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8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德意志就不得不投入法兰西怀里。

    无论怎样他必须得到法国或俄罗斯的帮助。

    “假如法国攻打我们,我们绝不应该幻想我们能够破灭这一个民族,这个民族有四千万这样的聪明人。东边半个欧洲的三个大帝国尝试毁灭远不如法国那样强健的波兰民族有一百年了,还是毁灭不了,倘若法国仍然是一个强国或稍微休养之后,又变作强国,使我们常常视它为一个可怕的邻居。假如第二次战争,我们还是获胜,我们必定要体恤它,如同我们在德奥战争之后那样体恤奥地利。假如我在帝国议会有时唱另一个腔调,我不过要恐吓我们的将来的仇敌以保和平的局面。倘若不能免于战争,我们在我们的第一次胜仗之后,必要以容易的方法与法国讲和。倘若我们打败,我们难以确定俄罗斯会喜欢看见一个打胜仗的法兰西共和国前进,更走近俄罗斯的边界。”俾斯麦对德皇道:“不光是华国,日本,英法,之间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沙俄,我们最强劲的敌人,始终是沙俄!”

    “你觉得,华国和德国之间的外交,对于沙俄,有影响,有关系?”威廉一世听俾斯麦这么说,重新紧张起来,德国和沙俄,似乎从来没有办法真的到一起去,似乎整个欧洲国家,都没有办法和沙俄到一起。

    “当然有关系,华国如果处理好这次同日本的事情,很有可能稳固在中亚的防线,这将在沙俄身边埋下一颗炸弹,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同时,华国要是真的介入阿富汗问题,同英国撕破脸,对于遏制英国在亚洲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没有能力,也不方便直接介入,有一个国家,既可以和沙俄捣乱,也可以和英国捣乱,同时,他们始终处于战争的阴影之下的话,还有时间发展经济吗?这些,对于德国来说,难道不是有利的?”俾斯麦的论点非常有利。

    德皇威廉一世站起身来,看着大厅中的世界地图,一大片的红色有些刺眼,那些,代表的是华国的势力范围,但是华国的中亚地区,插在沙俄和英国的势力范围之间,这又让威廉一世感觉舒服。

    威廉一世再次看了看桌上的那个红色信封,仍然举棋不定,看着俾斯麦道:“你说动了我,可是我们即便是置身事外,也可以拿这笔钱吧?”

    俾斯麦也同样看着德皇,没有任何的表情,在思索着该怎么回答。

    战争对俾斯麦来说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因而他的“自制”意识还表现在对待武力的态度上。

    他是强权政治的信徒,然而,俾斯麦首先不是一个军事狂人;而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让手段完全服从于目标的政治家。

    普奥战争结束后,在德国涌现了希望通过暴力完成统一的要求,俾斯麦却高度保持理智:“我也认为,仅通过暴力事件来推进德国的统一是可能的。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是造成一场暴力灾难的使命,和选择时机的责任。任意地、仅仅按照主观的理由而决定干预历史的发展,结果总是只能打落不成熟的果实。至于说,德国的统一在目前不是个成熟的果实,在我看来是十分清楚的。”

    武力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目的。在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中,国家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家实力基础之上;同时,国家实力的使用要慎重,应当把国家拥有的强大实力与灵活的均势政策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

    为了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发生于1864年,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帝国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动对奥战争。

    “如果有华国的存在,能够使得英国,沙俄,始终置身在战争阴影之下,这本身对于德国来说,是好事。”俾斯麦做着最后的努力。

【1251 德国公开支持日本】

    “华国这种才刚刚统一的国家,而且,他们的工业基础如此薄弱,这里又远在欧洲,他们有能力守住中亚地区吗?我不认为他们可以。中亚,迟早要被沙俄夺回,或者被沙俄和英国平分。”威廉一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陛下能保证百分之百,华国就打不过沙俄和英国人吗?华国会用什么方式介入阿富汗战争,是直接出兵,还是经济渗透,贩卖军备帮助,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沙俄很有可能会再次同华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俾斯麦对威廉一世道。

    威廉一世有点不耐烦,“沙俄虽然在远东输了,但那些都是荒芜之地,而且远东的乡巴佬,和欧洲战场的俄军是无法比拟的,况且,当时沙俄还深陷克里米亚战争的困扰,这次如果再在中亚同华军开战,我认为,沙俄必胜,所以,华国不要说占有日本九州岛,即便是保住他们国土旁边的中亚都不可能,既然明知道他们一定会失败,为什么不趁机踩一脚,占一些便宜呢?”

    “好吧,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做。”俾斯麦微微点了个头,“我没有办法说服陛下,而且这件事情,跟德国的关系确实不大,但是我希望陛下,不要明着和华国敌对,言语上偏帮日本,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必要卷入对自己没有利益的纠纷。”

    德皇威廉一世见俾斯麦赞成了自己的观点,想到能有500万马克入账,非常高兴,“好的,都交给宰相先生去应付吧,我只提出一条,德国赞成英国人限令华国撤出日本九州岛,至于其他的,宰相先生可以全权处置。”

    “是,陛下。”俾斯麦无奈的点个头,退出了德皇的寝宫,心情不是很好,但是没有办法,他只是德皇手下做事的,在大的方向上,尤其不是特别关系到德国利益的事情上,他需要按照德皇的指示做事。

    俾斯麦的外交观点一直都是国家利益至上,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

    俾斯麦认为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联合在一起的有力纽带。在涉足外交事务之前,俾斯麦就坚信,“一个大国唯一健全的基础,这一点正是它大大地有别于小国的,就是国家利己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为一个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业去打仗,对一个大国来说是不相称的。”

    他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总是以本国利益至上,以国家利益为依据来决定其对外行为的,不会为了其他国家而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俾斯麦更是宣布现实政治时代的到来。“以感情为依据的政策是没有交互性的,这种政策只是普鲁士的特点;任何别国政府都把自身的利益当作它们行为的准则,不管它们是如何用合乎法律的或充满感情的推论来竭力掩饰。”

    因此,俾斯麦“认为对外政策中的理想就是没有偏见,决定问题不要受对于外国及其当政者的反感或好感的影响。

    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己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俾斯麦把错综复杂的局面简约化,在德丹、普奥和普法战争中,首先通过外交以利益交换拉拢大多数强国,孤立敌人,然后每次都设定与实力匹配的有限军事目标,一击而中,见好就收。

    在统一德国之后,俾斯麦继续拉拢英、俄和奥地利,集中力量排挤和限制强邻法兰西,并鼓励法国在海外殖民地扩张,转移它在欧陆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德国利益。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

    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

    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

    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蒂法诺和约》。

    但这损害了英、法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

    在1878年,召开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再加上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俄国退出了三国同盟。就这样,1878年以后三皇同盟不再继续。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1879年,俾斯麦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他又准备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将罗马尼亚也拉入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的建立,将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羽翼渐渐丰满的德国,其实是迫不及待的准备加入殖民扩张的队伍的。

    俾斯麦不希望现在卷入华国同列强的纷争,一方面是看好华国,另外一方面,认为华国的崛起能够冲击旧有的势力范畴,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体系,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俾斯麦认为,华国不管怎么发展,至少在50年内,无法对德国造成任何威胁。

    俾斯麦和伊藤博文的见面很快就到来了,并且,在见面之后,如同伊藤博文事先设想的一样,俾斯麦并没有对日本做出任何承诺,只是答应在外交上声援日本,让华国尽快撤离日本九州岛而已。

    “宰相先生,我同德皇陛下说的是,希望德国以后不要再和华国来往,而且,不能和华国做生意,不能向他们贩卖军舰,我们日本,将会向德国订购更多的先进军备。”伊藤博文看着俾斯麦道。

    “你的想法很可笑,如果你觉得,给了陛下一点见面礼,就能够左右德国对外的外交方略的话,我觉得,我们没有多谈下去的必要了。”俾斯麦看不起伊藤博文,主要是看不起伊藤博文和日本人这种外交手段,相反,他以为华国和华皇,应该是最先找到他的,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华国的外交使节曾经向他提出过具体的购买军舰计划之外,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接触,而且,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过日本的问题,没有寻求德国的外交支援。

    伊藤博文一怔,没有想到俾斯麦会对自己这么的不客气。

    两个人冷冷的对视着,当然伊藤博文表面上显得很谦恭,很尊敬。

    俾斯麦炯炯有神的目光,却像是可以看透伊藤博文的内心。

    当伊藤博文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俾斯麦已经举手,示意送客了。

    伊藤博文叹口气,只能和森山茂一起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俾斯麦的办公室。

    “这个德国老头,真狂妄!德皇都已经默许的事情,他还这么推三阻四的,难道我们送出500万马克,只是换来这么一点东西,只是换来一句话吗?”森山茂气愤道。

    伊藤博文怒气冲冲的瞪了森山茂一眼,吓得森山茂赶紧闭嘴,忽然意识到,自己骂俾斯麦,似乎连带着,将伊藤博文也一道骂了,因为,这笔钱,是伊藤博文送出去的。

【1252 消息传来】

    “你以为我不知道这笔钱有多么可贵吗?你以为我不知道日本现在有多么的困难吗?你懂什么?”伊藤博文低沉着嗓音,一个字一个字道。

    森山茂吓得赶紧低头,“对不起,先生,是我失言了,能获得德国人的外交声明支持,已经很不错了,等于孤立了华国,欧洲将不再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再支持华国。”

    “哼,你知道就好,虽然我们付出的贿赂,足够购买两条铁甲舰,但是我们日本,现在最需要的和平稳定,并且在列强的科技扶持下,开始经济和工业的图腾飞,现在即便是弄来一个舰队,我们也打不过华国,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要看科技!实力不够的时候,更加需要忍耐,这么浅显的道理,你为什么不明白呢?”伊藤博文说完,不再理会森山茂,越走越快。

    森山茂急忙跟上。

    两天后,当华皇还在西班牙王国等待见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的时候,德国的外交声明发出来了,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支持英国的限令,希望华国能够尽快撤出日本九州岛。

    但是这一句话,无异于已经将华皇这次的欧洲之行的所有外交道路,一同封死了!

    没有国家支持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所有强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