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9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听丹尼尔刘易斯下达这种命令,几乎晕倒,愤怒道:“将军,你手中有百万大军,华军来的不过是区区几万人,你为什么不敢跟他们正面较量一下?这一仗关乎整个阿富汗,整个印度,甚至是整个英国的命运,你明白吗?”

    “我比你明白!”丹尼尔刘易斯见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居然敢冲着自己大嚷大叫,气坏了,“去执行命令吧!全军快速撤退,我们在喀布尔同华军决战!我们有印度作为根据地,即便是拼补给,华军也拼不过我们,因为他们的战线拉的长!”

    “不,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全军撤退,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这里的道路如此糟糕,根本无法让上百万的大部队行军。”阿布杜尔拉赫曼汗直着脖子,扯着嗓子道。

    “如果你不打算听从我的命令,你就请自便吧,我不可能会让英军主力去和华军硬拼,我是将军,我比你更加懂得打仗。”丹尼尔刘易斯忍了又忍,差点说出内心的话不想干就滚蛋!

    阿布杜尔拉赫曼汗被丹尼尔刘易斯气的满脸铁青,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一个争执,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副官让传令兵将丹尼尔刘易斯的命令传遍了各支部队!

    英军本来就被华军的冲锋号和冲锋吓破了胆,此时听见全军撤退,都恨不得多长几条腿才好呢,一个个跑的飞起。

    这一下正如阿布杜尔拉赫曼汗所预料的,整个大军一下就崩溃了,主帅都说出逃跑的话,底下的士兵还不一个个撒腿就跑?这么庞大的军队,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安排断后阻击,一起跑,什么东西都丢掉了。

    华军自然顾不得捡东西,一跑就出机会了,华军第五野战师分成若干个团和营一级的单位,分头去撕扯,专门追着印度胁从军和阿富汗胁从军打,英军简直高兴,为了避免‘被连累’,英军不停的从阿富汗胁从军和印度胁从军中间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

    王大山吃惊的看着这种丢盔弃甲全线溃退的壮观场景,一阵纳闷,他曾经设想过可能会是这种局面,但是这种设想也只是闪过念头这样而已,不认为会真的这样,没有想到,比他设想的还要搞笑,这是全世界国力第一的国家的军队吗?

    就这种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也敢跑到中亚这么远离英国本土的地方来侵略?

    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和丹尼尔刘易斯都搞不懂华军为什么只追赶印度胁从军和阿富汗胁从军,不过,这点令丹尼尔刘易斯很高兴,以为华军是怕了英军,或者说华国怕了英国,不敢将英军怎么样!

    就这样,阿富汗胁从军和印度胁从军被驱逐的离英军主力部队越来越远,丹尼尔刘易斯带着英军一天走了五十多里路,实在是累的不行了。

【1384 大结局06】

    累的实在是不行了的丹尼尔刘易斯将军坐在河边,啃着一块干干的印度大饼,咬都咬不动,表情非常痛苦。

    行军10个多小时,但是英军在华军的撕扯下,才走了不到二十五公里而已。

    现在华军有整整两个师,四万大军咬着他的20万主力英军,而且,还不到20万了,来不及估算剩余兵员,丹尼尔刘易斯估计,顶多自己手下还剩下18万英军了。

    他本来是英国的一个贵族,来印度是来享福的,哪里想到福没有享受到多少,恐怕今天要丧命在这异地他乡了。

    丹尼尔刘易斯看了看身边的士兵们,军官和士兵们都已经非常疲惫,照这样下去的话,要想逃到喀布尔稳住阵脚,他至少还要送掉10万将士的姓名,一个跑,一个追着打,追着打的那一方,根本没有人员消耗,所以,华军等于一个没死,死的全都是英军。

    这笔账,丹尼尔刘易斯还是算的过来的,现在印度胁从军和阿富汗胁从军早就被打散了,丹尼尔刘易斯忽然很后悔没有听从阿布杜尔拉赫曼汗的建议,如果留下主力英军同华军决战,印度胁从军和阿富汗胁从军从两翼掩杀,凭着上百万的优势兵力,一定不会像现在这种局面这么被动的。

    本来这一次到阿富汗来作战,丹尼尔刘易斯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的,现在华军的加入,让他信心丧失殆尽,平时嘴上瞧不起华军和华国,实际上在丹尼尔刘易斯和英军军官们的心中,华军的战斗力,一点都不输给德军,甚至更加强大。

    “不行,不能再这样跑了,大军列阵,炮兵列阵,跟华军拼了,注意保护两翼。”丹尼尔刘易斯像是忽然受了什么刺激,一下子站起来大喊大叫,把手中的大饼狠狠的往地上一摔。

    “列阵?这个时候才列阵?早干什么去了?”

    这是所有听见丹尼尔刘易斯说话的英军官兵们的心声,当然,谁也不敢把这种话说出来,即便有说出来的,也都是互相悄声抱怨,被丹尼尔刘易斯带着大军逃了五十里,早把军心逃散了,把大军的士气都给逃光了!

    “都听见命令了吗?行动起来!要不然华军两个师,是要把我们包围然后全歼的啊,你们看不清楚形势吗?再不拼命地话,一个人都出不去!”丹尼尔刘易斯暴怒道。

    丹尼尔刘易斯终于看清楚了形势,只是现在对于他来说,不管是列阵拼命,还是拼命逃回喀布尔再稳住阵脚,其实都差不多了,而且,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也许逃回喀布尔城中防守,等待粮草打持久战,也许更好。

    不过,既然主帅下令了,英军的战术素养毕竟不同于那些胁从军,还是比较高的。

    王大山已经亲临一线了,和张浩波会合一处,高谊通则仍然继续带着一帮阿富汗土著军队协助华军第五野战师咬住印度胁从军和阿富汗胁从军。

    “太好了,英军这是不走了,要和我们拼命呢,将军。”张浩波奋的端着望远镜对王大山道。

    王大山笑呵呵的点点头,“不管他走哪一步棋子,我都让他葬身在侵略的土地上!传我的命令,华军第六野战师和华军第七野战师加速合围,在一个小时内将英军围死,大家注意保持距离,用子弹消耗对方,充分发挥我们总裁1878式步枪比英军的步枪射程远,精度高,能够连发的优势。”

    “是,将军。”副官听见王大山的命令,赶紧去通知通讯兵发电给下面的几个师旅机关。

    1850这个年代是步枪技术疯狂跃进的年代,如果以技术层面来区分,大致是有着这么几代的步枪。

    象鸟枪这样的火绳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淘汰了,只有在大清帝国、阿富汗、日本等少数国家与地区还在大量使用。

    而燧发枪(主要是滑膛枪)比火绳枪进步了一代了,但在风行了近300年后,已经因为技术的进步,1850年后被全面淘汰出局,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的陆军都已经换装完毕了。

    其中,布朗贝斯滑膛燧发枪,从18世纪初年开始生产,到1840年代开始全面退役,可以说是拿破仑战争和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的绝对主力装备,光是陆军使用的印度型生产量就超过了三百万支。

    而比燧发枪更先进的前膛击发枪采用火帽击发技术,可靠性更佳,装填更方便,而且可以在雨天使用,还能集中使用,在19世纪初就开始就逐渐风行起来,很快把燧发枪挤出了市场。其中著名就有克伦士威克步枪前装滑膛击发枪,这种步枪自1838年开始装备部队,准备全面换装英军队普遍装备的前装燧发枪,但是在其全面装备部队之前,更新式的米尼步枪(米尼步枪出现了,定装弹等诸多技术让步枪的有效射程从区区一两百米跃进了五百米以上)出现了并在1851开始全部装备英军队,结果这种被淘汰的新式步枪只能迅速被撤装并出售,米尼步枪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显示了绝对的性能优势,彻底压倒了帝俄的旧式步枪,随后列强都在全面换装米尼步枪。

    米尼步枪的好日子也没有多久,形形色色的后膛步枪在后来10年内把这种步枪淘汰出局,而后膛步枪又演进出形形色色的连珠枪,但是后膛步枪的正确方向则是弹仓步枪,而接下去的进步中又用无烟药取代了黑火药,到了十九世纪末,尖弹又取代圆弹了。

    1850年代开始,每隔五到十年步枪技术就发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许多步枪刚刚全面装备部队就面临淘汰的命运,在步枪的历史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左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左右),英军装备步枪的进步可以用飞跃来形容,直接从燧发枪变到了米尼步枪。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远征军大部分不过是燧发枪(1838年英军才开始用前装滑膛击发枪去换装燧发枪,而没换装多少,就因为米尼步枪的出现而改用米尼步枪了),确切说是布朗贝斯滑膛燧发枪而已,清军绿营兵用的是鸟枪(一种17世纪初的火绳枪,还是明代技术的产品,这种枪清代一直到20世纪初都还在用。

    当时藏军根本就没想到步枪可以不需要火绳,而其看英军根本就没点火绳,结果当灭了火绳,英军说谈判不成,立刻开火,而藏军却因为火绳无法点火,被歼灭),双方有一定差距(据有专家对比,说一杆布朗贝斯完全能压制2…3杆绿营兵丁鸟枪,如果算上士兵素质,这个差距更大),但远远没有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英军是射程更远、射速更大的米尼步枪,而清军依然是鸟枪为主)差距大。

    当时如果仅仅对比武器,清军步兵也不至于那么惨败;同时也说明当时刺刀的作用,清军的鸟枪没有刺刀。

    如果不是乾隆毁掉毕懋康(此人在1635年,发明了燧发枪)的《军器图说》(里面就有燧发枪的制作说明),清军完全可以用毕懋康的技术制造出来燧发枪,虽然毕懋康的燧发枪比英军的布朗贝斯燧发枪性能差,但怎么也比火绳枪来的强。

    英国的军队现在用的是马蒂尼…亨利步枪。

    马蒂尼亨利步枪成为英国向全世界扩张其帝国领土,发挥了非凡的作用。从冰雪覆盖的加拿大到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苏丹,再到群山之中的阿富汗,到处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历史上许多勇猛的尚武民族都被手持射程远、射速高的马蒂尼…亨利步枪的英国士兵镇压了。

    马蒂尼…亨利步枪的传奇历史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枪炮商亨利皮博迪。

    1862年,皮博迪获得了后膛装填步枪的专利权,这种步枪采用起落式枪机,枪机下降时弹壳可以自动抛出,并且能够使下一发枪弹快速入膛。

    该枪采用简单的火枪式击锤击发方式而且必须手动待击。

    1860年代末至1870年代初,这种后膛装填步枪受到了西班牙、加拿大、土耳其、罗马尼亚、新西兰和墨西哥等国的青睐,并购买了数万支。

    1866年,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奥地利籍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冯马蒂尼修改了皮博迪的设计,用安装在枪机内部、由弹簧控制的击针代替了笨重的外置击锤,并且还重新设计了机匣、加固了抽壳钩。这些改进使得该枪的击发时间变得更短,击发时间即为扣动扳机完成瞬间至底火发火的时间间隔。

    改进后的步枪不但比皮博迪的原型枪更坚固,而且在射速上也有很大提高。

    但瑞士陆军还是决定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单发步枪,马蒂尼只得把他的设计提供给了其他国家。

    1867年,英国陆军对外宣布要寻找一种步枪来替代其0。577英寸(14。 66mm)口径的斯奈德步枪。

    马蒂尼携带他的步枪参加了英军的试验,尽管有很多像亨利这样的知名枪炮商参与竞争,但他的步枪却技压群雄。

    1868年,坐落在恩菲尔德的英国皇家轻武器制造厂接到生产几支马蒂尼步枪用于进行进一步野外试验的命令。

    经过大量的野外试验,1871年7月3日,马蒂尼步枪被英军正式采用。由于该枪采用了亨利设计的带有膛线的枪管,因此英国陆军官方将其命名为马蒂尼…亨利mk1步枪。

    该枪是一种很实用的武器,盒子状的机匣使得扳机护圈位置向前了,并且杠杆一直延伸到枪托上。采用胡桃木枪托和护木,护木用两个套箍固定在枪身上,并且有一圆杆通过沟槽镶嵌在下护木的底部,枪管右侧安装了一把骑兵刺刀。

    马蒂尼…亨利mk1步枪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射手只需向下拉动杠杆,就会完成如下的动作:击针缩进枪机的前部;枪机回转,露出弹膛;扳机嵌入阻铁槽;该枪仅有的保险装置是位于机匣右侧的水滴状待击指示器,待击时其指在十点钟的位置上,击发后指在十二点钟的位置。机匣右侧顶部刻有v。r字样,即维多利亚王冠标志,其右下侧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