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赐良配-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傅郑思齐年纪已大,但是遇上楚昭恒后,急于一展抱负,生怕太子失势,别人稍一提议,他就觉得让楚昭恒再娶颜家女是个好事。却忘了,元帝身子一向很好,正当盛年,他自己也是一腔抱负,一心想将大楚上下握在手中,这时候,太子娶了权臣之女,他怎么能放心?

“宁儿今日来,是奉了我父皇口谕,来探病的。”楚昭恒也不瞒封平,将元帝口谕之事告诉了封平,“你放心吧,我不会将颜家放在火上烤的。”

“殿下英明。”封平奉承了一句。他原本奇怪,太傅郑思齐提议时,楚昭恒并未否定,甚至还有些向往之色,却又不肯点头。

现在,看着楚昭恒怅然若失的神色,他忍不住又说道,“只是,颜姑娘有胆有谋,若是嫁给其他皇子……”

“封平!宁儿嫁给谁,都是我的妹妹。”楚昭恒断然说道,“她想嫁给谁,就可以嫁给谁。”

“颜姑娘若听到殿下此话,一定高兴,不枉费她一心为殿下谋算。”封平看楚昭恒不似作伪,为颜宁感到高兴。

“封平,你错了。我说这话,不是因为宁儿为我谋算,而是因为,宁儿,是我妹妹。”

193章 赈灾良谋

楚昭恒这话说完,封平站直身子,面容肃穆,对他郑重地长揖一礼。

楚昭恒奇怪地看着他,“封先生,这是为何?”

封平正色说道,“殿下,封平这命,是颜姑娘救的。虽然封平身份低微,但在心里,已经视颜家如家,视她如亲人,希望她平安喜乐一生。有殿下这话,封平为殿下肝脑涂地,也是高兴的。”

封平是真心高兴,楚昭恒若是狠心冷情之人,那么展露过谋略的颜宁就危险了。现在,楚昭恒却是不以为意,一心希望颜宁过得好,总算颜宁没选错人啊。

“你下去吧。去找郑太傅他们,去议事吧。”楚昭恒却是毫无喜色,有些疲累地赶封平离开。

他未明说,封平却是明白,这议事,议的,自然是太子殿下的婚事,议的是太子妃人选了。

楚昭恒继续靠在床头,透过床前寝宫的窗,看到的,正是院中的那架蔷薇,虽然无缘婚嫁,但是,他还是感激上天,让颜宁成了他妹妹。

颜宁离开东宫,回到府中时,颜明德早就回府了。

秦氏将颜宁叫到正院,颜明德也在正院中,两人显然等她多时了。

颜宁走进屋里,就看到母亲一脸怜爱地看着自己,有些奇怪,“母亲,出了何事了?”

“宁儿,如今你大了,也越来越有主见了。你父亲刚才跟母亲说了圣上的口谕,咱们家是皇后娘娘的母族,圣上难免顾忌。你从前喜欢三殿下,如今你对太子殿下的事这么上心,你若是有意……”

秦氏说得委婉,颜明德可熬不住了,直接说道,“为父今日与皇后娘娘计议过了,你和太子殿下若是有意,就拼着违抗圣意,我们也得成全你们。”

听到这话,颜宁愕然。

她以为父亲把自己赶开,和姑母商议,是商议如何消除圣上的猜忌的,没想到商议半天,就商议出这么个结果?

颜明德看她不说话,以为她还有顾虑,又说道,“为父想过了,我颜家世代忠良,为大楚征战,掌着兵权,为了不让圣上猜忌,只好尽量不掺和政事。但是,若是连儿女的心意都不能成全,我还做的什么父亲。”

“父亲,女儿和太子哥哥都说过了,女儿视太子哥哥如兄长。”父亲说得大义凛然,颜宁又是感动又是好笑,打断了他的话,将自己刚才在东宫,与太子哥哥说的话说了一遍。

颜明德和秦氏听了,倒意外了,颜宁无意?

秦氏倒是高兴,“也好,母亲就觉得你要是嫁入宫里,那日子哪比外面自在,你看你姑母,连你祖母过世都不能……唉……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秦氏咽回的话,颜宁知道是颜老太君临终都未能见姑母一面的遗憾。

颜明德还一心要成全女儿的痴心,没想到最后,女儿和太子殿下只是兄妹之情?早说嘛,亏他连如何违抗圣命的话都斟酌过了。

颜宁看父亲有些尴尬的样子,连忙岔开话,问道,“父亲,您今日怎么回来地这么早?”这话问完,她差点咬自己舌头,父亲回家这么早的原因,还要问吗?又没话找话地问道,“朝中有什么事情吗?”

问到这个,颜明德倒还真有话要说,“宁儿,你还别说,今日早朝上,还真有件事。”

原来今日早朝上,元帝问起楠江水患的难民赈灾之事。

赈灾一事由三皇子楚昭业管着。

楚昭业接手后,盘查户部账册,才发现,大楚国库的空虚,远超过他的预计。

国库空虚,益州粮库的粮食,居然也是不满的。

楚昭业早朝上提议,由朝廷出面,向楠江上下的粮商发出诏令,朝廷平价收粮,若愿意卖粮并可拖欠一年粮价,朝廷来年可免一年赋税。

受灾灾民若是无钱买粮,可先在各自县衙登记领粮,秋收时按粮食时价还钱。

另外家中若有两个以上青壮劳力,可出一人入行伍。

这一提议当朝提出来,朝廷官员们一时热议不休。

元帝难得露出赞赏之意。

“三皇子倒是有治世之能。如今国库空虚,奸商哄抬粮价,百姓们春播在即无粮下种,青壮劳力们无田可种则容易聚众闹事。”

颜明德对楚昭业这主意大为赞赏,“三皇子这主意,将这几条都兼顾了。再说,府库空虚,不找粮商借粮也没法子了。”

颜宁看父亲毫不掩饰对楚昭业的称赞,心里却觉得沉重。

楚昭业的确有才,若是他夺嫡失败就安于做个贤臣也就罢了。

可惜,他是不会安于做个贤臣的。为了皇位,他绝对是不死不休。

“父亲,那圣上采纳他的办法了?”

“哪有那么容易啊,再好的法子,总有人扯皮,我看少说也要扯上几天。”

颜明德对朝中几个文官,是真心看不上。不能纯心谋国,总是盯着私利。

“对了,圣上训斥了工部尚书。工部尚书辩解说去年曾上折修堤坝,被二殿下驳回了。”

“二殿下承认啦?”

“白纸黑字,他不认也不行啊。圣上称赞了三皇子,对二皇子训斥了一顿。”

工部尚书,前世不肯投在楚昭业门下,被楚昭业借故换了自己人。

今世,楚昭业提早将他收服了?

“那工部尚书会不会被罢官啊?”

“我看尚书是做不了的。不过,他原本也想外放,这次,搞不好能如愿了。”

“父亲,那楚昭业有没有提到,征收入伍的灾民,收到哪支军中啊?”

“这倒没说。按往年的惯例,兖州和京外守军肯定要有一部分的。尤其是兖州,那边毗邻北燕,但战事又不多,是练新兵的好地方啊。”

前世楠江水灾,受灾没这么多,楚昭业也是主持了赈灾,获得了元帝青眼。

今世,他还是凭此获得赞誉了。

只是,看他最近作为,又针对太子哥哥,又要拉下楚昭晖,到底目的为何呢?

颜宁回到蔷薇院,觉得有些心烦。

楠江水灾,她不能动手脚,这关系到十多万灾民的活命机会,那楚昭业呢?他会顾忌这些人命吗?

194章 奸细八人

国库空虚,灾情紧急,楚昭业的办法,是最好的法子了。

随着赈灾进行,三皇子楚昭业的声望,空前高涨。

而二皇子楚昭晖,却是诸事不顺。工部尚书所说的修堤被阻之事,让他备受指责。

其实,由于朝廷国库空虚,这种修理楠江、荆河沿岸堤坝的事,哪年不驳回几件的,只是今年他倒霉,偏偏他驳的地方,水灾了。

元帝将工部尚书外放至楠江边的英州,让他去看着英州大堤去,转手调任秦绍祖为工部尚书。

秦颜两家是姻亲,元帝的这个调令,让人觉得他是为太子殿下在铺路。

“殿下,好不容易收了韩望之,您怎么又让他去外任呢?”三皇子府的书房里,林文裕有些奇怪。

“舅舅,我父皇还在盛年,韩望之在京里也帮不到什么。英州管辖,可是楠江和荆河交汇之处,占着地利呢。”楚昭业却是很满意,“英州,掐着入京的咽喉,若真如我们所料,镇南王已经投向太子了,那么有英州在中间辖制一下,总比让南北一通到底的好。”

“可是秦绍祖做了工部尚书,他可是颜家的姻亲。”

“只是姻亲,颜家要是造反,秦家不会跟着发疯的。再说,秦绍祖为官谨慎,还是忠于我父皇多点。调任秦绍祖来京,我父皇这是防着我呢。”

楚昭业冷笑了一声。元帝用着自己的计策,但是,又怕自己声望过高,朝臣们拥戴。调了秦绍祖,等于向朝臣们摆个姿态。

对父皇来说,太子、自己和楚昭晖,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只要自己三人缠斗不休,他的皇位就无忧了。现在,太子受伤养病,自己声望高涨,楚昭晖却是节节败退,父皇,是用秦绍祖一事,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呢。

父皇的帝王心术,运用娴熟地很。

“楠江水灾的赈灾之法,殿下提的太早了些。”林文裕觉得楚昭业有些光芒毕露了,当初要提出这办法时,自己就有些不赞成。

毕竟,楚昭业的才能过早显示,会让太子和二皇子的矛头,都调过来。

“楠江,是大楚的粮仓,那里的百姓们若是流离失所,大楚国内就危矣。若是天下大乱,那我争到的天下,还有什么意思?”

这天下,毕竟是楚家的的天下,楚昭业不希望自己坐上龙椅时,大楚已经四分五裂了。

他的父皇,一心想要让大楚在自己手中强盛,将大权收归皇帝之手。而他希望,在自己的手里,大楚能一统天下,什么北燕南诏,都得向大楚俯首称臣。

要实现这一点,大楚的国力,就不能削弱。像这种粮仓水患的事,决不能容忍。就算为此要暴露几分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也没办法了。

“那我们接下来……”

“舅舅,接下来,我们只要好好赈灾就好,其他的,暂时先不用动。”

“殿下英明。”随着楚昭业日益有主见,林文裕觉得自己对楚昭业的决定,是越加不敢反驳了。而且,大多数时候,楚昭业做出的决策,也是正确的。

在林文裕和楚昭业讨论时,太子东宫里,太子太傅和少傅也在说起楚昭业赈灾一事。

“太子殿下,圣上已经准了三皇子的计策,赈灾的人选上,我们提谁好呢?”太傅郑思齐对于楚昭业声望高涨有些忧心。

“太傅,这事,就让父皇决断吧。我们,只要遵照父皇旨意就好。”楚昭恒摇了摇头,拒绝插手。

伤口在渐渐好转,他却好像更瘦削了些,原本温润的气质,带上了几丝忧郁。

“太子殿下还在养病,若还有余力过问朝中之事,岂不是让人觉得太子殿下有假伤之嫌?”封平看太傅还想反驳,在边上插了一句。

这句提醒了太傅等人,“是老臣心急了,那殿下好好养伤,老臣先告退了。”

“明福,帮我送太傅他们出去。”楚昭恒让明福帮忙送人,将封平留了下来。

郑思齐等人也没有异议,他们所做的,都是官面上的事。而殿下的很多私事,是由封平来做的。这,也算是心照不宣的分工了。

封平看他们都退出去后,拿了一份名单出来,“殿下,这份名单,是东宫目前伺候的人里,有嫌疑的人。”

楚昭恒示意招福将自己扶起些,半靠在床头,接过那份名单细看,里面写着八个人,每个人下面,蝇头小楷写着各人的履历,还有封平注出的可疑之处。

“这些人里,这两个是我父皇的人,可以勾掉了。这个,明福说过是可用之人,也可先不管。余下五个,封先生看着安排吧。”楚昭恒指着名单中的三个人,一一解释,示意这三个,封平可以不用监视了。

封平明白他的意思,将这三个人名记在心里,看着余下五个说,“这几人,应该动一动。”

“嗯,这些,封先生安排定了,告知明福,让他去办吧。”

“是!那我这就找明总管去安排。”封平收起名单,也不耽搁,“殿下好好养伤,我这就去安排。”

封平说着,匆匆走了出去。他最近非常忙,因为找出东宫奸细一事,刻不容缓。他从来到东宫,就开始注意东宫中的楚昭恒从宫中带出来的老人。这些人里,肯定是各方眼线云集。

在寝宫门口,封平碰上了孙神医师徒。为了给楚昭恒调理,现在,孙神医和封平一样,也是住在东宫没出去过。

“封先生,太子殿下需要静养。”看到封平,孙神医有些不高兴地提醒道。毕竟他把太医都赶走了,自己来管着太子殿下的养伤和养病之事,若是到时太子殿下没好,岂不是砸了自己的牌子?

“是,我知道了。孙神医,太子殿下的病?”

“你要是不来烦,能好的快些。”孙神医没好气地说道。

楚昭恒中毒一事,除了楚昭恒自己和孙神医,就只有颜明德和颜宁知道了。

对孙神医的脾气早就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