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因为关外之地都被实行改土归流不久,虽然大明朝廷尽量采取先劝导再武力解决的方式来推行汉文化的统治,但仍然会遭到一些比较顽固的反动者的抵抗,当然也有不少是不甘心就此失去奴隶主特权的蒙古上层贵族的人,经常会搞些偷袭或暗杀朝廷命官的事。

    因而考虑到去关外替朝廷施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地方官们的安全,朱由校决定在关外新成立的四个承宣布政使司分别建立以禁卫军战士为成员构成的宪兵总队。

    从大明灭掉喀尔喀部和科尔沁部、夺回河西走廊,收复哈密卫以及荡平建奴政权和现在的林丹汗部,再加上击溃马萨克骑兵实现对东西伯利亚的绝对占领后,大明就先后建立了漠南、辽东、甘肃、漠北四个承宣布政使司,而其中除漠南管理区域相对狭小外,其他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所管辖之领地都是极为广阔。

    其中,辽东的管辖范围不仅仅是当今的东三省,好包括了外兴安岭和庙屯地区以及东西伯利亚,而漠北承宣布政使司则直接东到大同,西到河套,几乎就横亘了整个大明西北边,而新分出的甘肃布政使司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甘肃,而是包括了北到哈密卫南到秦岭的地域。

    而禁卫军的四个陆战军也是分别驻扎在这个四个新成立的承宣布政使司,并分出部分兵力成立宪兵总队,以这些宪兵来负责辖区内对治安的维护与残余反抗势力的清剿还有对各级地方官员的护卫。

    其中,不同品级的官员有不同的宪兵配额,最低可到知县级会有一个伍的宪兵配额予以保护,但张煌言是正四品的知府官,所以他配额的是一个把的宪兵队。

    尽管这些名义上是护卫自己,算是自己的下属,但张煌言也知道这些人也是轻易惹不得的,不能像寻常衙门的那些衙役一样会呼来喝去,因为这些跟随自己的宪兵们都是禁卫军的人,这些人都是陛下亲军,而其中的军官更是皇家军事学堂里毕业的学生,享用同国子监学生一样的待遇,甚至地位更高,自己自然是得罪不起。

    更何况,在如今漠北承宣布政使司刚刚确立,整个漠北虽然有了基本的行政框架体系,也先后有了大量地方官员赴任,开始成为这个地区的第一批亲民官,但还是缺乏大量的基层吏员和衙役,使得整个漠北承宣布政使司还不得不暂时实行半军管半地方官员管理的统治方式,而其中就只有治安与刑狱由代表军方的宪兵队处理。

    不过,宪兵队管控治安与刑狱方式却很是简单粗暴,无论是小到谁家偷了谁家偷了一只羊还是大到有人企图发动普通牧民叛乱并摆脱大明控制的谋叛大案,宪兵队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直接枪毙!

    但宪兵队的铁血政策,对于漠北这种大量为非汉人居住的地方的稳定效果却很是明显,基本上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反对者们。

    “有劳张将军了”,张煌言说着就从这韩军手里改骑了一匹马直接奔向和林府。

    ……

    在行进往和林城的路上,张煌言倒也偶尔看见三三两两的蒙古牧民赶着羊群也同样在往和林城的方向聚集。

    因为,按照大明已经于沿途插满了告示牌,并也由锦衣卫与四处传播,再加上漠南那边的牧民在暗地里相传,即在大明朝廷占据这一带后,就会选派官员开始设县建府,并对其所辖州县内的草地进行按每家每户的人丁数与牛羊数进行划分。

    同关内的百姓做梦都希望有自己的土地一样,关外的普通牧民们也都希冀着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草地,对他们而言,能在自己的草地里放牧自己的牛羊简直就是最幸福的事。

    而在这以前,他们想都不敢这样想,在他们以往的意识里,别说是自己放牧草地就是自己放牧的牛羊乃至自己这个人都是属于上层奴隶主的,也只有上层奴隶主们才会拥有自己的私产。

    若是在之前,游牧民族几乎可以随意劫掠的时代,被剥削的普通牧民们还能接受上层贵族的驱使并跟随去入关掠夺,虽说会因此而丧命,但这种掠夺却也能从上层贵族那里得到赏赐,甚至自己也可以通过劫掠暗自获得一些财物。

    而在那时,对关内掠夺是维系其统治基础的唯一法宝,但现在随着大明边防能力的加强,游牧民族已经难以通过对中原百姓的掠夺而获得生产资料,以使得其统治内部矛盾不激化的效果。

    现实却是随着掠夺成本的提升,这些游牧民族间的内部矛盾也已是越来越激化,再加上漠南等地牧民归附大明后的生活对比,使得大量普通牧民早已没有指望自己的主子林丹汗,而是开始在暗地里希望大明能今早打过来,早日在自己这一带分草地,分牛羊。

    这也使得在开战之初,便有大量的普通牧民主动地给锦衣卫和大明的夜不收提供大量有关蒙古上层贵族的主力行动路径,也就促成了大明能迅速铲平林丹汗部。

    而如今大战已完,该是宣扬大明对庶民之恩德时,此时的张煌言才能看见大量的普通牧民积极而又自觉地朝和林府云集,他们俱是要去县衙,等着官老爷们正式给他们摊分草地。

    而在这些牧民间还夹杂着许多宪兵,一些蠢蠢欲动的参与反动势力为了阻止大明对关外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完全断绝了他们东山再起的退路,而在有时候会杀害大量普通牧民来达到震慑普通牧民和大明朝廷的作用,所以也才逼得一些宪兵不得不夹杂着牧民间,随时应对残余鞑子骑兵的袭击。

    尽管有潜在的威胁在,但张煌言能看得出,这些牧民们大多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让张煌言不由得感到身上担子会变得很重,要将如此广袤的草地恰当而又不失公允的草地分给牧民,的确也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事情。

    但张煌言此刻却是兴奋的,他能想象得到一旦让这些普通牧民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将会整个关外的游牧民族生活产生一次多大的改变,至少这些牧民的生存方式将会从靠直接掠夺以获得生存资料而全部转移到靠自己生产生存资料的方式上来。

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

    蒙古牧民迁徙不定,居所并不固定,因而在整个漠北,城镇是极少的,即便是和林城也是明初曹国公李进忠追击残元势力时所建。

    但数百年风霜侵蚀后,再加上连年征战的鞑子根本无暇顾及这做城池,以致于现在这和林城已是破败不已,等到张煌言来到和林城仅有已读城门还在。

    “这就是我和林府的府治之地?”张煌言看着塌了半边的泥土城门,不由得自问了一句,然后又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就先进了和林城。

    不过,此时的和林城内倒是人来人往,不少闻讯前来登记户籍且同时做些交易的蒙古牧民已有许多聚集到了和林城里,在战事刚开启之时,一些具有远见的内地商人就先带着茶砖、盐砖、布匹、瓷器、琉璃等商品出关准备和这些蒙古牧民进行交易,而他们也从告示得知这一带的蒙古牧民将会往和林城聚集,所以这些客商们便也先都往和林城聚集,准备在这里与蒙古牧民做买卖。

    此时关内商人与关外普通牧民之间的买卖大多还停留在以物易货的阶段,即便是在关内已有银元这样的稳定货币,但因为关外的商业活动并不发达,使得这些普通牧民很难在得到货币后能迅速通过店铺将货币交换成自己需要的物品,因而使得货币一时间很难在关外迅速流通起来。

    此时的和林城唯一一所还算完整的几所住宅已被临时征用为知府衙门与县衙以及其他官署驻地,因而聚集到和林城里的大多数蒙古牧民与客商们也只能临时搭建帐篷居住。

    等到张煌言进入和林城后,放眼望去还误以为自己已经进入了一大军营,不过看着那些头戴毡帽扁平脸的蒙古牧民正与头戴西瓜帽的客商对着几只牛羊和几匹松江面棉布讨价还价的样子时,他这位新任知府才感受到了一丝市井之气。

    张煌言开始想着在将整个和林府的所有户口人丁以及地亩都统计完毕后是不是应该重新休整一下这满是灰土且脏乱不堪的和林城城内环境,仿造京师,规划出南北和东西主干道,居民与商业区划分出来,并提供专门的市场交易区,再则兴建府学县学以及划分出各县各社各甲,并建立社学,请内地通晓四书之人出关授学。

    但谁知,就在这时,张煌言突然发现前面发生了一阵骚乱,几个颇为健壮的蒙古牧民直接杀死了客商,并抢过那客商拉盐砖的马车,并策马城外奔去。

    张煌言不禁骇然,他没想到刚才这些人刚才还好好的进行着交易买卖,这转眼间就有人直接明抢。

    不过,这时候,已经有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过来,直接追上去,几排枪击之后,那些企图直接劫掠财物而违背商业规则的蒙古牧民们被直接枪杀在地。

    其中,一宪兵直接割下那几个蒙古牧民的头颅,提着往城里走来:“大明皇帝陛下严令,各地新归附大明之子民务必谨遵守法,不得擅起争端,破坏买卖,若有冤屈矛盾纠纷大可去县衙府衙申诉,私下处理者,杀无赦!”

    聚集在和林城里的蒙古牧民见此大都低垂下了头,老实了些,怪怪地与这些客商们讨价还价,而不敢再进行强夺强拿。

    文明的秩序是需要暴力组织来维持的,张煌言见此不由得暗自感叹,只有大明的国力已经完全可以碾压关外势力,有足够强大的暴力组织维持和改良整个非我族类的人群时才能真正成功的达到真正同化这些人的目的。

    “大人莫惊,这些关外鞑子里,有身份的俱已被我们大明剿灭,但这些鞑子从小素来习惯了明争明抢,野蛮而无教化,因而一时也就会有新归附的鞑子不懂规矩向胡来,不过,这些日子我宪兵队见到有不服从规矩都一律杀掉,因而也就极大震慑住了这些鞑子,让他们长了些记性!”

    宪兵队干事韩军从旁说道。

    然而,张煌言这时候则直接说道:“韩将军,本官可否直接对你下令?”

    “若是和林府之事,府尹大人但说无妨”,韩军拱手说后,张煌言则道:“立即将和林城里所有牧民之马刀重箭全部没收!违者以密谋叛乱罪论处,对于猎杀野狼与对抗贼寇自有朝廷官军剿灭!”

    这韩军倒是不由得一惊,这位张府尹表面上看上去犹如老书生般孱弱,但一来就表现的如此杀伐决断,看来也不是简单之人。

    旋即,张煌言也没顾得休息,就立即开始召集本府属官与所辖州县之州县官前来议事。

    整个漠北承宣布政使司不过三个府,而其中和林是其最大的府,其所辖两个州和五个县,而这里面的两个州则各有两个县,因而整个和林府也就有九个县,但事实上,这里的每一个县都远远大于关内一个府。

    而到现在,整个和林府,尚还有五个县还没有官员赴任,因而这里面除了两个州的知州不得不临时还兼着其所辖两个县的知县之职外,而张煌言自己也不得不代管一个县。

    随着大明的扩张速度太过迅速,造成了许多新归附之地出现大量缺官,吏部根本忙不过来,没法在短时间内给这些新成立的州县府任命齐整的官僚体系,因而张煌言这个和林知府此时也没有通判、同知、推官等佐官。

    也就是说,张煌言现在其实是一个人独掌整个和林府的大权,不但任着知府还兼任着通判等官还直接官者一个县,其知府权力倒也是关内的知府所不能及,但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也不少。

    张煌言亲自当书办亲自为这些牧民登记造册,甚至亲自确认所辖区内的人丁数目,亲自统计亩地。

    这样一来,张煌言一上任就几乎忙不到脚不沾地,而另外几个官员也同样如此,他们也没有去自己的州县赴任,就和张煌言一起住在和林城,一起办事,因为与其分开去做忙得不可开交,倒不如先一起把整个府的要紧事办了,这样效率也就快点,更何况,虽然和林府的地域很广,但人口数量却是很少的,集中起来也倒方便。

    如此一来,在破败不堪的屋子里奋斗数月的张煌言等倒让和林府的改土归流渐渐步入正轨。

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

    牧民妥木塔吉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几匹骏马也进入了和林城,准备去和林知府张煌言这里登记,并得到一定配额的草地,并用几匹骏马向官府换几只羊羔与马仔。

    妥木塔吉没有打算用自己牧养的几匹骏马换取茶叶等中原物品,他打算在分得草地后就用骏马换的羊羔马仔好好地养一些属于自己的畜生。

    当然,本来他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