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上,大量非理学禄蠹出身的新学派官员充斥着地方基层,并使得整个帝国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且政策方针也变得开放而富于进取。

    大量年轻官员开始正式接替老官僚的权力,不年轻的大明帝国在政治上因此绽放出勃勃生机。

    军事上,陆军扩充至八十余万常规军。

    由于电的应用,电镀技术与焊接技术得到发展,机械加工更加精密而快速。

    再加上化学工艺的提升,火药配比与硝化火药开始出现,大明的军事武器再一次得到了飞升。

    火炮螺纹膛线更为精细,炮管口径缩小,但射程却出现质的飞跃,爆炸破坏力足以可以攻破任何一座坚城。

    大型转轮式机枪也已出现,几乎一个伍的兵力完胜以往数千人组成的古典骑兵。

    不过,因为材料科学和电气应用还没得到大规模推广,许多技术瓶颈还没突破,因此造成内燃机的研制依旧很缓慢,因而还没能造出更好的飞行器,但飞艇和各种滑翔机倒是已进开始装备部队,再不远的将来,大明或许能实现海陆空立体作战。

    经济上,在占领东南亚的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生产力,使得各大高危险的工作若炼铁、挖煤、造桥铺路等快速发展,使得大明基础工业更为完备。

    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学术上,在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和对西欧技术人才的引渡后,大明科研人才早已以数十万计,各类高级技工也以上百万计,再加上各种实验数据与课题实验成果的积累,使得大明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已经相当的完备。

    尽管,牛顿现在还是少年,但大明已经有人将他的牛顿三大定律总结了出来,并用最短的时间建立了经典物理体系,甚至还直接延伸出电磁学,声学与波学。

    而化学方面,也没等西方的科学家去把一个个元素发现出来和等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大明已经开始根据皇家科学院里珍藏的大明皇帝陛下提供的各类资料,将质子、电子、中子等物质基础结构以及各类元素性质传递给了下一代,并已经将元素周期律拿了出来利用。

    当然,此时在大明叫做皇家元素周期律,因为没人知道大明皇帝陛下是如何总结出这些奥秘的,甚至许多元素还没有被大明现今的人给提取出来,不仅仅是各类元素性质与结构在大明被广为教育,连带着四大基本类型化学反应和动态平衡概念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也开始被大明学者迅速完善,正因为此,各类新型化合物和化学材料才会层出不穷。

    生物上,大到生态系统下到细胞结构,乃至基因遗传,也开始被大明学者利用皇家科学院的资料给进一步阐述和解析,孟德尔和巴斯德或者弗莱明等后人要想再次留名青史只能再换一个研究对象。

    不过受限于物理化学领域的仪器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液还未出现,因而分子生物方面即便上还是空白的,最多只是通过量化实验做些简单的理论论证。

    当然,这也没办法,毕竟分子生物学在现代二十一世纪都是一门新兴学科,更何况在大明。

    能够让熟稔利用发酵工程生产一些抗生素以及食物制品和工业制品已经是很大的突破,再则就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生物武器与治疗疾病。

    在电子显微镜与计算机出现之前,大明的科研水准将不会有太大的飞升。

    当然,后世的国人能用算盘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如今在大明,我汉人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科学奇迹没办法预料,数理本就是我们的强项,更何况大明皇帝朱由校直接解决了基础科学方面的难题,应用性研究对于国人来说不是难题。

    而且,朱由校现在也舍得花钱鼓励科研,在如今投身于科研与教育已经成为了最令人尊敬的职业。

    大明的子民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学术研究与教育学习或者是技能培训上,衣食住行方面的劳动价值创造则直接由底层的奴工和其他各国的百姓买单,这是大明这个帝国最理想的状态。

    人们习惯性的将自己变成某个领域的学究、科学、专家或者是工程师,也习惯性的建立理论知识,习惯性的把一项事业变得有价值,没人再担心吃不吃得饱穿不穿的暖的问题,而是焦虑着自己能不能成为这个帝国有用的人,并可以获得有逼格。

    即便是只会吃也要讲究一下,说自己是美食家,即便只会喝,也要讲究一下,说自己是品酒师,然而的确会有很多人去追捧,因为人们需要更加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并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方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

    到现在,随着大明国内人均财富的增加,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迫切的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走向更高层次生活的职业。

    然而,在国内,能让人觉得有意义的职业已经达到了饱和,或者被一些新崛起的资本家族垄断,使得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许多学子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所以,东南亚地区被大明占领的消息传回国内以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谁都意识到,这块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且人口比较稠密且富庶的土地的归附将标志着有无数新的岗位出现,从政治到军事再到经济文化教育,对于亟待创造价值的大明各类年轻学子而言无疑是一次饕餮盛宴。

    内阁与六部进入一段忙碌期,他们作为帝国的中枢,统筹着人才、资金、物力的调配,意图以尽快的速度让这块大明新占的土地在最短时间内为大明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

    帝国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对资源的需求是急剧增加,即便是西伯利亚这样的广袤土地也在十余年被消化的差不多。

    更别提东南亚地区这不过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谁也不知道一一块处女地会在多长时间内被消化干净,谁都想扑上去抢夺一份利益。

    为了让这块新获得的土地尽可能的利用消化起来,帝国中枢是忙碌的,迫切要施展自己一生所学的帝国学子也是忙碌的。

    相反,作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校此刻则是最轻松的,这个国家已经发展到了他最理想状态,各种制度已经被他建立。

    他不用再去想尽办法去打破桎梏与常规,也几乎没有所谓的政治敌人,他的政治威望随着帝国的财富增加而增加。

    因此,这些年来,朱由校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保养自己的身体,并享受生活方面,他开始让卫所兵发掘着传统医学的奥秘,并为他在性的方面享受更大的乐趣而又不影响身体。

    是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比之前更加堕落了,在几年间,他又纳了许多妃嫔,甚至还让李定国把英国皇室女子给秘密送到了京城。

    不过,人们都忙着捞钱,没人去管皇帝陛下在一夜间春风几度。

    而朱由校也没去管自己子民是否在争夺利益表现的是否不够矜持和不够文明,他除了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足够奢侈与腐化以外,权力足够膨胀以外,已经无力控制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对于帝国进入资本时代后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他也不担心。

    因为对于大明这种托拉斯帝国而言,他只能通过无限制的扩张才能解决周期内带来的就业率下降和市场消耗不够大的问题。

    东南业刚刚占领,兵部已经把矛头瞄向了乌斯藏或者亦力把里。

    在原本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帝国也会在发展后期不得不进行对外扩张而爆发世界性大战,但在原本历史上的二十世,资本主义帝国不止德国日本等这几个,所以扩张进程中势必会遭到其他强大资本帝国的阻止,从而导致这些托拉斯帝国反而因为战争陷入更加严重的危机,甚至直接损失多年积累的财富,便宜了一些新兴崛起的资本帝国,使得人类总财富大大减少,人类各国间矛盾也更深,和平的代价也更重。

    而在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帝国只有大明一家。

    本该提前出现资本主义政权的英吉利现在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里挣扎。

    所以,大明可以毫无焦虑的继续他的扩张之路,不用担心自己会有任何一个对手。

    大汉民族此时在脱离了儒家这个只会教会人懦弱与麻木的鸡汤哲学的压制后就像是一头睡醒了的猛虎,开始露出他原本最狰狞的獠牙,同时也将他最令人骄傲的雄姿表现了出来。

    汉文化开始无限制的随着军事扩张而传播到全人类社会圈子中。

    大明现在就代表整个人类社会,大明进步就是人类社会进步,大明财富增加就是人类财富增加,大明统一世界之时就是宣布人类社会因种族与民族不同而出现的矛盾消弭之时。

    当然,可能多元文化变成一元文化,但并不代表在变成一元文化后的将来,在汉文化的基础上不能诞生出更多元却又同系一宗而不至于发动战争的地域文化出来。

    值得称道的是,在大明开始进入蒸汽朋克的世界后,汉语的诗、词、曲、赋、戏剧、小说等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文学并没有因为沉寂,相反,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知识的普及后,文学依旧成为谁都离不开的精神食粮。

    如果说,在此之前,文艺青年只局限在士大夫阶层的话,那么现在文艺青年几乎各个阶层都有,各种诗社雅集层出不穷。

    兰亭、梁园、滕王阁等文学意味极重的景点成为大热之地,再加上大量殖民地地区新附子民对汉学的接受后,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学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不停的冒了出来。

    而且,朱由校是赞成让这个世界多一丝诗歌的温情的,所以朝廷也拿出更多钱来资助人们创造,在文学领域,并没有分你国民还是奴工,你只要能创造,就能得到很大的赞誉,一些亡国的新附国民倒也能创造很多不亚于李煜的哀词来。

    除此之外,人们也愿意为这些文学作品买单,花些钱听听戏看看小说或者卖些某某人出版诗集,对于当今大明而言是比较热门的消费方式。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达促进文化产业的兴起,这也很正常的事。

    如果说唐朝诗歌的发达是因为仕途所需,宋朝词的兴起是因为市井出现的话,那么现在大明各种文体的再次兴起则直接是金钱的刺激。

    很多人开始靠这个为职业,靠这个发家致富,甚至政府也开始靠这个增加税收。

    大明礼部尚书陈子龙成曾言,人类社会所有的战争争端都因为语言的不同而导致交流不畅所致,所以世界只需要一种语言就够了,多凄美的爱情故事或多壮丽的励志故事都能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最好的表达的方式自然是最为博大精深的汉语。

    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大明各个阶层的赞同,几乎每赴任新占领地的官员先做的都是涤除当地的文字。

    因而到现在,从最北端的西伯利亚到最南端的澳洲,都能看见汉字的身影,暹罗国的佛塔、东吁国的皇宫都被重新以汉字命名。

    李白的诗,苏东坡的词,马致远的曲,被传唱在北冰洋,同时也能在巴厘岛出现。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也正被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的新学子们模仿。

    大明本土身份进阶靠数理化或政史地经洋洋精通,而在这些新归附地,得靠能背的几首诗词,能创造出几篇文章。

    什么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改革,什么新型诗体,什么短文超长篇小说,各类文化领域的新东西不停地出现,朱由校只是让东厂把控一下思想言论,其他的也懒得管。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国扩张到奥斯曼附近

    东南亚地区占领后,接下来需要重新审视的就是乌斯藏和亦力把里这两处地方。

    名义上,乌斯藏已经属于大明的领地,虽说实际控制权不再大明朝廷手里,但这一带都是海拔两千以上的高原,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即便有矿产资源也没法开采和运输。

    因而也就没多大必要去实行改土归流,发展工业。

    不过,这并不说明,这块地方毫无用处,在战略位置上却是一块极为重要的地方,乃整个亚洲腹部的高地,南可俯视南亚,北可控亦力把里,大明即便不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发展工业,也得在这里驻军,以备他日南下或者北上。

    与唐时不同,这个时代的乌斯藏不是当年的吐蕃,在佛法的普度下,没有了当年的扩张之心,只一味好佛念经,上层贵族更是被僧人占据,自乌斯藏归附大明以来,大明朝廷也不知道封了多少法王活佛。朱由也没打算要在这里实行改土归流,毕竟这一带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