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晃而逝,过去数天刘辩也没有见过杨敏,而杨敏暂时做起来乖乖女,整日在家学习汉家的舞蹈,争取早一天能让刘辩大开眼界?当然以杨敏的智力,也早就旁敲侧击,在杨延嗣那里弄清楚刘辩的真实身份。

    时间慢慢抵达建安二年197年秋季,这一年,在政治体制上,刘辩制造出商农二部。如今二部经过科举后人才的汇入,以及朝廷对专业人才的征辟,如今二部已经组建完毕。

    农部从地方上农具的管理,地方百姓种植的规划,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再到各地田地的统计,农学院由贾思勰带领着一大群一样有志之士试验新式农田,培育耕牛,上至朝堂上的总体规划,都已经落实下去。

    而商部,糜竺统筹全局,各地大量建造酒坊,官窑,各种新式商品的问世。地方上对商人的管理,有对商队的保护,监管,这些人南来北往,携带各种商品,不断丰富大汉百姓的生活。

    农业上刘辩兑换的各种种子,如玉米,土豆,番薯,大豆都相继获得了丰收。这一年是蓄种,刘辩的屯田兵马种植这些作物,并不普及,待到第二年,这些种子就会普及到各处百姓手中,进行广泛种植,加上各地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难想象,到明年这个时候,大汉将会进入高产阶段。

    政治,农业,经济刘辩都有入手,不过军事,文化方面刘辩还未曾入手。只等着早日积蓄实力,覆灭袁绍,将他治下土地相连接,到时候再进行军事,政治方面的大动作。

    不过刘辩这边选择休养生息,有些地方的诸侯,却不愿意安生。

    扬州孙坚!

    扬州的刺史是刘繇,刘繇清廉,有威望,自董卓时任扬州刺史,但当时的扬州也是混乱不堪。其治所本该在江北的寿春,却被袁术占据,幸好刘繇得到孙坚的妻弟吴景,与侄子孙贲的帮助在扬州江南这边立足。

    再后来袁术用孙坚攻打武关不利,逼迫孙坚攻打庐江,要知道庐江也是属于扬州,自己的妻弟和侄子都在扬州刺史刘繇手底下,孙坚自然不愿意。

    可孙坚的身家性命都在袁术手里,不打也不行啊,孙坚便打了庐江,而庐江的太守名叫陆康。这老头儿却对大汉忠心耿耿,抵御着孙坚的进攻,但江东猛虎太过凶猛,最后城破,陆康也因此而亡,江东陆家宗族成员也因此折损近办。孙家也因而与江东陆家结了仇。陆康名气不大,但陆康的孙子是大名鼎鼎的儒将陆逊。

    这边庐江一被拿下,江南这边的刘繇就翻脸了,吴景,孙贲可都是孙坚的亲戚,孙坚都来打我的地盘了,这两人还能重用吗?于是乎刘繇便驱逐了此二人,二人也便过江投靠孙坚了。

    而孙坚也在这一战中明白过来,袁术不是想消耗他的实力,便是要彻底收服他。而当时的袁术将淮南治理的混乱不堪,孙坚明白不能继续跟着袁术了。故而孙坚请求,继续攻打扬州,打到江南之地,为袁术开疆扩土。

    当时,为了妨碍攻打袁术的计划,刘辩也琢磨着将这江东猛虎给除了,或者调离南阳,不让孙坚参与他攻打袁术的战役。孙坚能够成功过江,说起来这其中还有锦衣卫推波助澜,袁术最终同意孙坚带领本部兵马过江攻打刘繇。

    而孙坚也确实是一头猛虎,过江之后一路所向披靡,从丹阳,到吴郡,一直将刘繇给逼迫得逃亡豫章。

    再后来,也就是袁术称帝,孙坚率领兵马继续攻打豫章,让他儿子孙策率领一帮年轻将领攻打庐江,九江了。

    这就是孙坚的发家史,到了如今,刘繇已经被逼入绝境当中,孙坚也占据了扬州的庐江,九江,丹阳,吴郡,豫章等大部分地区,至于最后一个会稽郡,却是多山越,孙坚也暂时没有功夫处理这块地盘。

    如今的刘繇被逼到宜春固守,可谓弹尽粮绝,但刘繇为人清廉,很有威名,孙坚也不敢做绝杀了他。若是如此,他们孙家一个外来户,暴发户想要立足江东,将会很难。

    所以孙坚对宜春城也只是围而不攻,希望刘繇能够投降,或者自己病死,孙坚他也能除去杀害忠良的名声。

    宜春是刘繇固守的最后一城,孙坚围而不攻,每日只是叫阵,示威,瓦解刘繇军士气。这一日孙坚叫阵无果又退回军营,而城头上,一三十多岁的白衣文士远远看着孙坚离开的背影喃喃道:“扬州终究是是非之地,刘繇手中无兵无将,大势已去,如何敌不过江东猛虎啊。”

    “二将军,主公唤你过去!”此事一个侍卫赶到在男子身后说道。

    能被唤为将军的,便是统兵大将,但这男子却是个文士,明显不是统兵领将,那就只能是刘繇的亲故了。

    男子走进大殿,一路所过所有将士皆是浑浑噩噩,毫无斗志,来到刺史府内堂,刘繇躺在床榻之上,年纪不过四十岁,却如六十岁老者一般老态尽显。

    见到男子的到来,刘繇撑起身子从床上坐起,笑问道:“城外情况如何了?”

    男子坐到床边回答道:“还是如往常一般,叫骂一阵便退了。”

    刘繇闻言叹了口气道:“孙坚围而不攻,不是想逼死我就是要我投降,如今宜春已经没有多少粮草了,我刘繇的末日,只怕也到了。”

    男子沉默不语,刘繇盯着男子半晌,最终苦涩的询问道:“二弟啊,你机智天下无双,却为何不肯为我献计献策呢?若是你能帮我,我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啊。”

    刘繇的话语中有许多些许埋怨,男子沉默半晌,最终开口道:“不,我若是帮你,只怕兄长的下场更加不如现在?”

    “嗯?此言何意?”刘繇不解道。

    “我虽然足智多谋,但兄长麾下兵马远不如孙坚手下江东猛虎,孙坚手下有萧摩柯,程普,韩当等一众武将,而兄长麾下,没有一个敢战之士,我便是有破敌之法,无合格的将领去实施,也终究于事无补。若是我强行用计对付孙坚,反而生灵涂炭,而孙坚对于兄长,也会起了杀心,只怕现在不是围城而是攻城,屠城了。”男子叹了口气说道。

    非是自己不献计,而是献计也改变不了大局。就像诸葛亮神通广大,可他也有关张赵等武将听从指挥,运筹帷幄。若是没有这些人,诸葛亮也将会英雄无用武之地。而这男子,虽也足智多谋,却无人能为他手中利剑,强行用计,不过是拖延死亡时间,造成更大的伤亡。

    刘繇叹了口气,拍打着床案说道:“都是我刘繇无能啊,伯温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施展的地方。”

    刘伯温摇了摇头道:“如今大争之世,弱肉强食,兄长以仁义,德行为先,却不注重兵马,徒之奈何啊。”

    刘繇苦涩道:“是我把这天下想的太简单了,孙坚一介武夫,短短几年居然将我逼到这般境地,我服了他了,不过江东终究也只能固守,依二弟看来,这大汉江山,日后会归于谁手呢?”

第542章曲阿小将

    “江东依我看来只能固守,虽有长江天险,但既是保障,又是掣肘,孙坚虽猛,却也只能止步于江东了。如今天下弱肉强食,伯温你拥经天纬地之才,且与我说说,这大汉天下,最终会落于谁手?”

    刘伯温正色道:“如今天下诸侯,最强大的自然是我汉家正统天子,而能重新统一大汉的,也只有天子,其他根据诸侯野心勃勃,但却无法与天子正面抗衡,只有合纵连横,依我看之,天子攻打袁绍恐怕就在这几年,且看天子能否迅速覆灭袁绍!”

    “哦?若胜如何?若败如何?”

    “胜则天子所有土地连接,一统河北雍凉,占据大汉半壁江山,对各路诸侯呈压制之势。若败,则天子退守河洛,青幽皆失,天下时局,短时间不复明朗!”刘伯温郑重道。

    刘繇听罢惊讶道:“想不到灭袁之战居然如此重要,居然关系我汉家生死存亡。”

    刘伯温点了点头道:“各路诸侯心照不宣,北方异族更蠢蠢欲动,到时候天子不仅仅要灭袁绍,面对的还有各路诸侯的明枪暗箭,到时候四面皆敌啊。”

    “这是我汉家江山啊,我刘繇无能不能守住扬州,伯温你足智多谋,不能留在扬州,尽快寻办法离开吧,去洛阳帮助天子,你是汉室宗亲,陛下身边虽然能人无数,但是宗亲不多,还要靠我们这些姓刘的撑着才行。”刘繇拍着刘伯温的手背一脸诚恳道。

    “我若走了,兄长又何去何从?”

    “只可惜我到现在才看清形势,若是在早些,我便与你一起投天子了,可惜啊,晚了,晚了啊。你走之后,我自有我的路,你不必过问。”刘繇闭上双目,摆了摆手道。

    一个人一旦掌控了权利,又怎么会没有野心呢。刘繇初来扬州,刚开始也萌生过那种逐鹿天下的念头,甚至诸侯讨董,刘繇都未曾参与,可随着孙坚的到来,刘繇的梦想被一步步击破。到如今,终于是翻然悔悟,若是早点与天子联系,以他的地位,三公九卿也是有的,在不济,也能如刘虞孔融一样,坐镇一州啊。

    只是现在,谈论这些一切都晚了,刘繇只希望刘伯温能够逃出去,为大汉重建尽一份力。

    “哎!”刘伯温长叹一声,起身欲离开,跨过大门那一刻,刘伯温停了下来自言自语道:“稍后我出城投降,乘机离开此地,兄长可自行决断后续事宜!”

    听了刘伯温的话,刘繇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闭门沉思起来,刘伯温则走出府门喃喃道:“兄长我且看你是生是死,你若择生,相安无事,你若择死,我必要孙坚匹夫为你陪葬!”

    乱入之人总有各种植入身份,有的并无家人,身无长物可为所欲为,想投奔谁便投奔谁。有的却拖家带口,受身份的限制,不能去寻明主。而刘伯温的植入身份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汉室宗亲这是个好身份,可身为刘繇的族弟,这个身份又让他多般无奈。

    刘伯温来到城门处,决定挑选几个勇士保护他,一众士兵浑浑噩噩的,刘伯温摇了摇头高声道:“诸位,主公请我出城求援,尔等谁愿护我出城?”

    刘伯温没有说要逃走的事情,而是说要人保护他出城求援,若是说逃走,这些人必定争相恐后,可若说求援,这些便会畏惧不敢应。而敢保护他刘伯温的,就必定是最勇敢,最忠义的人!

    果然刘伯温一说是要杀出去求援的,却没人敢应,刘伯温等了片刻,略有些失望,终于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站了出来高声道:“妄你们出自丹阳,丹阳精兵之强天下闻名,如今居然畏而不战,军师,小人不才,愿意陪军师走一趟!”

    刘伯温一看,只见此人穿着小兵的衣服,但身材却极为魁梧,身长七尺八寸,年纪二十岁上下,颇为年轻。手持一杆长枪,站立于城头,与其他士兵好似格格不入一般。

    刘伯温心生喜爱,这种士兵在一路连败之下还有这般的精气神,还真是难得!刘伯温连忙询问道:“你姓甚名谁,哪里人士,现居何职?”

    “小的姓裴名俊,吴郡曲阿人士,现居一骑卒!”裴俊拱手回答道。

    “好,一骑卒居然有如此胆量,明日你便随我突出重围,前去求援!”刘伯温大喜道。

    “诺,有小人在,必不让孙军伤害军师!”裴俊拱手道。

    话说起来,这裴俊倒也不是一个寻常的小兵,在正常的历史之中,孙策攻打刘繇,孙策率领十三骑,皆是韩当,程普之辈,前来视察刘繇大营。

    而太史慈认为这是一个捉拿孙策的机会,不等刘繇命令,出战孙策,并大叫“有胆气者皆随我来。”但众将不动,只有一骑卒回应:“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于是拍马同行,众将大笑。

    后来的结果便是太史慈酣战小霸王,二人从马上打到马下,斗了数百回合,直到程普等将赶来,刘繇兵马也赶到,两方霸战。

    至于这无名骑卒,也没有了交代。

    可是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太史慈与孙策从马上打到马下,斗了上百回合。那程普黄盖等将去了哪里?众人便猜测,是这无名骑卒,曲阿小将拦住了程普等十三骑将。太史慈孙策二人大战百多回合,起码也要两三个时辰,而这骑卒,拦住程普黄盖等将这么久,其武力也被无限的夸大。

    当然,这也是后人的猜测,至于这曲阿小将是不是真有这么高强的武艺,尚且不得而知。不过眼下这裴俊挺身而出,却正是演义中提及的那个曲阿小将。

    众人见裴俊如此豪气干云,如此有胆气,许多士卒不由得自惭形愧,却是,扬州兵多出自丹阳,而丹阳兵,号称是天下第一强兵。其实兵种,与地域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这个时代,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