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6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锦棠,想说又不太敢说。

    左宗棠叹口气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我虽然也不想和华军作战,而且,我也知道打不过,但是,如果就这样被奕这老王八蛋的大烟军打败,我不甘心!你记住,我们打华军不见得能赢,但是,我们打大烟军,一定不能输,否则,我楚军的颜面何存?”

【1026 奕劻的法子】

    刘锦棠见左宗棠还是要打,焦虑的问道:“华军要是手怎么办?”

    左宗棠皱了皱眉头,“那就跟轩悦萌翻脸,他们既然打的旗号是清廷退位,和平统一,和平,总有个谈的过程吧?我们和大烟军打起来,这和我们和华军打起来,是两个意思,看轩悦萌自己怎么看了!而且,我相信,只要我这里打起来,李鸿章和各地巡抚,一定会纷纷响应的,如果引得所有人同仇敌忾的话,即便是清帝退位,也不见得就是华国占着这天下。”

    刘锦棠被左宗棠吓了一跳,“难道大帅有问鼎天下的志向?”

    左宗棠冷笑一下,“我可没有这么大的志向,不过,我就知道一个道理,败军之将,到了哪里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不管最后降还是不投降,都要搓一搓奕的锐气,不能让人感觉我们楚军是好欺负的。”

    刘锦棠忧虑的点头,抱拳,“末将知道了。”

    “我不但要吃掉奕的军队,还要把奕和醇亲王两个人抓住!到时候,再和轩悦萌谈判!”左宗棠沉声道:“这才有的谈,懂了吗?”

    “是,大帅。”刘锦棠点点头,听左宗棠这么说,虽然他心中还是担忧,却比刚才好了点了,主要还是因为华军的兵威太盛,将士们的士气都不够。

    奕和醇亲王在城外观望。

    醇亲王放下单筒望远镜,“现在怎么办?大西北有五万多楚军,我们才五千人,何况,楚军骁勇善战,发出了信件,左宗棠到现在都不回复,难道真的要打十倍兵力于我们的楚军?”

    奕也叹口气,怒骂一声,“不知道好歹的左宗棠!”

    “这个时候发脾气有什么用哇?得赶紧想办法。”醇亲王是什么都不懂的人,遇到事情,只能唉声叹气。

    奕冷静的走了几步,“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先攻城!总不可能一路上都劝降过去,这个左宗棠,看来不打是不行了!”

    醇亲王吓了一大跳,“奕,你疯了吗?人家是十倍于我的兵力呀!怎么攻城?你听说过这么以一对十,还要攻城的吗?”

    奕呵呵一笑,“攻城的法子有很多,不见得都是刀剑侍候,咱们,用喊话的,让大家围上去喊话,劝左宗棠不要同华国对抗,对老百姓和士兵说,皇帝已经退位,只有顺应华国,对大家才有好处,如果跟着左宗棠同华国做对,就是反叛,咱们给他来个攻心。让所有人,都不带武器,就这么到西安城下喊话!”

    醇亲王大汗,摸了摸脑门,“奕,你真的会异想天开,这能行吗?不如,赶紧联系身后的华军,让他们来打吧!”

    奕差点没有让醇亲王气到,“七哥哇七哥,你当真是什么都不晓得哇?这都多少天了?你还不懂总裁是怎么想的?如果总裁要用武力统一全国的话,还派你我出来做什么?总裁就是不想打仗,才让我们来的。”

    醇亲王有点明白了,还是不放心道:“让我们的人,都不带兵器到城下去喊话,他们要是杀出来怎么办?”

    奕笑道:“杀就让他们杀呗,杀了更好,那样,我们两个倒是省事了,骑马往后面一跑,自然有华军庇护。”

    醇亲王恍然大悟,点头,瞪着奕,良久才道:“你是真够狠的,这是不拿士兵的性命当命啊!”

    “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我们死了,这些士兵会把你我二人的衣服扒光,裤衩都不留一条,你信不信?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对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死了,还说什么?”奕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醇亲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兄弟,还是要靠你哇,要是我一个人带队,什么都做不成。”

    “不,你有用的,如果左宗棠愿意谈的话,我想,还是由七哥去谈,我在这里坐镇。”奕沉声道。

    醇亲王大汗,手连忙摆动,“这不行,我才不去,要去你去,好你个家伙,刚才我还说兄弟,你这是要不拿我的命当命哇!”

    奕也大汗,“七哥,你不是吧?你是正大臣,我是副大臣,你不去谁去?如果左宗棠肯谈,怎么会杀你?你这胆子也太小了吧?”

    “我就胆子小,反正,我绝不一个人进西安城!”醇亲王气鼓鼓道。

    “先不说这个了,到时候,抓阄,这总公平了吧、能走到谈判的那一步,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奕勉强的笑道。

    醇亲王想了想,点点头,“行,抓阄这个办法行,反正,我不是没有办法,我是不敢去的,现在大清国都没有了,左宗棠杀我们,还不跟杀狗一样?”

    奕叹口气,心说怎么碰上这么个倒霉家伙,这家伙,怎么就能成为皇帝的爹的?难怪大清国完了。

    接下来,五千大烟军,被奕派人赶着到城下去喊话,这让身后得到了汇报的轩建章感觉好笑,本来搞宣传是华军的特色,没有想到这个奕,还怪有天赋的。

    这一招的确厉害,左宗棠本来还打算好好打一场呢。

    但是大烟军一个个手里连武器都没有,而且,旗号又打的是醇亲王奕的旗号,不管士兵们是怎么想的,但是,很多人还是认清廷这块招牌,百姓也是,你要是杀了手无寸铁的清军,那他左宗棠就真的是得罪一大片人了,甚至,连华国也得罪了。

    左宗棠无奈,派人来请奕过去。

    “怎么样?七哥,人家左宗棠点名请你过去,这次,总不用抓阄了吧?”奕嘿嘿一笑。

    醇亲王眼泪都出来了,“我不去,凭什么光请我一个人啊?”

    奕大汗,“你是正大臣啊,不请你请谁?况且,我的分量,赶的上你七哥嘛?七哥,你拿出点亲王的风范好不好?”

    醇亲王叹口气,“我要是死了,你帮我照顾家小!”

    “这个自然,都是兄弟。”奕见奕答应了,高兴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以资鼓励。(未完待续。。)

【1027 西北问题】

    醇亲王摇头晃脑,不住的唉声叹气,像是要赴刑场一般。

    直到这个时候,左宗棠仍然不想投降华国,他知道华国是什么制度,投降之后,他肯定是不能再掌兵了,当官的,都有官瘾,这比杀了他还难受,最关键的是,其实大部分清国百姓也不愿意投降华国,就算是华国百姓,其实也还有很多是心向清廷的!

    只是因为华国的治安搞的好,经济搞的好,控制了局面,所以,华国才一直没有出大的乱子而已,这却并不代表华国就稳定了!

    醇亲王只身去西安城内同左宗棠接洽,心中忐忑,左宗棠倒是很热情。

    “醇亲王,请。”左宗棠亲自出迎,握着醇亲王的手,哈哈笑道。

    醇亲王擦了擦一头的大汗生怕左宗棠会杀了他,“左大人。别来无恙啊。”

    “醇亲王不用客气,你是来劝降的吗?你身为皇上的生父,怎么能带头降了华国?”左宗棠问道。

    醇亲王叹口气,将萌总裁怎么去请他,然后郡王怎么在一边监视他的事情说了。

    俩人各怀心思,都不存在隐瞒的必要,现在的形势,其实就连普通老百姓都能看的明白,萌总裁不想打仗,不想杀人的心思,这种想法已经通过华粹晚报在不断宣传了,舆论已经有点向萌总裁这头偏向了,也包括清廷属地的舆论。

    清廷属地的老百姓虽然大部分人还是不想归附华国,但是老百姓更加害怕打仗!如果两边谈不拢,华军肯定是清廷属地打仗,清军绝没有能力打到华国去。

    左宗棠叹口气,“我老实跟你说吧,郡王说的没有错,不管我们怎么抵抗,没有了朝廷的大清国,是肯定打不过华国的,现在关键是,他们要想积蓄力量横扫大清属地,至少也有十年功夫!我们暂时不用怕,关键,看他们能给我们什么价码!”

    醇亲王一怔,“你还想要价码?我现在就想着,能保命就不错了,人死了,还指望什么?我冒着危险出北京城,总裁也是半个字没有承诺过,说的都是些空话,说什么立了功,将来当功臣,唉,谁知道功臣是什么?”

    左宗棠的情绪有一点被醇亲王影响了,摇摇头,“王爷但请宽心,到了我这里,就不用再害怕了,以后,你就留在这西安城中便是了,有你在这里,也可以让西北的百姓安心。”

    醇亲王吓得一下子站起来,“左大人?你想做什么?该不会想拉我这面旗帜,和华国对抗吧?我可不干。”

    左宗棠眯眼瞧着醇亲王,笑道:“你的意思我拉你造反?别说你不干,我也没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实力,不过,我们不答应华国这种空口白话的劝降,还是可以的。”

    “左大人,不要一意孤行了,大清国都这样了,你还折腾什么?降了吧?早投降,早了事。”醇亲王是胆小怕事之人,叹口气,又开始抹眼泪。

    左宗棠看不起醇亲王,觉得这种人是怎么做到亲王的?

    城外的郡王知道醇亲王去了也是白搭,根本就没有指望过醇亲王能够起什么作用,早已经和华国的统计局随行人员联系,已经派人去了甘肃联系董福祥,看看是不是能够策反左宗棠的这一路人马!

    甘肃有董福祥的军队,而董福祥的军队,多为青海甘肃的地方军所组成,这里就不能不提到马占鳌。

    同治十年(1871年),在左宗棠挥师入甘后,击败退守在陇东的陕西起义军,攻占董志塬,尔后又以大兵团围困金积堡。

    金积堡回民起义军在马化龙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在打死清军北路总指挥刘松山、重创了清军之后,终于弹尽粮绝,无法支撑。马化龙为保护部众,向清军求抚,清军以从堡内搜出匿藏一千二百余支枪械为口实,将马化龙“父子俱凌迟处死”。

    其父兄子侄八十余口同时遇难,妇孺家眷被发配充军,一万余名教众被强行迁徙到固原、化平等“苦甲天下”的穷旱山区安插,几百座回族庄堡全都销毁,

    数百年来,回民的冤屈深深,造反实属逼上梁山。而今左宗棠手段凌厉,下手狠辣,战也是死,降也是死。

    他也想到了把回民的冤屈、造反的缘由上达天廷,然而君门遥遥,山重水阻,想获得一纸赦书,保全家小与教众,已是渺不可期了。

    马占鳌是走投无路了。他只有决一死战,拼它个鱼死网破。至于以后,只有听天由命吧。但马占鳌毕竟不是一个临危一筹莫展、只会长叹写诗的书生。

    这个乡间的清真寺阿訇,自从执掌军事指挥权以后,协调各部,统一事权,指挥回军挖地道、破城墙,成功地拿下了甘肃军事重镇河州城,展示了相当的军事才干。

    如今,他身系着河州地区数十万回民的身家性命。

    这时候的马占鳌,头脑却格外清醒。

    俯察大势,权衡力量,他独自思忖再三,忽然对情绪高昂的各首领提出,趁此胜机,向清廷求抚。

    左宗棠将河州反清起义军收编成马旗三队。

    马占鳌转眼间变成了清军马队的中旗督带,重新跨上了战马,操起屠刀去屠杀自己的同胞和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就这样成了清政府“以回制回”的工具。

    甘肃平定以后,左宗棠抬棺西进,去收复新疆。

    马占鳌留守河州,不久病故,至死不过是河州马队中旗督带。但他为部将马海宴、马麒一支,儿子马安良一支,及另一支河州回民武装马福祥、马鸿逵们铺平了通往官场的道路。

    马占鳌投降后部队编入董福祥部,在攻打其他回军与进军新疆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董福祥部队也是起义军投降过来,所以他们对叛逆特别凶狠,曾宣称不要俘虏,只要首级。

    所以,把大西北大杀都归在左宗棠的头上,是不正确的,真实的史是“以回制回”。

    后来牛逼轰轰的西北马家军阀,不由使人想起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仲英等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各霸一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西北老百姓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传奇故事。

    他们的发迹,寻根追源,这一切都出自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这人的名字叫董福祥。

    董福祥,字星五,排行老二,宁夏固原人。他生于清道光已亥年(1839),卒于清光绪戊申年(1908)。

    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念他勇敢善战,并且参与了镇压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