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直隶,南0京刑部都给事中钱融被禁卫军战士直接一脚踢了出来:“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尔等莽夫,竟敢踢我!真是有辱斯文!”

    钱融朝这边禁卫军战士大骂了已经,而禁卫军战士则没有丝毫怕他的意思,举起枪就抵在脑袋:“你再喊一句试试!”

    “莽夫!”

    “啊!”

    那钱融捂着自己的裤裆在地上滚了起来,惨叫连连。

    而这禁卫军战士则和另一个战士弄了个担架将他抬往大牢。

    同时,在布政使衙门,南直隶左布政使也出了被禁卫军战士请出了府,他抬头看了看天,叹了口气也没说什么。

    在士绅和官员相继被捕的同时,刘孔昭这边也开始着对不法之徒的抓捕,而且刘孔昭的抓捕则要更加暴力。

    十多个混混被追着进了一死胡同,刘孔昭的人走上前就对这些人一顿暴揍,直到打够了,才拖回大牢。

    不少混混或平素爱作威作福的甚至直接被打死,但此刻的朝廷并不过问。

    他们搞乱这座城市,就得承担这个城市混乱后的后果。

    (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四章 让阎应元来做巡抚

    一踏出门槛,朱由校就深唿吸了一口气,此时大明日报驻地处已经没有了半点喧嚣嘈杂的声音。

    即便是血流满地的街道也被南0京工部提前用石灰洒后着人清理干净,湿漉漉的青石板上除了饱含着江南城市独有的韵味看不到半点被掩盖在白色石灰粉渍间还残留的一点点红色。

    似乎这座城市一直是这样静谧而温和的,没有发生过惨无人道的屠杀和灭族。

    “人都抓得差不多了吗?”朱由校问了一句,就抬脚向前踏了一步,那日就是在这里,自己被丢过来的砖头砸了一下。

    还好丢来的不是手榴弹,朱由校暗自庆幸起来。

    吴进拱手道:“回陛下,都已经抓了,共计一百三十五名各地士绅和生员,另有一百七十二名童生,参与到此次游行的士子没有一人成功逃脱。”

    “除此之外,江南地区各级官员被抓四十三名,各级吏员一百零四名,悉已落网,同上述士子一样,现在都暂押在南0京刑部大牢,现在就等着陛下裁断!”

    听吴进说后,朱由校只是点了点头,并问向刘孔昭:“金陵城的治安现在如何?”

    “回禀陛下,在抓捕四百余名不法之徒和枪杀三百多人后,金陵城的治安已经基本恢复,现在各级店铺已经开始重新开张,陆陆续续的也有市井百姓开始重新走上街道,郊区的农民也开始进城卖菜了。”

    刘孔昭的回答让朱由校很满意,但朱由校还是不由得提醒道:“不能有丝毫松懈,金陵乃江南第一重地,金陵不稳则江南不稳,江南不稳则天下不稳,明白吗,另外,江南其他各府的治安也暂由你把控,所有敢还趁机闹事者一律严惩不贷!”

    朱由校说着又忽然想起,自己现在广下抓捕令后,只怕整个江南的行政系统就全部瘫痪,便转身对此时也来到身边的李明睿的吩咐道:

    “内阁拟道旨意,由你和王承恩同时负责,立即将简拔游行期间耐心劝导百姓或官声不错的官员,无论他是进士出身还是举人出身亦或是拔贡,甚至是由吏员提拔,按情况升其官位,不能让民政这块陷入瘫痪。”

    朱由校这么一说,李明睿只得遵旨而行,但还是不由得说道:“陛下,应天巡抚之位关系甚大,如今王文奎已经被羁押,此位不能无人。”

    朱由校默然了一会儿,坦白讲,让他任命官员的确有些为难,大明朝官员太多,谁适合做应天巡抚,他还真想不出来。

    朱由校不由得看向了魏忠贤:“你在江南这么久,可有合适的人选?”

    魏忠贤不由得讪笑道:“不瞒陛下,南直隶官员们对微臣恨之入骨,微臣也跟他们少有接触,除了头面上的几位尚书侍郎,还真不熟悉哪有这样的能臣干吏能做这应天巡抚之位。”

    “朕倒有个人选”,朱由校也是脑袋一时灵光乍现,便立即说了出来,然后问着吴进:“阎应元此人的下落查找的如何?”

    “回禀陛下,此人现在嘉0兴做户科书办,现在已经奉陛下谕旨到了这里”,吴进回了一句道。

    早在这之前,朱由校就让东厂的人大索天下,寻找名叫阎应元、顾炎武、王夫之、焦涟、张煌言、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甚至还要他去陕西榆林李家庄一带将七岁左右的穷困人家的男孩全部带进京秘密训练。

    这对东厂而言,是最为奇特的一种任务,因为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寻找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犯了十恶不赦之罪要对其进行抓捕,而是要知道他们的下落,并随时对其简拔。

    对于这些,吴进都不知道陛下为何这样做,为何会无缘无故重视这些此时还是默默无闻的人,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严格执行陛下的旨意。

    不过,通过东厂的调查结果,吴进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是品格正直且不迂腐有才干的人。

    “就让他来做这应天巡抚吧,人杰地灵的江南,也实在是找不出能用的干吏了”,朱由校这么一说,李明睿却也忙质疑起来:“陛下,让一个书办做一省巡抚,恐天下士子难服啊!”

    “哼,朕现在还要看他们脸色吃饭吗,此时朕已意决,不容再议,就让阎应元暂代应天巡抚之职,三个月之内,他若干不好,到时候再罢免他也不迟!”

    如今朱由校这么一说,李明睿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委婉劝说先由右布政使暂代巡抚,然后在十日之内调任阎应元做知县,然后半月之内做知府,一月内升任按察使,两月内再做巡抚。

    而以现在的情况看,朱由校三个月内是不会离开金陵城的,金陵城的民政,还可由他李明睿暂时总理。

    朱由校最终还是赞同了李明睿的意见,这也算是朱由校最欣赏李明睿的地方,能够很好的在遵循铨选制度的同时满足当今陛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一个内阁大学士最应该具备的能力。

    此次为了打击这些江南文人,扫清阻碍国家资本在江南发展的阻碍,朱由校坑了李明睿一把,让他被全江南的士民骂成了大奸臣。

    而朱由校自然是要投桃报李的,很快就下中旨褒奖李明睿在此次南巡途中竭力办事、尽忠职守的功绩,并加封其太子太师兼少傅衔,赐蟒服,享皇家织造局千分之一的干股,其大学士之位则直接改为中极殿大学士,实职礼部右侍郎同时,再加虚职吏部尚书。

    这样一来,李明睿不但没有因为给朱由校背锅而被罢职,反而一跃成为文官中能与首辅钱谦益比肩之人。

    此消息一经大明日报发布,顿时引起舆论哗然,江南文人士子和暗藏私心的官员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输了。

    当今陛下是不会因为你抬出一个董其昌就来个丢车保帅的,对于保皇党的官员,他是直接明目张胆的袒护。

    除了李阁老因背锅而继续高升、无名小吏阎应元被无缘无故安排火箭式上升流程以外,其他官员也相继被升官。

    升官后的文人们自然不会跟朱由校唱反调,毕竟他们官职的升迁就是因为陛下的大范围镇压而来,他们依旧不得不为朱由校效命,为朱由校歌功颂德。

    (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五章 让江南名士到西部去

    炎夏时节,昼长夜短,烈日烘烤下的金陵城街头,负责南0京公共安全的提督刘孔昭正拉着一车车的粮食或其他日用品来回于金陵城的各大店铺与民宅,且每到一家,就得询问其在此次游行中可遭受到了什么损失,有没有受伤或因此而死亡。

    按照皇帝陛下朱由校的指示,对于此次游行的士子官员实施严惩,家产籍没,亲友入狱,但对于普通庶民,若是在游行中被人抢劫或者殴打致伤致死,则优加抚恤;即便是被蒙蔽而参加游行甚至还冲撞朝廷官兵的也宽宥其罪,甚至其伤亡家庭也能得到慰问。

    毕竟在镇压游行队伍时已经表现的够血腥,若再雪上加霜,朱由校不确定朝廷是否还真的能占有江南的民心。

    朱由校一方面着大明日报刊载宽恕民众,责任在贪官污吏、居心叵测之徒意图挟持庶民搞乱天下的长篇社论,一方面命应天巡抚着人于四处张贴宽恕告示和抚恤方案,且直接点明抚恤银子是由他们口口声声提出要取缔的皇家织造局和皇家工业公司出,且直接从皇家银行提取现银。

    就是要让百姓认识到,被士大夫们解释成为刮民利器的皇家织造居和皇家工业公司不是什么洪水勐兽,而是真正造福于民的,对百姓有好处的。

    告示一出,舆论哗然,保皇党的人莫不痛哭流涕,感慨当今陛下之胸襟,而负责具体发放的刘孔昭等人将慰问钱粮送到各户百姓手中时,不少百姓也跟着声泪俱下。

    这搁在以往,他们这样对抗朝廷是要被灭门的,但现在皇帝陛下宽宥了他们,这说明皇上还是爱民的,大明并没有抛弃他们。

    “陛下既然可宽恕庶民之罪,是否应该宽宥儒士之罪;王思任、陈继儒等皆是江南名士、素来作风清雅,此次游行也不过是受他人蛊惑,所为之事也不过是董其昌而已,并无冒渎圣上之罪,还请圣上大度为怀!”

    但总有人不合时宜的说些不着边的话,在朝堂上,南0京户部右侍郎王正志则朝朱由校提出了这样的谏言。

    朱由校顿时就站了起来,大喝一声:“放肆!朕要怎么处置他们还轮不到你个户部右侍郎来多嘴!来人,将此人拉下去,砍了!”

    众臣皆是一惊,没想到陛下突然变得如此勃然大怒,直接就要斩杀了这户部右侍郎王正志,王正志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看着陛下,喃喃道:“陛下,微臣只是,只是觉得。”

    “只是觉得什么,到底朕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朕也没问你,如何处置王思任等江南名士与你何干,你一个户部官管什么闲事,不必再说了,拖下去!”

    朱由校招了招手,就是两锦衣卫的人将这南京户部左侍郎王正志拖了下期,而王正志自己也是大唿冤枉,向皇帝谏言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为何陛下却突然发如此大怒。

    李明睿不由得暗暗一笑,而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等也没站出来求情,作为熟稔朝堂规则的他们自然明白陛下之所以在此次游行活动中对士子和庶民区别对待,根本原因是当今陛下为了收紧君权打压文官势力,但与此同时又要施恩于民,让江南百姓不会因此次朝廷残酷镇压游行队伍而迁怒于大明,甚至掀起揭竿而起的大旗。

    有些文官就是还将思维固定在之前的习惯之中,以为只要不是辱骂君父,便可逼迫君父遵从自己的意志行事。

    但随着各级官绅的被打压和现在朝堂上王正志的被诛杀,使得官员们也开始认识到现在已经没办法同当今陛下对峙,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话办事。

    “陛下,王思任等向来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德行优良,就可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甚至在他们眼里,连带陛下您也没有比他们胸中有丘壑,其狂妄之处可见一斑;

    但以微臣看,若将他们一并杀之也甚是可惜,先不说他们在这江浙一带影响甚大,其门生故吏不说,且也曾做过一二件有利乡民之善事,只说他们俱是饱学之士,从蒙学起就耗费我大明钱财无数,方有了这一肚子学问,如果不让他们货卖于帝王家也甚是可惜;

    依臣看,不如让他们反馈于民,流放三千里,去蛮夷之地行教化事,当年新建侯王文成公能平定宁王乱,莫不与他贬谪龙阳有关,且也正因困在龙阳,使得当地生番开始变得明礼好学,心向君王!”

    同样是为王思任的江南名士求情,但李明睿的方式则要比王正志好得多,不单单是因为李明睿与朱由校亲近,也跟人家李阁老时时刻刻的出发点是站在皇帝陛下、站在大明这边有关。

    见朱由校点了点头,面露赞许之意,并不愚笨的大臣们也自然明白过来该如何与当今皇帝陛下相处,且知道当今皇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臣僚。

    “李卿说得在理,说到底这些人也没什么大恶,算不上什么奸臣贼子,如东林党一样企图把持朝政、居心不良,但这些人却同样是冥顽不化,迂腐至极,眼里只有他的文死谏武死战!

    殊不知,这样一来是弃君于何地!将他们全都杀掉也可惜,朕也不是那种非得要斩尽杀绝的人,朕的大明不是五谷不食的蛮夷之邦,而他们既然真的是心系大明、想解君父之忧,朕也成全他们,让他们到云贵川,到两广去!

    这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