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的东厂番子中,一些颇为迷信或者想象力丰富的也有些惧怕,他们不知道这位是不是真的太祖俯身,如果是真的太祖俯身,众人不知道是该下跪还是该做什么。

    也正因为此,王文奎反而有些肆无忌惮的在周围走来走去,不过他还是不能走到远处去,因为东厂番子再怎么怀疑,也不会不遵守旨意。

    倒是王文奎却是故作出一副帝王尊严来,对着一拦住他不准他走出这“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所在亭台而朝这东厂番子大骂道:“放肆!竟敢阻拦朕!”

    “朕在这里呢,你又是冒出来的朕”,朱由校这时候也出现在此,而他身后跟着的却正是以皇家血脉辈分排序的各地藩王和以品级高低排序的各级文武官员。

    随同的还有身着华彩服装,指着铭牌和旌旗罗盖的锦衣大汉以及各类洒扫的人员。

    王文奎见朱由校突然出现,还问了一句,眼神略微盾顿了一下,但还是立即恢复到故意做出一副森严的样子道:“你就是朱由校!你看看你把朕的大明江山治理成什么样了!”

    “放肆!”

    一巴掌被扇在了脸上。

    王文奎顿时后退了几步,捂住火辣辣的脸,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但还是强撑着骂道:“好你个不肖子孙,竟敢打你老祖宗,老四家伙到底都生了些什么后代,并且将我大明的江山交到这样的人手上!”

    “我成祖文皇帝岂是你这样的奸邪之徒直唿其名,果真是一大不敬之徒!昨日,我太祖高皇帝托梦于朕说,有良心叵测的奸贼借故俯身于朕,而意图以此挟持大明江山,虽是跳梁小丑的举动但也是罪大恶极,且亲自命朕今日祭祀他老人家时务必对其凌迟处死,以警示天下!”

    朱由校说着就大声吩咐道:“来人,将王文奎拖下去,遵照太祖高皇帝之训示,将其凌迟处死!将刽子手带上来。”

    一直装疯卖傻的陈名夏本来很后悔自己咋没有想到像王文奎一样直接装成是被太祖高皇帝俯身,这样一来,谁也不敢杀自己,即便当今天子也是太祖的后裔,而自己现在成了太祖俯身,自然是可以化险为夷。

    但如今,这位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不但不信王文奎的举动,也不信其东厂番子的反映,而是直接抛出了太祖曾经托梦给当今陛下朱由校的一个现象,但偏偏就是这样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因为即便是迷信,谁也愿意倾向于相信太祖皇帝会给自己的子孙托梦,而不是去俯身在一个已经被定性为奸邪之徒的身上。

    听陛下这么一说,在场的东厂番子顿时都心安了不少,只要陛下不承认一切就都好办。

    子不语怪力乱神,其他官员们也没在这上面多说什么。

    而这时候,王文奎则被两个东厂番子押往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茔前,且被死死的按在地上,一负债行刑的刽子手则很淡然的取出磨刀石在一旁磨着刀,所磨的不过是一把短且宽的小刀,且那刽子手还是个健谈的人,一边磨着一边道:“我做这行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在太祖爷坟前干这活,人说屠夫和刽子手死后都升不了天,如今我在太祖爷面前为太祖爷惩处奸佞之徒,只怕太祖爷见我刀工好,也能帮我少下层地狱。”

    呲啦呲啦的磨刀声就像是恐怖之音一般在王文奎一旁响起,且没来回磨一下,这王文奎就心惊胆战一次。

    最终,还没等到这刽子手把刀磨完,王文奎就自己心里承受不了而变了色,且大喊道:“陛下,罪臣知罪了,罪臣。”

    啊!

    还没等王文奎完全恢复本色,这刽子手就一刀划开了王文奎的衣服,但却吓得王文奎当即就晕厥了过去。

    朱由校见此也懒得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命人去找冷水,干脆也让人直接给王文奎撒尿。

    而纯心装晕厥过去了的王文奎却是硬生生的收了一脸的人类液体排泄物,但就是不肯醒来。

    朱由校见此干脆下令道:“直接割吧。”

    朱由校说后则带着众藩王在坟前按照安排上了香和换了高台蜡烛后,然后就进入了一次楼阁,且看着底下这些敢于朝廷作对的人的下场。

    安排藩王进京,且让他们看看大明疾苦,如今即便是正儿八经地祭祀孝陵是朱由校最本质的想法。

    而这时候。

    那刽子手一刀就刺进了人家王文奎的锁骨,虽然这里是不会有什么重要的血管动脉,但其疼痛度却是很多时候无法比拟的。

    如此一来,但锁骨周围淋巴结和神经丛比较多,所以疼痛感反而很强烈。

    “朱由校,你竟敢对我这样!”

    如今见已经没希望再改变自己被杀的命运,而且还被直接刺进最是疼痛的锁骨部位,所以逼得王文奎不由得就破口大骂了一句。

    啊!

    刽子手又是一刀切向了王文奎的手肘部,疼的王文奎当即就在地上打起了滚。

    王文奎不停的哀嚎着,而其他人却被这哀嚎吓得陡然失色。

    装疯的陈名夏这个时候没再装疯,但却一直在哭,但这已经无济于事。

    而坐在朱由校身旁的各地藩王也是一个个战战兢兢,他们自然明白当今陛下待自己来看这个的目的,何尝不是有警示的作用。

    良久之后,一个小京观就被直接摆在了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茔之前,而在小京观之外才相继摆上六畜。

    “大明太祖高皇帝在上,不肖子孙朱由校如今谨率各地朱家子孙给您老请安,希望太祖爷能庇护大明千秋万载!微臣愿为此效犬马之劳!且如今大明天下危机重重,国祚两百余年……”

    朱由校展开檄文开始念了起来,顿时就变得全场肃然。(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二章 废除徭役

    大明天启八年九月,皇帝陛下率藩王、勋臣、文官、武将等于金陵城祭祀大明太祖高皇帝的过程被全程以文字的方式直播在了大明日报上,且迅疾刊印颁发全国。

    除此之外,朝廷官员和在野士绅等也相继撰文以记此事,且高度肯定和赞扬陛下之忠孝。各地官员也相继自发在各城镇集市建大明皇帝朱元璋之生祠堂。

    也不知道那位大胆的开了第一家生产和售卖朱元璋甚至朱由校的画像以及与其有关的书籍。

    按道理来讲,这种亵渎君王圣颜的举动已经算是触犯了重罪。

    但偏偏民间对这种国家领袖的画像或其他元素极感兴趣,市场容纳量很大,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紧接着相关的商家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可就在这类商铺越来越多且引起上层注意,甚至东厂提督刘如愚也准备采取措施还将准备镇压的这类不良之风的请示上报给朱由校。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朱由校直接否决了东厂提督刘若愚的提议,没有赞成东厂的人将这些商家治罪,而是命东厂的人采取默许的态度。

    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只要不是以诋毁或侮辱大明代皇帝的,都可以允许民间士子百姓参拜。

    人总是需要要信仰的,而在大明,许多人更多的是自己的祖先都会被神化甚至是帝王将相,既然如此自己大明的代帝王也因此而被百姓们当神明对待。

    因是神明而心生敬畏,因敬畏而得江山安稳,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朱由校大张旗鼓的祭祀孝陵并通过报刊的方式宣扬出去,真正的价值不仅仅是拉动了商业经济,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政治意义上。

    这就等于重新唤起和增强士民百姓对大明的归属感,且让他们再一次明确知道这太平盛世是谁赐予的,而他朱由校的正统性也是肯定且毋庸置疑的。

    从天启四年以来,朱由校以东厂和锦衣卫为爪牙,重用宦官,强化皇权,打压文官集团,使得很多百姓在掌握话语权的士绅引导下,当今的天子成了一不折不扣的昏君,只会给百姓带来灾难和厄运,甚至也开始质疑当今天子的正统性,并开始认为朱明即将到了消亡的地步,蠢蠢欲动的势力越来越多,暗蓄异心准备在他日天下大乱之时崛起称雄的豪杰也不再少数。

    而如今通过祭祀孝陵至少能让全天下知道,至少现在,整个华夏江山还是大明的。

    而朱由校作为大明皇帝,是这片是土地的合法统治者!

    不仅仅是通过此祭祀活动宣示自己的正统性,朱由校还特地在朱元璋三百年诞辰之日给予天下百姓物质上的好处。

    “传朕旨意,明年百姓田赋减免一半!废除徭役!以劝课农桑!”

    朱由校的旨意一被登载在报纸上且明文发出时,顿时全天下的百姓相继奔走相告。

    大明田赋并不高,如今减免一半也就更低,但这也不算什么,对于农民而言,真正具有大实惠的则是废除徭役。

    为官家免费打工即服几千年来一直是与赋税并重的,但却比后者更不堪忍受。

    服徭役付出免费的劳动不说,还得承担一路上的花销和耽误农时使得自己一年的收成减少,除此之外,没办法让双手在农忙之余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朱由校之所以接着大明太祖高皇帝诞辰三百周年之际永久废除徭役,不仅仅是以此乃对庶民施以恩惠以缓解阶级矛盾,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他们的双手更大的解放。

    在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很多时候农民和工人这两个身份是融合在一起的。

    而现在的大明经两百余年的发展,商品经济在同时代里已经算是超级发达,如今在朱由校这个现代人的蝴蝶效应下,甚至出现了托拉斯经济。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更加旺盛,财富的增加总是需要人去创造的。

    如果不解放这些可以随时转换为工人身份的农民的双手,那整个大明的商业发展将会受限。

    而废除徭役,虽然从此以后朝廷不能使用免费劳动力进行各类工程的修建,并可能因此因为雇佣民夫而造成更大的工程建设成本。

    但相比解放他们双手后创造出的财富,朱由校让户部的人做过统计,一旦免除徭役,就只整个京畿地区就会有数百万的百姓可以进城干活,并创造上千万银元的价值。

    而且,朱由校让工部尚书霍维华在天启七年开始就试探性的通过雇佣民夫的方式建设工程,让人惊讶的是,因为给民夫的工钱是根据他的单日劳动量来计算工钱高低的,因此,整个工程修建过程中,民夫们的建设热情相当高,毕竟做的越多钱就越多。

    这样一来,工程的修建时期反而大大缩短,成本还因此降低不少,且因为工钱不但跟数量还和质量挂钩,所以工程质量也提高不少。

    今年淮河流域的一次春汛没有酿成大灾就跟在霍维华去年刚雇佣数万民夫在沿岸修建了数公里长的一段河堤有关。

    “废除徭役是划时代的恩赐,唯有在大明,做大明的子民,才能独享此福,感恩吾皇!”

    大明日报主笔张岱在头版头条写下这样的评语。

    百姓们自然是拍手称快,他们就认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朱由校大笔一挥,免了徭役,片刻间就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了他的存在。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筹划今年是不是该进城里谋份工作。

    但大多数士绅官员们却在此刻保持了沉默,他们失去了盘剥的机会,也没办法再以服徭役的名义使用免费劳动力,甚至还失去了可以专门在农忙时间逼迫百姓服徭役而逼得其倾家荡产以夺其田产的机会。

    不过,也没官员提出反对朱由校的举措,朱由校征收商业税还可以被骂成是与民争利,但朱由校现在是免除百姓徭役,也就不能说什么。

    不然的话,全天下的百姓估计也不会原谅他。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些士绅们不知道的是,既然徭役免除了,田赋又降了,那商业税估计就得往上调了。

    这边田赋降低一个点不过少收几百万银元,但商业税这边若多征收一个点却能多几千万银元,不肯吃亏的朱由校自然是要在后者找回在前者的亏损了。

    (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三章 驸马献宝

    、祭祀孝陵时亲眼目睹数十名文官士子被杀于太祖陵前的场景让时隔三天后的楚王朱华奎仍是胆战心惊。

    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有一天或许也会被这样处死。

    或许是因为戕害太多的人后造成的他出现这种迫害症,总之,楚王朱华奎现在很迷茫,他需要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宁下来的方法。

    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各地进京的藩王们要在五日后上了个大朝后才能够离开金陵城,回到自己的封地。

    因而,楚王朱华奎现在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