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之奇迟疑一下,终是说道:“臣这次来昆明,于途中得一女子相救,据那女子自己说,她乃伪绍武帝朱聿鐭的女儿长乐公主朱淑仪。”

    。。。。。。。。

    作者注:明朝公主姓名不按太祖所定命名仪制。(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

    “唐王的女儿?”

    朱由榔听到伪绍武帝朱聿鐭的名字时,没有如郭之奇以为的那般情绪激动破口大骂朱聿鐭,反而依旧称呼朱聿鐭称帝前的藩王号,很是奇怪的问他:“当年广州城破,唐王不是全家都叫李成栋捉了么,怎么还有个女儿跑了出来,你确定那女子是唐王的女儿长乐公…长乐郡主?”

    “皇上?”

    郭之奇摸不透永历帝是真关心这个唐王女儿真假,还是怒极之下在说反话,他直觉眼前的皇帝这些年变化太大,当年闻知朱聿鐭在广州称帝后,永历帝可是当着百官面破口大骂朱聿鐭是窃登大宝的鼠类,恨不得将之缚来当场砍杀。这使得一直以来永历朝臣都不敢在永历帝前提起有关绍武的事情,甚至绍武的年号也是犯大忌的。郭之奇刚才用伪绍武帝称呼唐王朱聿鐭,又称其女为公主,已是犯了永历朝廷的大忌,因此他也是万分的紧张,害怕永历帝因此而恼怒。

    见郭之奇忐忑的看着自己,朱由榔知他想什么,轻叹一声,低语道:“唐王当年虽与朕有过争位之举,但他以死殉国,全了我朱家子弟气节,你说朕和一个死节藩王还置什么气?况唐王是朕的叔辈,朕又岂会真为他一时之过而恨他一辈子?”

    言毕,又是一声长叹:“只可惜当年广州城破,我宗室24位藩王被清军捕杀,使得宗室人才凋零。无有大材能辅佐于朕,不然,何以叫朕独力应对这危局。”

    郭之奇不知道如何接这话茬。当年李成栋打进广州城中,城中24位明朝藩王与绍武帝朱聿鐭一同殉难,虽使得近亲宗室亲藩为之一空,但同样也使得世上再无藩王可以威胁到朱由榔的皇位继承。说句不好听的,若现在还有几位亲藩在,永历帝恐怕不会是希望这些藩王能够辅佐他,而是会害怕另一个绍武帝出现吧。毕竟永历朝廷所作所为很令一些拥明志士心寒。

    一旦出现一个比永历帝更有能力,更能得民心的藩王,甚至哪怕只比永历帝多一些胆色。不会遇事就跑,那么永历帝的帝位是否还能得到天下拥明势力承认可就难说了。这一点从眼下闽浙的二张和郑氏态度便可看出,他们名义上虽奉永历帝为共主,但一个却仍对鲁王不死心。一个则是打着死去的隆武帝旗号。对永历朝廷不冷不淡。

    当然,这些话郭之奇是肯定不敢当着永历帝的面说出来的,只能将之深藏在心中。

    “当年唐王与朕争位,细算起来还是朕的过错,朕若不跑,唐王也不会在广州篡逆偕称伪号。”

    回想当年之事,朱由榔也是懊恼万分,一点也没有为自己粉饰的意思。这让郭之奇在惊讶之余不由生出些许感动,经历这些年的风雨。皇上终是成熟了许多,能够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隆武二年,因郑芝龙拒不发兵,以致清军队长驱直入福京,并于长汀俘虏隆武帝朱聿键。不久,隆武帝绝食殉国,时为唐王的朱聿鐭和隆武朝的宫员逃到广州,而其他南明势力则在广东肇庆推举桂王朱由榔为监国,对此,唐王朱聿鐭和逃到广州的隆武朝官员都没有异议,愿奉朱由榔为尊。

    同年十月十六日,江西赣州失守后,在肇庆监国的朱由榔闻讯大惊,不顾朝臣劝阻,于十月二十一仓皇从广东肇庆逃往广西梧州,置广东全省于不顾。于是,大学士苏观生在朱由榔放弃广东全省出逃的情况下,与一众已由海路到达广州的明朝藩王合议后,按兄终弟及原则,联同大学士何吾驺、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曾道唯等拥立朱聿鐭为皇帝,以明年为绍武元年。

    朱聿鐭在广州称帝的消息传到梧州后,朱由榔大惊大怒,立即又回到肇庆登极称帝,改元永历。称帝后,朱由榔立刻派遣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前往广州,以藩王礼节拜见朱聿鐭,规劝其取消帝号。

    绍武帝朱聿鐭本人并未表态,而首席大学士苏观生却大怒,斥责永历当日不顾广东出逃,今日却反来指责绍武君臣,要绍武帝奉他这逃跑监国为尊,实在是无耻至极,因此命人斩了彭、陈二人,再令大将陈际泰督师攻打肇庆。

    清军大敌当前,苏观生却要和永历朝廷内战,显然应对极为失当。永历君臣见调解无望,也调兵遣将,以广东学道林佳鼎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军务,夏四敷任监军,会同从韶州调来的武靖伯李明忠带领一万多名士卒迎击。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城西交战,绍武政权的军队大败,陈际泰临阵脱逃。林佳鼎初战告捷,踌躇满志,命令士卒昼夜行军,直奔广州,企图一举扫灭绍武政权。

    绍武方面的总兵林察利用与林佳鼎同族和过去共事关系,采取伪降诱兵深入之计,指使四姓海盗伪降。林佳鼎轻信寡谋,依约率部乘船前往三山,突然遭到四姓兵的攻击。林佳鼎部所乘内河小船无法同四姓海上大船作战,被迫登陆迎敌。又因地理不熟,陷入了三尺多深的泥淖,结果一败涂地,林佳鼎和夏四敷溺死水中,李明忠单骑逃出,部下兵员几乎全军覆没,绍武军大获全胜。

    正当绍武、永历二帝自相残杀之时,由佟养甲、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已夺取潮州、惠州。李成栋用缴获的南明地方官印,派人向广州的绍武君臣发出地方太平,清军并未压境的假消息,使得广州的绍武君臣根本不知道潮州、惠州已被清军占领。

    隆武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绍武帝朱聿鐭幸武学,百官聚集,而此时,李成栋精选清兵300人,进入广州城北花山,又派10余人混入广州城,内应脱去头上的伪装,露出辫子,挥刀大呼“大清军队到了”,并斩杀一人,广州便满城奔溃,紧接着,大队清兵从东门冲入。

    士兵向大学士苏观生报告清军来袭,苏观生却压根不信,还以妄言惑众把报信士兵处斩。转眼之间,清军登上城墙,随即去掉伪装,露出辫子,乱箭下射,城中顿时鼎沸起来。不久,清军压境的战况得到证实,苏观生急令关闭城门,调兵作战。

    可是,绍武朝廷的精兵都被派往肇庆方面去对付永历朝廷,一时调不回来,苏观生遂率领城内明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清兵本有撤退之意。但原崇祯朝督师袁崇焕的部将、福建总兵官谢尚政却引清兵入城,广州即陷落。

    苏观生见大势已去,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后,自缢死亡。绍武帝朱聿鐭见大势已去,又无法回到行宫接回妻儿子女,只得拖了一条被子混在乞丐当中,打算爬城墙逃走,但被追骑赶上抓获,囚于东察院。李成栋派人送来饮食,朱聿鐭拒绝,说:“我如果喝你的一勺子水,有什么面目见先人于地下呢!”后自缢而殉国,结束其四十日的统治。

    绍武朝的主要官员如何吾驺、王应华、顾元镜等降清,而广州内的二十四个明朝藩王则全数被杀。朱聿鐭死后,朱由榔成为南明唯一的皇帝。

    当年往事历历在目,郭之奇原先就是隆武朝臣,因此对于隆武帝朱聿鐭按兄终弟及的皇位继续制登位并无抵制,况当时永历帝朱由榔自己放弃广东全省出逃广西,使得广东全省权力出现真空,那么留在广东的明朝官员拥立新君继续抗清可无厚非,最后绍武帝和苏观生也双双殉国,气节方面也是毫无指摘之处的。若说有错,也就是绍武朝廷不应该在大敌当前起衅内战这事,但这件事和永历帝当时的处置也有很大关系。

    唐、桂之争实在是复杂,牵涉帝系继承更是敏感,郭之奇即便是大学士,即便深得永历帝信任,但在这件事上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过多看法。

    朱由榔惆怅了一阵,也不再提此事,问郭之奇:“唐王女儿现在何处?”

    郭之奇道:“臣入城前将其安置于驿馆之中。”

    朱由榔皱了皱眉,又问道:“可有信物证明她的身份?”

    “有唐王生前给其的几件饰物证明。”

    郭之奇说这话时心中也没什么底气,毕竟单凭那公主自己所说,加上宫中几件饰物实在是难以证明她就是唐王朱聿鐭的女儿。

    果然,永历帝朱由榔一听就摇头道:“单凭几件饰物无法证明,须得找人验看方行。”转而问王坤:“宫中可有在唐王藩宅伺候过的人?”

    还跪在地上胆战心惊的王坤忙抬头道:“回万岁爷,唐王藩宅伺候过的人宫中没有,却有在福京伺候过的人。”

    福京指的是福州,当年隆武帝在福州登大宝,改福州为福京。

    王坤这么一说,郭之奇也想起来了,忙道:“臣当年在福京时曾见过唐王携女入宫见过隆武帝,可让福京宫中的人来验看,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王坤却道:“福京沦陷时,唐王女儿怕只几岁,现下十年过去,模样肯定与幼时不同,只怕当年福京宫中的人也未必能验看得出。”

    “且让他们先去看看,唐王为国死节,朕是敬佩的,若唐王女儿真的逃出生天,朕定是要留之在身边的。不过其人是真是假,却要验明正身,免再出一遭假太子、假童妃案。”(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难逆?

    驻防增城的义勇营参将俞天恩给周士相送来一条大鱼,这条大鱼便是当年和苏观生、何吾驺、顾元镜等人一起拥立绍武帝的王应华。

    王应华是崇祯元年进士,曾任武学教授、礼部员外郞、福建按察使、礼部侍郎,隆武二年参与拥立绍武帝,为东阁大学士,名列绍武内阁第三。

    清军攻破广州时,绍武帝曾逃到王家请求王应华能够收留他,然而却被王应华拒之门外。绍武帝死后,王应华和何吾驺等人一起降清,出任清廷的光禄寺卿,后又和何吾驺一起向清廷上书乞修明史,是名符其实的不要脸,不过也是个大人物,是太平军目前为止抓获得品级最高的降清汉人官员。

    王应华本在京中好好的做他的光禄寺卿,不该这么倒霉落在俞天恩手中,偏偏他老父病逝,清沿明制,王应华必须回家丁忧守制,要不然他这官就别想再能当下去。王应华老家是增城石排埔心上汴村的,俞天恩拿增城做了投名状降了太平军后,便派兵四下去搜刮粮草,顺便奉周士相之命抓捕一些在乡的为清廷效力的官员士绅,结果王应华便被俞天恩给当成大鱼送到了香山。王应华的儿子王名振也被一并押到了香山。

    回到香山后的周士相忙得团团转,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接见王应华,便要徐应元代表他去劝降。

    王应华不同于塔音布,这人一直是做明朝的官。更做过绍武朝的大学士,其是在广州被破之后才降的清,所以周士相很想此人能够向太平军投降。这样太平军官面上就有了一位曾经的大学士相助,对于士子民心的招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打从鹿头河回来后,徐应元就被周士相摞到了一边去办他的教化班,每日所忙都是有关宣传岭南三忠的事,政务军务根本轮不到他插手,跟一个教书先生一样,着实让这位举人老爷气坏了。以为从此再无出人头地机会,不想周士相却突然点名要他去劝降王应华,这让徐应元从中看到能够大展拳脚的机会。

    “先生乃是武学教授。又做过大学士,可谓是熟读圣贤之大儒,胸中有万千学问,故而先生当知华夷大防。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满州人以少民而占我汉家江山,为固其统治而屠杀我千万汉民,使我汉民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先生看在眼里,难道就甘心为虎作伥?甘心同袍受那异族荼毒?甘心看我华夏衣冠从此断绝?…我家大帅知道先生是有大本事的,当年降清也不过是不得已之举,故而今日特让我来请先生相助,共襄抗清大业!”

    “你不用说了。老夫已经降清,便没有再掉头事明的道理?告诉你家大帅。他的好意老夫心领了,但让老夫背弃大清却恕难从命。”

    “先生这又是何必呢?”

    徐应元费了好大口舌头,只盼能说动王应华好向周士相表功,哪知王应华却是油泼不进,根本不为所动,一幅铁骨铮铮的忠臣义士之样,叫他好不着恼,暗骂这老匹夫还真会柿子捡软得捏,当年你怎么不做忠臣,反而现在却要摆个死样子出来。

    若不是周士相想招纳此人,徐应元才懒得跟王应华费口舌,按下心头不快,仍好言相劝,王应华却自始自终再不开一口,见状,徐应元知自己说不动他,只好悻悻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