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后却未制止,只要藩库拨了三千两银元供石元灵用。

    宋襄公不反对,却有人反对。

    耿仲德等靖南藩下旧将虽对耿继茂之死有所怀疑,但人已经死了,怀疑有个屁用,难不成还能让人起死回生不成?他们反对石元灵以满清藩王礼仪办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要为耿继茂获取身后名。

    耿继茂虽死,可两个儿子却在。

    石元灵以满清藩王礼为耿继茂办丧,清廷却已明诏天下削了耿继茂的靖南王爵,这丧礼办得就有些不伦不类。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真这么办了,耿精忠和他弟弟耿昭忠怎么办?

    显然,清廷是不可能让耿精忠承袭什么靖南王爵了,但明朝这边却有承荫可袭。

    耿仲德代表靖南藩下旧将来沅州报丧,为的就是周士相能对耿继茂的身后之名有个说法。耿仲德的意见是,耿继茂当获得明朝郡王封号,所以他死了,他的儿子耿精忠便当袭封。至于封号是什么,倒不重要。

    对于耿继茂的死,周士相首先对耿仲德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伤悲,尔后两手一摊,对耿仲德说了一句话。这话说的很白,意思我周士相不过才是兴平伯,耿精忠那小子还想当王?

    耿仲德却提出永历朝廷已封周士相为亲王,对于这件事,周士相更是莞尔,安南那边是有消息说是永历给自己封了亲王,可毕竟那道圣旨没人看过,所以这事眼下还当得真。再者,耿仲德想要耿精忠袭封王爵,那前提是永历朝廷给耿继茂封王,然而现在朝廷在哪都不知道,怎么办这事?而且这事有可行性么?

    最终,耿仲德道明真实用意,那就是不管永历朝廷怎么看待“来归”的耿继茂,也不管永历朝廷现在在哪,周士相身为两广实质的主人,当给耿继茂一个交待。

    耿仲德话里另外透出的意味却隐约有周士相当补偿死去的耿继茂意思。

    周士相撇了撇嘴,这事还真是不好说,自己对石元灵干的事不地道,稀里糊涂的成了耿精忠的便宜爹。现在人家真爹又叫自己弄死人,似乎也应该补偿一下。

    “归义伯”是周士相拟给耿继茂的爵位,同意耿精忠袭封此爵。这是周士相最大的退步了,给耿精忠一个归义伯,已是看在他娘的份上了。

    周士相对耿仲德反复强调,这个归义伯只是自己擅权所封,若朝廷不承认,那便作罢。

    永历朝廷现在什么样,广东什么样,到底谁做主,耿仲德一清二楚,只要周士相给了这个兴义伯,难道还怕那个都不知道在哪的朱由榔反对不成?再说了,周士相现在都是齐王殿下了,皇帝下落不明,亲王殿下代授一个伯爵也没什么大不了。

    耿继茂这事算是以归义伯结束,稍后,周士相便提出让耿仲德出任新建第十四镇的镇将。(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 野战军团

    一镇之将对耿仲德无疑是天上砸下的馅饼,在此之前,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靖南藩下大将,靖南藩下降军又多,故而周士相不可能重用自己,以防他这靖南王的堂叔在军中形成气候,他日再反咬周士相一口。

    事实上也是如此,耿仲德投降后没有再带兵,而是被任命为兵备讲习所的提督副使,这个职位定的是总兵衔,且讲习所的提督正使是周士相本人,因此名义上耿仲德也是一个位高之人。但位高不代表权重,虽是讲习所提督副使,耿仲德却调不了一个兵,甚至于在讲习所的训练军官他也无权擅自调动。

    说白了,这个提督副使就是个看着光鲜,实则什么权力也没有的位子。但这个位子却有着长远意义,兵备讲习所等于太平军的黄埔军校,身为黄埔军校的副校长,耿仲德难道又真无未来可言?可惜,耿仲德没有看出这一点,他只认为这是周士相提防自己才给予的安排。耿继茂死后,耿仲德也算是死了心,只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不想,一个镇将的位子就这么轻飘飘砸中了他。

    耿仲德很激动,发自内心的激动,他是久带兵之人,哪又甘心真在兵备讲习所做个类似提督学政的事,所以几乎没有任何谦虚和推辞,耿仲德就欣然接受了第十四镇镇将的委任。

    对尚可远和耿仲德的任命,也可以说是周士相对于平南藩和靖南藩的安抚,毕竟两藩降军和降将在太平军中占有很大比例,老四镇中不少中层军官骨干就是是两藩出身,而他们的表现证明了他们的忠心。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两藩出身的军官有反水的,就是线国安围攻小北山,广西战事一度陷入低迷时,第四镇中的两藩出身军官也没有人动摇过。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广州,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太平军就此失败的可能。更多的却是因为他们在太平军中所取得的成就比他们在清军时还要高,很多在清军时只是底层军官的两藩军官,现在很多都成了营尉、旅校。汉军旗出生的牛根生现在更是成了十二镇镇将,这让在清军中苦熬资历的他们,自然看到了向上攀爬阶梯。

    相较才出现在世人面前不过两三年的太平军,已有几十年历史的清军无疑要僵化得多,这僵化主要就是底层往上升的通道受阻。现在的清军,很多方面是看出身,看资历,而不是看战功。往往半个前程就能让人争的头破血流,最后却是上面的达官贵人一句话决定前程所属。

    大体上,清军内部上升通道首先面对满州人,其次是蒙军旗,尔后是汉军旗,最后才是绿营。所以,这对于毫无背景的汉军旗和绿营军官而言,显然是极不公平的。可以说,他们在投降参加清军的那刻起,他们的人生未来就被注定了。除非运气极好,又或是真立下不世之功,不然他们是争不过那些满蒙子弟的。而在太平军中,却完全不存在出身种族这个障碍,只要有功,只要卖命,不论你是何人,你都能得到和你功劳匹配的职位。仅此一点,再加上太平军成立以来几乎战无不胜的“神话”,自然使得两藩所属那些底层军官为之倾心,为之卖命,近而和太平军一体化,彻底凝聚。

    新建的十三镇和十四镇是以广西壮人为主的两镇兵,与平南藩下和靖南藩下都没有关系,尚可远和耿仲德虽然出任镇将,但下面的军官和士兵与他二人并无利益关系,因此二人不可能带着两镇兵造周士相的反。为了充实这两镇狼兵,加强战斗力,兵备讲习所第一批结业的军官都被周士相调到了两镇之中,而这些学员军官全部是老四镇出来的,忠心自然无疑。便算尚可远和耿仲德有二心,没个十年时间恩赏拉拢,暗中替换不为其收买原军官,想要让这些老四镇军官为他们所用,显然很难。而广西巡抚衙门在广西推行的汉壮一家政策,更是让狼兵们对于太平军有天然的亲近,因此尚耿二人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拉着两镇兵造反。

    尚可远和耿仲德接到调令后,便行赶往柳州搭建各自的镇指挥所,同时认识自己的部下军官。新镇成立可谓事务繁多,大到将领熟悉,下到军营安置,操场训练,伙食后勤,军令军规。。。。五月前尚可远和耿仲德能把两镇兵彻底形成战斗力,难度不是一般的低。

    对于周士相为何重用他们为镇将,尚可远和耿仲德也是心知肚明,加上线国安大败,湖南那边又彻底封死了湘黔边境,夔东兵又被放出在湖北搅天搅地,清廷的几十万大军在西南已被捆住手脚,虽不知永历朝廷是否尚在,但太平军的局面显然是大好,尚耿二人这会也是士为知己者死,哪有反水念头。耿仲德那边倒无顾虑,尚可远可是亲手宰了平南王世子尚之信的,就冲这事,他还敢回头?

    柳州这边,远征军都督赵自强领着一干将领则在等侯水师统制官吴远的消息。这次讨安南,重建的第十一镇和新建的十二镇是步军主力,海上则是由吴远所统水师负责。

    西征广西以来,水师方面主要做的就是运输事宜,广西清军没有水师,因此水师上下就是想战一场都不得。眼看着陆军方面屡建战功,水师却寸功未立,水师诸将难免有些急眼。讨安南组建太平远征军的命令一下,水师诸将便从中看到了他们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水师统制官吴远当仁不仁的将讨安南的重任领了过来,然后便开始调集各营战船组建远征船队。征安南肯定不能用内河船只,所以吴远将水师各营中能用于海战的战船全部抽了出来,共计123艘,另外还将广东沿海属明军的小股水师兵马都征了过来,其中就有海北道周腾凤等将所属的水师,又得海船40余艘,最后组建了一支海船135艘、大小火炮219门、水师官兵8500余人的庞大船队。

    如此庞大的海上力量,仅在广东外海而言,已是巨无霸的存在,但和金厦郑氏船队相比,却还是远远不及的,不过用来对付只有海船几十艘的安南水师,却是杀鸡用牛刀了。

    清军未入广东之前,吴远曾率水师出海剿杀过海匪,在琼州驻扎过两年,因此对于离琼州不远的安南多少有些了解。据他向军帅府奏报,安南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国地盘各有瓜分,相互之间牵制,安南国王无法控制全国局势,因此很难说安南军队扣押明朝官兵是得到了安南国王同意。所以远征军大举讨安南,在用兵同时似乎也可以利用一下安南国内各方力量,以求达成出兵目的。

    吴远的奏报送到沅州后,周士相便命军情司马上物色懂安南话,知安南国情的商人,许以重金命他们为太平军打探安南详情,另想法设法往安南国内派出一些细作。军情司大使张安这会正在忙于联络江南士绅,接到大帅军令后,立即让宋英着手安南方面,为此将用于江南的一些资源划到了安南方面。

    安南小国不假,但怎么也是一国。

    讨安南是太平军成立以来第一次用兵海外,意义十分重大,周士相不容有失,故而战争准备和军情这一块都要投入人力物力,不能因安南国小就轻敌,应该做的事情都要做到位,免得日后因为小事而罢大局。

    张安奏报可能要在安南用很多银子,对此,周士相的回复是花多少钱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把事情办妥。因为事情办妥了后,花出去的银子就会再次回到太平军手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银子这东西不过是个金属物,买不到东西便是废物,只有花出去才有大价值。

    周士相让宋襄公为张安的军情司提供一批新铸的银元,尔后由军情司的细作将这批银元全部用在安南。

    新式银元的样品周士相已经看过,十分满意,他很希望这些定量标准化的银元能够广受安南官员和人民喜爱,也希望安南人民能够无私援助大明军民抗清事业。

    。。。。。。。。。

    柳州大东门码头,赵自强做绿营千总时的亲兵队长、原第五镇镇卫骑兵队百户、现高升为远征军都督府护卫统领的魏忠带来了水师可以启程出发的消息。

    屋内等待的一众军官都起身看向赵自强,他们中有远征军副都督卢光祖、原汉军乌真超哈营协领的石庆,参领李元、原第五镇安军大使郭怀、乙旅副校林峰、甲旅一营营校蒋天赐等人。这些人很多都是赵自强的嫡系,原本都安插在第五镇中,现在却是全被赵自强带到了远征军。而在北线向第五镇投降的那些清军将领却都被留在了第五镇,现在很多人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写信招降线国安手下和自己熟悉的将领。

    水师船队到达后,第十一镇和第十二镇便相继登船。赵自强上船后,回头看了眼柳州城,柳州城中的邵九公也在城头看着他。

    邵九公刚刚接到军帅府命令,因战事统一指挥需要,在广西的所有太平军须马上重新整合。第四镇、第五镇及新编狼兵两镇将整合为广西野战军团,而第十镇则转为广西驻防兵。(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来投

    赵自强在小北山之战的表现为周士相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日后再出现镇将之间不和,或镇将与督抚不和以致造成战事失利,周士相决意在广西建立野战军团,以整合广西各镇兵马,明确指挥号令,统一职权所属,避免出现镇将各自为战、不服调令的现象。同时,也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广西军团由第四镇、第五镇、及新编狼兵两镇组成,共有士兵31000余人,武器方面火铳5200杆,火炮83门,刀、矛、弓箭、狼筅等武器若干,另有铁甲725幅,棉甲12300具,战马652匹,驽马1360匹。新整合的广西军团以歼灭线国安所部清军,封堵桂黔边境为当前主要任务。

    有鉴于于世忠在小北山之战的杰出表现,周士相令其出任广西野战军团都指挥使,以下各镇官兵建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