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毅没有胆怯或心虚,而是迎着周士相的目光道:“你们杀鞑子?”

    “我们太平营就是为杀鞑子而建。”周士相特意将声音提高了些,以便远处更多的囚犯能听清。

    铁毅点了点头,继而又问:“我们的命是你跟鞑子换来的?”

    “准确的说,是我们太平营和德庆绿营做得交换,他们把你们交给我们,而我们将他们的人还给他们。”说到这,周士相顿了一顿,“当然,你们的性命从今往后的确就是我太平营的了。”

    铁毅听后并没有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妥,只在那问道:“那跟你们干,你们管吃饱?”

    周士相笑了笑,很肯定的说道:“管!”

    “那好,我跟你们干!”

    铁毅二话不说跪下便向周士相磕了个头,然后道:“我还有很多矿上兄弟,都是铁铮铮的好汉,他们早就想跟鞑子干了,可却不知道跟谁干。要是我去带他们来参加你们太平营,将军能不能也将他们的妻儿老小接过来,也管他们饭吃?”

    周士相没想到铁毅竟然主动提出替太平营招揽那些矿工,大喜过望道:“我们太平营的宗旨就是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肉吃,不管是谁,只要愿意参加我们太平营,我们都一视同仁,不但管他们吃住,还管他们生老病死!”

    “真的?”

    铁毅喃喃重复周士相说的话,有些不信,猛的抬头看向周士相:“不骗人?”

    周士相一脸正色道:“不骗人。”

    铁毅盯着周士相看了半天,方咬牙道:“那好,我信你,你派兵跟我去矿上,我让矿上兄弟跟你们太平营干!”说着就起了身,急着就要回矿上去。

    铁毅急周士相却不能急,他得先问清楚铜矿的底细,要是矿上驻了绿营重兵,那就得好生合计之后才能派兵去,不然就太冒险了。

    据铁毅说,他师父郑老荃在的时候说过,老凤庄铜矿是大明万历年间新开的矿,当时还有驻矿太监,出的铜都直接运回北京,后来崇祯年间不知怎的矿监就叫朝廷撤了,然后官府也把铜矿封了,过了两年却是从广州来了帮商人又把矿给开了,自那以后,这老凤庄铜矿就跟官府没什么关系了。

    清军打进广东后,铜矿一度停产,直到五年前清军占了肇庆后军费紧张才又重新开矿,不过这几年明清双方老打仗,矿上生产经常中断,矿工也跑了很多,留下的都是些实在没有活路,除了下矿就不知道做什么的矿工,大约有四百多人。矿边上的老凤庄住的就是这些矿工的家人,约摸有近千人。

    铜矿所在的老凤庄虽是德庆境内,可矿上的一切事务并非德庆在管,而是肇庆府直接派的人管理,德庆只是往那派了些监工分些利润,大头都叫广州拿去了。矿上的监工有四十几个,都是肇庆府和德庆派去的,差役、地痞都有,龙蛇混杂得很,不过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骑在矿工头上作威做福。

    听了铁毅所说,周士相立即决定秃子带一队兵随铁毅去铜矿,无论用什么办法,务必要将矿上的四百多矿工连同他们的妻儿老小全带过来。至于那几十个监工打手却是根本不放在心上,要秃子把那些监工打手全宰掉,如此一来也算是替铁毅这些矿工出口恶气,二来也让这些矿工没有后路。想想又不放心,不过手头能派的人实在不多,最后便要邵九公派了十个手下的江西兵一块跟着去,

    秃子领命带人跟铁毅出发后,邵九公带过来第二个他觉得有用的人,便是那个绑票不成结果撕了肉票的壮汉陈默,九成九秋后问斩得主!

    邵九公对此人的评价是——浑人一个,胆大,十足亡命徒。

    这等浑人的用处就是用来做死士使用,遇到啃不下的硬仗就派他们做敢死队,往往能有奇效。

    邵九公虽然才融入太平营,可打了十几年仗,他看出太平营现在缺得就是能打仗的兵,尤其是不怕死的兵,就眼下的情况,恐怕还得跟清军打上几仗才能锻炼出一批精兵。这几仗还得是顺风顺水的仗,一点险都不能有,要不然,别说锻炼精兵了,就太平营这点家底早就败光完完了。想要让太平营撑下去,就得笼住一批不怕死的人,把这帮人消耗完,自家的精兵自然就能出来。

    那边老凤庄铜矿的矿工固然是一批不错的兵,可这帮德庆牢房里的犯人也不逞多让。虽说有一些是无辜犯人,可作奸犯科的亡命徒也是有的,加以利用断然就是一批死士。

    左右这些人的命是白捡回来的,给他们好吃好喝,保他们几回之后可以升官发财,这些人能不死心塌地为太平营卖命?

    太平营越强,自家性命便越有保障,因此邵九公很是积极的向周士相提出要将死囚和重囚犯集中起来充为死士使用,那陈默可为其头领。以后军中犯了事的也都可以充为死士使用,给这些注定要死的人一个活命的机会,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去搏一回的。这样就能减少太平营不必要的伤亡,也能赢得胜利。

    这个办法很是有点视人命为草芥的意思,可周士相毫不犹豫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他叫人提那浑人陈默过来,想看看这人如何个浑法,又可不可用。

    周士相需要的这个死士头领是彻头彻底的浑人,绝不能有一点心眼,否则,就是利器授人而害己了。

    那被邵九公称为浑人一个的壮汉陈默刚到,就大叫大嚷起来:“老子是粗人,不懂说话,不过这救命之恩老子记下了,有什么用得着老子的,你尽管吩咐,上刀山下火海,老子绝不皱半分眉!”

    周士相看了他一眼,没有在意他的粗鄙,而是问道:“你会做什么?”

    “杀人!”

    说这两个字的时候,陈默一脸自豪,仿佛在说这世上最了不起的事一般。

    周士相心道这还真是个浑人,不动声色问他:“除了杀人你还会什么?”

    “还会什么?”

    陈默怔在那里,这个问题让他有些难以回答,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方兴奋的叫道:“除了杀人,老子还会绑票勒索、抢劫放火什么的,总之,凡是刀口上的买卖我都能做,而且保证不会砸锅!”

    “你要是不砸锅怎么会进的大牢?”周士相冷不住讥了这浑人一句。

    “这。。。”

    陈默顿时红了脸,颇是尴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失鞋的,嘿嘿,难得栽一回算不得什么,下回,下回老子肯定不失手!”

    “不是失手不失手的事!”

    周士相面容一肃,沉声道:“我们太平营是大明王师,你说得那些我们是断然不做的,按理,你是作奸犯科的死罪,斩了你并不为过,不过看你是条汉子,便给你个活命的机会,你可愿意留在我军中效命?”

    听了这话,陈默条件反射的冒出一句:“有好处吗?”

    好处?

    周士相冷冷一笑,示意邵九公和这浑人好好谈谈好处。

    第三个人是个叫廖瑞祥的师爷,浙江绍兴人,崇祯年间秀才出身,曾做过明清几任知县、知府的师爷,最近一任东主也是最后一任东主便是德庆知县陆公明。

    邵九公觉得他有用的原因是这人是个读书人,虽然年纪大了,可好歹是秀才,还做过师爷,手底下能写文章,这种人物可是太平营急需的。

    周士相和宋襄公在罗定倚重那些知州衙门小吏的事邵九公知道,同样,他也不信任那些小吏,所以他在得知廖老头的师爷身份后,便很是热心的替他向周士相引见,

    一听是个写反诗被抓进大牢的,周士相兴趣一下来了,不知这老头一把年纪了还写得什么反诗。

    反诗嘛,自古就有,周士相记得不多,不过却是知道几个著名的,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又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亦或“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更有“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

    这写反诗的大多是大人物,所写的反诗令后人读之霸气无双,却不知这廖老头水平如何,其诗能否叫人读之荡气回肠?

    在周士相殷切的目光下,廖师爷抖抖索索的念出了他的反诗,却是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他娘的算哪门子反诗?

    周士相怔在那里,半天才明白自己眼前站着的可是活生生的文。字。狱的受害者。

    明月有情,清风无意,不是心念明朝是什么!

    反诗,正宗的反诗!

    最终,这位写了反诗的廖师爷被周士相收在身边,盘子大了,自然需要幕僚,总不能屁大点东西都要亲自动手吧。

    。。。。。。。。

    更新说明:二月正值春节,事务繁忙,骨头只能做到不断更,但也不会多更,每日维持一章,至3月一号恢复正常更新,一日最低6000字。

    春节乃我汉人第一大节日,是全家团圆的佳节,这段时间愿意看书的读者也不是太多,所以大家体谅我一下,毕竟我也是人,也要过节,总不能把老婆孩子扔在一边,把亲戚朋友都摞在那不接待,每日就坐在电脑前码字吧?

第六十二章 许诺

    周士相见人多了,便下令立即将人组织起来,免得他们生乱。他亲自从那118名犯人中挑选出60名青壮,充为太平营的死士使用,死士营的队正由刚刚和邵九公谈过,脸上还青红一片的壮汉陈默担任。

    陈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立威,他效仿狱中牢头狱霸,拉拢犯人中的较强者一同欺压那些较弱者,定下各项规矩,把个死士营弄得跟牢中一样黑暗。

    对此,周士相视若不见,他只要听话的死士,至于这些几个时辰前还是犯人的死士遭受到什么不人道的对待,他并不在意,说实在的,哪怕陈默为了立规矩而打死某个不听话,敢于反抗的犯人,他也会当作这事没有发生,甚至还会派兵协助陈默镇压不愿意服从的犯人。

    后世伟人曾说过,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周士相前世虽在人民军队服役,但军队归根结底是暴力机器,不需要士兵有独立的思想,更不能允许一百个人一百条心这种情况发生,服从,是军队的首要原则,诸如剌头、逆反者,是绝不能容于军队之中的。所以,当一个踏进军队的新兵在遭遇种种不适产生逆反,理论上的说服教育无法起到效果时,体罚或许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周士相无意将后世的种种理论搬到17世纪的中国来,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超越时代特征搞出来的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17世纪的军队中体罚士兵甚至杀死不听话的士兵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和单个士兵的悲惨遭遇相比,太平营的存在和强大压过一切,如果太平营败亡,那就不是一个士兵倒霉,而是无数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倒霉!

    造反是门技术活,如何让士兵听话就是其中的一门技术,周士相的选择很简单——暴力。

    活在什么时代就要按什么时代的国情办事,诸如后世某些穿越小说喜欢在古代搞什么议会,三权分立,这在周士相看来就纯属臆想,一拍脑袋想出来的笑话。试问,在大多数百姓并不识字,没有任何文化的前提下,他们如何能独立思考,又如何能够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

    不顾国情强行推行某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政策,结果就是三权分立是有权者、有钱人坐而分脏的合法制度,议会也是地痞流。氓、官商勾结黑恶势力的俱乐部。普通百姓是根本无法参与这个游戏的,因为他们不识字,他们没有钱,他们没有权,他们更没有时间,因为他们要为养家糊口而忙碌。

    民主,是有钱人的游戏。

    周士相从不相信什么民主,他始终认为最适合中国的政治体制就是集权,在17世纪的中国更是如此,军队更是必须如此。

    当然,现在考虑这些也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就眼前的问题,周士相看得很简单,死士就是用来送命的,如果这帮死士不听话,要来干什么?所以只要陈默能让这帮犯人听话,无论他使用的办法是什么,周士相的态度就是默许,他可没有精力去扮演什么青天老爷,这些犯人是不是冤枉,又是否不应做为死士白白送命,并不是他关心的事情。至少,不是现在的他应该关心的事,他现在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太平营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直至彻底消灭满清,恢复中华。

    那六百多逃荒到德庆的百姓中的青壮也被抽出组织起来,共有230人,一部分被补充进损失惨重的各队,余下一部分新编了两队,如此,除罗定赵四海那队兵外,太平营在西河渡的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