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赐良配-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皇后想要为太子喊屈,楚昭恒用目光示意颜皇后领命。

林妃关到宫里,楚昭业就得管自己这个母妃,对皇后不孝或许可说不是血亲,但是不管生母,这份无情,就会吓退很多人了。

楚昭业也想到了这点,明面上,元帝好像袒护自己,其实,这是要自己受制皇后母子啊。

但他还是脸色如常,也示意林妃领命。

颜宁离开皇宫后,才听说元帝醒了,她本来还打算给林妃玩个逼供之类的戏码,如今,却是用不上了。

元帝此时,也无心去管康保死因等等小事,而是要处置国家大事为先。

她听说北燕居然用了八十万大军攻击玉阳关后,对于苏力红的魄力,倒是佩服的。

兖州一战后,苏力红和苏力青带人退回北燕,苏力青本就受了伤,回北燕后又被指责战事失利等罪,丢了太子之位。

北燕国主儿子也多,一群儿子争抢半天,最后还是苏力红胜出了,成为新一任太子。

而苏力红一听说大楚元帝晕倒,立即禀告国主,大楚虽然有太子储君,但是三皇子一派尾大不掉,必定内乱。

北燕国主做梦都想带着人到大楚京城来逛逛,觉得儿子所说有理,就同意出兵。

苏力红本就和南诏乐正弘勾结,当年会在荆楠码头遇到颜宁一行人,就是因为他是去南诏找乐正弘谈联手之事。只是后来他外祖事情牵连,这个同时出兵大楚的商定,一直没实行。

他当上太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再去找乐正弘,商议共同出兵大楚一事。

乐正弘国内正闹着,他还没找到乐正毅,几年前一战又输了。

两人都想要在国内树立威望,大楚刚好又有可乘之机。

所以乐正弘一见北燕密使,立即就答应一同出兵了。

南诏出兵后,趁着大楚兵力在南边集结,北燕又趁机攻打玉阳关。

双方约定,若是打下大楚,就平分大楚国土。

乐正弘在南边一开打,苏力红原本还想拖上些时候,但很快发现大楚国内局势不稳,南边粮草也吃紧,他生怕出兵晚了,万一大楚的太子和三皇子分了胜负,那就不好了。

所以,他连忙派兵,攻打玉阳关。

341章 两人自荐

元帝在勤政阁内,喝了两碗浓浓的参汤后,就半躺在坐榻上,让大臣们拟定南边粮草的章程。

楚昭恒先前已经带人核实了各地粮库账册,元帝觉得楚昭恒所拟定的运粮之策可行。

在派人增援玉阳关一事上,却是几位大臣各有各的看法。

往年玉阳关告急,都会派周伯坚增援。颜明德和周伯坚是多年的老交情,两人合得来,增援合兵后协调也方便。

现在周伯坚镇守兖州,不能离开。

其他地方的将领,还有何人既能服众、又能与颜家父子相处得来呢?

一个下午议事,这事还是悬而未决。

元帝让几人拟了几个候选人选。

第二日早朝之上,这几个人选一说出来,支持者不一,太子一派和三皇子一派相持不下。

元帝看楚昭业面色淡然地看着两派相争,这个儿子,是打算让自己看看他的实力?

“业儿,你觉得何人可为帅?”

“父皇,儿臣觉得,这几人都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妥之处。”楚昭业缓缓开口,说了一句不偏不倚的废话。

元帝眼中的冷意,他当然看到了,但是,此时若还不争,要等什么时候?

“父皇,儿臣想,不如让儿臣带兵去增援玉阳关吧。听说北燕国主御驾亲征,我们大楚皇室,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儿臣愿为国出征,请父皇成全。”他的话,说得大义凛然。

三皇子一派的人听到楚昭业要亲自带兵,都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有反应快的,附和起来,“圣上,三殿下大义为国,实在是当世楷模啊。”

“圣上,臣觉得三殿下如此大义,应该成全。”

随着接二连三的称赞,太子一派有些憋闷,若不是太子被禁足,难道太子不会自请带兵吗?真是被人捡了个大便宜。

元帝听了楚昭业的理由,有些为难。北燕国主带着太子出征,士气大涨。大楚若不想弱了声势,

其实自己御驾亲征是最好的。

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还能撑几日?只怕没到玉阳关就死在半路上了。而楚昭恒呢?他自小未习武,根本无法带兵。

楚昭业自小习文练武,还曾跟着林文裕等人学过兵法,与武将也多有交往。若不是其心叵测,他代表大楚皇室,带兵增援玉阳关,对士气的确大有鼓舞。

自己原本对楚昭业也是有几分满意的。但是昨日醒来后,看了康保的所谓血书,不禁心寒了。

若是楚昭业是太子,只怕自己昏迷这些时候,早就在昏迷中驾崩了。

元帝正在为难时,守候在金銮殿外的太监,跑进来禀告道,“启禀圣上,外面,颜……哦不,三品抚远将军颜宁,在外觐见。”

那太监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大臣们听到“三品抚远将军颜宁”这个名头时,各自都呆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颜明德的女儿颜宁。

楚昭业听到颜宁要求觐见时,倒是一下就猜到她为何而来了。

颜家父子都在玉阳关,她怎么放心让别人带兵去增援?就看她如何说服这满朝文武,让她一个才及笄的姑娘带兵了。

元帝也是愣了一下,“正在议事,她为何而来?”

“圣上,颜姑娘,哦不,颜将军说,她食君之禄,特来为圣上分忧。”

那太监叫惯了颜姑娘,现在,颜宁告诉他,在大殿上,必须称呼自己为“颜将军”,他觉得自己舌头直打圈,往日挺伶俐的口齿,今日老说错。

元帝听了,也知道颜宁是为何而来了,他倒也想听听颜宁有什么主意,“传!”

颜宁很快,就走进大殿。她一身三品武将朝服,未戴钗环,一身肃穆。

这套朝服,还是当初元帝让人给她特制的。

走进大殿中央,颜宁跪地三叩九拜,“臣颜宁,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颜宁,这可是早朝,你要怎么为朕分忧?”

“臣听说北援将领迟迟未定,特来自荐,臣愿带兵赶赴玉阳关解围。”

“胡闹!朝廷大事,岂容你一个女子胡说!”颜宁刚说了一句,有老臣已经叫起来。

“你一个女子,当满朝将军们,带兵都不如你吗?”济安伯也训斥了一句。

颜宁立时抬头,看着济安伯,“济安伯若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试比试。”

济安伯听了这话,却泄气了。

楚昭业暗自摇头,济安伯这是上赶着让颜宁打脸啊。

济安伯不说话了,颜宁却不依不饶了,“济安伯,既然您觉得我不可带兵,是觉得我兵法不熟,还是武艺低微啊?”

杨宏文此时也在朝班中,他前几日,不知为何拉肚子,已经在家养了好几日了。今日其实也没好全,但还是撑着来上朝了。

他听颜宁说完,楚昭业想张口,抢先说道,“圣上,臣要参济安伯刘唤狂妄自大、藐视朝廷命官,参颜宁御前失仪擅自回话。”

颜宁刚才参拜后,元帝还未叫起,她就起来跟济安伯呛声了。这个往严重了说就是藐视圣驾。

郑思齐做为老儒,对颜宁女子上朝议政,心里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还没老糊涂,当然知道颜宁是太子一派的,所以,他听了杨宏文的参奏,立即求情道,“启禀圣上,臣觉得颜宁只是初次上朝才失了仪度,圣上仁心能容,且容他一次。”

元帝当日也不会此时治罪,济安伯和颜宁两个一起恕了。

济安伯被颜宁这一挤兑,倒是想起来了,“三殿下刚才已经请命了。圣上,臣觉得三殿下做为皇子出征,更能鼓舞士气。加上殿下文武双全,领兵也能服众。”

颜宁听说楚昭业已经自请出征了,刚好,她也不想自己离京的时候,让楚昭业在京城里折腾。她立即大声说道,“圣上,三殿下不曾领兵过,臣却是曾领兵守城过。不过济安伯所言也有理,臣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342章 一起出征

“哦?你说来听听。”元帝也想听听,颜宁有什么办法。

“圣上,让臣带兵增援,让三殿下做随军的监军啊。”颜宁直接建议道。

这个建议,却是让人吓了一跳。

大楚军队中,监军的权利极大,甚至若是领军大帅与监军意见相左时,往往会以监军的建议优先考虑。

一般如玉阳关这种地方,会设监军,也算是帮皇帝看着地方军的意思。这种临时凑起来增援的大军,都不会设监军一职,以免意见相左,让军心不稳。

颜宁让楚昭业做自己的监军,不是将自己置于三殿下的鼓掌之中?

楚昭业虽然知道颜宁必定不会让自己待在京城,但他本以为颜宁最多也就建议让自己随军之类,她居然推荐自己做监军,倒是意外。

摸不准颜宁想做什么,他一时没有开口。

元帝议了这些时候,已经有些撑不住了,他今日是半靠在御座议事的,相左,只觉眼前一阵阵发花,索性一手抵在御座的扶手上,撑着头,慢慢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业儿,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觉得,颜宁虽然在兖州一战中英勇善战,但是各地将领都是多年征战、经验老道,让颜宁带军不能服众。”

“那你可以?”元帝淡淡问了一句。

楚昭业听出其中的不悦之意,但现在,自己这父皇,还奈何不了自己,所以,他并不避讳,“儿臣觉得儿臣可以,因为儿臣首先是父皇的儿子,是大楚三皇子殿下,其次,才是领军将领。”

他这理由,倒是充足。

元帝又看向颜宁的方向,“颜宁,你觉得三殿下的话有理吗?”

“圣上,臣只知道军中一向军令如山,若是有人因为不服气主帅,就不听将令,这种人,怎么配当将军?大楚肯定没这种人。三殿下未在军中待过,不知道‘军令如山’这句话,也是情有可原。”

朝中的大臣们,此时对颜宁,倒是有些刮目相看。

一直只知道颜明德的女儿颜宁胆大包天、武艺出众,

现在才知道,嘴皮子居然也这么利索。这一番话,捧了将军们,还踩了三皇子一脚。

颜宁身姿挺拔地站在大殿中,落落大方地任众人打量,脸上神情坦然自若。

她心中有些得意,楚昭业,你只了解十二岁以前的我,我却是从前世到今世,一直在盯着你。你会怎么想,我就算猜不出全部,也能猜个六七分啊。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知彼”这条上,你可输了。

“圣上,自古以来女子为帅……”有人见没人应声,想引经据典说道一番。

颜宁压根没打算让这些酸秀才掉书袋,“什么自古以来,自古以来,有女子被封将领吗?我大楚就有。圣上又不是默守陈规的迂腐之人,你说什么古啊。”

那位大臣还没说完,就被她的话气了个仰倒,想要反驳,却发现不能反驳,难道能质疑元帝封女子为将,是毁坏祖宗规矩?但先前封将时,可没人反对啊。

“你将圣上和以前那些傻皇帝比,是什么意思?圣上英明神武,开拓盛世,当然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哈哈,好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颜宁,你居然还学会溜须啦。”元帝听颜宁的话,却是一笑,颜宁的话,有些无理,但是,让他听了很舒服。

能站在朝廷上的,都不会是傻子。元帝那两句话,看似是说颜宁说的是溜须拍马的不实之言,其实,却是同意了“不拘一格用人才”这句话了。

“这样,今日朝中只要有十个大臣赞同你为帅,朕就答应了。”元帝开玩笑般说道。

众人听了,就知道,元帝主意已定,是要让颜宁为帅了。

朝中太子一派的人,当然不希望让三皇子一派的人再沾兵权,哪有不同意之理?

元帝当即拍板,“好,颜宁为帅,楚昭业任监军。调集京郊两营、冀州、英州、益州等地,五十万大军增援玉阳关。”

“是,末将领命!必定不负圣望,将北燕人打个落花流水!”颜宁大声领命。

“儿臣遵旨!”楚昭业也只好领旨。

定下了这件大事,元帝宣布退朝,坐着步撵回到勤政阁。

他休息了没到半个时辰,新任的御前大总管康平,来报说颜宁和三殿下在外求见。

元帝只好又撑了起来。

颜宁拜见之后,直接说道,“圣上,末将刚才下朝后想了想,军里的士兵都是些粗人,能否派些御林军随军啊?三殿下到底是皇子殿下,在军中怕士兵们照顾不到。再说,让御林军护卫皇子殿下,也是皇子的威风啊。”

“父皇,儿臣既然随军出征,那就是和其他将领一样,用御林军岂不是让人侧目?”

“怎么会啊?三殿下这个皇子身份,是用来鼓舞士气的,排场一定要越足越好。”

楚昭业看了她一眼,慢慢点头,“宁儿所说的,也有道理。”

这种时候,他忽然这么称呼自己,让颜宁有些寒毛竖起。

“让钱云长带五百御林军,跟着你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