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4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年,尚未有受封的秦藩要求贵州、四川、湖广等地的勋镇与其会盟,接受其节制。大军进入贵州,匡国公和忠国公摄于秦藩势大,遣使与其会盟,结果却遭到出兵攻伐。大战过后,忠国公自杀、匡国公避难水西安氏,秦藩全取贵州。”

    匡国公皮熊和忠国公王祥都是贵州的军阀,军纪不严,战斗力也很差,所以后世普遍认为孙可望兼并其军是有积极的方面的。

    对于抗清,确实是如此,毕竟接下来西南明军两蹶名王,收复了大片的失地。但是对于同为军阀的陈文而言,却是极其危险的信号,就像他始终拒张名振而远之是一个道理。

    “类似的事情还有,永四年到五年之间,秦藩遣抚南王入川,四川众将当年多与张逆有隙,多不肯与其会盟。抚南王受命,大军攻伐各处,四川王师或败或降,更有不少降了鞑子的。夔东众将能够保全,完全是据险自守,抚南王一时难以攻取才能得以幸存下来。”

    大西军出滇抗清,第一步不是与清军交战,而是利用会盟来兼并临近各省的明军,继续壮大势力,如此才有了后来云贵各省明军同出大西军的局面。陈文的言下之意很清楚,孙可望所谓会盟,就是要兼并江浙明军,而更大的勐料还在后面。

    “永六年,西宁王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时人皆以为大明中兴有望。顾先生可知道西宁王后来为何不再继续于湖广奋战,反倒是南下广西吗?那是因为秦藩出于嫉妒,派人邀请西宁王前去共商大计,实为诱其前往,以便于加害。结果没想到事情败露,西宁王被迫率领本部兵马南下,为的就是不与其相争,免得便宜了鞑子。”

    “甚至就连衡阳大捷,也是孙可望密令冯双礼不予出兵,想要借尼堪之手除掉西宁王,才没有得以尽取全功。而逃走的清军大部,第二年就在周家铺打败秦藩大军,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只可惜西南王师菁华去其大半,想要缓过劲儿来,却是千难万难的。”

    “即便如此,秦藩除西宁王之心依旧不死。永七年,西宁王兵败肇庆,退回柳州。秦藩遣冯双礼帅大军攻伐,结果被西宁王打败,这两年才算消停下来。”

    李定国两蹶名王,顾炎武当年听说了也是无比振奋,甚至还赋诗纪念。谁知道接下来李定国却南下广西,孙可望接手湖广战场后便是一场惨败。一直以来他还以为是二人的战略失误了,没想到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龌龊。

    “说句明白话,孙可望想要本王去长沙,是为了在那杀了我,进而并吞江浙,他以为隔了几千里地我就不知道他做下的那些腌事了,却也太小视我陈文了。”

    接下来,陈文又给顾炎武普及了一下十八先生之狱等事,将西南明军中扶明派与自立派之间的内斗以及孙可望篡位的野心粗略的讲了一讲,直听得顾炎武连声叹息。

    暂且安抚住了顾炎武,陈文便将孙可望的使者唤来,明确的告诉他,让他回去回复孙可望,江浙明军收复大片失地,还在休整当中,没有时间跟他会盟。另外,江西分地,大批军属在地方上休养生息,秦藩大军若是进攻南京,烦请绕道,以免军士骚扰地方,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送走了信使,陈文与顾炎武又聊了聊,尤其是顾炎武也在为他所着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收集各地的资料,所以二人每次见面都会聊一聊江浙的一些固有情况和变化以及如今的改革成果。

    顾炎武博学多闻,尤其是对于那些陈文所不了解的细节都很是清楚,二人的交流也是互相砥砺和补充。到了晚上,陈文邀请顾炎武赴家宴。岂料二人刚进了内宅,院门还没关上,一个军情司的军官就满头大汗的追了过来。

    看过了盖着绝密和加急的文件,陈文愣了足有片刻,深吸了一口气才算是恢复过来。而这封让陈文震惊不已,让顾炎武看向陈文的表情时疑惑万分的军情中只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十天前,延平藩数万大军尽出中左所。其目标既不是惠州的尚可喜,也不是福建北部的刘清泰,而是南京。

    南京!(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启程

    “辅仁吾兄见信如唔……”

    经过了郑泰截胡舟山、福建清军被迫归还以及陈文将尚未发迹的施琅送给郑成功处置这一系列事件之后,郑成功的书信口吻早已恢复到此前那般的亲切。只是事到如今,这份亲切却让陈文看得份外的碍眼,因为郑成功直到大军启程才派人送来书信,此前却始终在瞒着他。

    “愚弟受李经略之邀,起大军北上……”

    郑成功所说的李经略就是孙可望代替永天子任命的直浙经略李之椿,那位钱谦益口中的如皋李徂徕。

    当初孙可望任命其为直浙经略,陈文就断言孙可望不是选错了人,就是恰巧选对了,这话听上去是句废话,其实则不然。当时与钱谦益同谋楸枰三局的那批人里面,李之椿有名望,也结交抗清义军,但并非是唯一的选择,于南京、镇江一带颇有势力的贺王盛就是另一个极好的选择。

    李、贺二人皆是东林,但贺王盛的父亲贺世寿曾经做过天津巡抚,按道理来说,贺世寿当过陈文老家的地方官,而且名声不错,其子出任经略的话与陈文之间也应该更容易相处一些。可是孙可望却反其道而行之,那么醉翁之意也就一目了然了。

    李之椿接受任命,然而却绝足不来见陈文这个东南最大的实力派军头,显然是对他打压士绅的行为不满,甚至很可能就连郑成功出兵前对其绝口不提也是这位老先生教的。

    之前顾炎武曾提及过,那些反对陈文的士绅提过李之椿已经勾连了大军。最开始陈文以为是张煌言,因为他最近,同样是士大夫出身,比起陈文他们这些武夫更容易与地方士绅协手,结果却是郑成功,陈文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这里面有没有钱谦益的关系。

    “……大军进入南京,当与辅仁吾兄会猎建虏于江南!”

    郑成功邀请陈文出兵,携手收复江南,但是陈文却在怀疑,郑成功会不会怀揣着给隆武帝续嗣之类的想法。没办法,陈文以前看过的书里,郑成功一向被描绘为隆武的死忠,甚至就连他在读史之余也有类似的感觉。

    无他,罪臣国姓,这四个字所蕴含着的巨大负罪感,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真受不了,湖广云贵的孙可望想取明而代之,现在郑成功大概也抱着收复南京之后给隆武续嗣的打算,李定国则是永的死忠,还有尚可喜、耿继茂那帮墙头草。你们这些城里人真特么会玩,最牛b的是老子还得给你们擦屁股,这特么也是人过得日子?”

    在书房里,陈文破口大骂了起来。直到火气稍熄,周岳颖轻轻的推开了房门,走了进来,不用陈文说话就默默的走到了他的背后,轻轻的按压在头顶。

    “夫君,气大伤肝,对身体没好处的。”

    按压一如既往的使陈文得到舒缓,叹了口气,他才做出回答:“以前,在鞑子的包围之中,不断的依靠内线作战来打破围剿,进而蚕食失地。现在,长江以南的鞑子已经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这些友军就一个个的跳出来捣乱……”

    陈文一句一句的说着,周岳颖就站在他的背后,静静的听着陈文将如今的形势以及这些人的心思一一道来,直到陈文停了下来,她才柔声细语的问道:“夫君以为,秦藩大军与咱们江浙王师,哪一边的战斗力更强?”

    没见过仗,按理说是不好评价,但是陈文了解西南明军的战法,传统的武将带着家丁亲兵裹挟着营兵作战,就是大西军那些百战精锐在云南吃饱喝足还有产业,战斗力自然要强上其他明军许多。再加上战象、罗罗这些大西南特色兵种,战斗力强悍是有道理的。

    但是,陈文现在的江浙明军,已经上了近代化的轨道,近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战斗力呈几何倍增长。这只是大伙都是明军,没必要窝里斗,否则的话,他是有信心一战让孙可望回到解放前的。

    “要是李定国,我还要戒惧三分。就凭孙可望,我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

    李定国两蹶名王,早已是名将中的名将,一向被视为南明定海神针般的人物。至于孙可望,岔路口之战,已经稳赢的局都能让他打输了,这里面的差距已经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了。

    这话听在周岳颖的耳中,却分明是江浙明军的战斗力要高于西南明军。很简单,孙、李二人用的是同样的兵种配置,差就差在能力上。陈文能够诛杀洪承畴,风评中早已不逊于李定国,这话里的前半句自然而然的就被周岳颖理解为谦虚,尤其是在对孙可望鄙夷的同时出现,就更加加深了她对此的感觉。

    “那么夫君以为,延平藩的大军,与咱们江浙王师相比,哪一边的更加能战呢?”

    “延平藩?”

    孙可望这个坑爹货,陈文早有心思对付他,更何况现在二人之间嫌隙已现,迟早会有一战。可是郑成功,陈文却从未有想过。

    民族英雄,后世的舆论虽然更偏重于收复台湾,但事实上郑成功真正作为民族英雄的原因是抗清,是他终其一生与满清不断的血战,面对高官厚禄,甚至是亲情,亦不改初衷。可以说,郑成功是南明时期击杀满洲真夷最多的明军武将,镇江、厦门两捷名声不显,但实际击杀满洲八旗的数量远高于桂林、衡阳两战,李定国也是要凭借着磨盘山的惨胜才能与郑成功相比。

    陈文奋战至今,主要的对手还是来自浙江、江西、福建和甘陕的绿营兵。对八旗军的主要杀伤也是汉军八旗承担的,只是数量过于巨大,甚至达到了满清已经无法承受的地步。而满洲八旗,至今也唯有四明湖大捷而已。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要与朱成功对决沙场。”

    陈文不是害怕,也从未有人认为他会害怕,因为他用事实证明过,一个能够在内忧外患的夹缝里成长起来的英雄,绝不会畏惧,更别说是远比他要弱小的对手。但是,向一个民族英雄挑起内战,这些年已经杀了很多人,更是频繁使用凌迟这样的酷刑的他,心理上却完全不能接受。

    “如果真的有一天,夫君要与延平藩兵戎相见呢?”

    “我会尽可能避免这一天,因为我们应该是朋友,一个三百多年的朋友,绝不应该是敌人。”沉思了片刻,陈文才坚定的回答道:“如果真的有一天一定要如此,我对我苦心训练出来的大军有着绝对的信心!”

    三百多年的说辞并有干扰到周岳颖的思路,收了手上的工作,坐到了陈文旁边的那个凳子上,四目相对。

    “恕妾身直言,夫君应该多为咱们陈家考虑一些。”

    “你说什么!”

    惊雷入耳,陈文登时就站了起来,不可置信的看着周岳颖,可是到了下一刻,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周岳颖的表现太正常不过了,她是陈文的正妻,自然要为陈家的利益说话。什么孙可望,什么李定国,什么郑成功,跟她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更不会有什么对于民族英雄的崇拜和悲剧英雄的叹息,有的只是更加单纯的利益!

    “妾身失言,还请夫君恕罪。”

    嘴上说恕罪,但女子显然是并没有对她的言论感到什么不对的,此间不过是在维护陈文的夫纲,仅此而已。

    重新坐下,陈文叹了口气,随即说道:“你没说错,我是想的太多了,但这是我的本心,我不想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妾身也不愿夫君去做那些违心的事情。”

    说着,周岳颖身子前探,轻轻的拉住了陈文的手。“从一开始妾身就知道,妾身的夫君是一个英雄。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追随咱们陈家的那些将士们,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大军出征,他们也在如妾身一般翘首以盼。如果能够少损伤些士卒,最好还是少损伤一些。”

    周岳颖的意思很明白,提早向杭州发起进攻,把清军吸引过来,确实可以杀伤更多的清军。但是现在的局面,郑成功摆明了是要收复南京。内战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替他人做嫁衣裳也是不智的。毕竟,这些人追随陈文,是一种信任。陈文不想对不起郑成功,但也绝不能辜负他们那么多年的忠诚!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

    ………………

    李之椿引郑成功大军北上南京,表面上是为了收复南京,其实则是江南士人面对陈文席卷东南之势已成的局面下,通过引其他明军来进行的自救行动。

    明末的儒家士人阶级,眼里只有自家的利益。现在满清在江南的统治形将破灭,陈文对士绅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