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头,不是谁读书就能一定中举做官,也有因为读书蹉跎了岁月,耽误了一身的人,而恰好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织造局是除了考科举和进行科研以外第三条步入仕途的途径,所以才能吸引了不少对科场失意的读书人前来报名面试。

    皇家银行也开始招人,但他招的人的要求却更高,很多时候还要求必须能习得算术或者取得了童生以上身份的,这简直就算是很高的要求了,就好比在后世五百强招人必须是本科甚至要211以上才行一样。

    但在皇家银行的招人广告被刊载在大明日报上和各级官府衙门以及城门告示或其他显眼处后,应招而来的童生或秀才依旧是门庭若市。

    古人也不笨,直到进入银行这种金融系统是很好的工作,不但有钱来而且只要一进来就直接获得将仕郎兼户部观政的官身。

    但能成功面试通关者则是少之又少,甚至还出现一旦通过者还出现考乡试中举一般时有专门的报喜人去主人家报喜。

    江南各大城镇的市井百姓因此有了生存之根,整个江南就再次活跃起来,由于十天一休和十小时的工作制,再加上高额的工钱,使得很多文化产业也跟着发达起来。

    虽然最火爆的还是秦淮河畔的阁楼和画舫,每天有无数工人将辛苦了一天的工钱和自己的亿万子孙以及一天的疲倦劳累在这里留到了女人肚皮身上。

    但大明日报的销量也跟着翻了好几倍,说书人的生意也是大涨,名牌说书人柳敬亭的身价更是高涨了数十倍。

    而其他话本小说和戏曲也跟着大热,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很多写作者和戏剧演员开始去刻意迎合这些底层百姓的需求,其中虽然不乏黄0色0暴力的东西,但很多也着实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生活,很多作品开始学着去接地气,去展示普通百姓间的冷暖,而不再一味的去展示王侯将相。

    给朱由校歌功颂德的文化载体也越来越多,当然对当今大明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也开始进行着无情的揭露。

    朱由校没有去刻意阻止江南文化界的发展,除了忠君爱民、心系社稷、尊崇华夏等大的方向没有错,朱由校甚至可以不去在意哪个大胆的创作者还把自己拿出来插科打诨。

    而在江南的乡村,对于这一带的农民或者滞留在城镇的农民工而言,最值得他们开心的是,无疑是皇庄居然可以分给他们土地。

    在松江华亭,华亭县县令武德荣和皇庄派往华亭的南京内宫监少监赖德凯等正带着南京公共安全部队在董家大院进行董家田产现场承包交割。

    来自江南十府的无地百姓将在这里接受皇庄的承包责任制,承包朝廷从董家抄得的三十万亩田地。

    其中不乏当初还在游行中为董其昌伸冤过的百姓,但现在,他们同朝廷所说的以及大明日报所刊载的一样,一致认为董其昌是死有余辜!

    除了大明日报利用大量证据给董其昌定性外,更多的原因则是百姓们既然想要合法承包董家的三十多万亩肥田好地,就必须跟着朝廷中央走,认为董其昌是错的!

    “赵老四,华亭村下水村人,家中人口五人,劳动力三人,承包十亩水田和四亩旱地,对吧。”

    临时被抽来做协助工作的华亭县户科书办胡增辉对着一个看上去有些精干的小伙子念了几句后,就将手中的承包协议书递给了他。

    赵老四上过半年私塾,认得几个字,在大概看见上面写的自家要承包田地没错后才笑道:“没错的,胡老爷,我爸和我那兄弟还有我都有的是力气,再承包四五亩也不是问题,你看。”

    “朝廷给我们下派的指标时满足不少于三万人的土地承包,给你多承包点,我们还怎么交差,没看见我背后的都是些人吗,东厂的人!老子要是敢打半个马虎眼,脑袋马上就搬家了!”

    这胡增辉和赵老四是同一个村里的人便多说了几句,但尽管是老乡且是发小,他也不敢开半点后门飞速的盖上公章后就让赵老四离开。

    除了董家的三十万田亩被百姓分割承包,整个江南其他各大犯事官员和士绅家的共计数百万亩土地也相继被分割出去。

    吃进嘴里的肉很难再吐出来,无数儒林中人虽然哀叹从此以后没办法再蛊惑江南百姓闹事时,但也不得不承认朱由校此举算是彻底打击了土地兼并。

    农民一旦有了自己的地,就如同有了儿女般是倍加的珍惜。

    据东厂向朱由校汇报,在大量地主的土地承包给农民后,很多农民在天不亮开始就主动去了自己新分的土地松土播种。

    朱由校只让皇庄尽快将手里的土地分别承包给百姓,而并没有鼓励百姓去大力推广种植新作物如马铃薯和红薯。

    在朱由校看来,让百姓大力推广新作物,虽然可以解决饥饿危机,但朱由校不愿意在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前,去靠着这两样东西成为主食,因为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国民素质。

    谁都知道,马铃薯和红薯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淀粉,根本就没有淀粉,而作为中国传统主食无论是大米还是小麦都富含有数种必须氨基酸。

    朱由校不愿意以解决粮食危机为理由,让整个汉人因为长期使用营养缺乏的土豆和红薯而导致基因水准下降,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的智商。

    所以,朱由校干脆就没要求百姓种什么,给他们很大的自由。

    这样一来,有的开始自觉的克服在城里靠乞食度日的懒惰和陋习,变得勤恳起来。

    当然,土豆和红薯作为贫瘠之地最易种植和生长的充饥作物还是不知不觉间被农民用在了贫瘠地上,也算是弥补了在未收获大米和小麦期间经常带来的饥荒。

    而正因为此,江南的农民对朱由校这个皇帝陛下也更加崇拜,且在大明日报和皇庄的有意推动下,朱由校开始在民间的威望逐渐高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何人开始兴起,有人居然开始种植起了鸦片,这可谓是出乎朱由校的想象。

    但朱由校也立即做出了明确的旨意,要求对烟农做限制,且严令不得在国内售卖和吸食,一旦发现直接处斩,但允许贩卖到东洋倭国、南洋诸国甚至朱由校下旨,若能售卖到大不列颠,则还可以获得朝廷的奖励。

    (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

    百年后就是西边的那个岛国通过无耻的鸦片贸易让整个华夏民族陷入了百年的沉沦。

    甚至还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关键还恬不知耻的以此为荣,说是帮你打开国门,使你进入新的时代,你还得感谢他对你的羞辱。

    以至于后来许多国人也以被殖民被侵略为荣,这种思想是否偏激且无知先不论,不得不承认的是,鸦片给华夏带来的精神性灾难不亚于满清的文字狱。

    如今,在百年前,大明要让西边的岛国也尝尝被鸦片荼毒的快感,或许那个岛国也应该感谢大明,感谢大明这是在促进你改变和进步。

    虽然现在大明的远洋贸易已经退缩到了马六甲海峡以内,甚至连近海区域的控制权都在各大海盗手里,但谁又能确定数年后,当年那个组织郑和七下西洋的大明帝国没有再来海上扬威的时刻。

    而且朱由校现在也才知道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已经有人通过潜入海盗或外番船只远渡重洋,甚至到了美洲和欧洲。

    甚至就在去年年底,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还上报了关于一则来自西欧的消息。

    消息的内容却是德意志公教与新教内战的“三十年战争”,使得丹麦也卷入进来的事。

    当时,朱由校直接让许显纯将这则外国新闻刊载于大明日报上,还将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详细的写在了大明日报上,也算是开开国人的眼界,让大明的国民知道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也有许多新兴的事发生,甚至不少还是未来大明潜在的威胁。

    大多数国民并不明白大明日报这样长篇累牍的一个面积还不足一个大明承宣布政使司大的小国的事是为什么。

    但对于这场战争,很多国民还是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有士子直接在上面留言嘲讽这些蛮夷之国的君权何在,竟使得教会也有如此大的力量,这样下去,王朝如何统治天下,甚至连带对现今大明诸多不满的复社士子也不由得感叹还有比大明更糟糕的国度。

    这就是国家实力不同的情况下决定了国民在了解外部世界以后的不同感受。

    在百年后,人们了解西方后更多的是崇拜与敬仰,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文明和文字就是落后的根源,提倡要取缔汉字,直接以英文为母语,而在百年前的现在大明,人们却更多的是对这些西方国度的鄙夷和自信,他们发现原来与这些国度相比,大明是如此的好。

    虽然盲目的自信会让一个人或者民族失去进取的信心,但也会让更多的人为了现今的稳定和幸福去支持天子。

    第一期军官毕业生中对海战感兴趣或者善于掌握海洋知识的军官生们也赶到了南京城,其中最为耀眼的却是本来在原来史上就因在太湖组织民众抗清以至于后来投水殉国的陈子龙。

    陈子龙是这一期军官生中学最高的,早在天启六年就已经是松江府生员的他此时也才刚刚二十一岁,且成婚也不到一年。

    但就在他新婚燕尔之时,他却因为大明日报上的皇家军事学堂招生信息而毅然放弃了已经通过科试而取得的乡试资格,且不顾家族反对自己一人离家出走,来到京城报考了皇家军事学堂。

    到现在第一期第一阶段结束,已经整整六个月的时间,由于皇家军事学堂的严格保密措施,他的家人到现在也还不知道他的下落和音讯。

    覃博桐被正式任命为大明禁卫军海军提督,以他此次带来的禁卫军两个营和原有筛选后的操江水军为基础正式编练为大明第一支海军,且直接纳入禁卫军体系,全称则是大明皇家禁卫海军,通常则被简称为禁卫海军。

    禁卫海军暂编士兵为一万人,这个数字已经可与初创时的禁卫军的数量相比,但编练筛选时的要求并不亚于当初的禁卫军选拔。

    首先覃博桐带来的两个营本就是驻徐州禁卫军中最为骁勇也就是老战士比例最高的精锐营。

    其次,操江水军虽然训练方式和武备落后,但并没有像卫所军那样直接沦落为普通百姓,毕竟这里守卫的是南京,还不至于出现水军连舵也不会掌,游泳也不会的状况,且经过水上和水下考核以及陆地体能考核后,能留下来的即便现在就拉上战场也能与普通的海盗一战了。

    一万多的士兵被分为五个营,每营两千余人,其中单留一个营组编为海军陆战营。

    陆战营由覃博桐从徐州带来的老兵为主,原辎重营指挥佥事且是皇家军事学堂先期军官生毕业的两广人梁兆阳被任命为陆战营指挥使。

    其余四个营则由大明船政局修葺后的四支以一号福船为核心的舰船编队为基础组编。

    第一营则由陈子龙担任指挥使,且是四个营的主力营,装备最为先进,其一号福船装备了“大明蒸汽动力之父”茅元仪”最新研制的脚踏式机械人力螺旋桨,航行速度比原来的福船快得多,甚至其他船只如鹰船、网唆船、连环船等的类型也比另外四个营的编成复杂些,甚至还配备了热气机,可以监测水文和气候环境,做到料敌于先。

    但耗费也不少,整整第一营的装备加上最新火炮和各类火器和水雷,耗费上千万银元,也因此,现在大明只能装备一个营。

    其他三个营也至少在动力上和火力配备上比第一营差点,但所配备的舰队在当时已经算是较为先进的了,至少质量是保障的。

    对于水上训练,出自魏国公徐弘基门下的覃博桐曾经在操江水军做过数年的指挥使,后来因为想巴结文官体系并想升到总兵的他才去了京营,而如今继续回来操练水军倒也是驾轻就熟,再参照皇家军事学堂和禁卫军以前的训练方式在几天之内就整理出了一套海军水上训练方案。

    朱由校看了后很满意,也很欣慰,他虽然对于水上训练一抹黑,但也能看得出这个覃博桐是不是这块料。

    在操江水军的原有基础上拨款重建后的军营校场也已建设完毕,同京城里的禁卫军训练场一样,这里也被建设成了一个集生活、训练与学习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封闭场所。

    但现在的禁卫海军并没有立即展开基本的队列和体能训练,相反他们现在全都被安排在课堂大厅里学习,没错,就是学习。

    水上作战比陆地作战更考验智慧与知识,除了基本的军事素养外,至少还要有对各类气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