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五十六章 诸王之中,唯杰书可用

    皇帝亲征可不比亲王、郡王出征,朝中要准备许多事情,头等大事便是要点选亲征的兵马,再次便是筹措大军所需粮草,尔后是地方支应,行军路线制定、各地督抚总兵联络事等。总之,亲征不是皇帝随口一说,大军就能立即出京的。

    接连数天廷议,最终定下在京禁旅八旗各营随驾,另征召外藩蒙军两万余人自口外进来供皇帝直接调遣,山东、河南、陕西、北直隶等地的绿营也都要调兵随驾。不过这些营兵先统一至南阳府集中,先归安亲王岳乐节制,等御驾到后再由御营统一指挥。

    那日议政王公大臣会议发了一通脾气后,顺治倒也没有再发火,点兵调将的事都是索尼他们在做,他也乐得清闲,先是在爱妃董鄂那呆了两天,看着日渐憔悴的爱妃很是不好受,平复伤感心情后又往太后那去了下。

    皇帝执意亲征,议政王公大臣会议又通过,向来自诩不干政的太后也不好硬压着不许,便只能再三叮嘱皇帝一番,余下的就是每日和苏嘛在佛祖前为儿子祈祷大捷归来了。太后不能不担心,皇帝虽然已经成人,可毕竟从未经过战阵,跟太祖太宗那会不同,算是自幼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这陡不丁的却要御驾亲征,太后能不担心么。

    为了让太后放心,也让老人家少担心,顺治特意将养在宫外的三阿哥玄烨接回宫中,要他和二阿哥福全天天陪着祖母,如此确也让太后少了些许担心。太后今年四十六了,虽保养很好,看着和三十许人一样,可毕竟是做了祖母的了,心性上也是渐渐朝着老人去的,所以天天见着孙子能不高兴,人一高兴,这身心自然都好。

    点兵调将的事情,索尼他们也办得差不多了,皇帝等着率领大军南下大展手脚,可京城里的满州八旗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广州设满城,哈哈木带走了那么多八旗子弟和家眷,结果广州城破,上万满州家眷叫太平寇给屠了个干净;简亲王济度南征,又葬送了两千多满州子弟;西南磨盘山一役,四五千满州子弟死在那荒山野岭之中。这两年下来,京里旗人十家有八家办丧缟素,这会信王爷还领着数万精锐在西南群山之中没有班师,皇帝又要御驾亲征,试问,在京八旗哪家不恐慌?可皇帝决定了的事,旗人们又能如何。

    也就两三天光景,热闹的京城变得一片萧瑟,那些男丁在禁旅的八旗家眷看着自己男人,真是越看越舍不得。禁旅八旗的满州兵将们也晓事,不再到处花天酒地,而是放值回来就呆在家中和老婆孩子一起。没了这些满州大爷的花销,京师里的窑子、酒楼、赌坊生意顿时大减,进进出出的反而是那些穷酸的汉官多了起来,惹得窑姐们大骂晦气。

    下面人怎么想,顺治管不着也不想管,只不断催促索尼他们动作快些,手脚麻利些,早日准备妥当。

    索尼他们也想快,可这事哪能快,点兵调将的事还好说,照册点名就是,可大军所需粮草可不是拿着花名册就能变出来的。一帮内大臣们这会算是干出苦水来了,好不容易把粮草的事情给解决了,回过头来却又叫起苦来。粮草是有了,可开拨银子还没下落呢?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满州子弟开拨要银子,外藩蒙古兵来替大清打仗,也得给好处,那帮汉军绿营同样也得给银子,要不然怎么指望他们卖命?这一次可是御驾亲征,不比寻常,索尼他们可不敢让下面闹出还没到敌境,反而先在自家地盘屠城洗劫的事,所以不管怎么着,这银子都得备下来,少一两都不成。

    主子什么都不管,奴才们累死也不能喊苦。索尼、鳌拜他们真是累得够呛,而那帮满州王公大臣们也是两手一摊,狗屁事也不问,左右是皇帝自个要亲征,又不是他们要去打仗。主子的事情,你们两黄旗的奴才不帮着料理,谁帮着干?

    康亲王杰书倒是一心要办事的,想着皇帝对自己的恩宠信重,于是他进宫准备再向皇帝进谏。他对顺治道:“臣以为自大清入关以来,明军便向来好内讧。当年左良玉东下南京,后来的唐、鲁对立,唐桂对立,再接着又是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而每回明军内讧,我大清总能坐收渔人之利。”

    听了杰书的话,顺治微微点头,杰书说的不错,算起来要不是明军内部的一次次内讧分裂,大清想要坐稳汉人的江山还真是难的很。

    “说下去。”杰书的话让顺治中听,便示意他继续说。

    杰书见皇帝愿听自己的话,心中一喜,接着说道:“其实臣以为,现在南边的情形和当年一样,甚至还不如当年。金厦的郑氏海贼虽然遥奉永历为尊,实则各行其是。西南面的李定国是大西贼出身,其奉永历和孙可望奉永历怕也一样,未必就有多少忠心。而那广东周逆,看着是异军突起,兵强马壮,可却没有李定国那等地位,臣听说永历不过给此人封了个兴平伯,而南边伪明的郡王、国公侯爷却不知多少,因此周逆一个区区兴平伯,再是兵强马壮总是不能慑服其他伪明力量。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周逆兵强,李定国兵弱,而朱由榔这个伪主又弃国而逃,眼下伪明可是没了共主的,所以臣认为兵马更多的周逆怕是不会向李定国低头,时日一久,二人定然会生出间隙,到时恐怕又是个孙李内讧的下场。”

    闻言,顺治却摇头道:“多尼奏报说李定国叫吴三桂撵到了滇西,这周逆却拥两广,又实际占了湖广大半,地盘和李定国不相连,兵马又不归李定国管辖,二人恐难生间隙。”

    杰书笑道:“皇上放心好了,就是李定国和周逆闹不起来,这周逆内部也会闹。臣闻周逆太平寇中多降兵降将,那周逆真能放心用他们?如果不用,周逆又当如何处置这些降兵降将,稍有不慎,这些降将恐怕就会再生事端出来。而且就算周逆和李定国真的精诚合作,可现在朱明没了共主,那周逆难免会生拥立之心,到时他仗着兵马多重新拥一个皇帝出来,李定国这个朱由榔封的晋王会同意?”

    顺治听后,没有说话,但眼神却告诉杰书,他这话说到皇帝心头去了。

    杰书倍感鼓舞,接着道:“皇上,其实云南那边已不足为虑,朱由榔弃国跑到缅甸,李定国在滇西苟延残喘。大军入境,云南民生凋敝,粮食肯定不多,李定国要想在滇西站稳脚,就不得不从那些土司手中征粮,一次两次也不罢了,次数多了,那些土司还会甘愿被李定国欺压么?洪承畴奏报上说的明白,李定国可是在滇西对土司屡下毒手,屠城几次的。另外,李定国手下那帮将领和他困居滇西,这帮人本就是大西贼出身,共患难可以,共富贵却难。我大军压境,他们紧紧抱成一团,相互支持,轻易难以撼动,可要是没了我们的威胁,皇上认为他们会如何?”

    “你的意思是?”顺治做出沉思的模样。

    杰书道:“臣以为对西南应徐徐图之,而不可急躁。”

    顺治挑眉道:“如何做?”

    “对云南李定国那边,可使吴三桂暂缓进军,对土司多行安抚,对明军多行劝降,使李定国既得不到土司支持,又无法聚拢兵马,让他们自生自灭。”

    顺治微一沉吟,点头道:“此策可。”

    杰书又道:“对周逆那边,投诚过去的我大清官兵,朝廷不追究他们,无论文武,从前在大清何等职事,朝廷仍给他们保留着。只要他们愿意归来,原官升一级补用。”

    “对那帮叛贼还这么做,不是叫他们觉得朕好欺么?”顺治眼光闪烁,对此策有些不认可。

    杰书轻笑一声:“皇上觉得难受,那周逆会如何看这事?”

    顺治想了想,道:“如吃口苍蝇?”说完,又猛摇头:“这离间之计太过简单,朕觉得都儿戏,周逆如何会上当。”

    “这离间计看着是简单,一时半会也没有多大效果,可时间一久,总会有效果。而且重要的是,皇上御驾亲征率大军杀到,那帮叛将又该如何选择呢?到时,周逆是信重他们,还是防范他们?”

    顺治听后,久久无语,半响起身,对着旁边的吴良辅感慨一声:“诸王之中,唯杰书可用。”

    。。。。。。。

    在杰书的进言下,顺治一连发布几道圣旨,先是表彰了平西王吴三桂、五省经略洪承畴、川陕总督李国英、四川巡抚高民瞻、广西提督线国安、广西巡抚程维新等人,湖广总督张长庚也被明令嘉奖,总之,凡是与明军战斗过的汉官汉将,不论是胜是负,都被顺治下旨勉励一番。同时下旨以塘报形式公告天下,大清对于败降投敌的官员既往不咎,家人也不牵连,但凡有悬涯勒马,重新来投的予以重用。

    同时,顺治又发了两道旨意,一道旨意是给长沙的义王孙可望,一道旨意是给和硕公主孔四贞和额驸孙延龄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帅做天子!

    孙可望降清后,清廷原是准备在京师为其举行义王的册封典礼,但洪承畴却上书说当在长沙就地举行,这样能够迅速安抚孙可望之心,且能让那些南明将领知道大清对于来归之人的重视,同时利用孙可望来降大作舆论,将孙可望来降的政治价值发挥到最大。

    顺治准了洪承畴的折子,于是在长沙为孙可望举行了册封典礼。不过正当顺治要孙可望进京见驾时,广东发生了翻天大变,简亲王济度奉旨领军南下平乱,清廷又准备三路大军入滇之事,孙可望进京的事便被耽搁下来。其人一直呆在长沙,洪承畴未随军入西南时特旨为孙可望在长沙盖了一座义王府。为了安抚孙可望,顺治两次下旨赐给孙可望银一万两千两,另外赐给解袍、朝衣、缎匹等,此举让降清后的孙可望心中大安,深觉自己这条路走的太对了,他日假大清兵之手报昔日在李定国手下受辱之事定然成功。

    然而随着清军三路大军在西南战事推进顺利,孙可望这义王的待遇却是一天天发生变化,在顺治心中的份量也是一天天减少。去年七月,孙可望得知自己失散十多年的弟弟孙可升在江南松江府的消息后喜不自胜,忙向清廷上书,请求清廷能用军驿把他那个在江南绿营当兵的弟弟一家送到长沙与自己团聚。殊不料,这么一个微渺的请求,却引来朝中御史一阵猛轰。一帮御史攻击孙可望,说他“始以张献忠养子荼毒蜀楚,神人共愤。继而称兵犯顺,逆我颜行。迨众叛亲离,计无复之,方率数百疲敝之卒,亡命来归…”,不仅恶毒咒骂孙可望,那帮御史又称孙可望的弟弟只是一个食粮兵丁,白身无官,这样的人,怎敢妄用国家驿传?

    顺治在看到这些弹劾奏章后一字不批,只叫人送到长沙给孙可望自己看。看到这堆劾奏后,孙可望如五雷轰顶,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当年他为秦王国主时是何等的威风,今日成了大清的义王,却被帮捉刀弄笔的家伙如此攻击,真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无奈感。孙可望感受到清廷和顺治对自己的冷淡,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上疏谢罪。原以为这件事自己上疏请罪,清廷便不会再与他计较。不想,今年三月又有人揭发孙可望在长沙放债取利等事。

    放债取利,千百年旧有之事,不说汉人,就是京中和各地的满州旗人中也是习以为常之事,可顺治却小题大作,派内阁学士马迩吉去长沙宣读谕旨,先是训斥了孙可望一番,然后宣布宽假其罪,以示皇帝宏恩。此后,孙可望的处境益发难堪了,在长沙虽以义王自居,可长沙的大小官吏对他这义王却从无恭顺,正应了古语所说神龙失势,与蚯蚓同。可以说如果不是太平军在广西和湖广掀起的一连串反清高。潮,如果不是多尼大军被困西南,顺治是绝对想不起孙可望,更不会给他发去宽勉旨意的。

    给孙可望的这道圣意中,顺治先是将其反正来降之举大表特表,尔后又是赐了一堆御物,给孙可望的几个儿子也是封爵,最后,却是一语道明用意。顺治希望孙可望能够用他昔年为伪明秦王的影响力对旧部施加影响,尤其是对广西和湖广投降太平军的旧部进行拉拢,使他们能够脱离太平寇,反正来归。

    让孙可望发挥作用是顺治自己想出来的,可是给和硕公主孔四贞和额驸孙延龄下旨意却是内大臣苏克萨哈的建议。

    苏克萨哈说广西那边向来是由定南王孔有德的部将线国安在负责,现在线国安已奉多尼将令回援广西,但战事想来也是有所不顺,不如令和硕公主四格格和额驸南下广西坐镇。

    和硕公主四格格孔四贞是原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幼时曾被吴三桂收为养女。顺治九年,李定国奇袭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