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白旗的人作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路上很多被他们袭击的满州将校都是睁大眼睛,呆呆的看着他们。鳌拜更是惊得瞪大双眼,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这一幕。可是眼前的事实明明白白告诉着他,两千多老白旗的披甲兵正向着他所在冲杀而来!

    这帮该死的多尔衮余孽!

    鳌拜惊恐欲绝,同时也是愤怒无比。老白旗的人虽被他家主子多方打压,但打杀的都是多尔衮的党羽,旗内其他满州子弟的旗饷供应还是足的。可谁也没有想到,这帮拿着足额旗饷的满州子弟竟然会选择背叛大清!就算他们真的不甘心要作乱也情有可原,可他们怎么能够和明军串通呢!这帮人难道不知道这仗真要败了,对大清,对满州会有什么后果吗!

    他们这是要借明人之手灭我满州全族吗!

    他们这是要满州断子绝孙吗!

    鳌拜面如死灰,望着老白旗的人满是怒火。正白旗的都统塞济拜也是阴沉着脸难以置信,握缰的两手不停的颤抖。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这么多牛录,这么多旗内披甲兵作乱,可事先塞济拜却是一无所知,单此一项,他的脑袋便铁定保不住,更何况这些披甲兵选择中线崩溃这个节骨眼作乱,这可是能要了这数万大军命的!

    功间色、岳得济、阿尔必、对大拜、门都海。。。。。

    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塞济拜眼前晃动,让他心血不住涌动,突然就在马上张嘴喷出一口鲜血,然后人从马上坠落。

    “都统,都统!”

    塞济拜的亲卫戈什哈吓得连忙从马上跳下,七手八脚的去抬塞济拜。那些没有参与作乱的正白旗兵这会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们没有参与作乱不假,可要让他们去镇压这些同旗的兵,却是一个都狠不下心来。甚至,隐隐有些正白旗的满兵觉得他们老白旗早就应该反了。

    正白旗乱了,镶白旗也是大乱。

    两白旗同气连枝,打断骨头连着筋,要知道当年两旗的旗主可是一母同胞!这些年皇帝对正白旗打压,对镶白旗同样也是打压!若说受苦受难,镶白旗不比正白旗差,可他们却怎么也想不到正白旗的人竟是说反就反了!

    很多镶白旗的将校打马在那面面失色,彼此互望,却谁也说不出话来,更是不知道应该打马过去救鳌拜还是学正白旗一样也反了。

    调到三湾大营参与这场大战的两白旗兵有五千多人,此刻参与作乱的有四个牛录1200多兵,而在先前对太平军的进攻中,两白旗损失了两个多牛录,剩下不到九个牛录3000余兵。这3000余白旗兵作为满州大兵,本应是一支极强的战力,是一支能够决定生死的力量,然而这刻,他们却似乎集体迷失了方向。

    迷茫有之、困惑有之、绝望有之、兴奋,隐隐激动的更有之。。。

    。。。。。

    最先逃出来的贝勒屯泰险些被作乱的白旗兵给射死,侥幸从那些下黑手的白旗兵手中逃脱后,他是惊魂未定,只觉四周再也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了,哪怕对方同样是满州大兵。

    屯泰身为贝勒,都觉没有一处安全所在,其余的满州将校更是如此。老白旗的人作乱后,最先反应过来并冲去救鳌拜的是两黄旗的兵马,其余各旗,两白旗的人压根没动,两红旗的人在犹豫了片刻后打马救人,正蓝旗和镶蓝旗的反应却不一样。

    镶蓝旗的多数选择去救鳌拜,正蓝旗中有的牛录去救鳌拜,有的牛录则选择原地不动,有的牛录则选择打马北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乱的兀儿特那三个牛录虽是老白旗出身,可他们现在隶属的却是正蓝旗。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正蓝旗的人也参与作乱了,而正蓝旗中有不少旗人和兀儿特那三个牛录沾亲带故,做儿女亲家的,这就使得当发现作乱的人里有他们的亲友后,正蓝旗的满兵难免会有彷徨,会有不应该想的念头。那些直接选择北逃的则多半是感到这场大战已经彻底败了,不想再留在这里送死。

    正蓝旗现在最惊惧的人是额真雅尔虎,此时他已是骇得肝胆皆碎,胃腔中涌出的全是苦水,他恨不得手起刀落将兀儿特那浑蛋一刀砍死!

    中线退回来的满蒙将校、两翼惊惧动摇的满蒙将校全是人人惊骇。蒙八旗和蒙军发现满州大兵自相残杀起来后,都是一头雾水,但大多都选择观望,因为他们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等发现白旗的满州兵也袭击他们后,蒙军立即做出反应,却是呼拉一声什么也不管了,直接往北逃。

    后有追兵,前面却是自相残杀,蒙军们不跑才有鬼了!

    蒙军集体一跑,中线算是真正的大溃了。战线拉得很长,在战场西头不知东头情况,这么多人聚在一块不大的地方上,便是仅隔里许,又哪里弄得明白那边发生什么事。很快,中线的崩溃便带动了两翼那些可谓是占据上风的清军。整个战场上的清军,不管是本来就在败退,还是未败的,都退了下来。

    多莫与阿叫喊去救鳌拜时,手下们尚还在和外蒙兵纠集在一块,喝喊之后,他猛拉马头,甩下那些外蒙兵就往中军大旗奔去。外蒙兵们搞不清状况,不过发现满州兵不在纠缠自己,无一不是高兴。满州人要狗咬狗,就让他们自己咬去。这会不跑的是王八蛋!(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图鲁

    鳌拜身边有千余两黄旗的兵,还有一个牛录的正红旗兵。他是以内大臣的身份领军,并非亲王郡王,所以没有王伞,只有皇帝给予的命旗。

    没有人料到老白旗的人会突然发难,那帮作乱的白旗兵几乎是轻轻松松的就越过了外线几千满州兵将的防线,朝着鳌拜所在杀了过来。

    那夜,趁着酒劲,兀儿特和功间色、岳得济等正白旗的军官在文书上签了字。第二天酒醒之后,密会的近三十个满州军官却无一人后悔,兀儿特让功间色和太平军取得联系,他率部前去投奔。但随后功间色却传来明朝的齐王殿下口谕,意思让兀儿特他们在大战之时临阵反戈,这样能让白旗归明的意义变得更加重大,也能重创清军。齐王殿下同时允诺保证,太平军入北京之后,绝对保证反正满州将士家人安全,同时对白旗有功将士加官晋爵。

    功间色很是得意的告诉兀儿特他们,在他的争取下,事情若成,明朝将至少会有一个侯爵,两个伯爵赐下,其余北地官职,巡抚以下更是封赏优加。功间色又道,以后他们这些满州子弟将会仿苏纳他们的例子,改为汉族,习汉话识汉字,将来子子孙孙都是汉人,和汉人一样为大明朝廷子民,做的也都是流官,而不是土官。大明齐王就差写血书,对天发誓,将来绝不会追究他们在清朝时所犯的一切罪过。

    兀儿特他们很满意,在和手下军官及功间色、岳得济他们商量之后,兀儿特同意临阵反戈,因为这样做有很大机会葬送鳌拜大军,使得顺治手中再无大兵可调,那样,他们便不用害怕爱新罗觉家还能稳坐皇帝宝座,更不用担心他们在北京的家人会被杀害。

    今日大战开始后,兀儿特、岳得济等人便对进攻命令拖延,阳奉阴为,表现并不积极。不过因为他们满州大兵的身份,倒也无人怀疑他们已经二心,都只道他们是在督战,最后才抢汉军和绿营及蒙军打下的果实。这在从前,几乎是满州兵上阵的惯例。

    随着战事进展,兀儿特他们发现太平军的中线不住后退,不由对太平军有些动摇。他们愿意配合太平军临阵反戈的前提是太平军自身要硬,能顶住鳌拜大军,如此他们的反戈才会给清军致命影响。倘若太平军根本挡不住清军的进攻,清军占据上风,他们这两千人就算作乱,对于战事的影响恐怕也很微弱,弄得不好就是替贼秀才陪葬了。

    有鉴于此,兀儿特他们都开始犹豫起来,就连一直居中联络的功间色也是心乱如麻,唯恐最后落个尸首分离的下场。好在,就在他们快要放弃反戈归明时,太平军不知使用了何种厉害的武器,一下就让突进中线的清军大崩溃。

    看到中线上万兵马一股脑的退了下来后,兀儿特当机立断,自领本部三个牛录从左后方冲向鳌拜所在,功间色、岳得济等满州军官则领四个牛录从正面突击鳌拜。

    鳌拜所在是清军中军所在,既有指挥中枢在,又有鳌拜将旗在。擒杀了鳌拜,便是毁掉了这数万清军的指挥系统;砍断鳌拜的将旗,则会让数万清军士气瞬间降到冰点。如此,在太平军的追击下,这数万清军恐怕绝大多数都逃不回扬州城了。

    事态的发展也正如兀儿特他们所料,毫无防备的其余满州诸旗兵面对老白旗兵突如其来的打击,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结果被白旗兵一阵乱砍乱杀,死伤一片,转瞬就处于崩溃边缘。仅兀儿特自己看到的,就有一两个两白旗的牛录并没有阻挡他们。

    鳌拜身边的满州兵也是措手不及,要不是鳌拜亲自指挥戈什哈压住阵脚,说不得当下就会被兀儿特他们冲乱。

    鳌拜打仗极其勇猛,早年就被洪太授予“巴图鲁”勇士封号,是满州内有名的英雄好汉。不过勇猛还是其次,鳌拜更可怕的地方是这人能够处危不惊,面对危机时他哪怕惊慌,但却能够快速冷静下来,迅速拿出应对方针来。

    当年洪太死时,多尔衮挟两白旗的强势和豪格争夺帝位,两黄旗内部也是意见不一,很多人投靠了多尔衮。就在此时,鳌拜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豪格为帝。后来四大贝勒之首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

    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鳌拜此举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也正因此,鳌拜在多尔衮当政期间被打压得厉害,几次要被处死。直至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小皇帝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从此以后,鳌拜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为满州乃至大清最得皇帝信重的奴才大臣之一。

    现在,鳌拜这一临危不惧的本色再次显现出来。在最初的惊慌愤怒之后,鳌拜立即调动身边的两黄旗兵马遏制老白旗乱兵的攻势,另一方面让戈什哈持自己的将旗招来附近满州兵马。在那些两黄旗兵的拼死抵挡之下,兀儿特等人的攻势被有效遏制住,同时更多忠于皇帝的满州兵马赶到。

    一队七百多人的汉军也在都统尚之孝的带领下赶来支援。这尚之孝便是在广东被杀的平南王尚可喜次子,其兄就是尚之信。当年尚可喜因为不想死后两个儿子为了争夺袭王内讧,便将尚之孝送到了北京。广东被破消息传到北京后,尚之孝在宫门前足足跪了一夜,只为求得顺治发军替他父兄报仇,结果却未能如愿。这次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尚之孝再次跪在宫门请求从军,这一回他被皇帝特意在乾清宫召见,随后便命他为镇南将军,随军出征。(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绝了!

    大量满兵和汉军的赶到及时增援了两黄旗兵,鳌拜也披甲在身,身先士卒,数次击退白旗兵,不仅稳住了阵脚,看着竟是有击溃白旗乱兵的迹象。

    如果事态再继续下去,叛乱的这两千多白旗兵很有可能被忠于皇帝的满州八旗兵消灭,并且大量满州兵马的汇集,也让鳌拜有底气和时间重新收拾局面。

    即便现在大股清军仍在败退,但只消聚起几千满蒙骑兵来,鳌拜都能压住阵脚,再不济也会迫使太平军放弃追杀清军溃兵,这样太平军便不能获得更大战果,毕竟他们的兵力有限,此刻就是全线反击,能够调动的兵马也不过万余人,而对手却是以骑兵居多。一个不慎,极有可能被清军打个反突击出来,这样的话,后果就严重得多了。

    好在,太平军的骑兵及时赶到,他们将数千败兵撵到了这个方向,令得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满州骑兵受到冲击。看到太平军的援军到来,兀儿特等人也是越战越勇,冲着乱成一团的清军连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