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市场形成鲜明的对照。

    萌总裁的出发点,是钱。要不是为了尽快将南北连成一片,他对山东和安徽,苏北其实都不是很感冒。

    如果萌总裁真的需要一个清廷方面的大员到华国来的话,萌总裁需要的是郭嵩焘这样的人。

    郭嵩焘比萌总裁的爷爷轩宗露还要大两岁,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四年至咸丰六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

    光绪元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

    这个时期,萌总裁需要一个郭嵩焘这样的人投靠他,以彰显华国政治上的成功,但是,这件事并不容易做到。(未完待续。)

0831 冲破中体西用

    郭嵩焘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四年至咸丰六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

    光绪元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

    这个时期,萌总裁需要一个郭嵩焘这样的人投靠他,以彰显华国政治上的成功,但是,这件事并不容易做到。

    萌总裁派人约见郭嵩焘,三次了,整整派人约见了三次,这事情幸好知道的人不多,否则郭嵩焘要被华国的人打死。

    郭嵩焘都不愿意到总裁府来,萌总裁也够大气的,你不来,我就去。

    郭嵩焘这种正二品大员的,住个小破四合院,还是几个总理衙门的官员合住的,惨状不忍目睹。

    郭嵩焘没有想到华国总裁会亲自来,也惊讶了,只得出来迎接。

    小院子外面都是总裁卫队的士兵,排成两列,气势非凡。

    郭嵩焘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萌总裁,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

    萌总裁笑眯眯的从马车上下来,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和王占奎牵着萌总裁下车,然后萌总裁握着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手,对郭嵩焘道:“你不肯去总裁府,正好,我就来看看你,郭大人不会不欢迎吧?”

    郭嵩焘苦笑着摇摇头,“一届寒儒,怎敢劳动总裁大驾,请。”

    几个总理衙门的官员,也都是小吏,听闻萌总裁来了,携家眷,恭恭敬敬的站成一排,不知道该不该跪下,按理说,萌总裁等同于华国的皇帝,礼节上好像应该跪下,但是他们都是清廷的官员,似乎又不该跪下。

    萌总裁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跟在郭嵩焘身后进入院子,见到这种情况,大大方方道:“大家好啊,不用拘束,我就是出来晒晒太阳,这院里正好赏雪。”

    今天阳光明媚,也的确如萌总裁所说,的确是一个赏雪晒太阳的好天气。

    众人见萌总裁这么和蔼可亲,也不觉得萌总裁是孩子,倒是有几个孩子对于萌总裁很好奇,大的不过十岁出头,小的也比萌总裁大一点,有六七岁,一个个瞪着萌总裁,像是见到怪物一般,萌总裁并没有跟小孩打招呼的习惯。

    “郭大人,我想听一听你对于办洋务的见解。”萌总裁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开门见山的笑道。

    郭嵩焘一怔,清廷叫办洋务,但是华国处处是洋务,就郭嵩焘所见所闻,华国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他所想不出来的,还用得着问他吗?“总裁,打个比方,如果我是华国的官员,我都不知该该做什么,华国的内政外交比西方人都先进了,还用得着问我吗?”

    萌总裁笑道:“这不一样,华国是华国,我就想听一听清廷的有识之大臣的见解。”

    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也不做作,点点头,在院子里面摆了桌子,慨然命笔,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

    郭嵩焘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是不能够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

    萌总裁看了郭嵩焘的文章,点点头,郭嵩焘能够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认识,且素有威望,对西方的科学也有所了解,这样的人才,才是萌总裁最需要的人,如果郭嵩焘这样的人能够倒戈,对清廷方面,不管是顽固派还是洋务派,都是一个沉重打击。

    “自强求富”是近代中国的一种进步思潮,但对“富强”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别。洋务派认为只要通过国家组织造船制器和经济活动,增强了封建政权的军事、经济实力,就算达到了富强的目的。郭嵩焘对此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郭嵩焘的“富强观”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中国“富强”的“本源之计”在于循习“西洋政教”,厘正治国之本,这就是振肃纲纪、刷新吏治;而在“其本未遑”的情况下,不妨“姑务其末”,即学习西方技艺,发展近代工商业,“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开办西学,造就“通变之才”为谋求富强的“要务”。

    郭嵩焘的“富强观”、“重商”主张。“它冲破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出现,另辟了一个源头。

    郭嵩焘认为洋患生于中国,乃是近代中国的一大变局,是势之使然。

    因此,他反对“严夷夏之大防”,主张开放。他说:“茫茫四海含识之人民,此心此理所以上契于天者,岂有异哉?而猥曰‘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也’,吾所弗敢知矣!”

    萌总裁笑道:“既然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更应该看到,清廷的政治体制不变,这样的朝廷,纯属代表的皇家,是一小部分统治阶级,而不是代表整个中国,跟着这样的朝廷,你觉得,你这些观点,有实现的可能吗?”

    郭嵩焘虽然早就料到萌总裁会这样问,却无言以对,同时心中一暖,傻子也知道萌总裁再三相邀,此刻又亲自登门拜访是什么意思,不懂的话,就是不识抬举了。“总裁,老朽和轩宗露大人也是早年就相识的,同在曾国藩老中堂麾下效力过,就倚老卖老一句,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萌总裁笑着点点头,“那你说一说,华国现在应该用什么外交观点对待世界。”

    郭嵩焘很好奇萌总裁没有接着谈让他去华国的话题,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也没有亲口相约,倒像是他自己自作多情了。

    郭嵩焘又谈了谈他自己的外交理念,郭嵩焘外交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反对视西方诸国为“夷狄”,主张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独立的文明国家来看待。针对封建士大夫的“虚骄”习气,郭嵩焘认为:中国除“取法”西洋外,别无他法。(未完待续。)

0832 小院子说天下

    郭嵩焘很好奇萌总裁没有接着谈让他去华国的话题,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也没有亲口相约,倒像是他自己自作多情了。

    郭嵩焘又谈了谈他自己的外交理念,郭嵩焘外交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反对视西方诸国为“夷狄”,主张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独立的文明国家来看待。针对封建士大夫的“虚骄”习气,郭嵩焘认为:中国除“取法”西洋外,别无他法。

    在郭嵩焘身上有着强烈的家国之忧,但他的爱国情感与民族主义意识是以极为理性的形式呈现的,并且更接近于近代民族主义观念,也因此为当时的人们所误解。这首先表现在郭嵩焘对于华夷之辨的看法上。当时,传统士大夫仍然强调明华夷之辨,郭嵩焘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认为对西方绝不能再以蛮夷视之。

    他认为“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俱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批驳了传统士大夫关于“中国有道,夷狄无道”的观念,并进一步指出过去比较落后的地区和民族可以转化成先进的地区和民族。

    对于传统的华夏中心观,郭嵩焘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传统的华夏中心观认为中国居天地之中,是行纲常教化和礼义文明的结果,夷狄无此教化与文明,故居“天地之偏鄙”。因为中西文明开化的格局已发生历史的错位,而时人却仍然以天下主义的老眼光看世界,郭嵩焘感到了其中蕴含的民族危机。

    郭嵩焘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呼吁国人要摒弃传统的“夷夏之辨”,理智地分析西方事物,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向西方学习,树立新的世界意识,走富国强民的近代民族主义道路。

    郭嵩焘出身封建士大夫的旧营垒中,精通传统文化,又了解洋务,对西方文明做过实地考察,这为他对中西文化的整体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他高出同时代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反对再以夷狄看待当时的西洋各国,承认“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虽然,这种文明并非尽善尽美,但从整体上却要优于中国文明。这就打破了束缚人们思想的传统的“夷夏观”、“体用观”、“道器观”、“本末观”等等。

    郭嵩焘的思想在“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他身后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开了先河”。

    萌总裁和郭嵩焘交谈了一番,不得不承认,郭嵩焘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

    “你这些想法,完全附和我华国的新学和外交精神,我还是刚才的问题,在清廷推行,有土壤吗?皇家不牵头,光是靠底层的改良,能起到在全国形成大势的效果吗?”萌总裁接着笑问道。

    郭嵩焘沉吟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良久才道:“相信朝廷看见华国的改变,看见华国的样板,会醒的。”

    萌总裁笑着点点头,“谢谢你对华国的高度评价,但是我要告诉你,还有你们,根本不可能,因为华国是所有人民的华国,华国的权力,掌握在老百姓手中,这从上千万的华粹党身上可以看见,华国由华粹党领导,华粹党由千千万万的人民共同组成,所以,华国的代表,是国家利益,怎么对国家发展有利,华国就会怎么发展!而清廷只掌握在少数王公大臣和皇室手中,即便有个别皇室成员像你说的,醒了,但是又能够在皇室中占多大的分量呢?这个集体本来就是建立在金字塔顶端,是大地主阶级的代表,单靠个人的力量,能和国家的力量对抗吗?不要说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即便从今天开始,清廷全都醒了,大家都开始改革,开始效法新学,封建大臣们能答应吗?既得利益的官僚,地主阶级,他们能答应吗?他们本来可以过着躺着数钱的日子,你让他们全部重头再来,他们愿意吗?就像是你们这帮人,忽然说要顶替一个个总理大臣,大臣们会答应吗?”

    萌总裁的话,虽然浅显,却也易懂,关键是无法辩驳。

    “还是那句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君爱国,是我辈读书人当尊奉的道理。”郭嵩焘慨然道。“总裁,您也是读书人,听闻总裁两岁就中了秀才,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吧?”

    萌总裁笑了笑,接着道:“忠君爱国在中国算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命题,几乎就成为一个做臣下的必修课基本原则,奉之,则忠臣顺民;不从,则乱臣贼子。然而,这个命题有许多含混之处,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值得厘清的是: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忠君”和“爱国”基本上就是一回事——因为忠君,所以要爱国;忠君就是爱国。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也不奇怪,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的社会:皇帝既是国家元首政府老大,又是思想座标行为规范,还是文化代表国家象征。藉是,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必须忠君。所以,即使在在明知对方有错的情况下也表现自己的忠贞不二,岳飞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忍着剧痛让老母亲请人在背上刺字,把“忠君”与“报国”作为一生的精神统一体。他为了南宋王朝的稳定,为了收复北方的河山,奔驰在广袤的战场上,英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致使金兵闻风丧胆,所以才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公元1140年的五六月间,岳家军和金军进行了几次大战,结果使金军的十万人马死伤过半,为宋朝收复了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其时,很多金军将领已经准备投降大宋王朝。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南宋朝廷却收回成命,命令岳飞“择日班师,不可轻进”,而且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催逼撤军。在这种情形下,“忠君”和“爱国”的矛盾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