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吃进肚中!”

    在场军民之中有新会惨案的劫后之人,周士相的话率先令他们失声痛哭起来,更多的则是在静静思考周士相的话,他们在想,如果自己这会不是被太平军裹挟在此。他们的日子就真的好过,他们的性命就真的不会被人取走?

    “或许,你们有人会不以为是,认为这是我周士相在虚言恐吓。好让你们死心塌地跟着我走到底,因为在没有我们太平军之前,你们的性命仍在,你们的家产也在。虽然日子过得不怎么样,但至少没有饿死。在此,我想对你们说。正因为屠刀还没有落在你们的脖子上,你们才要奋起抗争,等到清妖屠刀落在你们脖子上时,你想抗争都已晚了!清妖在杀你的乡邻时,你不抗争,你害怕,你躲避,你庆幸断脑袋的不是你,等到清妖要杀你时,同样也不会有人来可怜你一下,也不会有人替你鸣不平!”

    “现在,你们加入太平军,本千户带领你们抗争,去拯救自己的性命,去和清妖拼命!我相信,只要我们奋起抗争了,哪怕最后还是个死,可在死的时候,我们不会有遗憾,因为我们反抗过!”

    一气说了这么多,周士相长长的喘了口气,忽的话锋一转,又说道:“当然,你们当中可能有一小部分人在我们太平军没有到来之前,日子过得很安逸,家里很富有,清妖派来的官员对他们还很尊重,对这些人,本千户只想对他们说一句,不论从前的你如何,今日的你也只有随本千户走到底,如我刚从所言,清妖的刀不会管你是谁,又是否是甘心跟随太平军!你们如果不相信,大可以继续躲在人群中自我麻痹,看看城破里清妖会不会杀你!”

    这番话令得人群中极少数人面无一变,想到什么,脸色瞬时苍白一片。

    周士相定了一下,疾声又道:“该说得我都与大伙说了,信则信,不信则不信,但有一点却是不容改变,那就是我周士相和大伙现在都在一条船上,这船要是沉了,我周士相固然是个死,大伙同样也是谁都跑不了!老话说同舟共济,我们已在新会城中击退清妖无数次进攻,斩杀上万清兵,我相信,清妖也是人,他没有三头六臂,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坚持到底,最终失败的肯定是他们!”

    说完,周士相想起什么,抬手将自己的帽子拿下,指着脑袋上已长出的长发对台下人群道:“我们是汉人,打小我们就知道血肉乃父母所赐,衣冠系祖上所承,可他狗日的清妖凭什么叫我们剔发,凭什么叫我们易服!我看到人群中依旧有人头上还留着清妖的小辫子,在此我想问问你,这辫子留在头上真的心安理得吗?!”

    “甲申以来,我大明多少血性汉子都已赴死,为何我们不能如他们一般慷慨赴死!难道留着那辫子苟活着向那些鞑子屈膝磕首,向那些鞑子奉上我们的金银财宝,奉上我们的女人,这他娘的就是活着吗!又或者留着这条辫子就能在清妖屠城时保住自己的命吗!”

    这话一出,顿时人群中有人在四面人群的注视下满脸羞红,跑到一边跟战兵借了刀,反手割断了脑后那如老鼠尾巴似的小辫子。

    自罗定立营头起,因为南下转进不断征战需求,军中并未强令割辫,这使得五大营有些士兵和营民中一些老者脑后仍留着辫子,此时,在周士相言语和率先割辫的剌激下,所有脑后仍留有辫子的男人全都割去了辫子。

    割下的辫子扔在高台下的空地上,每有人上前扔下辫子,都会引得人群一阵哄然叫好。

    军心民心都在这割辫之举中不断上涨,趁此机会,宋襄公赶紧上前振臂共呼:“愿与新会共存亡!”

    “愿与新会共存亡!”

    军民人等霎时响应,哄然叫喊,不少人眼含热泪。

    新会城中突然爆发的叫喊声令得城外清军骚动一片,纷纷抬首朝城中看去。正在与诸将商议进退的尚之信也被惊动,一脸阴沉的走出大帐看着新会城。

    。。。。。。。。。

    待军民哄然声过后,周士相再次挥手,随着他的大手落下,秦智生突然掉头下令:“将李辅国擒下!”

    未待李辅国反应过来,早就得到吩咐的几名近卫营士兵立即上前将他按倒在地,随后便在李辅国那些部下的目瞪口呆之中将人押上高台。

    “千户为何拿我,为何拿我!”

    到这时,李辅国如何不知周士相为何拿他,但他却兀自喊道:“标下绝非投鞑,只是要为千户分忧而矣,这城中即将断粮,若不突围。。。。”

    “住嘴!”

    周士相大喝一声,一名亲兵上前以迅雷之势打断李辅国的下巴,使得其再不能出声。

    “唔。。。”

    李辅国巨痛难忍,心下又惊又惧,苦于无法出声,只能“唔唔”闷叫。

    周士相上前冷眼看着他道:“不论你是何用意,今日都要借你人头一用,否则,军心难安!”

    言毕,不顾李辅国求饶目光,转身冲会场军民扬声道:“今有绿营降将李辅国居心叵测,在城中散播流言,意欲动摇我军民守城之心,为正军纪,为正军心,着将其斩示于此!今后再有动摇军心者,一律着此处置!”

    话音刚落,秦智生已经豁然拔刀砍下,惨叫都不及发出,李辅国人头已经落地,惊得台下一众女子尖叫不已,也令得李辅国手下那些绿营降兵惊愕不止,却无人敢擅动一下。

    不待众人消化李辅国之死,周士相高声叫道:“今日局面,有进无退,本千户誓与军民共存亡,誓与清妖血战到底!”

    “誓与军民共存亡,誓与清妖血战到底!”

    五大营在秦智生、邵九公、蒋和、葛义、铁毅等百户带领下轰然响应,营民百姓也是精神一振,纷纷响应。

    “誓与军民共存亡,誓与清妖血战到底”的爆发声清楚无毕传入城外清军耳中,令得连日苦战不得寸进的清军人人面露苦色,均是生了望城兴叹之心,也令得本就因坚城难下,军中又要断粮尚之信更加忧郁。

    此时,距离新会城十余里外的谭江江面之上,上百艘战船正逆流而上,正中最为高大一船上高立一面大旗,上书“大明靖海将军陈”。(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发老将

    前文有误,陈奇策为南明凌海将军,非靖海将军,因章节名无法改动,故特此说明。

    。。。。。。。。。

    谭江江面上这上百艘隶属于大明凌海将军统辖的战船有大有小,稍大些的战船分上下两层,船上安有三四千斤重的大炮数门。稍小些的则在船弦两侧安些铜(铁)小炮,再小些的只在船上密密麻麻排着大杆子铳,数量不下百具之多。船上人员无论是士兵还是水手皆是着红色兵服,所打旗帜也都是红色。远远看去,上百艘打满红色旗帜的战船逆风驶来,遮蔽江面,甚是威风。

    被一众战船护卫当中那艘悬挂“大明凌海将军”大旗的战船共有三层,此时顶层之上有十数名身披盔甲的明军将领正向着前方江面远眺,为首的正是这支水师的统帅——大明凌海将军陈奇策。

    陈奇策乃广东南雄府保昌县人,万历四十六年武举出身,崇祯七年授台山守备,十二年改阳江县千总官,十五年改任雷州参将。隆武政权覆没之后,陈奇策追随永历帝抗清,在清军攻入广东后率部攻占广州府台山县南边的上、下川岛,于岛上积极整治兵事,聚集明军散卒、招募义民重新组建广东水师,并派使臣与在雷州的永历政权所委广东总督连城壁取得联系,愿意接受后者的统一节制。

    李成栋反正兵败被杀后,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挥师进逼广州,原李成栋部将,自行开印视事的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弃城突围,得知消息后,陈奇策为保存抗清力量计率部前往接应,将杜永和部送至琼州安顿。后杜和永率部降清。陈奇策义愤之下出兵袭击杜部,与琼州海面重创杜永和,使其部水师战船沉没过半。

    后来为配合李定国收复广东,南明朝廷委任的广东总督连城壁和督师大学士郭之奇发文仍在广东坚持抗清的明军各部,要他们群起响应李定国大军,共同进击广州。于是各地明军和义师群涌而起。接到命令的陈奇策也欣然率部出上、下川岛,由江口进入西江攻占江门,并击败随后赶至的清广东水师总兵官梁标相,击毙副总兵盖一鹏。在随后的李定国围攻新会战役期间,陈奇策一直率部坚守江门,直至李定国兵败解围,他才无奈率部折返上下川岛。

    此时的陈奇策已是白发苍苍老将,距离他21岁中武举至今已是37年,但一身戎装的他立于船顶之上。看上去却依旧精神凛凛。

    这次陈奇策再次率部进入谭江,为的便是支援困守新会的太平军,但此刻,他心下对于新会城是否仍在坚守并不抱期望,因为数天前探子向他回报,尚之信统领的围城大军已经开始对新会的强攻。结合之前齐豪所说城内太平军的兵员和粮食情况,这位白发老将已在心中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也对之前浪费的数月时间感到后悔。更对总督连城壁和大学士郭之奇的按兵不动表示不解。

    。。。。。。

    事情上早在太平军占领新会时,散布在各地坚持抗清的明军诸部就已知道这个惊人消息!

    广东总督连城壁起先不信。但随后消息确认后他便立即同大学士郭之奇联名向安龙的朝廷发去奏报,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告知西宁王李定国,请求朝廷和李定国利用这千载难得良机火速发兵再次入粤。

    在等待朝廷和李定国回复时,连城壁和郭之奇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支援新会的太平军,一来他们对于境内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兵马并不了解,二来他们手中的兵力也实在是难以承担援救新会的重任。

    去年为了配合李定国进攻广州。广东各地明军和义师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现下广东各地明军的力量在纸面上有钦州的靖氛将军邓耀部,廉州的镇国将军朱统部,海北道的周腾凤部,高州四府巡抚张孝起部,高州廉江县汤平伯周金汤部。肇庆府阳江县南面海陵岛李常荣部,恩平虎贲将军王兴部,以及上下川岛的凌海将军陈奇策部等等。

    这些人马加在一块也有两三万人,但却是散落在各地,相互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也没有一个可供长期驻扎的地盘,更要命的是这些明军大多都是水师,缺少可以陆战的兵力,往往在水上能重创上千清军,可一旦上岸却连几百人的清军都无法应付。因而明知太平军占领新会城对南明收复广东是千载难得良机,但苦于手中没有兵马能够承担这次东进任务,连城壁和郭之奇也只能耐下心思等待,毕竟眼下能够野战击败清军的只有秦王孙可望和西宁王李定国麾下的西营官兵了。要东征只能由西营官兵来,别的兵马真的不济事,去了也是白去。

    在此期间,倒也不是没有一支兵马生过支援新会的念头,驻守海陵岛的参将李常荣便在七月时欲率部上岸支援新会城,但却被阳江县绿营击败。海北道周北凤也曾率部下由义民组建的水师欲从谭江支援新会,但同样也被清广东水师击败。这两场失败更加令得连城壁和郭之奇不敢命令各部进援新会,陈奇策接连数次请战都被严辞拒绝。

    在等待了大半个月后,永历朝廷的使者和李定国的回信一前一后到达驻雷州的广东总督行辕,朝廷使者一到便令连、郭二人斥退随从,于密室中将永历天子书信呈二人过目,之后连、郭二人再也不提支援新会之事,反命各地明军尽可能向广西梧州集结,令得各地明将均是一头雾水。

    李定国的信中说了什么,除连城壁和郭之奇外谁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驻守高州的李定国西营官兵突然被抽调不知去了哪里。进入九月,局面越发叫人感到蹊跷,流言说在贵阳的秦王孙可望要李定国前去议事,可李定国却称病托辞不去。

    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两个大西贼出身的王爷有什么不对付的地方,在广东的明朝文武其实并不关心,相反他们并不看得起这二个现下大明朝的顶梁柱,说一千道一万,西营兵都是一帮反贼,要不是这帮反贼当年闹腾,大明能亡吗!

    持这个想法的绝不在少数,陈奇策便是其中之一,但他看不上孙、李二人归看不上,朝廷需要他做的他还是会竭力去做,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去年率部攻占江门配合李定国的新会之役了。他时常与人言,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份,朝廷让臣子干什么,臣子就干什么。

    进入十月底,一件惊人的消息自大学士郭之奇那里传出,说是孙可望要谋逆篡位,天子血书召李定国发兵来救。这个消息的真假对于身处海岛的陈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