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宪卿和陈必谦愕然的相互看一眼,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两锦衣卫拖出了殿外。

    这时候,孙承宗立即站了出来,忙道:”陛下息怒,这陈必谦和徐宪卿言语失当,要挟君上,实在有罪,但念在二人年轻份上,饶了二人死罪!不可再起红丸之祸呀!“

    孙承宗的意思是很明显,就是皇帝陛下你不能任性,目前东林党还有势力,这些人固然可恶,但不能这么直接打死,否则逼得狗急跳墙,难免会有东林党官员再来一次弑君阴谋。

    “好吧,孙先生说的是,饶其死罪,杖责二十即可,革去二人御史之职,永不叙用!”

    朱由校的话一出,隐藏在人群中的张雍不由得冷冷一笑:”别以为这样假慈悲,我东林党就能放过你这个昏君!“

    见朱由校消了气,孙承宗便又道:“陛下,祭天之事虽是虚礼,但礼不可废,我大明之所以不同于蛮夷者,皆因有礼有节之故……“

    孙承宗的劝慰让朱由校顺气不少,便点头:“朕答应祭天就是,下面谈其他事吧,辽东、河道、旱情等等国计民生的大事才是第一位的,明白吗?”

    “臣等明白!”

    张雍随着众臣一阵高呼后就又暗笑了笑,如今既然朱由校答应了祭天,那他的计划也就有了七。八成把握。

    ……

    当晚,张雍再一次与宁完我会面:

    “宁兄,朱由校已答应祭天,祭天仪式由礼部右侍郎王继谟主持,我家的生皮商队会在冬至日前到达通州地界,然后回与范家的粮队在通州互相换卖。

    到时候十八巴图鲁再跟着范家秘密潜入京城,潜入京城后记得找到一家叫”青山会馆“的地方,徐宪卿会在那里接待你们。

    徐宪卿会利用在京营的关系将这十八巴图鲁勇士再与我们买通的京营士兵调换,而那十八京营士兵是礼部右侍郎王继谟早已订好的士兵。”

    宁完我听后点了点:”如此甚好,一旦朱由校被刺杀成功,孜阶兄必居首功!“

    “承让承让,奴才张雍能为大汗献犬马之劳是奴才的福分”,张雍笑了笑,就道:“时候不早了,现在东厂的人到处密布,你们先出去吧,我随后再寻另一条路出去。”

第二十一章 八大晋商

    受小冰川气候的影响,百年罕见的干旱席卷了整个大明北方,从大名府到京城的一段路上随处可见从秦晋两地来的逃荒流民。

    好在如今是天启七年,虽有天灾但无**,注重乡谊的传统北方乡绅或许没有江南商人为主体的乡绅那么吝啬,整个北直隶境内随处可见有施粥的大户。

    而大名府更是由于有知府卢象升的治理,整个大名府境内自发施粥的大户就更多,这样的举措虽只能吊流民的一口命,但也因此将即将席卷大江南北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延迟了一两年。

    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忧心忡忡的看着自己的子民,若不是陛下召见,他宁愿一辈子留在大名府,让这里的百姓真正的无饥馑之忧。

    但朱由校给他的一道圣旨和署名为“保皇党相关材料”的一大卷文书以及一封朱由校的亲笔信,还是让他选择了挂冠进京。

    “大名府知府卢象升见过陛下!”

    卢象升还是第一次来见到朱由校,朱由校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明末历史最令自己敬重的大明官员,没有之一。

    “建斗请起,一路风尘仆仆,还没来得及歇息吧”,朱由校说着就令人赐座,赐姜汤。

    当值的王承恩见此便亲自从小黄门手里接过锦墩,放在卢象升背后,然后又亲自捧汤于卢象升。

    有些受宠若惊的卢象升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四品知府居然会受陛下如此待见,还让堂堂的司礼监掌印给自己捧汤。

    倒是王承恩依旧是满面春风,从自己陛下从三日前就念叨着问卢象升还有几日进京时起,王承恩就看得出来自己这位陛下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卢知府的情义必定不浅。

    所以他也不敢做大,也刻意在卢象升面前表现得谦恭,以博得陛下好感。

    卢象升也只得忙不迭地拱手谢恩,并道:”陛下,臣愿意成为保皇党一员,矢志不渝的效忠陛下!“

    “爱卿不愧是我大明第一忠臣,王承恩,立即传旨西暖阁,大名府知府卢象升补兵部左侍郎之缺,并挂京营提督之职”。

    朱由校现在都是直接下旨给西暖阁,再由西暖阁的轮值大学士孙承宗或魏广微拟旨然后由内阁发给司礼监,司礼监再批红。

    这样其实就是架空了内阁的权力,或者说内阁和司礼监都的权力都集中在了西暖阁,因为玉玺也放在了西暖阁,只有轮值的轮值的秉笔太监才有批红权。

    正因为这样,朱由校的独裁权力大幅度的增加,但在形式上还是没有变,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也无人肯反对。

    再加上现今朝中重臣都是保皇党的大臣,也没人敢有异议,即便是孙承宗也因为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在一间屋子里办事而认为这样更有效率,更省事。

    不过,当王承恩带着旨意到西暖阁后,轮值大学士孙承宗竟来到了朱由校这里,并道:”陛下,四品知府直接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是不是太着急了些,朝中东林言官只怕又有一番口舌了,而且,兵部堂官已是显贵还是外臣,再掌京营,祸患不小啊。“

    “唉,孙先生未免迂腐了些,值此国难之时,真人才,当不拘一格以用之!“

    孙承宗见此只得点头同意,心里却很是不解,这个卢象升不过是一小小外官,为何独得陛下青睐。

    倒是卢象升很是淡然,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能得到陛下火线提升,但刚才朱由校一句“真人才”已让他心潮澎湃。

    恰好这时,王承恩匆匆忙忙的拿着一信笺走了进来:“陛下,我东厂刚刚得到消息,范家商队已北上现到达临清地界,另外,张家商队也进了关,所运的正是鞑子的生皮,据悉,他们准备在京城发卖给范家店铺,然后与预先连好线的蓟辽副总兵奚吉杰接触,将我大明最新的一批铁甲兵器秘密运出关外,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张氏粮铺已在大肆收购京城粮食,目前京城粮价又涨了三成。”

    “这群可恶的奸。商!”

    孙承宗没顾忌自己是在皇帝身边,但素来嫉恶如仇的他在听到这群晋商又是走私物资给鞑子又是囤积居奇,企图发国难财后,就气得不行。

    不过,朱由校的心情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从不反对商人经商,他甚至希望大明的商品经济能进一步发展,但他也不愿意让这些自私自利的商人挖大明的根基。

    如果这些晋商没有忠于大明的觉悟,那朱由校就不介意用暴力去唤醒他们的觉悟。

    朱由校没再说话,而是提脚就往乾清宫右侧的西暖阁走去。

    西暖阁常驻人员是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一见陛下和自己恩师前来,便忙要作揖行礼。

    但朱由校和孙承宗都没有理他,随和跟来的王承恩也没有说话,卢象升倒是愿意告诉他,但他现在还没资格入值西暖阁。

    “李明睿,挂地图,告诉朕,现在曹文诏、黄得功,满桂、毛文龙、赵率教、姜瓖、周遇吉分任何职,另外,宣府、大同、太原、蓟州、辽东、固原、延绥七镇现任总兵官是谁,其履历和家中关系立即告诉我!”

    朱由校一进来就开始发问。

    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帝陛下无厘头询问各种问题的李明睿也想也没想就立即一边展开地图一边回道:

    “曹文诏,现任辽东游击,镇守在锦州,黄得功在蓟州做参将,满桂任山海关副总兵,毛文龙,刚被陛下封为东江总兵官,赵率教则在宁州做参将……”

    李明睿的记忆力素来惊人,再加上现在任职中枢,朝中各级文臣武将早已是烂熟于心,见朱由校点头后便又将现任九边各镇总兵官都简单介绍了一遍。

    众人不解朱由校突然为什么会关心这个,直到片刻之后,朱由校才起身问王承恩和孙承恩:”你们说,八大晋商在朝中到底有多大的势力?“

    王承恩倒是能想朱由校之未想,忙拿出一册子来:“陛下,这是我东厂花费半月时间摸清的八大晋商在朝中的势力关系网,里面涉及到一位前任首辅,三位前任或现任部堂大员和六位四品以上京官以及各省督抚不下十名,布政使以下更是不计其数。”

    朱由校不由得笑了起来:“都说东林党势大,如今与这晋商一比,倒也逊色不少。”

    说着,朱由校就拉下脸来,神色严肃地道:“八大晋商这块毒瘤,朕一定要将他挖掉!”

第二十二章 撤换边镇总兵官

    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突然连下数道旨意。

    除任命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蓟州巡抚且提督京营外,另有刚刚起复为sx巡抚的孙传庭被调为大同巡抚。

    游击曹文诏为大。同总兵,参将黄得功为蓟州总兵,周遇吉为太原总兵,赵率教为延绥总兵,姜瓖为固原总兵,满桂为辽东总兵官加左都督,毛文龙加右都督。

    朝中文武不知道朱由校为何如此大规模的调动九大边镇中的七大边镇总兵官,甚至启用大多数是刚刚声名鹊起或者资历还不深的少壮派将领为总兵官。

    素来只知道吵嘴皮子的东林党和完全搞不清状况的晋商体系官员也搞不清状况了,连带后金皇太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满脸不解。

    甚至皇太极还以为朱由校任火线提拔这些少壮将官是想对后金发起主动攻击,毕竟这些少壮武将对军功的渴望更大。

    其实,只有朱由校自己才知道,他这样做只是想对八大晋商的老巢形成包围而已。

    通过东厂提供的情报,朱由校已经知道这八大晋商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九大边镇,如果自己再不采取行动,到时候有可能不但动不了八大晋商反而造成内乱。

    索性趁现在八大晋商还未发觉自己的意图,而自己这个皇帝还有些权力,就立即让自己信赖的军队去控制九边军权,并进而对八大晋商形成包围。

    这些八大晋商支持的九镇边将们虽有怨言,但也不敢不从,他们不是晚唐时期的节度使,在天启年间还不能做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更何况,许多还只是以为走私贸易不算什么大事的晋商也没想到朝廷要对他们动手,他们依旧在很安心的卖着国,而无丝毫的愧疚与警惕之心。

    悲剧源于贪婪与无知。

    八大晋商很快就会尝到这一苦果。

    ……

    礼部右侍郎王继谟这几天很忙碌,眼看就要到冬至日了,作为负责此项仪式的礼部堂官,他不得不没白天黑夜的干。

    在外人看来,他这么拼是因为作为礼部右侍郎若做成了这一件大事,他肯定能进入内阁。

    但到现在也没人知道,这王继谟同张雍一样是东林党里的激进分子,他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他们所认为的昏君,朱由校!

    见跟着自己的东厂番子走后,已被贬值的徐必谦从一青。楼女子的身体上爬了起来,并连夜来到了王继谟府上:”恩师,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十八个鞑子我已通过御马监的高公公安插进了内营,只待明日面圣,拿到旨意后就立即调他们所在的一卫护送朱由校,出承天门后,可随时行动!“

    王继谟说后就道:“此次若能除掉此昏君,即使是五马分尸也足矣。”

    徐必谦也跟着点头,两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等到次日一早,王继谟就换上朝服进宫,一路上看见不少东宫番子扮成贩夫走卒,他心里也有些忐忑,但一想到自己即将做的大事,也能压制住自己的情绪。

    一进了宫,他才长呼了一口气,待小黄门出来喊他时,他才揩了揩额头上的冷汗进了乾清宫。

    看了看朱由校一眼,礼部右侍郎王继谟竟有些不明所以的害怕起来,忙不迭地要下跪给朱由校磕头。

    朱由校对王继谟这突如其来的夸张举动感到有些惊讶,没待王继谟多磕几个头就忙将他扶了起来:“快快请起,这又不是万圣节,王爱卿何必行如此大礼。”

    王继谟尴尬的笑了笑,就解释说自己身为礼部堂官应为天下臣民表率,以赤胆忠心侍奉君上,更何况当今圣上乃堪比尧舜之明君,身为臣子更应该感恩戴德。

    王继谟这一通马屁拍的朱由校是半点没脾气,当然,吝啬的朱由校也没赏他半点银子。

    倒是王继谟因为磕了头,拍了马屁,人也就淡定了不少,忙禀报说为了明天祭天的仪式,需要从京营调动人马。

    朱由校倒也没意见,并准备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