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较之下,广东这边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郑成功的水师纵横东南沿海不假,但是广东这边的力度一如浙江那般,远远无法与福建相比。广州在明时号称天子之南库,海船往来不绝,贸易极其繁盛,若非几年前的那场大屠杀,陈文看到的广州绝非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还有澳门的葡萄牙人和沿海的各路明军、义军和海盗,粤海形势之复杂远在郑氏集团一家独大的闽海之上。

    “尚贼在广东一省圈占土地建立王庄,控制江河湖泊以至沿海渔业,组织总店以操纵全省市贸。至于霸占民房、诬良为盗、勒索巨款、加征税收等不胜枚举。根据金先生提供的账册显示,尚贼每年收入皆在一百余万两白银以上。”

    一如耿继茂在福建作威作福,我大清在北方跑马圈地,杭州满城的营债臭名昭著,尚可喜在广东也是如此。劫掠是满清的本性,从在辽东开始就是这样,入关之后亦是如此,甚至到了清末还要操纵股市、汇市以劫民济“公”。

    当然,一旦想到溥仪的那句“'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的名言,陈文也就彻底无言语对了顺治、康熙的后代子孙既然连他们口口声声的所谓“关外祖宗龙兴之地”都能如此,那么在关内怎么祸祸也都没什么不正常的了。

    “一百多万两?”

    “回禀大王,每年皆有不同,永历八年之后便有所下降,不过百来万却还是有的。”

    一年就是这个数字,耿继茂从永历四年攻陷广州,到永历六年被迫提前移镇福建,在福建更是呆了足足四年之久也才百万两白银的家私。相较之下,尚可喜在广东可谓是身在天堂一般。更可怕的是,这个数字还只是平南王府仅限于本地的收入,另外还有满清每年输送的钱粮,到永历八年陈文大败洪承畴之前始终都有。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昨天到平南王府视察对王府财产的清算工作,陈文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珠宝玉器、金银字画以及那些根本没有价值标准的奢侈品,不由得念出了这句诗词。

    “怪不得一省之地不堪二藩呢,尚耿二贼还不如大明的那些藩王呢。藩王们有人看着,多少还是要收敛些,山西、河南、湖广、山西等地哪一省不是一堆藩王就藩,尤其是湖广和河南,高达九个亲王就藩当地,也没见玩得有尚耿二藩那么凶的。”

    这话,在场的文武官员谁也不敢去接。陈文对明廷的藩王如此不说,现在他自己也是亲王的身份,尤其是此间陈文刚刚抗旨的情况下,就更没人敢在这个时候乱说话了。

    别人不敢说,不代表金光不敢。他是有功降人,家族里在江浙明军是有关系的,更重要的在于他并非是明廷提拔起来的文臣,如今转投到陈文幕中,自也是与旁人大有不同的。

    “如今华夏将亡于鞑虏,若非大王力挽狂澜,学生这辈子也没有机会再换上这汉家衣冠了。”

    表明了站在陈文立场的态度,金光继而说道:“学生早年曾游历各地,见过各处太多的不公。官府盘剥、士绅欺压、王府更是横行无忌,朝中的阁臣、宦官乃至锦衣卫大肆插手厚利行当,欺行霸市,出了闯贼、献逆也是应有之义。”

    王朝末年,并非没有人看到这些,甚至王朝中期便有有识之士看到隐忧的存在而力图通过改良的方式来排除隐忧,但结果往往不是触及到了既得利益集团而事败,以致身死族灭,就是改良造成了更大更多的问题反而加速了王朝的毁灭,即便是在当时真的成功了,也常常会发生人亡政息的事情。

    自古变法者,失败者不胜枚举,出现了成效却人亡政息的也不少,王安石、张居正就是例子,而那些加速王朝毁灭的,别的不提,李自成是怎么跳出来的就是个很简单的例子。算来算去,大抵也就秦国变法是真的成功了,并且造就了那个可怕的暴秦,但是商鞅却也没有落到一个好下场,所以任何改良都是高度危险性的。

    “学生在广东听闻大王在江浙整顿王府、卫所和各级官府,称得上卓有成效。军功授田、司法与行政分离,王府和卫所产业重新整合,江浙王师之强大绝非只是在攻城、野战之上。”

    金光的赞许,在场众人多是面有得色,江浙明军与旧式明军已经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江浙地区的行政组织也与其他地区不同,但是在新政之下,却焕发出了更为生机勃勃的力量,这也正是江浙明军强大的基础所在。

    但是,其中的一些人,包括陈文在内却都陷入到了深思之中。改良触及既得利益集团,陈文这些年得罪的王府、卫所和士绅简直无以计数。相应的,卫队不断的扩编和监察司的成立就是最明白无误的表现。

    现在是战争期间,一切以服务战争为目的,很多事情还能说得通,哪怕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名的抗旨不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一旦天下太平了,到时候触及到了那么多方面的利益,政治斗争只会更加残酷起来。

    “金先生所见非虚,新政的效果甚佳,军队的战斗**也很是高涨,大军挥师北伐,光复汉家旧地也已经不再是奢望。本王在此只说一句,诸君好做,勿忧不富贵。”

    陈文所言模棱两可,各人自有他们各自的理解。有些事情,陈文还没有彻底想明白,更别提准备什么了。只是抗旨之后,内部免不了为此忧心之人,与其等着他们自行发酵以致耽误到工作的进展,陈文还是选择了暂且将其先行压下去。

    大军向着各个方向出击,侯国远没用多长时间就收复了北部的连山三县,从而实现了广州北部、韶州到南赣与湖广南部的对峙;张自盛南下广州、肇庆南部及高廉雷琼四府,进展神速,只是路途过于遥远,一时间还没能尽收其功;马信那边,大军一路向西,肇庆府、罗定州不在话下,梧州更是指日可待。

    广东一省即将全面收复,对于新占领区,陈文的政策还是老一套。善后大借款解决王府、官府、绿营盘剥士绅百姓问题;广东和福建没有王府就藩,只有韶州以前有个淮王在那里就藩几年,很快就被迁到江西去了;而卫所方面,闽粤两省沿海,多是沿海备倭卫所,整顿上早有一定之规,自不待提。

    行政和司法方面好说,江浙明军是有着较为成熟的文官集团依附,乃至是共生的,都是有着一定之规,只要把组织建立起来就可以展开施政。

    唯独是税赋收入方面,陈文不是尚可喜,尚可喜那每年一百多万两的银子他肯定要吐出去不少,重新恢复到江浙那般的状态的。不过平南王府和尚之孝别院的财货却着实让陈文发了一笔洋财,掏出其中一部分用以恢复广东民生的事业上面,其他的就可以收入库房,以便于应对江浙地面上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还是要在广东的,并非是恢复民生,而是用以安抚、收买两广的那些永历朝廷的文武官员。

    这是广东收复之后最大的问题,因此此间也曾长期为永历朝廷所有,并非是彻底沦入满清之手。这些文武官员,陈文不可能像对待那些清廷官员一样,总要顾及一下朝廷与越王府这双方的颜面。

    督师郭之奇、两广总督连城璧、四府巡抚张孝起等高级文官,陈文当着宣诏使者的面斥其为无能之臣。弹劾是免不了的,尚可喜此前将他们软禁了起来,陈文一样没打算让他们换地方,免得他们在接下来整合两广明军的工作中添乱。

    乱世之中,文官好欺,武将手里有兵,却是草头王。说来,打仗是陈文如今最不发愁的事情,但是两广明军多是依靠山川守御,在此间耽搁太久并不符合江浙明军的利益所在。尤其是耽误到后续的计划,更是得不偿失的。

    为此,陈文决定先行试探陈奇策和李常荣这二人,他们是广州攻城战的参战友军,协助攻克东莞、增城二县,在陈文进攻广州期间也控制了珠江水道,再加上此前他还把二人拉去向宣诏使者示威,从这二人开始可谓是不二的选择。

    “凌海将军与李帅俱是水师良将,本王有意重建广东水师,命名为海军旗下直属的南海舰队,不知二位可愿屈尊?”

第二十九章 广州

    广州码头,陈奇策和李常荣的水师舰船尽在于此。码头上的水师军营里,江浙明军的伙房里抬出的一锅锅饭菜送到大营里专门照着江浙明军军营的食堂。水师的将士们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排队,领取饭菜。

    与江浙明军那般,每顿饭都有一个肉菜,自然也特别的受到水师欢迎。由于此前就出过肉菜消耗过快而导致队列停滞的事情,有经验的伙夫们专门多做了些肉菜,但却依旧是供不应求。

    肉食的供应于底层士卒本就可怜,永历朝清军席卷广东,那时的广东明军除了被杀或是投降的,尽皆撤到了广西或是广东沿海的岛屿、内陆的山区这样的穷乡僻壤。后来李成栋反正,但广东一省也是竭力供应李成栋的本部兵马,他们这些资格更老的明军依旧在吃糠咽菜,等到尚耿二藩杀入广州,广东义军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这些年下来,军官还要稍好一些,但是士卒们却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平日里能有口饭食就不错了,最多出海捞些鱼,也是先要紧着军官供应。哪像是现在这般,底层军官、士卒都是一样的饭菜,但是每顿饭都能有个肉菜,不管是猪牛羊,还是其他的什么,肉食的诱惑使得他们对江浙明军的待遇羡慕不已。

    “等越王殿下给咱们分块就食,咱们迟早也能过上这等日子。”

    “得了吧,到时候有肉吃也是军官们,咱们这帮小卒子不还是吃糠咽菜。”

    老兵比之新兵,对于这等实在见过得多了。江浙明军的营寨他们也不是没有去过,根本看不见军官欺压士卒的现象,总能看见各处巡视的军法官、监军官,据说军法里也有这般的规定,军官欺压士卒是要当众受罚的,上一级的军官还要受到连带处分,根本不是说着玩的。

    “老哥,你说越王殿下这么养着咱们,是不是大帅有意日后跟着越王殿下了。”

    从参战伊始,陈奇策和李常荣的部队就拿上了江浙明军的粮饷,这对于平日里也就有口饭吃,军中所获银钱往往都是要用来制造武器的义军而言,吃粮拿饷往往都是一种奢望。江浙明军吃得好,饷钱稳定,有军功还能分地,这对于普通士卒而言可谓是天大的好事。以至于这话一出,周围的几个士卒五不把耳朵竖了起来。

    扫视了一周,那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才缓缓说道:“国朝祖制乃是以文驭武、大小相制,按道理咱们大帅是不太可能过去的,就算是咱们大帅愿意,上面的郭督师、连总督他们也不可能同意。”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片黯然,岂料那个老兵喝了口汤,继而压低了声音说道:“不过我听说,越王殿下已经弹劾郭督师他们无能,导致广东大乱,请天子治罪。那些文官暂时只怕是没有那个闲心管这些事情了。”

    “哦。”

    众人重燃希望的恍然大悟之中,那个新兵却率先明白了老兵的言下之意。

    “那也就是说,还是要看咱们大帅的喽。”

    “正是如此。”

    吃饱了饭,闲着无事总有些憧憬和遐思,但却也是发生在军营中不少角落里的片段和插曲。接受陈文节制,那就要进行改编,对于将军队视为私产的武将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陈兄还在埋怨在下答应得那么爽快?”

    留下吃过饭又聊了片刻,陈奇策和李常荣才离开了了陈文的行辕。对于陈文所说的什么海军旗下的南海舰队,他们怎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陈文是在要求他们接受改编,成为江浙明军的部分,与陆军并列的海军下属的南海舰队,其实一是在于明廷的旧式水师作为区分,二则是在表明了确保他们的地位。

    在中国,陆军才是决胜的关键,水师一向不是很受重视。哪怕是现在,陈奇策水师乃是广东水师之首,江门大捷更是打出了新会之战的开门红,却一样不过是个凌海将军,滥爵如斯的时代连个伯爵都没混到,由此可见水师在朝廷心里面的地位。

    陈文的言谈之中,提及如今沿海已经不只有倭寇,泰西列国的舰船也都有与明军发生冲突的,西班牙人占据吕宋、荷兰人占据大员、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威胁已经到了中国的大门口,迟早中国就将要同时面对北虏和泰西列国的南北夹攻,提高海军地位也是应有之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