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赐良配-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是觉得,若是能和颜宁一起过日子,那日子,应该会过得很舒心才是。

楚洪懒得再说了,“还不让人上菜?不吃饱我怎么去颜府啊?”

“父王,索性您就去颜府吃饭,刚好和颜伯父边喝酒,边把事情给谈了?”

楚洪看儿子那副样子,实在气不打一处来,一甩手站了起来,大步往外走去。

“父王,父王,您去哪儿啊?”

“去颜府,找颜明德喝酒去。”

411章 新君新臣

镇南王到了颜府,颜明德有些意外,不过有老朋友陪他喝酒,他还是高兴的。

秦氏安排人送上一桌酒菜,镇南王和颜明德两人坐下来边喝边聊,两位即将结成亲家的人,倒是没再叫对方外号了。

楚谟和颜宁的婚事,是元帝在世是定下的,日子自然是不能变了。所以,一顿酒下来,婚事敲定得七七八八。

楚洪打着酒嗝回到王府别院,让人将楚谟和颜宁的八字送到钦天监,请钦天监择定了下聘等日子。

歇了两日,楚洪进宫面圣。楚昭恒在勤政阁召见了他。

年轻君王面容英俊,但当年的温润之风,如今被磨砺掉了不少,端坐御案后,好像一把藏于鞘中的宝剑。不出鞘则已,出鞘必定是石破天惊。

楚洪三跪九磕大礼后,楚昭恒让招福端了椅子赐座,问起沿路辛劳。

楚洪一一答对后,站起来,跪下说道,“圣上,臣有一事启奏。”

“皇叔请起,有事只管奏来,何必行此大礼,快坐下说话。”

“圣上,臣年迈体弱,近日只觉精神不济,想恳请圣上答应,将王位传于犬子。”

“皇叔年富力强,怎么要早早享清福了?”

“不瞒圣上说,臣前几年病了后,如今虽说看着好了,可精神到底不如从前了,王府中的事,大部分都是致远在料理着。臣进京前,就想着索性将王位传于致远,臣一边休养,一边在边上督促着。”

“皇叔既然是要静养,朕倒不好再劝了。”楚昭恒微笑着说道,又请楚洪坐下,聊了聊南诏战事。

“皇叔,朕打算对兵将之事做个调整。”楚昭恒将颜宁的主意择了一部分说了,“自从玉阳关和南州两战后,朕觉得大楚在调兵遣将上,实在是有弊端。就想着将统兵和练兵之事分开,也免得再有济安伯谋反之事,您看如何?”

楚洪练兵统兵都是熟悉的,听楚昭恒说完这打算,就知道,圣上是打算将军权收回,免得再有士兵跟着主将造反之事。

现在圣上问自己意思,自然不会是管自己同不同意,而是希望自己率先表态吧?

“圣上英明,臣觉得此法甚好。只是如此一来,练兵的将军必须得选经验老道的。”

“嗯,皇叔所言甚是。朕打算明日早朝时,将此事让百官朝议一下。”

“臣唯圣上之命是从!”镇南王站起来,躬身说道。

楚昭恒满意地点头,“皇叔,镇南王府常年镇守南疆,对王府,朕很放心。将来南边,还是要靠镇南王府来镇守。”

“这是臣的本分,为国效力,臣万死不辞!”楚洪放心了,楚昭恒终于给了句实在话。看来自己提早让楚谟继承王位,圣上很满意啊。

楚洪回到府中,将继承王位之事,告知了楚谟。

楚谟一愣,“父王,为何做此决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圣上是太子时,你帮圣上做事。父王早些让位,也好让你大展身手。父王今日看了,圣上比起先帝,多了几分仁心,也念旧重情。论收服人心,手段比先帝高多了。”

楚昭恒不论是为了颜宁日子舒心考虑,还是为了朝政治理考虑,肯定都希望尽快让楚谟继承王位。

“再说你反正是镇南王府的世子,这王位迟早都是你的。王位传给你,父王还能轻松几年,走走看看。”

楚谟听了父王分析,知道此事也只能顺势而为了。

第二日大朝议上,镇南王当众又上本启奏,要把王位传给世子楚谟。

楚昭恒准奏,让钦天监选了六月的好日子。

众人没想到镇南王居然这么快就要让位了,都有些吃惊,看天顺帝没有挽留,直接答应了,众人有些明白了。

有些有子侄已经为官的,不由盘算自己是不是也该告老,为家中子侄让位。

楚昭恒没管大家心中思量,而是又将军权之事,让郑思齐当众读了,让大家朝议,“朕觉得大楚调兵练兵有些不妥之处,想按此法完善,众卿觉得如何?”

军权变革,文官们并不关心,自然也没什么异议,叶辅国、周玄成等位高权重的几人没有开口,而是静观武将那边有何反应。

武将这边,颜明德和楚洪为首,这两人当众表态说此法甚好,其他将军们还有什么话说?

颜明德早就知道颜宁的这法子了。他没有拥兵自重的野心,连虎符都交了,也就不在意这个了。

就如女儿所说的,颜家既然不想拥兵自重,不如彻底让皇家放心,谋求家族富贵就好。只要颜家子弟有出息,在军中也不怕没有出路。

所有大臣里,只有一个心中最难受。

安国公听了这变革之法,只觉心中很不是滋味。

要是这法子施行了,李敬被调到英州守军去,将来也只能帮着朝廷募兵练兵了。他没有调兵权,兵练好了,交付到各处有战事的地方。

除非圣上下旨,否则李敬永远也不能统军作战。一个不打仗的将军,还是将军吗?

这样一算,不就等于圣上若不开恩擢升,或者李敬哪天破天荒再碰到叛军平叛,他一辈子就只是个三品了?

他原本寄望李敬从英州开始,能统领一军。可这样一来,自己的打算还有什么指望?

“圣上,若调兵与练兵之事分开,兵不知将,岂不是战时群龙无首?”他连忙出班奏道。

“安国公多虑了。军中一向是按军令行事,若将领一换,士兵们就不会打仗了,那岂不是笑话?”楚洪直接反驳道。

“镇南王所言甚是。军中认令不认人,方能令行禁止。”颜明德也附和道。

这两人都是实际统军打仗的。他们没异议,安国公的反对就不算什么了。

“此法由兵部细细谋划如何施行,大家还可再议,下次朝会时再说。”楚昭恒见没人再说话了,直接安排道。大臣们明白了,“还可再议”四字也就是说说的,毕竟都说要交给兵部谋划施行了,还议什么?

412章 忘了一事

随着军权之事讨论,楚昭恒又颁布了恩旨,镇南王府和颜府可养三千私军。

这可是极大的荣耀了,要知道,这就等于他们两家有了亲卫营啊。颜家虽然有家将,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如今圣上下了恩旨,颜家的家将等于也有朝廷俸禄了。

世人震惊于圣上对两家的宠信,而军权一事上,原本还有人想去颜家或镇南王府探探话,如今还探什么?自然是赶紧听话了。

到了六月,楚谟进宫拜谢,领了镇南王王位。

镇南王卧病在床那几年,楚谟十多岁就开始处置王府事务了,如今镇南王让位,对南州上下来说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楚世子也就是缺个王爷名头而已。

到了七月中,王氏带着秦婉如回京了。她也一直想回京,可秦妍如嫁过去不久,就有了身孕,秦绍祖又传信让他们在南州多住些日子。

王氏索性就等到秦妍如生了,再回京城了。

绿衣也跟着王氏回京了,她当初往南州送信,路上躲过了别人的怀疑,在荆楠码头差点遇害了。楚昭业安排在沿路守候的黑衣人,看到她是往南边去,又明显是京城来的,就想下手,幸好遇到被楚谟派出打听消息的清河,被救了。

她伤势不宜赶路,所以没跟着秦氏和秦可儿回京,待到王氏回京时,她的伤终于全好了,才跟着回来了。

回到京城后,听说颜宁封了长公主,封平也升官了,都是喜事,自然高兴地很。

秦绍祖的尚书府里也没什么事,她看秦氏为颜宁婚事忙碌,索性到颜府帮秦氏料理些事情。她有了两次嫁女的经验,比秦氏可老道多了。

镇南王请了武德将军家周老太君为媒人,到颜府请期下聘。其实请期也就走个过场,谁不知道他们两家的婚期啊。

颜宁被颜明心一次次召进宫中试穿嫁衣礼服,她才渐渐有了要出嫁的感觉。

这知道自己真要出嫁了,她才发现不自在了。

看着虹霓和绿衣,她才想起来,自己身边这两个丫鬟,都还未安排出路呢。

虹霓是不用说了,孟良就等着迎娶进门呢,绿衣怎么办?

“虹霓,你问过孟良没?要不趁我还在京,你让他快择个黄道吉日,将你娶过门?”

“姑娘,奴婢跟孟良商议过了,反正我们都没父母长辈了,就选了二十六日,摆顿酒就好。”虹霓倒是好不忸怩地说着自己的亲身,反正在玉阳关时,她以为孟良必死了,都打算先给孟良留种了。

“孟良说,老爷说了,要给姑娘陪嫁护卫,他说他和孟秀想跟着姑娘。到时奴婢也跟着姑娘去南州。”虹霓想到孟良的打算,以后还可以继续跟着姑娘,倒是高兴。

“那太简陋了,不行!”颜宁一听虹霓打算就这么草草办亲事,反对道,“你去告诉孟良,姑娘我给你准备了嫁妆呢,让他把新房准备好。”

“奴婢不用什么嫁妆了。”

“我找王嬷嬷帮你操持。”颜宁不管虹霓说什么,已经一阵风似地冲了出去。

虹霓看绿衣对自己眨眼笑,不由也笑了,想到绿衣亲事还未定,不由低声道,“绿衣姐姐,你今后,怎么打算啊?”

“我——我也总是要跟着姑娘的。”绿衣想到亲事,微微垂下眼。

她在荆楠码头被清河救下时,当时为了躲避追杀,她又受了伤,也顾不得避嫌,清河背着她逃命。

到了南州,清河对她说想要娶她,自己却一直未拿定主意。

其实,清河是楚世子身边第一心腹长随,自己又是姑娘身边的丫鬟,若是结成一对,也不错。

虹霓看绿衣说了那话后,脸上难掩的羞意,走过去轻轻推了推绿衣,“我有什么事可从未瞒你,你要是有找落了,也不能瞒我。姑娘对你好,你要是看中了谁,她肯定会为你做主的。”

绿衣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世子爷身边的清河,他说,等姑娘嫁进王府后,他就求世子爷做主。”

虹霓想了一下,清河也是个面貌清秀之人,做事灵活干练,“清河就是话多了些,不过刚好,你话少。”虹霓想着,不由吃吃地笑了起来,“这样,我们将来还是在一起呢。孟良说反正南边也有战事,他想跟着姑娘去南边。”

“有了玉阳关的军功,以后老爷和姑娘,肯定会为你消籍的。”

“你若想消籍,只要开口,姑娘必定答应的。”

“清河说过,他们家是镇南王府的世仆,他是不会消籍的。那我也不想消籍。”绿衣低声说了自己打算。

清河和孟良不一样,孟良从军有军功,本身又不是奴籍,虹霓消籍后,将来若有造化,就算是诰命也有指望呢。

虹霓听绿衣这么说,想想也觉得有好处,“你们不消籍,倒也好。毕竟以后在王府,日子也不会难过。”

“正是这么说呢。对了,姑娘说要为你办婚事,你嫁衣可绣完了?”

虹霓听到问这个,倒是红着脸点头。

颜宁到正院和秦氏一说虹霓的婚事,秦氏虽然忙颜宁的婚事忙得团团转,颜宁一开口,还是不舍得让颜宁失望,叫了王嬷嬷去为虹霓操持婚事。

孟良得了这消息,原本打算将自己所住的那屋子粉刷一下也就算了,现在可就不能简陋了,买了些家具物件。

颜宁不知道婚事该准备些什么,直接拿了二百两银子,让王嬷嬷看着准备,又给了虹霓一套头面首饰。

有钱有人就好办事,颜府如今全家都在京,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家将们都说这可是玉阳关大战后第一场喜事,不能怠慢了,帮着孟良收拾。

到了成亲那日,虹霓从颜府西院发嫁,轿子抬到了东院。虽然只是府内转一圈,但颜府占地甚广,这一圈走下来可也耗了不少时间。

颜宁到颜府西院看热闹,害得西院伺候的下人们,都没敢怎么闹新娘。

孟良接亲时,西院的下人们才到院门口堵着热闹起来,拦着不让新郎进院子接新娘子,出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颜宁在边上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帮着出主意。

虹霓盖着红盖头,听着姑娘不停地说着说那,急的连拉了绿衣好几次,想让绿衣去阻止。

偏偏绿衣只做不知,跟着颜宁起哄。

好不容易孟良才接到新娘子,绿衣和王嬷嬷送虹霓上轿,王嬷嬷看着虹霓坐上轿子,感慨地跟孟良嘱咐,“以后你若是发达了,可不许委屈我们虹霓。”

“那是当然,我这辈子,就虹霓这一个人!”孟良拍胸脯保证。

颜宁听到孟良这话,才想起,自己居然忘了一件事。

413章 谣言如草

颜宁听到孟良的话,想起来,镇南王府可是能纳妾的。镇南王自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