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衙几月没有主官,库中根本没有存粮。清军在时各项摊派都是逼着我等去办,可百姓疾苦,家中哪有余粮,我等也是勉强应付,好在大明王师光复罗定,否则我罗定百姓还不知要被清军祸害到何时。”

第三十一章 舍命

    陆长远这话可是话中有话了,又是光复又是王师的,让人听着很是舒坦,不知不觉一顶拯救罗定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高帽的就扣在了头上。

    可细一琢磨,不是这么回事啊,这王师再怎么仁义,再怎么解黎民于水火,可王师也是人,是人这肚子就要吃饭,所以没粮食是绝对不行的!

    周士相不耐烦和这帮精于世故的吏员打交道,也不管他们说得是真是假,把手一挥,便对那陆长远道:“百姓疾苦,我们都知道,可现在我军急需粮食,将士们若是吃不饱肚子便没有力气和清军交战,到时清军再打过来,你们不还是要筹粮给他们!所以你也不用在我和宋大人面前说些没用的,你们怎么为清军筹粮的,就怎么为我们筹粮!”

    陆长远听后顿时叫苦道:“昨夜一场大火下来,城中眼下确是没有多少粮食了,还请大人体恤民情,给城中百姓一条活路。。。”

    陆长远倒不是不愿筹粮,他也知道,不管进城的是明军还是土匪,这粮食和金银一样都是他们必要的物资,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筹不筹,而是这帮人打算要多少粮食。若是数目大了,却也困难,毕竟昨夜一场大火下来城中一半百姓受了灾,须臾间粮食也是奇缺了。

    周士相想了想,说道:“我也不为难你们,城中百姓虽有一半人家受了火灾,可仍有一半并未受灾,这样吧,受灾的人家不必纳粮,未受灾的人家则须纳粮,视家中丁口摊派,我军绝不另行加征!”

    宋襄公在旁补充道:“虽说连年战乱,可罗定城中多多少少还有些家底殷实的人家,昨夜就有大通米铺的林家自愿纳了十几车粮食用以赈济灾民,对此类大户,你们当多予摊派,若有不愿者可报上来,本官自会派兵与他们说。”

    听宋大人说大通米铺的林家时,陆长远和那几个小吏脸上明显有古怪之色。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总之,必须给我拿出粮食来,否则,休怪我大明将士刀下认不得人!”周士相又恐吓了一番。

    一个小吏大着胆子问道:“却不知贵军需要多少粮食?”

    “这个。。。”

    周士相还真没算过需要多少粮食,他现在连能招多少人当兵还不知道,又从何知晓到底需要多少粮食。当下不动声色道:“此事容我与宋大人商议过后再给你们个准数,眼下你们先去筹些粮食给受灾的百姓送去,另外再运些到衙门来。”

    陆长远不知道周士相是干什么的,犹豫的看向宋襄公,等着这位“宋大人”给明白话。

    宋襄公对周士相的安排并无意见,微一点头,道:“周将军的话便是本官的话,你们速去办理,不得耽搁,本官随后会亲自察看灾民,若是发现尔等弄奸耍滑,激起民愤,绝不姑息!”

    “是,大人。”

    陆长远嘴里应声,心里却是暗骂,又向周士相行了一礼,然后一脸委屈的领人退下。一路上又盘算可以借机敲那些大户多少,又该分给哪些人堵嘴,免得事情泄露叫这帮土匪们知道。

    他们前脚刚退出大堂,周士相就一拍桌子,骂道:“这姓陆的靠不住,在跟我们耍心眼!”

    宋襄公和衙门小吏打了几年交道,如何不知道他们的德性,苦笑道:“靠不住也没办法,谁让我们人手少,眼下也只能靠他们维持了,若是没了他们,我们更是难办。”说完,顿了一顿,又道:“若有一支兵马在手,自然用不着和这些小吏罗嗦,这帮人惯会见风使舵,刀不架脖子上就不知道疼,看他们方才的样子,怕也是怀疑咱们了。”

    周士相点头道:“得马上把人马拉起来,不然,咱们处处束手,还得防着这些人搞鬼,这罗定怕是呆不长。”

    宋襄公听后,沉吟片刻,目光盯着周士相,询问他道:“周兄弟打算怎么做?”

    周士相道:“我想以胡大哥的罗定参将名义征召城中青壮,先把咱们手头的力量扩大起来,只要把人拉起来,就不必怕那些小吏暗中给咱们使绊子,到时咱们能做的事便也多了。”

    “招兵的名义咱们是有,可拉队伍得有钱有粮,敢问周兄弟,这银子从哪来,粮食又从哪来?这队伍拉起来后又怎么办?莫非周兄弟以为罗定城这三千多人能养得起咱们?”

    扩大队伍,宋襄公自然没有意见,人多力量大,便是真打不过清军,至少也能撑一阵子,不至于今日破城明日便要跑。关键是罗定太穷,人口又太少,在此地根本无法长呆下去,除非是竭鱼而泽,不顾城中百姓死活,抢光他们手中所有的粮食和金银财货,不然这鬼地方根本养不了太多兵马,否则何以清军也只在罗定驻了一个外委千总四百多人,而不是驻上一营绿营兵呢!

    可真要竭鱼而泽,只怕不用清军来打,城中百姓也能联合起来将大樵山给灭了,更加不会有人来参加他们的队伍!

    难啊!

    周士相却有了预案,他对宋襄公说道:“粮食这块咱们先从那些大户手里挤些出来,实在不成就跟没有受灾的百姓摊派一些,以后的事情等把队伍拉起来再说,活人总不会被尿憋死吧。”

    这也是个办法,宋襄公不无不可的摸了摸胡须,颌首道:“粮食是可以从城中大户那里先凑一些出来,咱们寨子里也存着些,两边合一块倒是能撑上个把月。银子嘛,怕你打得是孔国良那笔银子的主意,不过这事怕是不好动,胡老大那边固然是没问题,可葛五那帮人什么脾气,想必你也是知道,指着他们拿银子出来,难!”

    “葛五他们我去说。”

    周士相说着拍拍屁股起身就要去找葛五他们。见他这么急,宋襄公不由惊讶道:“周兄弟当真想在这罗定大干一场?”

    周士相却反问他道:“难道宋先生不想大干一场?”

    “我嘛。。。”

    宋襄公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而有些担心道:“罗定的情况瞒不了多久的,用不了几天德庆那边就该有动静了。到时清军打过来,咱们是走还是守?”

    周士相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德庆清军真要过来,咱们和他们打便是!”

    “打?咱们能打得过?”

    宋襄公可是没周士相这么有勇气,对战斗的结果更是抱有怀疑。

    见状,周士相不禁豪气道:“事先谁也没想到咱们能拿下罗定城,可事实我们现在就在罗定城中!正如我从前所说,这世上本就没有必赢必输的仗,也没有什么打得打不得的仗,怕的只是咱们自个心虚,自个怯了!只要咱们不怕,未必就输得精光!就算败了,又有什么关系!人死吊朝天,以前咱们是没机会,如今有了机会,为何不能和清军大干一场!成王败寇,所付不过一条性命而矣,怕的什么!”

    “好!”

    听了这番豪气冲天的话,宋襄公不禁也是热血涌上心头,猛一击掌,喝道:“周兄弟好胆魄,也罢,我就舍命陪周兄弟好生跟清军干一场!”

第三十二章 灭胡

    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底能不能打得过德庆的清军,周士相心中其实也没谱,不过他却不能流露出半点犹豫和不自信,反而大发豪语,以此来坚定宋襄公的决心,不使其有一丁点的动摇。至于自己的言语措词是否与秀才这个身份相符,周士相却是浑然不知了,即便知道,这会也是顾不得多做掩饰了。

    葛五等人正在城中带着青壮巡城,赵四海又带人在搜捕清军的落网之鱼,周士相一时无法将他们召集起来,便先放下银子的事,拉着宋襄公去清点缴获的清军武器。

    途中,宋襄公曾问周士相的表字是什么,周士相吱唔一声,这才想起古人在姓名之外,通常都有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称为表字。初时,古人都有表字,演化到现在,却是多为读书人的特权了,平常贩夫走卒、穷苦百姓可是没有取表字这一特权,大抵只起个小名,如“铁柱”、“大牛”、“二蛋”什么。

    身体原主人是读书人,自然有表字,周士相中了秀才之后,其父便请新会的教谕给取了表字,称为“公业”,与其名字士相倒也相映生辉。不过如今的周士相却不想再用公业这个字,在脑海中搜索片刻后,便对宋襄公道:“从前表字我已不用,现周某身负家仇国恨,从今以后便以灭胡为字!”

    “灭胡?”

    宋襄公怔了怔,当下便将周士相取“灭胡”为字与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联系起来,敬佩的同时不住夸赞。

    。。。。。。。。

    孔国良所部是清军的绿营兵,性质上属于满清的胁从军,大多都是由原明军改编而来,故清廷并不给他们提供武器和装备,只供给军饷和粮草,有时甚至粮草都需他们自筹。

    孔国良手下这四百多江西兵没有人配备盔甲,孔国良这个千总也是没有,从上到下都以号衣为主,前胸后背的大圆圈里写着个大大的“兵”字,与后世影视剧中的清军兵勇大体差不多,唯一区别的是这些江西兵可没有大长辫子可以盘在脖间,清一色都是不过巴掌长的的金钱鼠尾辫。

    周士相原以为这些江西绿营兵应该有一些火铳,可是城中搜捡到的兵器都是些刀、长枪和钩刀之类的冷兵器,并无火铳。经询问俘虏后方得知,原来清廷早已禁止绿营兵配备火铳,整个清军除了原“三顺王”,也就是现在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定南王孔有德(已死)部下有配火器外,其余诸兵马都不装备火器。

    此举的目的大概便与八旗多习骑射有关,从宋以来,以农耕为业的汉人就不擅长骑射,而满蒙游牧,骑射是其基本的生存手段,因此出于对汉人的军事优势和人口优势考虑,清廷自顺治六年就开始禁绝绿营配备火器,以便能保持满蒙汉八旗对汉人绿营的军事优势,迫使以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为他们南征北战,充为炮灰。

    清点出来的刀、剑、枪、矛和清军人数倒也一致,另外还缴了三十多面盾牌,弓箭之类的远射武器却是没有。马也缴了七匹,除了孔国良那匹劣等的蒙古马,其余六匹都是拉车用的驽马,派不得大用。驴车、骡车之类也有十几辆,不过有几头驴子昨夜也被火烧死,这会早被百姓抢去吃肉了。

    命青壮将兵器送到知州衙门后,周士相又陪着宋襄公察看灾民安置情况。

    有知州衙门一干小吏和东城原有的两名里正还有几家大户一齐操办下,灾民大多都已得到安置。城中有亲戚的便往亲戚家投住,无亲戚的便在东城墙下的安置点暂住,帐逢已经搭起几十顶,每顶可容两到三户人家入住,其余的人也被安置在城中一些原本就无人住的空屋中,总体而言还算妥当。

    粮食这块,陆长远他们念着灾民都是乡里乡亲的份,倒没有克扣耍滑,陆续从大户人家那里筹了些粮草送来,不过暂时只能一天供应两顿稀粥,勉强维持活命,想吃得饱,吃得好却是难。即便如此,这也是好的了,要知道未受火灾前,这罗定城中的百姓大半也就是过得这等日子,就是过年也未必能吃上一顿肉的。

    单靠大户人家接济只能是权宜之计,这罗定城不过三千多人口,能有几家大户?真要坐吃山空,再多的大户也经不住,想要这些灾民能够彻底安顿下来,就得让他们有自食之力,否则便是个没法解开的死结。

    不去管自然是最妙的法子,可周士相下不了这个心,他还想着依靠这三千多人创出一番抗清的新局面,把人都抛弃了,以后谁还敢相信他,还有谁肯愿意跟着他干。

    暂时无法解决,周士相便先搁置,待到晚间,便命人将葛五、赵四海等一干核心人物叫到了知州衙门。

    。。。。。。。。。

    “什么,拿银子出来招兵?!”

    一听周士相要拿银子出来招兵,葛五等人就不乐意了,嚷嚷着就吵了起来,怪话说了不少。

    “这银子可是弟兄们拿脑袋换来的,凭什么拿出来!”

    “招兵是好事,我们不反对,可是你不能拿我们的钱去招兵吧!”

    “你说当官府能发大财,弟兄们信了,白天也是竭力帮着维持,就等着安定下来再发一笔大财,可这才屁大会功夫,你又说话不算数了,照这么下去,弟兄们可不能再听你的了。”

    “就这点银子大伙还嫌少呢,那笔银子绝对不能拿出来!”

    “周兄弟莫非以为咱们这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