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没有失心啊。。。”吴三桂的话让朱由榔一脸迷茫。

    “陛下身为皇帝,却求救于人,是失其气;陛下身为皇帝,却无帝王之威,是失其神;陛下身为皇帝,却不求进取,是失其锐。陛下已失雄浑气魄,不灭精神,坚强锐气,不是失心是什么?”

    吴三桂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说朱由榔,他知道他现在做的不应是讥讽这个落魄皇帝,而是好言好语安慰他,哄他,但他却鬼使神差的偏这样说了。他隐隐觉得,哪怕自己现在痛打朱由榔一顿,这个所谓的皇帝也还会跟条狗一样哀求自己。或许,自己的幕僚担心有点多余了,还是洪承畴说的对,这朱由榔太虚伪,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活命而矣。

    朱由榔听不明白吴三桂的话,他只好问道:“平西王,朕写给你的信,你看了么?”

    “臣看了。”

    吴三桂点点头。

    朱由榔一听吴三桂看过他的信了,如溺水之人抓住稻草般,忙道:“平西王既然看过朕的信,自然应该知道朕的心。平西王若是能助朕完成反清复明之大业,让朕有脸去见列祖列宗,哪怕让朕把皇帝之位让给你,朕也心甘情愿。”

    吴三桂听后,愣了许久,随后大笑起来,笑声振动屋宇。郭壮图也在笑。他们的笑声让朱由榔浑身不自在,但他不知道他们笑什么。

    不知何时,邓凯已经拖着他的瘸腿离开了这间屋子。没有人问他去哪,也没有人在意他。

    “平西王何故发笑?难道朕说错了?”朱由榔心很慌,也很虚。

    吴三桂止住笑声,平静的说道:“陛下已成我阶下之囚,如何还有皇位让我?”

    朱由榔立即道:“平西放心,朕虽已成阶下之囚,但朕毕竟贵为皇帝,这国内还是有很多人听朕话的。朕对你有用,有大用!”

    “对我有用?”吴三桂摇了摇头,同情的看着朱由榔,“陛下是哪国皇帝?”

    朱由榔脱口便道:“自是大明皇帝!”

    “那陛下的国土和臣民在哪?”

    “这。。。”朱由榔无言回答。

    吴三桂又问他:“陛下的护卫兵马又在哪里?”

    朱由榔仍是无言以对,只好默默地搭头。半响,他道:“朕虽然是个假皇帝,但平西若要反清复明,必须以朕的名义,因为大明的江山是我朱姓人家的。”

    听到这里,吴三桂更是抑制不住心里的情绪,冷笑道:“好个江山是朱姓人家的!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为何陛下能说这天下便你朱家的呢?即便是你朱家的天下,你能拿过去么?”

    朱由榔一听,呆滞在那,不知道如何说。

    吴三桂自取了椅子坐下,看着朱由榔,淡淡说道:“陛下还是先吃点东西吧,不然会饿死的。”

    朱由榔摇头:“朕不吃,朕吃了还是要死,不如饿死!”

    “陛下吃吧。”吴三桂又笑了起来,笑声过后,他道:“臣不会杀陛下的。”

    朱由榔脸色通红:“你不杀朕,可还是要将朕交给清廷,朕同样也是死!”

    “陛下放心,臣也不会将你交给清廷。”吴三桂说着站了起来,走到桌边,将筷子取出。

    “你?”

    朱由榔呆在那,不知道吴三桂到底什么意思。

    “臣说过,臣不会害陛下。陛下若想知道臣的打算,还请先吃饭。”

    吴三桂将筷子递给朱由榔。

    “陛下信不过臣?”

    吴三桂脸上的笑容既真诚,可也玩昧。

    “你真的不杀朕?”朱由榔仍是犹豫。

    吴三桂道:“若要杀你,臣还在这里劝陛下做什么?。。。臣再问陛下一次,陛下是吃还是不吃?”

    朱由榔迟疑再三,终是应道:“朕。。。朕吃,朕吃。。。”说着上前接过吴三桂手中的筷子,端起饭碗拼命吃了起来。许是饿得太久,那米饭虽冷了,可吃进肚中却是那么的香。

    这香,是活的希望。

    吴三桂和郭壮图就那么站在旁边看着朱由榔在那狼吞虎咽。

    不远处的一棵树下,邓凯的尸体直直的挂在一根腰带上,微微晃动着。

    (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三章 晋王,事还有大可为!

    朱由榔跟条狗似的向吴三桂乞活时,晋王李定国和巩昌王白文选却仍在努力想办法要将他从缅甸人手中救出。两位大明最忠诚的王爷丝毫不知缅甸发生的事,直至“咒水之难”过后的第九天,这个消息才由在缅甸的汉人冒死传到了明军处。

    李定国和白文选闻讯后大吃一惊,感到情况万分紧急,缅甸人下一步不是害死天子,就是将天子交给清军,于是他们立即分路进兵,用十六条船装载兵马渡江向缅军发起攻击。但由于缅方已有准备,作战失利,有五条船在江中倾覆。不得已,明军只得退回洞乌。

    “咒水之难”消息已在军中散开,加上进攻失利,军心士气低迷。李定国和白文选会商时,也均有穷途末日之感,二人站在崖上竟然是彼此无言。

    许久,白文选忽的叹了一声,对李定国道:“晋王,我们这么多年来,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李定国悲呛万分,看着眼前被火烧云映得通红的天际。他的心也很痛。

    “如果我们做的是对的,为何我们屡战屡败,连皇帝也丢了呢!”白文选痛苦的一拳击在石壁上,一丝血迹顺着他的拳头滴落在地。

    “我们没有错,南宋有陆秀夫、有文天祥、有张世杰,这大明总也要有人坚持到最后吧。亡国之时,我们汉家总要有几个殉国的人吧!”李定国突然仰天大笑,“若我们是错的,那就是苍天负我们,非我们负苍天!”

    李定国累了,他本就病重,强撑病体和白文选联兵攻进缅甸救驾,此刻真是再也支撑不下去,他竟是一个不稳便要倒下。白文选忙将他稳稳扶住,缓缓放下。

    李定国的表情很平静,他问白文选:“你说,真是苍天负我们吗?”

    白文选哭了,他让晋王世子李嗣业好好照顾晋王,回到了他的营中。他不曾想到,此刻,他手下的部将张国用和赵得胜等人正在密议降清。

    “此地烟瘴,已伤多人,今再深入,气候更热,非尽死不止。宁出云南,无作缅鬼。”

    张国用和赵得胜等人因为前途黯淡,看不到任何复明希望,决定降清。他们的部下随他们长期转战于中缅边境一带,生活和作战条件极为艰苦,一听主将的这番议论,军心更加动摇,竟是无人反对。于是张、赵二人命令军士趁夜间准备好行装,然后率兵直入白文选的卧帐,请他立即脱离李定国部,退还云南。

    突如其来惊变让白文选知道大事不好,他怒骂张国用等人背主求荣。

    张国用则劝道:“殿下,你明知大事不可能成功,还要带我们深入瘴地,我们死在这里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又是何苦!。。。我等知殿下必随晋王,可将来殿下下场就是另一个贺九义!。。。还请殿下带我们走条活路!。。。弟兄们真的撑不下去了!殿下!。。。”

    张国用这话说到不少将领心坎中,当场就有不少人落泪。

    白文选也是动容,但他却没有就此决定降清,他哼了一声,问张国用等人道:“你们想怎样?”

    张国用道:“我们还有这么多官兵,若去云南,何愁不被重用?”

    闻言,白文选凄惨一笑:“你们降了清,皇上怎么办?”

    张国用断然回道:“我等心力已尽,这是天意,我等坚持不下去了!”

    白文选却坚持不肯降清,张国用等人当即把白文选挟持上马起行,连夜行军七十里。第二天凌晨,李定国得到报告白文选部去向不明,觉得事态严重,派儿子李嗣兴领兵尾随,观察白部动向。他告诫李嗣兴不得和白文选的兵马动武,他自己也带领部队缓缓跟进。

    张国用、赵得胜惟恐主帅白文选留恋旧情,同李定国重归于好,故意让人挟持白文选走在前面,二人领兵断后。五天之后,兵马行至黑门坎,张国用和赵得胜见李嗣兴兵尾追不舍,便和众将商议道:“晋世子急蹑不去我,我军行疲为累,不若就此山势与决战,令彼还,方可前进。”

    众将俱无意见,于是白部挥兵扼据山险,矢炮齐发。李嗣兴大怒,命令部兵强行登山反击。正在这时,李定国赶到,叫李嗣兴立刻停止战斗,不要和巩昌王兵残杀。

    李嗣兴不甘就这么放走白文选的兵,李定国则道:“当年我在大西军中同袍数十人,今天全都死光了,只剩我和文选,哪里忍心还要相残?再说,他既然决意领军北返降清,也是自寻生路,我让你领军随在后面,只是希望文选有悔心,如此还能合兵。可现在,只怕不能了,由他们去吧,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

    李定国又下令将途中收留文选部掉队的士卒四十余人,也全部放还,尔后父子带领本部兵马返回洞乌。

    白文选军继续走了三天,路上遇着从孟定来的吴三省部。吴军营中的马匹已全部倒毙,兵将仍然不顾艰苦,步行入缅寻求和李定国会合。

    白文选良心不昧,流着眼泪对吴三省道:“我负皇上与晋殿下矣!将军能帅兵至此,使我有太山之助乎。”

    吴三省从白文选部行军方向判断其部下意图是去投降清朝,就故意扬言:“云南降者皆怨恨,不被清朝重用,人心思明,所以我们这才徒步来此的。”

    白文选手下的兵听了后,皆是不愿再去降清。张国用、赵得胜也从自己前途考虑,担心降清以后得不到妥善安置,不再坚持前往昆明投降。

    白文选见军心安定,心中松了口气,正和吴三省商议回洞乌和晋王会师时,却有吴部官兵抓了一个细作。那人一见白文选,便喊道他是徽州人汪公福,奉庆阳王冯双礼之命,不远数千里冒死从四川赶来,只为告诉晋王和巩昌王一个天大喜讯——南都光复了!

    白文选和吴三省等人听后,都是震惊,又是不信,只到汪公福将庆阳王冯双礼亲手书信奉上,众人这才信了,顿时数千将士喜极而泣。白文选惊喜之后,马上和吴三省驱马直奔洞乌。连着几日,只差跑死马。远远看到定**营,白文选人未至,已然疾呼:“晋王,事有可为,事有大可为!”

    (未完待续。)

永历番外言(可不订)

    关于永历帝朱由榔的描写,前篇章节有不少读者认为描绘太过不堪,对这汉家最后一个皇帝太过不尊。或许,我对他的描写是有些过份,但史书上他的所作所为似乎比“过份”二字还要不堪。

    在肇庆时,清军还没来,他就跑,丢下所有人跑,太后丢了、皇后嫔妃丢了,两个才两三岁的儿子也丢了(怀愍太子朱慈爝、悼愍太子朱慈?)。后来太后和王皇后跟上来了,结果后来又跑,老娘再丢。

    一个只顾活命,连母、妻、子都不顾的男人,算个什么东西!

    在缅甸时,他的作为更是不堪!

    进入缅甸时,下令护卫自己的兵马全部解除武装,丢弃那些誓死跟随自己的官员,使得他们被缅人折磨而死。

    在缅甸,自己身边的人被缅人瓜分霸占,他在做什么?茅草屋里继续当他的皇帝,当一个天天想办法弄钱给臣子花的皇帝。

    为了活命,竟然下旨让来救自己的明军后撤,导致李定国、白文选、高文贵磕头流泪而走。

    有关史料上没有提到永历是自己主动下旨,只说他在马吉翔、李国泰等人怂勇下下旨,又说他受于缅人胁迫才下旨,那么问题来了,他朱由榔是傻子么?他当皇帝以来所有的逃跑都不是心甘情愿么?如果是,他凭什么当皇帝,他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黔国公沐天波等人要让太子回去,朱由榔干什么了?杀了忠心的臣子!

    “咒水之难”后,永历的表现是什么?

    继续苟延残喘,因为他还活着,死的不是他!

    这是一个皇帝的表现么?或者说,这是一个男人的表现么?

    “咒水之难”死的不单单是他的臣子,还有他的嫔妃,他的女人!

    知道吴三桂入缅后,朱由榔写了一封信给他,真是其音哀愁如秋虫鸣泣,无壮烈之气,只有乞活之意。

    朱由榔在人生最后岁月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傲骨”,我认为只是求活无望后的麻木而矣。

    就不说因为他的胆小导致国事的败坏了。

    我以为,朱由榔不配做我汉家最后一个皇帝,他不如隆武,不如绍武,甚至不如弘光。

    结合他的性格,结合他的“前科”,我设计了一幕正史上没有的场景——为了求活,朱由榔跪求吴三桂。

    这样写,肯定会让人别扭,反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