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除了收集军事情报、收买清军将领和官员这一任务外,周士相又给张安布置了一个任务,这任务却是有些大逆不道,乃是监视内阁六部乃至监国行宫。如从前一样,张安一声不吭的领了任务,又无声无息的暗中布置,一切如没有发生,一切又是确切存在着。

    张安在军帅府管事向荣的引领下参见了周士相,看着比从前稍胖了些,颇是富态。正陪周士相吃饭的林婉儿见状,乖巧的起身退出。

    周士相冲张安点了点头,向荣也识趣的退下。周士相指了指墙上的巨幅地图,对张安说了三个字“做得好。”

    这是幅囊括了长江以南八省的地图,绘制的极其细致,官道、水道、水陆要卡、山陵地势无不标注清楚。为了绘制这幅地图,军部派出了不下百人的参谋跟随军情司的人前往清占区,为了保障这些测绘人员的安全,军情司可是出了大力,为此牺牲了数十人。

    “这都是属下当做的。”

    张安仍如从前一样在周士相面前有些拘束,周士相让他坐,他不肯坐,只愿站着。

    “大帅,张孝起他们没理会潘公公的话,这会奔郭阁老府上去了,看架势,怕是要把这事闹大,”说到这,张安犹豫了下,“是不是派人把他们抓起来?”

    “抓他们干什么?”

    周士相笑了笑,挥手道:“再给他们一次警告,本帅耐心有限,不要真以为本帅是没牙的老虎。”

    张安小心翼翼问道:“大帅要属下做什么?”

    周士相想了想,随口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嘛。”

    。。。。。。。

    郭之奇的家人大半死于清军之手,余下的也在永历八年那场海难中遇难,如今首辅大人是凋零一身,所以他推了周士相给安排的大宅,执意在离内阁所在只里许的地方找了间看着还不错的院子。不过地方首辅可以随意选择,该有的待遇他却是不能再推。

    按规制,广州府给首辅大人府上配了十几个使唤下人,另外还抽调了50名兵丁作为首辅大人的护卫加仪仗。郭之奇潮州老家的乡亲听说他当了首辅,近来有不少人前来投靠,念在乡亲份上,首辅大人收了几人,余下给了些银两盘缠让他们归家去了。

    张孝起他们从都察院出来后便直奔郭之奇府上,路上却有一队军士冲了过来,吓得张孝起他们吃了一惊,以为周士相抓人来了。但见那些太平军的军士只是叫他们站住,却没有上来动手捆人,不由有些奇怪。奇怪之余倒是放下心来,不管怎么说,在场的都是朝廷命官,均是四品以上的大员,只要这些士兵不是周士相派来抓他们,那他们还真不怕,就算真是周士相派来抓人的,他们也不畏惧。

    这就是体制的好处,只要周士相一日是大明的粤国公,只要他手下的虎狼之师一日是大明的官军,那这些同为唐王政权的大明官员们就不担心自己会死于非命。便是那周士相真恼他们,起码,面子上总要跟唐王殿下交待,这么多官员可不是他想抓就抓,想杀就杀的。

    张孝起把脸一扳,怒声喝问那队兵士道:“你们要干什么,未见我等乃朝廷官员吗!”

    “朝廷官员怎么了?”

    领队的太平军百户笑咪咪的上前,嘴角一咧便把手一挥,大喝一声:“搜!”顿时手下们如狼似虎的就扑向这帮官员们。

    “混帐,本官是朝廷命官,你们敢…”

    张孝起话还没说完,就被兵丁们围了起来。一同来的郭天叙见状不好,看到郭府前有守卫的兵丁,便张口呼救,不想那些值守的卫兵充耳不闻,反而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们。路上一队过来的广州府差役见了,也是远远躲开,不敢来趟这混水。官兵差役都不敢管,寻常百姓又哪个敢过来,一个个都是跑得老远。

    一帮书生如何是五大三粗的士兵对手,三四个对一个,很快就把他们控制了。不过那些太平军士兵却也没有让张孝起他们吃苦头,只挨个在他们身上搜来搜去,搜了一会什么都没有,那领队的百队才点头走到张孝起面前,对他们作了一辑,赔笑道:“几位大人,多有得罪…”顿了一顿,做了个请的动作,“几位大人,请吧!”

    “你们目无王法,竟敢当众羞辱朝廷命官!”

    张孝起的眼中满是怒火,刚才发生的事情比潘应龙那个阉寺敢干政都要令他震惊,他万没想到太平军的人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敢在这内阁首辅家门口如此羞辱自己。其余诸官也是义愤填膺,对着这太平军百户和他的手下怒目相向。

    那百户煞有介事道:“大人莫要如此说,只是最近城中有鞑子奸细潜入,据说朝中有人和清狗私通,所以卑职便奉命搜查。大人想必也知道,我家大帅马上就要北伐,若真是朝中有人和清狗私通,泄露我方军情,那可是天大的祸事。所以为防万一,卑职本着宁搜错一千,不错过一人的念头行事,若是有所冒犯,还请几位大人见谅!”

    “宁搜错一千,不错过一人”这句话可让张孝起他们愣住了。人人脑中只一个念头:这太平军太跋扈,太霸道了!

    那百户躬身又施了一礼,挥手带人大摇大摆而去。张孝起怔了足足半刻后,方涨红着脸对众人道:“此辱大伙可记住了,日后定会周士相算帐!

    。。。。。。

    带着一肚子怒气到了郭府后,张孝起向门房说了来意之后,不一会,门房就过来说:“阁老请几位大人进去。”

    嗯?

    张孝起一怔:这么顺利?

    但肯见总是好的,当下忙拉着王万达、马安民他们进了郭府。到了客厅后,便见郭之奇正端坐在那品着清茶。

    见郭之奇这个样子,张孝起气不打一处来,暗骂一声,急步上前说道:“阁老,国家养士,即为伸张义理!周士相要翻今上钦定铁案,今后即便不为清亡,义理亡了和亡国又有什么区别?”

    郭之奇叹口气,他早就知道周士相授意丁之相为绍武平反之事,也知张孝起他们起来闹是连城壁背后指使,但他真不愿掺和其中,因为眼下朝廷要忙着的大事是北伐,而不是就一死人尊号争吵不休。再说了,绍武毕竟是唐王的亲兄,这做弟弟的不给兄长平反,似乎也说不过去,有违人伦啊。

    “既然唐王殿下监国,有隆武先例在,追封也未尝不可。”

    郭之奇起身,劝说张孝起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要再闹这事了。不想,张孝起等人根本不听劝,反而说什么如今朝廷就是周士相一手把控,不但军令是从周士相的军帅府出,就是内阁六部大小衙门的俸禄也要从他军帅府领,两广大小府县也都是唯军帅府之命是从,朝廷之设如同儿戏,六部自创办以来竟无任何公事可为,大小官员每日只是往堂上点个卯,这成什么体统。这朝廷到底是听他周士相的,还是听唐王殿下的!

    张孝起在话中使了激将法,想以此激怒郭之奇出面,不想郭之奇听后,却是无动于衷,只轻笑一声,示意张孝起他们坐下说话,尔后才缓缓道:“老夫年迈,虽不惜一身报国,但倘若粤国公不听,公等将置殿下于何地呢?”

    张孝起一听这话,急了,郭之奇这摆明是袖手旁观,不受自己的激,情绪激动之下,忍不住起身怒道:“阁老身为大明首辅,身为百官之首,却眼看朝廷大权落于他周士相一人,又眼睁睁的看着周士相要翻钦定逆案,逆案一翻,天子与唐王再无关系,两广与大明再无关系,届时那周士相真要学了孙可望,一切皆是公之过错!”

    张孝起这话说得太过伤人,郭之奇再和气,也不能不动怒。霍的起身,盯着张孝起怒道:“你眼中何曾有过内阁,何曾有我这首辅,又何曾把我大明安危挂在心上,世上之事,但分轻争缓重,你不竭力报效以图北伐,恢复江山,却在这斤斤计较,串连百官,肆意妄为,你安的什么心!若因你所为而置百官于险地,老夫不倒,尚能挽回;老夫若倒,则朝廷上下还有何人能救你们!”

    。。。。。。。。。。

    满口仁义道德的忠良们,你们完了!乱世者,必我也!————《权臣攻略》(作者朋友书,大家有闲帮他收藏一下吧)(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闹大了

    张孝起恼郭之奇不肯出面,郭之奇恼张孝起固执己见,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徒为朝堂添乱,如此二人便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谈不到一块去。

    从郭府出来后,马安民、王万达、周胜民等人都是一脸愁色,跟来大半官员中多半已是息了斗志,首辅都不肯出面,他们还争个什么劲。左右绍武也是监国殿下的嫡亲兄长,他们为了躲在缅邦的天子与监国做对,也是自找麻烦。要知道,他们如今可是吃周士相的,拿周士相的,要不是周士相,休说他们能位列朝堂之上,这会不被清军逮到就是祖上烧高香了。按理,这帮人总得念及周士相的好处,可他们偏偏不,这实在是有违常理,单以一个忠心公义而论,怕不能解释。

    其实原因很简单,都说饱暖思淫。欲,这帮人是饱暖思闹事,仿佛不闹一闹,不能证明他们的存在般。这些人不是没有目的的闹,真正担心绍案平反上尊号后,唐王和天子分道扬镳的有,但不多,更多的参与此事图的却是指着这闹一闹能为他们的官帽争来些实利。

    换言之,这帮人跟随张孝起一块闹,就是想将声势闹起来,从而逼迫周士相交还一些权力出来,让他们的官做得有名有实,这样他们举双手赞成女婿给丈人平反,如此皆大欢喜。像现在这个官,当真是鸡肋,吃不到肉,丢了又可惜,做着实在是没劲。

    诸位大人可都是有大志的人,这每日点卯,按时拿俸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读圣贤书,当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才痛快。

    张孝起也是忧心重重,须知,若由郭之奇这个首辅带着百官闹将起来,群起而攻周党,坚决反对替绍武平反,监国殿下不可能不为所动,周士相也不可能不软化。但现在郭之奇不肯出面,固然还有人愿意跟他一起抗争,但人数必然大为减少,如此一来,影响力就大大减弱,最后可能弥于无影,这对眼前局势而言是很不利的。

    张孝起有些心急,连城壁与他说好派人过来,但迟迟不见,却不知次辅是不是改了主意。周胜民和王万达是铁杆的永历派,他二人见张孝起愁眉苦脸,再想到郭之奇这个永历朝大学士的态度,都有些垂头丧气。

    正丧气时,张孝起突然精神一振,很是期盼的看着前方。众人随之望去,却是前兵部职方司主事的程邦俊,这人去年曾代表永历朝廷前来广州,却不知为何得罪了周士相,唐王监国后一直不得用。还是连城壁在监国殿下那替他说了几句,这才得以出任兵科给事中一职。

    和程邦俊一起来的还有一人,却是前广东提刑按察副使秦荣。这秦荣和程邦俊一样也是得罪过周士相,不过可能是得罪周士相太狠,程邦俊得被启复,他却是没有,现下在次辅连城壁那帮忙出谋划策,等着哪天能被起复。

    秦荣和程邦俊来后,与众人一一执礼,后与张孝起耳语几句,张孝起听后发出一声长笑,一扫先前颓丧,大有乾坤底定之感。周胜民、郭天叙他们都困惑不已,彼此对视一眼,不知秦荣他们和张孝起说了什么,让他瞬间变了个人。

    “将之这是泰山压顶,面不改色,不愧曾斥五虎之人!”

    王万达越发钦佩张孝起来,有些自愧不如,自感若是自己是张孝起,怕绝不会做得像他这般镇定自如。

    周胜民朝郭府大门看了一眼,对张孝起道:“张公,亏你还笑得出来。唉,方才你不应该和阁老那般说话的,现在阁老这条路算是彻底断了,我真想不到还能有什么挽救之法。”

    闻言,张孝起盯着周胜民看了看,开口说道:“莫非周大人以为我会眼睁睁的看着逆案得翻,就此心灰意冷了?”

    “将之莫要再强撑了,殿下不为你的奏疏所动,郭阁老又不愿出面主持,朝堂周党又势大,我等现在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郭天叙有些悲观了,一腔热血他有,但处处碰壁之后,难免心生无力。其实郭老大人对周士相倒真没恶感,反而支持的很,但他致仕前便是做的崇祯朝的礼部主事,凡事都讲一个礼,绍武逆案乃是永历天子钦定,又涉及唐桂之争,更影响现在的两广政权和躲在缅甸的永历朝廷关系,所以郭老大人从他认为的大局考虑,才站在了张孝起这边,认为不可给绍武翻案,以免唐桂再相争。

    “我不是强撑,而是我有必胜把握。”张孝起的脸上露出十分自信的神情。秦荣和程邦俊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