呢,我们估计吃不完,打算往军营里送些去,正巧御马监的刘公公这几日满城的找屠夫买肉。”

    宋应星正说着,一小黄门就跑来道:“宋应星,陛下有话要问,问你的钢铁冶炼进行得怎么样了,朕可不想一直靠铁匠们敲敲打打,另外,开花弹出来了没有,如果没有就先把其他的实验先放一放。”

    “烦请告诉陛下,开花弹有了效果,但陛下所说的什么小高炉,微臣还没做出效果,什么还原剂和动态平衡,微臣还是不明白,还想请陛下抽出时间给微臣说说。”

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

    一开年,朱由校除了要随时关切禁卫军的训练以外,还得关注即将开始的会试和殿试。

    今年是大比之年,且再加上朱由校已于去年秋就下达诏令,今年金榜进士录取名额将比往年翻一翻。

    也就是说今年的进士录取名额将达到五百余位。

    也正因为此,与朱由校执政理念相违背的东林党余孽和于天启八年提前一年成立的复社等士子此刻都要安分得多,其大都已进京准备一跃龙门。

    除此之外,保皇党的一批出身底层或者非商人阶层出身的传统士绅也陆续进京。

    为了响应陛下勉励天下有才之士为国效力的号召,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甚至亲自包了十艘官船免费送保皇党士子进京赶考。

    除此之外,魏忠贤还将因母亲病重而已归乡的天启五年的状元余煌请来,领这些保皇党的士子进京赶考,其中自然也有传授这些士子如何应对会试之意。

    朱由校先是罢免一批阉党实在不堪大用之辈后又铲除了大量的东林党成员,因而到现在,朝廷之中各派的势力可谓是不相伯仲。

    而谁在今后的政治势力竞争中压过对方一筹,今年的会试就是一次较为关键的角逐。

    用现代的话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两派为争夺这次科举的进士名额,可谓是竭尽全力,魏忠贤这边请了状元,复社的士子也请了天启二年的榜眼傅冠。

    儒林之中为了这次会试已是吵的沸沸扬扬,作为大明皇帝朱由校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而且,朱由校深知此次会试,若是单纯按照以往的考法,即以八股文章的起题为第一评判标准的话,那这次将取得会试胜利的无疑依旧是以东林和复社为主要成员为主的江南士子。

    尽管朝廷也与北方和黔贵川等西南湖广等地划分了名额,但现在冒籍而考的已成惯例。

    所以朱由校要想让自己的朝堂之上新进的官员不被江南士子垄断,只能改变出题方式。

    但朱由校也不敢大改,在儒家仍旧占据统治地位的年代,他虽然是皇帝也不敢犯天下之大不韪去考九章算术等杂学。

    既然如此,他也只能在会试策问上面下手,因而他一大早就召见了主持此次会试的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并让他传达各位考官,此次会试首重在策问。

    钱谦益不是文人较有风骨的,正适合做朱由校的御用文人,听陛下如此意见,他也欣然允诺,更何况他现在彻底的得罪了江南士子,即便他要给这些江南士子使绊子,估计陛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此次会试务必做到公正严格,另外对于出题,朕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务实!

    朕不要花里花哨的空谈,也不要什么歌功颂德,更不要毫无根据的胡诌乱骂,当然对于切实提出问题的,也不必过于追究其所提观点之正确与否,有理有据即为朕之所需。”

    朱由校说着又道:“你先下去吧,会试结束拟定名次前,朕会先抽查十篇的。”

    “微臣告退!”

    钱谦益走后不由得看了随侍在一旁的小女孩柳如是一眼,竟主动朝柳如是拱手,然后才离开。

    而柳如是则完全无视了这位礼部右侍郎,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陛下,夜深了,吃些宵夜吧,这是皇后娘娘亲自熬的。”

    看着这二人形同陌路,朱由校不由得一笑,心想自己不但改变了历史也改变历史人物的命运,见可爱的柳如是正吹着还有些烫的莲子羹,就凑了过来,笑道:“给朕吧,朕自己吹。”

    ……

    朱由校吃完莲子羹,柳如是就忙亲自打着灯笼,跟着朱由校去坤宁宫安寝。

    但当朱由校进入坤宁宫时,却见周氏也在,且此时正偎依在皇后张嫣怀中呜呜哭泣,一见朱由校进来,才忙欠身要行礼,却不由得痛呼了一声。

    朱由校见她脸上有爪痕,额头上有处淤青,嘴里还流着血,便忙让柳如是去把自己的白药拿来与这周氏擦拭。

    同时,朱由校忙让周氏平身,并问自己皇后:“这是怎么回事?”

    “由检又发了癫狂之症,满屋子的砸东西,还打宦官丫鬟,周氏去劝也被他打了,臣妾知道后就忙命人带了来。”

    张嫣说着就让周氏去屏风后面坐着,朱由校虽然是皇上,但毕竟一个是大伯哥一个是弟妹,同处一室到底不雅。

    柳如是时常待在朱由校身边,对于现代药物和其他产品倒也比其他人了解得清楚,所以很快就拿了来,并主动跑到屏风后面给周氏擦拭。

    而这里,朱由校则坐在一边的炕上,问道:“周氏,朱由检这是第几次殴打你了,告诉朕,朕给你做主。“

    “多谢皇兄,臣妾不敢!”周氏说着就呜呜咽咽起来,借着又道:“臣妾挨打不算什么,只是请皇兄看在兄弟之情份上,不要软禁夫君,他这样会很痛苦的。”

    朱由校没想到这历史上的周皇后还真是个痴情种子,但也没想到朱由检居然会是打老婆的人,不过对于周氏依旧为自己夫君考虑,他虽心里有些不解但也不能强加干涉,毕竟妻为夫纲是这个时代的准则。

    “去把朱由检喊来,朕有话问他”,朱由校吩咐了一声就躺在炕上闭目养神,皇后张嫣见他操劳国事操劳一天如今还为这些家事烦忧,就不由得走过来,握住了朱由校的手,温柔的唤了一声:“陛下!”

    “让朕眯会儿”,朱由校说着,皇后张嫣见柳如是不知何时已抱着一床被褥过来,不禁莞尔一笑就替朱由校盖上。

    等到朱由检到时,看见朱由校很舒适的躺在炕上,皇后张嫣给他揉着太阳穴,小柳如是给他锤着膝盖,就不由得冷哼了一声:“真会享受!”然后才勉勉强强的拱手:“罪臣朱由检见过陛下!”

    “你过来!”朱由校唤了一声。

    朱由检便走了过去,冷不防,朱由校突然起身就是一巴掌抽了过来:“打老婆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去辽东打鞑子去!”

    朱由检一时懵了,这大改是他记事以来,自己皇兄第一次打自己吧,他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谁料,朱由校又抽了一巴掌过去:“刚才那一掌是替父皇教训你,这一巴掌,是朕教训你!”

第七十章 只能当一小卒

    皇后也站了起来,他可没想到刚才还平静似水的陛下会突然做出如此举动。

    朱由校这响亮的巴掌更是让小柳如是也呆在了一边,两眼看着捂脸的朱由检。

    周氏也忙从屏风里走出来,二话不说就给朱由校跪下了,深怕朱由校打了巴掌不够还把朱由检处死。

    看着这么多人瞅着自己,脸上火辣辣的朱由检心里的怒火也是呈指数级上升,但偏偏眼前打自己这人是自己皇兄又是大明现今的皇上。

    不过,这一巴掌也让朱由检头一次感到了一丝对朱由校的畏惧,横眉怒瞪了朱由校片刻,就别过头去,嗤笑一声道:

    “说的好听,我大明藩王不得做官,不得经商,你又不是不知道,更何况,你如今还软禁了我,还削了我的王爵!”

    朱由检说着又道:”但凡我是平民百姓,我也能提三尺青锋剑,现在就去关外杀几个鞑子,来他个马革裹尸!“

    朱由校没说话,良久后才道:“也罢,既是朱家子孙,也别只当干吃饭的废物,正好禁卫军训练在即,明日朕就吩咐卢象升,将你编入禁卫军。”

    对于俸禄占据国库大部分支出的大明藩王一直是朱由校头疼的问题。

    朱由校没有打算再把这些所谓的皇家子孙再当寄生虫一样供养起来。

    他已经明令科考不再限制人的出身,即贱籍和皇室等成分出身的学子也能参加科考,而如今朱由检也算是让宗室子弟从武的开始。

    对于以后这些宗室有了自己的权力会对皇权形成威胁,朱由校倒没有太多的担心。

    随着王朝的衰落,皇权跟着衰落几乎就是一个历史周期定律,汉之外戚,晋之宗亲,唐之藩镇,宋之士大夫,现在的文官,可以说,你能压住这股势力集团,就会崛起另一股势力集团。

    小农经济的固有模式注定了皇权会逐渐衰落并被另一个新的独裁者统治,成为新的统治象征。

    而朱由校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改变这种模式,不让最高的权力归于私人,或者归于某个集团。

    一听朱由校要将自己编入禁卫军,朱由检内心有些触动,对他而言,现在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投身禁卫军也好,但他还是不由得问道:”让我做指挥使?“

    “一小卒!”

    朱由检一愣,旋即不由得捏紧了拳头:“小卒就小卒!”

    ……

    今日禁卫军开始训练的日子,常延龄和覃博桐的第一批军官生已早早的就来到了校场上。

    经过一月的短期训练,这些军官生们之间也有了友谊,一见面也不由得寒暄几句。

    覃博桐虽然因为自己只得了个上校,但也没有因此而对所有人都不理不睬,一见常延龄过来,也过来给他行了个军礼。

    常延龄回了个礼,但鳌拜这时却已好死不死的走了过来,覃博桐瘪了瘪嘴,也无可奈何的朝鳌拜行了军礼。

    鳌拜冷冷一笑,他知道眼前这姓覃的家伙一直不服自己,不过他也瞧不上这小白脸。

    因这两人不说话,常延龄又是个闷葫芦,所以一时氛围就变得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