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墙外都是明军,弟兄们没的出去!”

    跟着赵世玉的几个军官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赵世玉也慌了,院墙外的明军有了准备,这突围可就没法子进行了。

    怎么办?不突围就得被烟呛死,被火烤死,突围,被长矛捅死?

    众人正惊慌时,却听一直不肯投降的江大海突然道:“大人,不如降了吧,再这样下去,弟兄们都要被呛死了!”

    “这。。。”

    连江大海都要降,赵世玉一颗心直坠谷底,对投降也有些动心起来,毕竟,他也不想活活被烟呛死。

    “不能降,死也不能降!”

    眼看赵世玉有投降的念头,向二管事大急之下喝道:“大伙一起上,外面没几个明军的!”

    话音刚落,就听身后有人叫道:“上你娘个头!”随后就觉胳脯一紧,好像被什么东西按住。

    “你们干什么?”

    向二管事的被抓让熊应福和那几个肇庆商人大惊失色。

    赵世玉也吃惊万分,难以置信的看着江大海,失声道:“大海,你这做什么?”

    江大海咬牙道:“大人,有这个王府管事在,咱们的命就丢不了!”

    “你是说?”

    赵世玉盯着向二管事只看了数秒,豁然就拿定主意,在向二愤怒的目光下就朝外面叫了起来:“降了,我们降了!”

第九十八章 代表

    “清狗降了,清狗降了!”

    新兴镇上到处都是欢呼胜利的太平军,这场可以说是一边倒的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抵不到半个时辰,除了镇口的短兵相接和随后的围攻李府,镇上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生战斗,仅有的流血事件是在搜捕清军时无意造成的镇民死伤。

    随着“清狗降了”的欢呼声传到每一个新兴百姓耳中,他们总算知道打过来的是南明永历的兵马,然而大多数百姓并没有因为打来的是明军而感到高兴,反而更加的不安。

    很多人下意识的就在脑海中想到几个月前刚刚在镇子里发生的一幕——明军撤走后,几百清军包围了镇子,将镇子上的男人全部赶到了东头的乱葬岗,然后就是杀人。随着一颗颗人头被砍落,镇子上的男丁从3000人剧减为700人。那些参加明军或是被拉了夫子的人家更是满门老弱都被杀光,事后掩埋的尸体总数不下2000具。若不是新兴地处交通要地,这几个月吸纳了附近不少流民,只怕这千年古镇早就没了人烟成了废墟。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李老全失魂般的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望着那些因为胜利而欢呼的黑衣兵不住的喃喃自语,老伴倚在门边也是一脸忧色。

    半响,李老全长长吸了口气,然后起身向东边走去。李家所在这片区域已被太平营搜查过,故而并未禁止百姓走动,只是不允许他们出镇。

    “当家的,兵荒马乱的,你做甚?”

    “找宋老爷们他们商量商量,要不然这镇子怕是要遭大难咧。”

    。。。。。。。。。

    以把总赵世玉为首的绿营残兵136人依次走出大门,在太平军的喝令下将佩刀和兵器丢弃在地上,然后站成一列等侯太平营的发落。

    面对太平营的刀枪,俘虏们难免心慌,等侯发落的滋味尤其不好受,当兵的还好,带兵的却是饱受折磨了,唯恐明军会拿他们开刀。

    在递交佩刀的时候,赵世玉不忘口口声称自己不是投降而是反正,反正的证据就是他绑了一个旗人,且这个旗人还是伪清靖南王府的大人物。

    为了抬高自己,也为了证明自己反正的事实和诚意,赵世玉反复向看押俘虏的总旗彭大柱强调他绑的是个大人物,并且再三要求面见明军的最高将领,以便得到公正的待遇。

    什么反正不反正的,对于赵世玉的请求,彭大柱起先是不理会的,甚至听了都觉好笑,你们打不过躲起来,躲不过去才投降,这算哪门子反正?

    不过对方不住说他绑了个靖南王府的大人物,还是个什么旗人,渐渐的,彭大柱便也来了兴趣,命人将那个所谓的大人物带过来。

    向二被带过来时一声不吭,任凭彭大柱怎么喝骂,他就是咬紧牙关不吱声。不过他越是这样,倒让彭大柱真的信了他是个“大人物”,派人将情况通报给正在巡视镇子的周士相。

    熊应福他们也都被绑在一起,这会谁也不敢和向二管事再有所亲近,甚至都不敢正眼看这位靖南王府的管事老爷,一个个都在寻思着怎么才能从明军手中捡回自己的老命。

    彭大柱的人找到周士相时,周士相正在接见新兴镇百姓的代表——几个自称是本地士绅的员外老爷们。

    周士相原本是不想见这些士绅的,但转念一想,自己初来乍到,对此地情形并不了解,须得从这些人嘴里得到些情报,顺便看看这些人有没有可能为太平营提供帮助。再者,百姓求见当官的,这千年戏码总要应付一下的,免得说太平营寒了百姓心。有冤诉冤,有苦诉苦,自己这大明朝的真参将、假千户大人总要替百姓主持一下公道,若是能用几颗绿营兵的脑袋换得这些百姓对太平营的鼎力支持,那这买卖自然是再划算不过的。抱着这一念头,周士相便将巡视的事情交给陪同的铁毅,命人将那几个员外老爷们带过来。

    。。。。。。。。。。。

    “你们找本将有什么事?”

    周士相竭力让自己的脸上挂着笑容,好让面前这几个“百姓代表”能够看着亲切。

    李老全找来的这几个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和他自己却都对周士相的年轻感到惊讶,不知应该如何称呼他,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要由谁先开口。

    “嗯?”

    周士相奇怪了,这帮人干站着不说话干吗?

    看到周士相脸上不对,一个辫子油亮的老者赶紧出面朝周士相作了一辑,然后迟疑着说道:“不知将军贵姓?在大明官居何职?”

    “本将姓周名士相,现官居罗定参将,你又是何人?”

    周士相打量了眼这老者,白白胖胖,一看就是个富贵人,举手投足十分的有章程,想是曾经做过官的人。

    “原来是周将军,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将军如此年轻就官居分守参将之职,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不可限量啊!”

    老者先是拍了周士相个马屁,然后才小心的说道:“老朽宋义,前朝崇祯十一年殿试添居二榜二十七位,曾任福州知府,现在籍归乡算是一介草民,周将军大可直呼老朽名字。”

    “原来是宋大人,失敬失敬!”

    宋义口中的“前朝”让周士相咯噔一声,却是不动声色的将视线又转向其余几人,“这几位是?”

    宋义左侧的一人忙恭敬的回道:“老朽原礼部主事周泰,天启四年同进士出身。”他身边另一个满头白发的也跟着回道:“老朽林正国,崇祯十二年广东乡试中举。”

    周士相点了点头,视线转到三人向后的站着的二人身上,问道:“你二位也是出过仕的吗?”

    那二人年轻的那个听了这话,脸一下红了起来,不好意思道:“禀将军,在下张安,惭愧得很,读书无成,只在家乡做些买卖。”

    李老全也赶紧道:“小老儿乃本镇里正,姓李名老全,可不敢和宋老爷他们相提并论。”

    “噢,原来你二位不是咱大明的官老爷。”周士相笑看了眼宋义三人,突然脸色一冷,哼了一声:“三位读得是我汉人的圣贤书,考得我是汉人的科举,做得是我汉人的官,却不知如今为何要留那满人的辫子?”

    “这个…”

    宋义三人冷不防周士相问这个,好像被噎着一样,都说不出话来,周泰脸上更是明显的有羞愧之色。

    见状,周士相大手一挥:“罢了,时事如此,须怪不得你们,先帝有言,有辫者为难民,无辫者为顺民,本将不为难你们。说吧,你们来找本将究竟所为何事?”(作者注:此处先帝为隆武帝)

    周士相转了话锋,宋义松了口气,但却是不敢直说,而是朝周泰他们看去,周泰等人却也是不敢说这事,一个个面有难色,宋义见了心头暗骂他们几句,为着自家全家老小性命,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下便道:“本是些许小事不敢烦劳周将军,但我等受乡民所托,却又不敢不禀于将军。。。。”

    周士相嫌他罗索,径直打断他,道:“到底什么事,直说无妨。”

    “是,将军。”宋义略一欠身,“将军率部远道而来,我等新兴百姓理应犒军,只不过将军来得突然,我等一时未及准备,所以惹了将军部下不满,百姓家中受些损失也是应该的。。。”说到这,他却是不敢再说下去,抬眼去看周士相,发现对方的脸色已变得无比阴沉,一吓,更是不敢再说。

第九十九章 保证

    来得突然,部下不满,百姓受些损失。。。

    周士相不是傻子,宋义说得是委婉,可他哪里听不出对方说得到底是什么,他分明就是在说太平军有人在镇子里趁乱打劫。

    哪个混蛋管不住手下,竟敢明目张胆的在镇子里抢劫!

    周士相心头火大,罗定出发前他在召集总旗、小旗军议时,格外强调南下的军纪,严禁各部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抢劫百姓,现在却有人公然违令趁乱打劫,还叫人家给告过来,这让周士相十分的窝火。

    今天敢违令打劫,明日就敢违令逃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不在苗头初始之时扼杀,时日一长,军纪大坏,军心更是大坏,太平营不亡也得亡了。况有胆私下抢劫便有胆藏匿不交,人人如此,公库制度便名存实亡,这是周士相万万不能容忍的。公库制度在当下乃太平营凝聚人心的唯一手段,若公库不存,那些许诺如何能履行。百姓得不到利益,哪个还肯为你卖命!

    “此事本将定会派人彻查,诸位不必担心,若是本将部下真有**害乡民,本将绝不轻饶,定要还百姓一个公道。”

    于公于私,周士相都不会轻饶那些抢劫的士兵,但他却不会当着宋义等人的面命人去查此事,也不会当着这些人的面处置此事,毕竟这种有关军纪的事情还是内部处置得好,事后给受害百姓一些补偿即可。他更不会将此事闹大,用几颗自家士兵的人头向新兴百姓展示太平营的良好军纪,这种做法固然有收买人心的妙处,但对于实力尚还弱小,兵员成份复杂的太平营并不是好事。

    人心散了,队伍可就难带了。南下香山千里之遥,这才踏出第一步就要拿自家人开刀,严肃军纪可不是这么个严肃法,真这样干了,谁还愿意提着脑袋跟你走。将心比心,太平营的士兵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人,甚至一大半的军官是土匪和绿营出身,抢劫对于他们是家常便饭,岂是一两次军议,几句命令就能制止得了的?所以整肃军纪必然要做,但却不能杀人立威,须用些旁的手段才行,否则,难免要让将士寒心。

    。。。。。。。

    抢劫的事情让周士相心情大坏,如何处置更是让他头疼,无心再从宋义等人身上了解本地情况,便让他们先下去,等事情查个明白定会给他们一个交待。不想,这几人却没有依言离开,而是仍站在那里不动。

    看着几人不愿离去,周士相不由问他们:“怎么,你等还有事?”

    几人沉默十数秒后,仍是宋义出面向周士相说道:“不瞒将军,我等是还有些事情想问问将军。”

    周士相问道:“何事?”

    宋义吱唔一声,有心想让周泰他们说,可周泰他们根本不敢说,无可奈何,只能暗叹一声,硬着头皮道:“我等是想问问将军,贵军何时离开本镇?”

    “嗯?”

    盼我走?周士相眉头一皱,脸色再度沉了下来,很是不快道:“你等盼着本将早日离开此地?”

    周士相虽年轻,却是杀过人的,不怒都自威,况生怒呢。宋义看了心中一紧,虽是做过知府大人,可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明清交替,战乱频繁,全是武夫的刀枪在晃,到处都是杀人的人和被杀的人,他这归乡的前朝遗老又能做得什么,又哪里不害怕了?

    惊恐之下连忙解释道:“周将军千万别误会,我等并不是盼着将军早日离开,只是想知道贵军的行程,也好组织本镇乡民为贵军奉些粮草,聊表心意。”

    “是,是,确是这个意思,可不是盼着周将军离开。”

    周泰他们也忙跟着附和,不过脸色都有些异样,那里正李老全更是一脸忧色,这让周士相心生疑惑,沉吟片刻,突然喝道:“好胆,尔等好大的胆子,竟敢借献粮为名探我军情,真是该杀!来人啊,给我拖出去砍了!”

    这一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