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大队会合!切记,若鞑子跑得远了,就由他们去。不可孤军追击!”

    “遵令!”

    吴远大声应诺,率部分出大队往北面去。

    传令之后,陈奇策看了一眼自己的幕僚师爷。原台山知县胡德玉:“这般安排,子宣认为可妥当?”

    “将军作此安排,再是妥当不过。”胡德玉微一点头,抬手朝前一指:“鞑子有骑兵,虽有友军拖损他们,致其被迫后退,但我军却仍不可盲目追杀,以免鞑子狗急跳墙与我拼命,我军虽有大胜之势,但士卒精于水战,弱于陆战,真要和鞑子野战搏命,恐难持久。”

    “子宣说的甚是。”

    陈奇策挥手一笑,挥手对部下诸将吩咐道:“几位将军这便出战,务必将鞑子彻底赶走,不使其再有窥伺新会之心。”

    “是,将军”

    参将周胜等人忙抱拳应命而去,很快,上岸的水师官兵便集中主力向东面杀去。

    。。。。。。。

    当举着大刀、长矛的水师明军毫无畏惧的追杀过来时,北逃的清军崩溃了。参加凌海将军陈奇策水师的除了原广东明军的一些卫所兵外,大多都是和清军有破家之仇的广东渔民。这几年在广东清军的打压下,水师官兵无奈退避海岛,此刻有机会再次登陆和清军血战,水师上下长期在心中压抑的仇恨顿时爆发,他们勇往直前的向正在逃跑的清军冲过去。

    “杀鞑子,杀鞑子,替咱亲人报仇啊!”

    呐喊声响彻云天,北线溃逃的数千清军竟然没有一支人马有胆掉头阻挡水师,很快,清军就被吴远所率的水师官兵追上,一番砍杀,清军摞尸数百,降者千余,余者慌不择路只顾逃命。

    “不准跑,不准跑!”

    刚刚从江边逃过来的王士庆怒骂着挥动着手中的马鞭,不停的抽打那些退下来的败兵,他的亲兵们也在竭力阻拦溃兵,可是拦住这群,却拦不住那群,待看到明军已黑压压的冲他杀过来时,王士庆也算明白,知道挡不住那些明军,他果断丢下那些败兵,打马扭头飞奔,再也不后看一眼。

    兵败如山倒,北线清军在正黄旗兵和督抚标兵率先逃跑后引起的全线崩溃终在此时应了后果,记名总兵吴远只以千余兵力竟然就将当面数千清军撵得跟兔子般。数里地面上,到处都是一片混乱,到处都是跪地投降的清兵,竟然没几个清兵有胆量反抗明军的。

    正黄旗兵和督抚标得了最先跑的优势,等到后面的营兵基本上被明军斩杀干净时,他们早已跑出几里地去。见此,记得老将军嘱咐的吴远也不再追赶,匆匆分出一部兵力看押俘虏后便带领余下兵马向东线杀过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后

    夫子营中的大胆民夫青壮将营盘点燃后,也捡起清兵遗落的武器勇敢追杀起正在溃逃的清兵。就是这群饿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夫子竟然也迫降了上百清兵。

    北线、南线、沿江三线清军全部崩溃,只东线清军仍然保留建制的缓缓后撤,没有出现其余方向清军的惨况。

    陈奇策部和太平军会合后立即点起精锐追击东撤清军,东撤清军以尚氏本家兵垫后,保护大队旗兵撤退。陈部发起两次进攻均被尚氏本家兵击退,领兵诸将不约而同收拢兵马缓缓跟进,不再轻易进攻清军骑兵,只图驱走了事。

    周士相原本想与水师主将陈奇策会面,共同商讨后续事宜,但前去接洽的亲兵却回报说水师主将凌海将军正在安排追敌,一时无法分身与周士相会面。若周士相方便,可自去与凌海将军商洽。

    闻言,周士相不由眉头微皱,水师主帅打的旗帜是凌海将军,这显然是南明朝廷挂将军号的总兵官,放在南明官场便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比之不加将军印的总兵要高上一等。

    虽说自崇祯年间明朝军队的将军加号就已变滥,甲申以后南明小朝廷更是大肆封爵,什么公、伯、侯的封出无数,连异姓王都封了两个,区区加将军号的总兵官实在是不值一提。奈何周士相却没有永历朝廷的任何官方身份,手中有的只是当日永历朝廷兵部职方司郎中程邦俊授予胡全的罗定州参将官凭和大印,这导致周士相主导太平军后的身份极其尴尬,他既没有得到永历朝廷认可接任胡全的罗定州参将一职,也没有另取得永历朝廷新的委令,所以本质上说周士相现在就是一平民百姓,甚至于他这新建的太平军营头都是没有南明官方身份的。

    一介平民拉起的队伍说好听点的就是义师,说不好听的就是土匪,虽说永历朝廷这几年对于各地义师都予以承认。甚至还主动招纳各地土匪,但这不代表明军将领真的就看上这些义师,更不代表这些义师的领袖能够得到南明官员的正眼相看。

    陈奇策虽有之前迟迟按兵不动的万般不是,但他却在太平军要命的时候率部上了岸,并且迫使清军后撤,因此于公于私都对太平军、对周士相有大恩。不说其他,单凭此周士相都应该主动去见陈奇策,可亲兵传来的话却让周士相颇是玩昧,这场大战算是赢了,可赢了之后的新会主导权似乎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面对兵力远多于己方的凌海将军部。周士相必须慎重对待。

    思虑半响,他命秦智生和邵九公立即收拢兵力,打扫战场,救治伤兵,不再参与追击东撤清军。周士相格外强调,对那些投降的清兵除了军官外都不得虐杀,一律押回城中看管起来。

    邵九公犹豫一下,他知道周士相是看中了清军俘虏,但万一水师那边也看上怎么办。

    周士相摆手道:“我们干我们的。水师干他们的,两不相干。若水师插手我们的事,也不必退让,据理力争便是。都是大明兵马,又是大战得胜,想来水师那边也不会太过份。”

    “清妖溃败,想必营中还有粮食剩下。我军已经断粮,这粮食可不能叫水师拿去了。”秦智生提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清军遗留的粮草。

    周士相一锤定音:“事不宜迟。你们速去搜捡,人我要,粮食我也要,兵器辎重什么的能得多少算多少,记住,不得和水师发生冲突,有什么事情报与我知,我去和凌海将军谈。”

    吩咐完这些事项后,周士相派人去找宋襄公,在如何对待凌海将军这件事情上,他迫切需要这位“三姓为奴”的官场老油条指点,而且他也必须将自己的下一步与这位搭档说明,以便得到后者的全力支持。

    新会非久留之地,纵使此次大胜,周士相也不想再留在新会。在孤城中苦熬的感觉实在是太可怕,他需要一片新的天地,一片可以让他再也不用担心明天早上还能不能见到太阳的天地。

    。。。。。。。

    东撤清军成功阻止了陈奇策部的追击,却在撤到新安坡时遭到从南线迂回此处的铁毅部袭扰,使得清军停止了后撤,见状,尾随的陈部忙逼近。

    铁毅部只有不到200名太平军,面对兵力是他们数倍的清军,铁毅没有盲目发起正面进攻,而是依托树林袭击清军。清军整队来剿,他便迅速率部躲开,清军继续后撤,他又率部从侧翼杀出,几次袭击,令得清军头疼不已。

    佐领向国魁在再一次受到太平军袭击后,亲自率领数十名旗兵冲进林中,不料却被铁毅藏着的最后一颗震天雷击中。爆炸声中,向国魁的战马不偏不倚的踏进了林中一处陷坑,战马一声悲鸣,把向国魁从马上摔下,硬生生的断了他一条腿。

    “快来救我!”

    断腿巨痛令得向国魁大叫起来,发现四周林中有脚步声传来,他吓得声音都颤抖了,急忙命令亲兵扶他起来。

    岂料随他进林的几十名旗兵却在爆炸时不约而同掉头往林子外,内中就有向国魁的亲兵,等这亲兵发现自家佐领大人没了时,林子里已经传来向国魁中刀的哀叫。

    得报佐领向国魁战没后,秦国成大怒,急调本家兵保护两翼。在本家骑兵的保护下,铁毅部无法再成功袭击清军,无奈只能退兵和大队会合。

    后方尾随的陈部发现清军并不是停下整队反击,也是松了口气,派人将东撤清军动向禀报陈奇策后,领兵诸将依旧小心翼翼的跟在清军后头,只到将清军“送出”二十多里地后,诸将才传令收兵后撤。

    经此大战,新会城外已是一片狼藉,周士相是在江边见到凌海将军陈奇策的。

    看着眼前一头白发的凌海将军,周士相十分意外,但让他更意外的是白发老将对他的无比热情和夸赞。(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

    “老夫数月之前就闻听新会有为父母妻儿复仇,手刃清兵大将由云龙的勇秀才,今日一见,勇秀才果然名不虚传,带的兵更是了不得,当真是英雄出少年,英雄出少年啊,呵呵。。。”

    因为胜利而心情大好的白发老将军陈奇策一把抓住周士相的手,仔细打量起来,越看越是欢喜,不住点头。边上陈部诸将也都是面带笑容看着周士相,浑没有周士相之前以为的客兵之傲;这让周士相暗自惭愧,先前却是有小人之心了。

    陈奇策如此热情,又是自己爷爷辈的人物,还不住夸赞自己,周士相自不会对这白发老将军的打量有任何反感,在那做晚辈状谦虚不已。打量够后,陈奇策一挼胡须,将帐下几员大将为周士相一一介绍。周士相与众人也是一一见礼,不缺半分礼数,却也不是将自身放得太低,俨然就是友军之间的正常礼数。他这般做法,陈奇策也不奇怪,暗自点头。

    “若不是将军率兵来援,新会城恐怕早就叫清军夺去,当下又哪里还有晚辈在此。先前晚辈看得清楚,清军可是一见到将军旗号就望风而逃了,凌海将军威名足震粤省。”

    周士相变相的捧了陈奇策一把,却丝毫不说官面称呼,只一口一个晚辈叫着,边上宋襄公闻弦知意,心中微动,也暗自寻思起来。

    “哎,不是你太平军在这城中坚守数月,又一把火烧了清军水师大营,老夫又哪里能够大摇大摆入江来,又壮着胆子上岸痛打落水狗。说一千道一万,此战,你太平军居功甚伟,你周兄弟更是大功一件!老夫下船之时就已决定将此间战事如实上报朝廷,想朝廷知道新会重入我大明之手。广州门户大开,不知皇上和朝廷诸公欢喜成什么样呢。你放心,以此间功劳,朝廷绝不会亏待于你!”

    陈奇策老将风度,一幅大包大揽的样子,似乎只要他上了书,朝廷立马就会一个总兵赏下。他也人老成精,周士相不肯自降身份奉他这凌海将军为尊,他便也一口一个“周兄弟”叫着,一点也不在乎二人年纪相差悬殊。

    周士相当然也想要永历朝廷的正式身份。至于封赏高低,他却是并不在意的,在那含笑谢过陈奇策的好意,却发现陈奇策身后几员将领脸上却不大好看,微一寻思便知问题关键,按老将军说法上报,太平军肯定是夺取新会和守住新会的最大功臣,反之来援的陈部功劳便要降一等。主次一分,封赏可就大有区别了。且不揣磨陈部诸将心思,人都是有功利心的,要不是水师及时上岸,太平军能不能撑住都是问题。这一细较起来,这首功到底属于谁还真难以分说。

    自周士相来后,齐豪便主动归列太平军众人之中了,他插了句嘴。道:“西宁王那里肯定也是高兴万分的。”

    此言一出,陈奇策和周士相都是一愣,陈奇策的幕僚胡德玉眉头微皱。却不知想什么。

    场中气氛显得尴尬,好在陈奇策爽朗一笑,哈哈道:“西宁王去年便率大军围了这新会数月,结果却是功亏一篑无奈退兵,今日新会却叫周兄弟夺了,又打败了来攻的清军,消息传过去,西宁王爷如何会不高兴,恐怕得报当日便要整军再次东进了吧。”

    “西宁王爷怕是抽不开身。。。”胡德玉嘀咕一声,但却没人听见。

    “既然清军大败,新会不复再有被围之险,那还请将军入城一叙,晚辈这有些想法却是要和将军好生谈谈的。”

    陈奇策是客军来援,周士相身为新会城的实际主人,自然要盛情相待,天下可没有客人来主人却不招呼的道理。

    陈奇策笑道:“也好,老夫自永历二年入海至今,已几个年头不曾踏入内陆一城一池,去年也是远远看着这新会城干着急,今日有此大胜,正好一遂心愿到城中看看。”说着招呼一众部下,“来,你们都随老夫入城好好看一看咱大明的城池。”

    诸将忙也笑着应了,胡德玉却低语提醒陈奇策一句,听后,陈奇策赶紧对周士相道:“对了,周兄弟那可有多余的粮草可供应老夫水师的。”

    “粮草?”

    周士相一怔,旋即明白看来陈奇策的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