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士相也想吐,但他却没有吐,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经没有要吐的**了。

    但他的眼角挂着泪水,他在想曾经发生的同样一幕。

    陈公在天之灵,可曾看到晚辈我为你做的这一幕!

    你看到了,我相信你看到了!

    我为你报仇了,但这个仇还远远没有报完!

    苏纳终于将塔音布整个锯开,随着锯子从塔音布的下身锯出,他长长吐了一口后,然后整个人向后倒去,他累晕了,也近乎崩溃了。后头那个满州兵也是累趴在地,他已没有任何恐惧,也不想呕吐,只有一种轻松,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拿开木板!”

    周士相大声喝令。

    满州兵将木板拿开那瞬间,塔音布的身子就分成两边各自向一边倒去,肠子也被锯断成无数截,“哧溜哧溜”地从塔音布的身体窜出来,滑落在地。心肝脾肺肾亦是如此。

    。。。。。。。。

    (作者注:广东方言,界为锯,此即界人须用板典故。)(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报怨

    锯杀塔音布这一章节发布后,评论区里有很多读者发表了不同意见,有拍手快称,也有质疑不当如此虐杀敌人的。总体上,不赞成的居多,这让我有些惊讶,故而特意就此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想说一句:如果甲申以前还可以用温和手段处置东北辽事,处理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那么甲申以后汉民族与满州民族就是你死我活的存在。

    1644年起,满州人在汉人居住的两京十八省所干的一切,都是极度残暴,令人发指的非人行为。我们应当牢记这段历史,从史书中的字里行间看到我们汉人的血和泪,而不是单纯的那么一句话。

    这一切,不是宽恕二字可以抹去的。

    好了,下面进入正题吧,为了能最佳阐述我想说的话,特列举读者留言一二,然后再说我的看法。

    一、塔音布是鞑子,也是太平军的对手,并非杀害南明永历东阁大学士陈子壮的凶手,他只是个战士,是个为他的国家民族血战到底的勇士,因此虐杀他不对。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矣,谁锯杀的陈子壮就应该找谁去。忠诚和勇气都是人类可贵的品质,而对塔音布的虐杀,只能凸显主角的残暴和戾气。汉家衣冠也不是鞑子灭的,灭的正是汉家人。你看看现在已经经济和军事世界第二了,“汉家衣冠”还剩多少?

    这位读者的留言某些方面我是很赞同的,也注意到这位读者朋友是本书的订阅用户。因此先感谢这位读者的支持。但正如人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对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故而我也想说几句。

    确实。锯杀陈子壮的并非塔音布,而是满州人佟养甲,秀才锯杀塔音布为陈子壮报仇似乎是找错人了,他的锯杀行为的确有残暴和戾气的一面。

    然而,陈子壮就不是我汉人的英雄,就不是佟养甲的对手,不是一个为他国家和民族血战到底的勇士?既然如此。佟养甲为何要残忍的锯杀他?

    答案很显然,在满州人眼里,敢于反抗的汉人都该死。死得越惨越好,他们只需要顺从的汉人,他们不会在乎汉人的忠诚和勇气,他们只在乎这个汉人愿不愿意当他们的奴隶。

    锯刑是满清两广总督佟养甲发明的。这是一个编入汉军旗。但实际上是满人的清廷高官,满州老姓佟佳氏。他死得比较早,李成栋反正后不久就将其连同千余汉军旗一起处死。他兄弟是佟养性。

    既然满清高官佟养甲可以残忍锯杀我南明大臣陈子壮,那么身为南明臣子的秀才为何就不能以同样手段锯杀一个满州参领呢?

    难道我汉人的命不是命,汉人的英雄不是英雄,汉人不佩当别人的对手,不值得对手尊重,哪怕死也要被酷刑处死。而满州人就一切都要反过来吗?

    孔圣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满州人不当我们汉人是人,我们为何要当他们是人?任何以人道来指责复仇行为的,都是忘却历史,忘却祖先所受苦难的。

    双重标准要不得,尤其是书中主角所处时代是那个华夏文明即将陷入黑暗的时代,在那个年代,每天都有汉人被屠杀。

    另外,请这位读者朋友一定要知道,汉家衣冠不是汉家人自己灭的,而是满州人实施的。“剃发易服”的首倡者虽然是一个汉人败类,但将其采纳并推广全国,同时用屠刀杀害千万汉人以将汉家衣冠彻底灭绝的是满州人,他的名字叫多尔衮,他死后,这条命令仍在继续,直至清亡。

    今天,我们汉家的衣冠是不多见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也基本上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这一切是因为什么?是因为300年前的那耸人听闻的种。族灭绝式的屠杀!!!

    你要留头还是留发!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大屠杀。。。。。。。

    二、作者的报复手段有些过了,且不说真有没有清军锯杀陈公的事情,就算是有。。。如此残忍行径,怎能被一身负历史使命的现代穿越男所为?再者,现在满族也是中国民族结构里的重要一部分,国家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也需要满族人的力量,这样直白的离间。。。真的好吗?

    对这位读者,首先我想说清军锯杀陈公的事情肯定是真的,是史实,不是虚构。然后我想说,任何一个汉人穿越到秀才所处的年代,他的历史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带领汉人反抗满州人的残暴统治,为165次有明确记载的清军大规模屠城中死去的二千万汉人复仇。除了这个使命,其他任何使命都是假的。

    另外再次重申:本书所处时代为17世纪,故而请读者不必将那时候的满州人与现在的满族联系在一起,二者并非一定是相同的民族。我只是个写小说的普通人,我还没有本事去离间什么民族关系,这顶大帽子我不敢戴,也戴不起。也请读者朋友在书评区理性发言。

    也请被我摘录留言的两位读者不要以为骨头我是针对你们,只是你们的留言大致可代替他人的留言,所以我就摘了过来。

    很抱歉,我已经竭力缩短自己想要说的话,但偏偏还是超过了千字,达到了收费标准,使得读者得花上几分钱看我写的这段与作品情节无关的话,对此,我将在后面几章多发表几百免费内容补偿各位(如3000字发表3415字)

    稍后更新在十一点左右发布,今天可能只有一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 将军府做寿

    塔音布命丧鹿头河之时,广州满城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得很,今日是靖南将军哈哈木正妻白佳氏五十大寿。

    白佳氏因刚来广东,身子不适,本不想操办这场寿宴,哈哈木也因太平军袭扰广州,地方不靖故而也无心操办,奈何旗下各家却闹了起来,说咱旗人家的姑子哪个能像将军夫人这般长寿?所以这寿宴必须要操持,还得大办特办,如此一来满城上下各家各口也都能借着将军夫人大寿沾沾喜气,顺便冲一冲南下这一路的疲惫,让大人小孩都能乐呵一次。(作者注:满州女人寿命很短,大多不过四十。)

    旗下各家闹得厉害,哈哈木想想也是,夫人难得能过五十大寿,也不知能不能活到六十,要是这回不做恐怕就没下回了。他夫妻也是恩爱,便这么着哈哈木就叫府里张罗起来,收多少贺礼是次要,主要也是想喜庆一次,毕竟大家伙千里迢迢从京师到广州来替朝廷镇守,没哪个心中不委屈的,借着这次机会正好稍稍安抚他们。

    为此,哈哈木特意拨了三万银子下来给旗下分发,寿宴时也都各有酒食赐下。当然,这花的钱自然不是他靖南将军的私房,自有外城广东的官府供给。

    靖南将军请客,这来宾名单自然讲究,除了满城八旗各牛录里的佐领和旗里六十以上的老人,外城那些文武官员凡是五品以上的不论在旗不在旗都要请到。

    外城最重要的人物当然就是平南王和尚可喜,另外就是两广总督李率泰了。这三人都是汉军旗的。又是藩王和总督,官面上都比哈哈木这靖南将军要大,所以三人请贴是哈哈木亲手写的。余下的都交由师爷代写。

    平、靖二藩手下参领以上的官员也是全部请到,能来的肯定要来,不能来的也要备一份厚礼托人专程送来。肇庆总兵许尔显和潮州总兵吴六奇就是不能来的,但他们送来的礼物却是让哈哈木的夫人白佳氏看花了眼,当真是琳琅满目,花样别出,格外贵重得很。

    接到哈哈木的请贴。尚可喜没说什么,使人备了厚礼只待开宴前便进满城去。耿继茂却是说了几句怪话,无非这哈哈木是借做寿为名收敛钱财。说归说,该备的东西却是一样也不拉,而且特意让自己的嫡福晋给备的礼物,挑得也都是一等一的好物件。单个拿出来都能值上千两银子。

    李率泰那边却是大为不满。一来哈哈木给旗下分发的银子要他来筹,二来战事当前,满州将士和汉军将士正与太平寇作战,城里却在大办寿宴,叫前线将士知道会作何感想?

    可和耿继茂一样,不满归不满,李率泰还是备了厚礼,靖南将军哈哈木他不是得罪不起。而是没有必要得罪,毕竟人家是真满州。而他是假满州(汉军)。再说围剿太平军的战事还要满州八旗配合,所以这面子必须要给,还得给大。

    为此,李率泰特意请夫人也去参加白佳氏的寿宴。他夫人是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女儿,虽说舒尔哈齐因为犯上被太祖所杀,可他女儿却还是爱新觉罗家的女人,正宗的皇室格格,要不然外面人也不会称李率泰是额驸了。

    论辈份,当今皇帝得叫李率泰的妻子一声姑姑,称他李率泰一声姑丈,现在皇帝的姑姑来给靖南将军家的夫人贺寿,这面子可是大到海里去了。哈哈木和白佳氏知道这事后,也是高兴万分,觉得特有面子。

    。。。。。。。。

    请的客人多了,又是靖南将军夫人做寿,排场肯定要大,粗步估计就不下百桌,外加赏给旗里的酒食和下人的红包,一算下来数目可是大得很。

    靖南将军府是刚刚从江宁搬过来,府里人手和用度都是急缺,人手还好办,从旗里各家选些精明的妇人入府帮忙就是,可各项用度却是没法从旗里调的。

    正当白佳氏为此发愁时,广州知府朱国荣出面联系外城的汉人商家,让他们无偿供应将军府寿宴所需一切用度。结果外城那些汉人商家一听能和靖南将军府搭上关系,纷纷不要钱的将店里的好东西往满城将军府里送,乐得白佳氏让人传话夸赞朱国荣会办事。

    哈哈木知道此事后,也对朱国荣赞勉有加,亲手重写了朱国荣的请贴,喜得朱国荣将那贴子当传家宝一样揣在怀中。

    在众多商家中,南城新开的大东米行也将店里新到的一批占城香米无偿供给靖南将军府。

    按八旗制,满城与汉城不相往来,汉人者除官员士绅外,无故不得入满城。因此,当宋英以大东米行伙计名义赶着装满香米的马车到满州门口时,就被守门的满州兵给拦了下来。

    “干什么的?”

    守门的满州兵见马车上装的是大米,知道是为靖南将军府上送的,因此并没有刻意盘查,只是随口问了句。

    宋英笑着回道:“回满州军爷话,我是大东米行的伙计,奉掌柜之命来给将军府送香米的。”

    领头的满州兵上下打量了一眼宋英,伸手示意道:“把牌子给我看看?”

    “牌子?”

    宋英愣在那:什么牌子?

    那满州兵见宋英没有牌子,脸色不由沉了下来,骂道:“将军府在外采办,哪里有不给牌子的道理?你们一没有牌子,二没有将军府人陪同,这满城便入不得,快走!”

    听了这满州兵话,宋英才明白过来,原来满城官员家往外城买东西,要么有府里人随着,要么有府上牌子验明,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身份,没有牌子,又没有满城里的人陪同,更不是什么官员士绅,守城的满州兵又如何会让他们过。

    与满州兵一同守满城的还有广州府派出的一些差役,他们是负责维持城门秩序的,在这里没什么地位,更没有权力,不时还被满州兵吆喝来吆喝去,因此一个个心里都恨满州兵。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