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8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7000年前就种植水稻。约7000年前美洲就开始在种植玉米。约在6000年前,中东的人就开始种植小麦(但那种小麦比现代小麦原始)。

    为什么把它们叫做粮食作物?因为它们为人类提供粮食。在科学上,它们被称为禾谷类作物(分类上属于禾本科)。

    粮食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亦可称食用作物。其产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栽培粮食作物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粮和某些副食品,以维持生命的需要,并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提供精饲料和大部分粗饲料,故粮食生产是多数国家农业的基础。

    通常,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粮国,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粮食总产量及稻谷、小麦、谷子、甘薯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所以,不但要外购,自行储备也是很重要的。

    “陛下,我们通过西班牙吸纳粮食储备的做法,会不会引起各列强国家的警觉?现在如果再拉上荷兰的话,虽然是能加快,但是……”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担心打草惊蛇。

    萌总裁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着席凡尼根王宫大饭店外面的优美海景,笑道:“警觉就警觉,那又能怎么样?我们只会还要向德国采购军备呢,那不是更要警觉?关键是先把东西弄到口袋里。他们警觉了,和不警觉的分别在哪里?没有分别,而我们如果手里没有这么多的物资,那分别就大了,想打不想打先放一放,能不能打,有没有能力打,这才是大前提。”

    华皇的一番略带哲学观点的高论,说服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嗯,我被陛下说服了,的确,本来我们现在同英法的关系就很紧张,不过,我害怕他们会加入军备竞赛,要知道,我们的资金能力,没有办法同英国相比的,如果单单是对方法国一个国家,我们有余力,加上英国的话,就不好办了,陛下不担心采购成本会提高吗?”

    “不但不会提高,我还能在这次的粮食大采购中赚上最大的一笔,给整个世界经济界上一课。”华皇笑眯眯的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不用担心。”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吃惊的看着华皇,感觉陛下是不是有点夸大了?却只是哦了一声。

    “现在华国的人口是8亿,我们一个国家就差不多占到了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华国目前的几个主要的注意对象,第一名的仍然是沙俄,这一点,我们同英国人,其实是有默契的!俄国1亿5000人口,美国8000人口,这两个国家都是产粮食的大国,所以,要想对付他们,是最难的!虽然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世界战争已经有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战争的前期准备,仍然要从农业国家的角度出发,谁的粮食足,谁的兵精,这两项,远比武器装备要重要!”华皇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头道:“是这样的,大国之所以是大国,人多,粮食多,政局稳定,统一,这是必备的要素,至于工业发展水平,只要前提条件具备了,发展的速度都能达到一个很快的速度。德国6000万人口,是目前和华国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的欧洲列强。日本5000万人口,奥匈5000万人口,英国4500人口,法国4000人口,意大利3000万人口,土耳其2000万人口,这是我们面对的几个主要大国的情况。”

    “这就对了,日本不管国土大小,有这么多的人,就是大国,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国。华国的工业产品用公斤,农业产品用斤。10亿华元的使用问题,我的目标是,至少要购买4500亿斤粮食。华国8亿人口一年需消耗1500亿斤。这样的话,如果这场战争陷入了艰苦的消耗战,我们只要政府本身不倒,坚持三年没有问题。”华皇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陛下原来想打这么久?这是最坏的打算吗?”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问道。

    “不,最坏的打算是打十年,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我们坚持的住,但是英法,尤其是法国人,绝对坚持不了这么久,只要最先弄掉法国,不要两三个月,法国的议会听说前面败了,立刻会更换内阁,撤出战争。”华皇笑道,“所以,在战略上,要把他们看成整体,也要把他们分割开来看,我的十年,担心的是沙俄加入之后,会发展成持久战,这是我最怕的。”华皇展望着他预计在1880年年中发动的欧亚战争,如是对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道。

【1339 华皇的经济大棒】

    “将近1亿5000万人口的沙俄,而且地大物博,不管沙俄的武器装备现在比华军差多少,如果我们想吞并他们,的确不太可能。”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认同华皇的看法。

    “先不说这些,现在我命令你将华国中央储备粮的总量加大到6亿斤!”华皇内心是希望在这一战做掉沙俄的,虽然历史上,想要称雄的强国一个个都是栽跟头在俄国的头上,但是华皇自认为有更高明的战略规划。

    “好的,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答应道:“我现在就让人做文件,陛下签个字。直接用华皇玉玺吗?”

    “对,直接用玉玺。”萌总裁点头道,现在的华皇令等同于此前的总裁令,这是不需要经过政府和华粹党高层讨论的,华皇决定之后,直接发给政府和华粹党高层告知便可以,华皇的集权,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华国历史上的封建君主,只是华皇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有点独裁。

    中央储备粮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手段,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直属企业为专门储存中央储备粮的企业,是直接归华国政府管理的,如果不是总裁直接签发华皇令的话,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作业流程,通常安全的粮食储备在1亿斤,而不会猛然增持到华皇现在规定的6亿斤。

    国家建立中央储备粮损失、损耗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所发生的损失、损耗。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并征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意见制定。

    华国的储备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不仅有中央储备,很多地方(尤其大城市)也建立了地方储备,包括食用油、猪肉、白糖等等。

    当商品暴涨的时候,商人们会囤积、会惜售,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让价格的上涨火上加油。

    国家粮食储备,至于一些在流通渠道的商业企业储备,是不能计算在内的。

    因为在粮食上涨阶段,这些流通渠道的存量不仅出不来,反而这些企业会囤积。

    华皇不但是为战争前做准备,同时也是在为血耕运动做准备,这些都属于战争准备的一部分。

    华皇个人认为,要让运动平稳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不死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保证粮食充足,要不然,历次乱了之后的恶果,最直接的都是体现在争夺粮食上面。

    而且,如果现在不加大储备力度,一旦战争的阴影扩大,在国际粮价暴涨的同时,国内的粮价也蠢蠢预动,华国便可以开始抛储。

    华皇做的最好的一项是控制大豆,在华皇统一之后,华东出现了粮食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也随之暴跌,从1877年的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华国的豆农再一次面料巨额亏损。

    这时候萌总裁突然大量收储,价格比市场价高,又略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

    整个市场发现,华皇已经改变策略了,那就是:既然国产的大豆不可能满足需求,华皇就靠巨量的储备来稳定市场价格。

    价格太低时,华皇让中央粮食储备收购,价格太高时,华皇让中央粮食储备抛储。

    所以到了1877年年底,大豆储备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时,没人敢去炒。此后,国内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在华皇统一之后,隔段时间就要爆发的清廷手里的那些粮荒,油荒,盐荒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过去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土地在地主们的手里,现在土地在国家手里,在华皇手里,华皇手中有经济大棒,三两下就把一帮过去习惯了靠囤积居奇发财的封建商人给敲成肉饼了,这也是为什么华皇在和平夺取权力,没有死人,没有大量没收私人财产的前提下,华国的经济和局势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

    华皇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哪里冒出一个头,就用手中的经济权力敲下去。

    这个年代的君主,稍微懂一点经济,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就会发生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人们即将能看见这种反应了。

    华皇统一之后,不单单是要面对国内的封建资本的博弈,还要面对强大的外来资本的考验,因为华国是开放的经济,虽然一个农业大国,对待那些工业列强开放经济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华皇仍然这样做了。

    主要华皇认为,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给自足的国家,外来的商品再强势,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没有办法干过华国本土产品。

    外国资本想要控制华国市场,压制华国市场,他们要追逐最大的利润。

    在1877年1879年之间,华皇和国外资本在主粮上对撼规模宏大,空方是华皇,多方是国际投机资本、国内买办、国内的小投机商,主要是英法,荷兰,西班牙,这几个在亚洲有大片殖民地的国家。

    到1879年的年中,华皇靠着华国的粮食储备,突然放货,全面压迫市场价格,空方大胜,多方全面爆仓。

    这一切,归功于华国的粮食自给自足,略有赢余,可以建立庞大的国家储备,和华皇一直在暗中吸纳全球粮食,建立的强大情报体系统计局也功不可没。

    在全球经济没有实现一体化的1879年,华皇的情报体系,已经实现了全球一体化,这一点,是华皇最成功的地方,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华皇最明白信息的价值。

    华皇现在对内,对农民的政策是,主粮靠国内的农民,哪怕价格再高,只要你种,我就收。

    其他经济作物,如果国内的产量不足,需要进口,就建立国家储备来调节价格。

    粮食战争,虚虚实实,斗智斗勇。以前西方国家玩这套很熟练。

    英国每个月每个季度,都由农业部发布一些预估报告,配合投机资本进行炒作。

    但是现在在华皇的经济治理下,各列强国家不敢再在农产品上和华国博弈,所以,这也是华皇认为他的大规模农产品收购计划,不会对英法等列强造成多大反应的原因,因为华皇有事没事都爱炒作一波,他们分不清这是战争准备还是华皇又在搞国际市场上的囤积居奇,况且,华皇主要调节的是华国国内的市场,而很少干预欧洲和美洲的粮食经济。

    从1878年底的大豆收储,可以明显看出华国的个人、企业、同国家之间的思维差异。

    这个国家指的就是华皇,1878年底,国内大豆已经跌到一吨10华元左右,这价格已经远远的低于豆农的成本,而且市场预期还会继续下跌。

    这时候,华国官方突然宣布收储1000万吨的巨量大豆,相当于当年华国三分之二的大豆产量,更不可思议的是收储价格被华皇调高到一吨20华元,用国家资本同整个封建资本对赌,一下子就让农民度过了难关,把封建地主们给教的老老实实了。

    当时全球各个列强的农产品大户们一片哗然,不明白华皇到底要做什么,国内的很多人占了便宜之后,还说华皇的这政策太蠢,收购价格太高浪费钱。

    当从国家层面,需要考虑的不是眼前,更要考虑明年后年甚至更远。

    华皇的体制的核心就是华皇一个人能更加自如的掌控整个国家的经济,华皇做到了,并且一直在向强化这一点的道路上前进。

    其实这个年代的强国,都已经有宏观调控的意识,却没有哪一家能做到像华皇这么好,这主要体现了华国的体制优势,事实证明,一党一个完整的大国,这是最适合华国发展的道路。

    如果当时华皇不高出市场价格收储,农民会亏损,会伤害到农民的积极性,为来年埋下隐患。

    当时不仅仅是大豆,好多农产品都高于市场价格收储,包括菜籽、白糖等等。

    第二天,荷兰国王威廉三世照旧带着埃玛王后来同华皇见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